新生儿硬肿症的检查
新生儿硬肿症的检查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
②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生后4天出生后20秒,日龄在5天以上,大于或等于15秒。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
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秒。
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P试验可以阳性,24小时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P试验可转为阴性。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如何引发的
新生儿之所以易患硬肿症有其内在生理因素的特殊性,还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能够产热的棕色脂肪较少,体表面积又相对较其他儿童期大、散热多,皮下脂肪在低温下易凝固变硬,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如果在内因的基础上,又合并寒冷损伤、严重感染等外在因素,小新生儿就很容易患硬肿症了。临床表现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和地区,以冬春季及我国北方发病者居多。生后一周内新生儿,生活能力低下且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多见,常有窒息、缺氧、产伤、感染、热量供给不足等病史。可以看到小婴儿反应很差,哭声低微或不哭,吃奶很少甚至不吃不喝,尿也少;一动不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
新生儿硬肿症吃什么好
多服用含维生素E的食物,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动物脂肪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新生儿硬肿症的检查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天内者≥20秒,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者≥15秒。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秒。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秒。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⑥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P试验可以阳性,24小时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
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硬肿症的偏方
硬肿症的偏方一:
万花油局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方法:
患儿均给予保暖、补液、纠酸、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等综合疗法。在此基础上给予万花油局部按摩硬肿部位。
方法:护士洗净并消毒双手,暴露硬肿部位,根据硬肿部位大小,将万花油2~3 ml涂抹在硬肿处,并用指腹于硬肿中心向外周轻柔按摩,用力均匀。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2次。疗程3~5天,直至硬肿消退。
中医理论认为新生儿硬肿症为寒凝经络,气滞血瘀所致,属于瘀证。万花油由乌药、川芎、红花、大黄、赤芍、防风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具有驱寒解毒、行气活络、消肿散瘀之功效。并能改善微循环、增强组织血流量、抗凝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治疗上采用局部按摩,更有利于药物对皮肤渗透,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促进硬肿消退。且此药渗透性好,按摩后吸收快,治疗中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万花油局部按摩在哺乳量恢复、体温回升及缩短住院时间上均有良好效果,尤其是硬肿消退方面有显着疗效,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危险性。
硬肿症的偏方二:
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入暖箱、复温、纠酸、抗感染,保证液量和热卡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输血浆或白蛋白支持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该怎么防治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
2、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
3、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
4、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
5、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有什么危害呢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皮肤和皮下组织先有水肿,以后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硬肿先发生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因面颊硬肿而不能张嘴。患儿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反应低下、尿少甚至无尿,以后口鼻流出血性液体,发生肺出血而死亡。硬肿面积大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DIC等也可致高胆红素血症并促成胆红素脑病;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当心新生儿患上“硬肿症”
什么是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身体受冷引起的,因此又叫寒冷损伤综合症,多发生于寒冷的时节,好发于早产、低体重、出生时窒息以及身体有感染的宝宝。通常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发生硬化,并且,同时伴硬化部位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周内。
宝宝因何发生皮肤硬肿症?
宝宝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妈咪充满温暖羊水的子宫中,这里有适宜他们生长发育的温度,通常为37.2℃-37.3℃,不受任何寒冷刺激,在这种温度下,因而体温能保持比较恒定。在出生后,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新生小宝宝皮下容易发生凝固的饱和脂肪酸,要比大人高出3倍,因此,大人在体温从36℃降至17℃时,皮下脂肪才发生凝固,而宝宝在体温降到35℃时,皮下脂肪就会出现凝固。加之刚出生的宝宝,皮下脂肪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体重较大,如果妈咪给宝宝保暖得不好,便会使刚刚从温暖的羊水中出生的宝宝,散失掉身体的很多热量,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时。特别是早产儿,由于脂肪量比较少,因此身体产生热量的贮备力差,患严重感染或窒息的宝宝,因脂肪产热的过程受到抑制,也比其他宝宝更容易发生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该怎么治疗
1.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 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 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3.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 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若面色、心率好转即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 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 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基因检测 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新生儿缺氧的危害是什么
1、由于长时间缺氧,大脑细胞受损,日后可出现智力低下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2、患儿抵抗力低下,还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硬肿症、低血钙、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周身感染等疾病。
3、会有脑性瘫痪、癫痫、肢体强直等问题。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也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寒冷和多种疾病所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四点:
1、一般的表现:反应低下,允奶差或者拒奶,哭声低弱或者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5℃,轻症为30-35℃之间,重症是小于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功能器官损害。重症的硬肿可出现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新生儿硬肿症的概述
新生儿硬肿症,亦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但也可因其他因素如感染而在夏季发病,故又有称为感染硬肿症或夏季硬肿症。
这种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多见于1-2周的早产儿或出生后感染和窒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在寒冷季节发生,由感染因素引起夏季可见,孩子出现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水肿,触摸“冷肉”的感觉,严重者可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本病发生率仅次于肺炎,近年来其病死率仍高达20-50%。但随着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好转,此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有报道体重在1.5公斤以下患硬肿症的早产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治愈出院。
宝宝怎么应对寒冷综合征
1.低体温
低体温是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全身或手脚发凉,体温常在35℃以下,严重者可低于30℃。
2.硬肿
包括皮脂硬化和水肿两种改变。皮脂硬化表现为皮肤变硬,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容易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摸起来如硬橡皮一样,皮肤呈紫红或苍黄色。水肿主要在皮肤或皮下脂肪硬化的部位,按压后皮肤可有凹陷。硬肿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
3.器官功能损害
硬肿症患儿早期常有不吃、不哭等反应低下的表现,随着体温降低,硬肿出现,可出现面色苍白、发绀、手脚发凉、皮肤出现花纹、血压下降等循环障碍表现。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更有患儿可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面色青紫,泡沫性鲜血自口鼻涌出,如不及时急救,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及时给宝宝治疗
恢复体温、抗感染、保证液体及能量供应,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是硬肿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轻、中度硬肿,体温大于30度的新生儿可用暖箱复温,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重度硬肿,体温小于30度或病情严重的,宜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复温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个别新生儿出现肺出血。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在护理方面主要就是复温,复温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若是患儿的肛温大于30℃,可以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六至十二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第二、当肛温小于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若无以上条件也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火坑、电热毯或母亲,将患儿抱在怀中等加热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综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