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干呕的偏方
治疗干呕的偏方
1、干呕胁痛
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 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2、干呕不止
用莲子六枚,炒成赤黄色,研为末,熟水半碗冲服。
3、干呕不息
有蔗汁温服半升,每日三次。加姜汁更好。
治疗干咳的偏方
症状:风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食疗方法
1、百部生姜汁:百部10克,生姜6克(拍烂),加适量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少许,让孩子分次温服。
2、姜杏汤:杏仁10克左右(泡洗后去掉外皮和内尖,捣碎),生姜6克(去皮,与盐4克一起捣碎),甘草5克(研细末、微炒),一同拌匀,用开水冲成汤,即可饮用。
风热咳嗽
症状:咳嗽不爽或咳声重浊,吐出的痰黏稠、颜色黄,有少量血丝,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怕风,微有汗出;舌色红,舌苔薄黄。
食疗方法
1、桑菊杏仁茶: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6克(捣碎成泥),三者一起入锅水煎,取汁,调入蜂蜜15克,即可温服。
2、梨子汁:梨子100克(洗净去核,切片),川贝母5克(捣烂),桔梗8克,一起入锅,水煎约10分钟,再加入菊花10克,再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即可温服。
3、梨汁粥:鲜鸭梨1个,连皮切碎,置于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50克同煮成粥,即可温服。
治疗干咳的偏方
风寒咳嗽
症状:风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食疗方法
1、百部生姜汁:百部10克,生姜6克(拍烂),加适量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少许,让孩子分次温服。
2、姜杏汤:杏仁10克左右(泡洗后去掉外皮和内尖,捣碎),生姜6克(去皮,与盐4克一起捣碎),甘草5克(研细末、微炒),一同拌匀,用开水冲成汤,即可饮用。
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
宝宝呕吐原因很多,一般以胃肠道疾病引起较为多见。中医认为,呕吐是寒邪犯胃、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寒等因素导致胃气不降、胃气上逆所致,治疗小儿呕吐还要分症状而定。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饮食所伤 呕吐酸腐,脘腹胀滿,不思饮食: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萊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失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滿胀,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紫苏叶、藿香各1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吴茱萸3克,川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服。
治疗各种呕吐的偏方
1、寒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2、热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3、虚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饮食所伤 呕吐酸腐,脘腹胀滿,不思饮食: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萊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失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滿胀,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紫苏叶、藿香各1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吴茱萸3克,川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服。
治疗干咳的偏方
一、取大蒜一头,去皮后排碎,加冰糖二两与半碗水约250ml煮开后晚间食用。三天见效!
二、生黑芝麻3钱(约半汤匙),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服,3天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物。
三、川贝母12g,雪梨2个,猪肺250g,冰糖少许。将川贝母洗净,雪梨去皮洗净切成数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片。
将川贝母、雪梨、猪肺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熬煮3小时后即成。服用时吃梨、肺,饮汤。
此方适应于肺结核的干咳、咳嗽、咳血,以及老人干咳无痰、一般人的燥热咳嗽、口干痰黄等症,具有除痰、润肺、补肺的功效。
四、银耳10~12g,冰糖适量。
将银耳一朵一朵洗净,放入碗中用冷开水浸泡,水应浸过银耳,浸泡1小时,待其发胀后,拣去杂物。
将浸泡后的银耳,再加冷开水和冰糖适量,放入碗中。
将碗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炖2~3小时。
服用时,饮汤、食银耳。
此方适应于秋冬燥咳、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等症,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也是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品。
五、丝瓜花10g,蜂蜜15g。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盅内,加开水冲泡,然后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
服用时拣去丝瓜花不用,趁热饮用,每日三次。
此方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
干呕中医治疗方法
干呕中医治疗方法
【内疗辨治 】
胃实热型干呕
[病因] 由于外邪侵袭,化热人里,客于阳明,与谷气相搏,逆而上冲所致。
[症状] 以干呕频频不止,其声洪亮,腹满作痛为证候特征。伴有大便秘结,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实大。
[治法] 清热通腑,和胃降逆。
胃虚热型干呕
[病因] 由于病后余热未尽,或误用燥药,胃阴受伤,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干呕频作,心下痞塞,口苦心烦为证候特点。伴有腹满作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胃生津,和降冲气。
胃寒实型干呕
[病因] 由于外感寒邪,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寒凝气滞,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干呕声音低弱,脘腹冷痛为证候特点。伴有呕出少量涎沫,苔白,脉沉弦。
[治法] 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胃虚寒型干呕
[病因] 由于外感寒邪或脾胃素虚,或过用寒药克伐胃气,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干呕声低弱,心下痞满,大便溏泻为证候特征。伴有饮食不香,少气懒言,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脾益胃,降逆安中。
肝郁型干呕
[病因] 多由忧思郁怒,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干呕声不扬,时作时止,每随情志波动而发为证候特征。伴有胸胁烦闷,饮食不香,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食滞型干呕
[病因] 由于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食滞胃脘,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干呕食臭,欲吐不能,胸痞厌食为证候特征。伴有脘腹胀满,大便秽臭,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 和胃理气,消食导滞
干呕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一般主张用口泰、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液,含服华素片、安吉含片等。对于肥厚增生性咽炎,可采用激光、微波、冷冻等方法治疗。
治疗干咳的偏方
治疗干咳的偏方
干咳是常见的肺部疾病,容易引发鼻塞、流鼻涕,引起干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肺炎等等。
1、绿豆汤煮梨治疗干咳
取绿豆100克,鸭梨两个煲汤喝,吃梨饮汤早晚各吃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可治干咳,也不复发。
2、冰糖蒸白果治疗干咳
白果3钱、冰糖2钱放一点水蒸熟,晚上睡前服用,一日一次,坚持一个月可治干咳。蒸时先将白果碎成渣,用水泡泡,再放进冰糖。
3、萝卜蜂蜜饮治疗干咳
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每日1~2次。
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咳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小儿咳嗽,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干咳吃什么好得快
1、冰糖
冰糖为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故称冰糖。《本草再新》说它能“止咳嗽,化痰涎。”百日咳患儿宜煎水喝或含化食用,所以,不少止咳的单方中都用到它。
2、金橘
中医认为,金橘性温,味辛、甘、酸,入肝、肺、脾、胃经,有化痰止咳,理气消食、疏肝解郁的功效。主治气郁不舒,胸胁胀痛,食滞纳呆,咳嗽咯痰等病症。金橘有很好的止咳作用,每天食3次,每次5-6颗,也有药效。
3、莴笋
秋季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的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此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
4、藕
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生用,具有凉血、散淤之功,治热病烦渴、吐血、热淋等;鲜藕汁,每日早晚各服半杯,治肺结核出血、产后出血、鼻流血。另外,生藕捣绞取汁,加蜂蜜适量,搅匀,分次服,治热病烦渴不止;藕汁、梨汁各半杯,和匀服用,治上焦痰热、口干咳嗽。
如何预防秋季干咳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秋季都会遇到干咳的症状,由于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容易造成人体上火和肺火,就会比较容易引起人体水分流失,造成干咳等症状,尤其是体质差的人群更容易引起身体上火,干燥等疾病,对身体有很大的损伤。
在秋季,体形偏瘦、容易盗汗者一旦遭遇咳嗽,会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有的还出现咯血。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体质,体内有热,津液不足。
1、加强身体锻炼
秋季大家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保持空气新鲜
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粘膜会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异常或加重咳嗽,严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状。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应定时开窗换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3、注意增减衣物
天气冷出门戴口罩,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当气温较低是,出门应当佩戴口罩,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系统的刺激,缓解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