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头皮针+耳针+穴位注射高单位维他命可治本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头皮针+耳针+穴位注射高单位维他命可治本
另外以头皮针与耳针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完全不使用药物;由于过敏是体质的问题,应该要针对体质作改变,而头皮针与耳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明显刺激自我俢复能力,使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地恢复正常的稳定功能,甚至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治疗过程同时采用穴位注射,将高单位维他命微量注射到某些穴位中,更能缩短治疗的时间,强化治疗的效果。
针灸来美容
中医美容现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它以其独特的美容方法而居胜。中医美容已普遍走向各家美容院,展示其辩证论治、内治外敷,标本同治的理论指导思想,颇爱大家的欢迎。中医美容还根据经络学说,运用非药物疗法,同样可达到美容的效果。针灸是通过经络学说刺激腧穴,来调节人体神经、体液机能,加强机能的防御力,调整机体的免疫反应。运用到美容方面,可起到养颜美容的作用,尤其对痤疮、黄褐斑、皮肤过敏、湿疹、扁平疣、斑秃治疗有其成效。针灸疗法常见的有针刺疗法,耳穴疗法、刺血疗法、针拔疗法、水针疗法、熏条疗法。
针刺疗法适应于痤疮、黄褐斑、皮肤过敏、荨麻疹、湿疹等,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患者禁用,一般采用泻法,平补平泻及补法,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血海、风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长强及阿是穴等。如遇特殊需要,可局部取穴,循经取穴或全身取穴。耳穴疗法适应于扁平疣,过敏性皮肤病。耳部有湿疹等病灶者禁用,一般采用三种刺激方式,即耳针刺,耳埋针,耳埋丸(中药王不留行),以上任选一种。取穴在同侧相应穴位2-3个。
耳穴贴压治疗黄褐斑可选肺、肾、脾、颊穴,可配内生殖器、屏尖、耳中,一般贴3天后换一次药,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其间停用中药、西药及其它疗法,治疗期间防止太阳曝晒,有效率达97.7%。 刺拔疗法适应于斑秃,局限性IV皮炎、慢性湿疹等。孕妇、晕针及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用梅花针(七星针)作弹刺法、重刺皮疹或斑秃处,通常由内向外,使皮肤稍微出血,斑秃者再用姜片蹭几个回合后,可在局部涂药液。刺血疗法适应于疖肿,头中毛囊炎、痤疮。孕妇.出血性疾病及晕针者禁用。其方法先在委中穴按摩10-20次,酒精消毒用2-3cm长的毫针刺入委中穴,以得气为度,行针15分钟后,拔出毫针,用力挤压针眼,以出血1-2滴为度,隔日1次,5-8次为一疗程。
熏条疗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烧灼或熏烤休表穴位或是患部使局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运用到美容可以治疗肾阳虚黄褐斑;肾阳虚者可灸足三里、血海、合谷。熏条点燃冒烟,火头与皮肤距离以病人自愿温热为度,每次为30分钟。
水针疗法多用于黄褐斑患者,在面穴注射活血化瘀注射液,一般选穴;迎香、人中、太阳、颊车、阳白、印堂。每个穴位注入0.5ml药物。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过敏性鼻炎治疗误区
误区1、采用“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如激光,微波、射频、冷冻、电离子等“一次性”治愈过敏性鼻炎。上述手段多为以低温或高温损坏鼻腔上皮,使鼻腔粘膜暂时处于“免疫休克”状态,失去对外界的反应。一旦鼻腔粘膜上皮再生,症状则再次出现。一般症状复发出现在手术后3-6个月。
误区2、症状消失了就停药。过敏性鼻炎使用鼻内激素后,症状通常会很快缓解,但是身体的过敏状态并未改变,所以如果在短期内停药,通常在停药后数日症状复又出现。因此是用鼻内激素最好坚持三个月以上,如果停药后症状复发,还要继续使用。
误区3:长期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通常为口服,肌肉注射,鼻内注射和所谓的穴位注射。经上述途径进入人体的激素,都会分布到全身,如果长期使用,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各种副作用。这些方法应该摒弃。
慢性咽炎有何症状
症状概述
慢性咽炎是粘膜慢性炎症,以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
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嗓动作,吐白色痰液。 慢性咽炎的针灸治疗,现代报道始于1958年。之后有关临床资料并不多见。自八十年代起,本病的针灸治疗逐渐引起重视。各地的针灸工作者已探索了多种穴位刺激方法,包括耳穴压丸、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电疗、穴位敷贴等,尚有用传统的银针放血结合外用中药,轻者3~5次即愈,重者10余次可恢复正常。以已有的经验看,穴位刺激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以耳穴压丸,穴位电刺激注射所观察的病例为多。
常见体征
患者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壁粘膜充血、呈暗红色,在咽后壁可见分散突起的小颗粒或成片如串珠,其周围有扩张的血管网,表面有时附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典型症状
咽部有异物感,作痒微痛,干燥灼热等;常有粘稠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作声,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咳嗽,甚或恶心、呕吐。检查若见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色暗红,并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症状可见粘膜增厚,弥漫充血,或腭弓和软腭边缘增厚,咽后壁有多数颗粒状突起的淋巴滤泡。
推荐针灸治疗失眠
二、治疗方法
2.1 体针
2.1.1 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针刺治疗失眠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多在针刺主穴的基础上,根据证型配合辨证取穴。(1)肝郁化火型: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而致,临床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多梦,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头晕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取宁神穴、心俞、肝俞、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涌泉;耳穴取神门、交感、肝区、内分泌、皮质下。针刺配合耳穴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2)阴虚火旺型: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肝肾阴虚,扰动心神所致症见口燥咽干,多梦心悸,心烦易怒,头痛面红,舌红绛,脉细数。治疗采用调任通督法,取水沟、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神道、灵台、至阳、命门、气海、中脘、巨阙、鸠尾、膻中、承浆、印堂、心俞、肾俞;明显高于药物组(P <0.01)。(3)心脾两虚型:劳神过度或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不足而致脾运失司,心神失养所致,症见多眠易醒,心悸健忘,纳差,面色萎黄,腹胀腹泻,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选穴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平补平泻;配合推拿膀胱经手法,每次50 min。(4)心虚胆怯型:体质素虚,心神不安所致的症候。临床表现为睡后易惊,遇事易惊,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弦细。心胆论治主穴选择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配穴采用辨证取穴在心虚胆怯型上明显疗效较好。(5)心肾不交型:肾阴耗伤或心火内炽,心肾失交,扰乱神明所致,症见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心烦头晕,潮热盗汗,健忘,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俞冬生等采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泻南补北针法,取穴神门、内关、太溪、涌泉、心俞、肾俞,其中涌泉用雀啄灸法灸30 min。
2.1.2 夹脊穴采用盘龙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治疗加用盘龙刺治疗,取穴华佗夹脊穴,自T1-L5紧贴脊柱两旁,两棘突间隙旁开5分,自上而下左右交替针刺,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治疗4周后结果治疗效果明显。
2.1.3 经验奇穴治疗失眠,选用百会穴、鼻翼穴(左侧)、次白穴( 右侧)。鼻翼穴在鼻翼上端的沟陷中;次白位于手背第3,4掌骨之间。治疗1个月后效果好。选用五花穴(足底针五花
穴位于足底后跟正中及前后左右各1寸,共5针,针刺0.2-0.3 mm左右)为主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失眠。
2.2 灸法
2.2.1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2.2.2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2.3 特殊针法
2.3.1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2.3.2 腹针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商曲、气旁、气穴为主穴辩证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治疗20次。
2.3.3 电针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关元、中脘、双风池、双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双侧安眠及四神聪;耳穴取双侧神门、心、脾、
肾、脑、下脚端。治疗10次。
2.3.4 头针脑为元神之府,头部腧穴是大脑皮层下的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区,头穴对大脑皮层的调理作用较体穴直接而效果专一。治疗头穴透刺采用后神聪透前神聪、囟会透神庭、左右络却透通天、左右承光透曲差治疗20次。
2.3.5 穴位埋线取双侧安眠、心俞用穴位埋线法治疗2次,每次2周。
2.3.6 穴位注射采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和佐匹克隆治疗,治疗2周后有效。
2.3.7 穴位贴敷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失眠,以宁神贴贴敷神阙穴,每晚1次;治疗28d后效果明显。
2.3.8 皮内针取穴印堂、内关、太冲、足三里,除印堂外均为双侧取穴。治疗2个月。
2.4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采用任脉特定经穴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失眠63例,选取任脉的膻中、关元、气海、中极、曲骨、下脘等穴位,辨证为实证者用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耳穴选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心、肝、肾区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1个月。
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目前被证实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所致,成为了当前最流行的外眼疾病,多表现为睑结膜出血,眼部感觉灼热感或是有异物,同时会有粘性分泌物产生,有的严重患者会出现浮肿,目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中医的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已有不少单位发表了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但从总体看,方法还不多,样本亦较小。八十年代之后,不仅所用的刺激方法有针刺、穴位注射、耳针、指针、拔罐及穴位激光照射等;而且进行针灸预防本病的大量实践[1]。其中,耳穴刺血的资料较为丰富,无论是治还是预防,效果均称满意。有人曾将耳部压痛点放血与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疏风明目之中药汤剂相比较,发现前者的疗效显著超过后者(P<0.01)。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以上。
一、针灸治疗
1、剌血
(一)取穴
主穴:耳尖、耳背静脉、压痛点。
配穴:太阳、攒竹、睛明(均体穴)。
压痛点位置:以毫针柄或火柴棒,在患者双耳垂上均匀按压,寻得相互对称压痛明显之点。此点与周围皮肤略异,肤色稍深且呈粟粒大小之结节;如测不出,可以眼点代替。
(二)治法
主穴可单取1穴,亦可结合应用。疗效不明显时再加用配穴1~2个。主穴操作:手指反复揉捏耳尖至充血,将耳前折,以三棱针挑破,或在耳背隆起最明显之血管、耳垂压痛点刺血,并用拇食指挤压,一般出血4~5滴,重者7~10滴。太阳、攒竹点剌并挤出绿豆大血珠。睛明浅刺约4~5分,不作提插捻转,留针15 分钟。每日1~2次,双耳交替轮用。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01例,其有效率在97.8~100%,多在5~7天内见效[1~6]。
2、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目1、目2、眼。
(二)治法
主穴均用。氦-氖激光器,功率7毫瓦,波长6328埃,以光导纤维直接照射穴位,光斑直径3毫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经3天治疗,患眼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睑球结膜水肿和充血消退;2、显效:经5天治疗,上述症状和体征减轻:3、有效:经7天治疗,上述症状、体征减轻。
共治283例,痊愈135例(48.4%),显效95例(33.3%),有效52例(15.3%),总有效率100%[7]。
3、体针
(一)取穴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
配穴:四白、攒竹、瞳子Liao、丝竹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收效不明显加用或改取配穴。以28~30毫针,太阳直刺1.5~2寸深,风池穴向同侧眼球方向直刺,轻微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放射至眼部,合谷穴针尖向上轻刺,促使针感向上传导。睛明穴用30~32号2.5寸毫针,深刺至1.5~2寸,送针宜轻宜慢,不提插捻转,以眼球感酸胀为度,令患者闭目静坐。余穴宜轻刺慢刺。留针15~20分钟。太阳穴出针后挤去血几滴。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607例,其有效率在99%~100%之间[8~10]。
4、拔罐加剌血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少泽、太阳、攒竹(上为体穴),耳尖、肾上腺、眼(上为耳穴)。
(二)治法
令患者正坐,先取配穴刺络,每次取2~3穴,对准穴区,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压迫穴位止血。接着,嘱其头略前倾,暴露穴区,取三棱针迅速刺入大椎穴,深0.5~0.8厘米,即去针,略作挤压,使之血出,用贴棉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20分钟。每次出血量,成人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皮肤最好能显现瘀斑。效不佳者,可呈梅花针样点刺即在大椎穴点刺一针,然后在大椎上、下、左、右5分处,各点刺一针,再用闪火法或抽吸法拔罐,留罐5分钟,出血约15~20毫升左右。每日一次,不计疗程。亦可配合滴25%氯霉素眼药水或/和醋酸可的松眼药水。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549例,结果痊愈1511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9.3%[12,13]。
5、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眼(耳穴)、太阳。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0.1毫克/毫升)。上穴任取1穴,双侧均取。太阳穴注入药液每次每侧0.5毫升,眼穴0.2~0.3毫升。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可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352例(其中单用太阳穴注射206例,单用耳穴146例),结果痊愈150例,显效101例,有效8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4.0%。其中以耳穴注射疗效为优[15]。
6、刺血(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中冲、印堂。
(二)治法
单侧患病取一侧穴,双侧患病取二侧。每次取1穴。医者以左手拇、食指挟紧中指,待其充血后,用三棱针点刺,稍加挤压,出血数滴。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8例,3天内愈显率为96~98.5%。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好不好呢
治疗过敏性鼻炎不能光依靠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重在改善人体状态,扶助人体正气,通过补益肺、脾、肾气,使人体对致敏原不敏感。通过调理体质,以改善鼻黏膜敏感的状态,从而消除过敏表现。一般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大多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常见的针灸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灸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耳穴压贴等。
针灸治病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相对于中、西药来说,具有方法简便、价格低廉、安全可靠,起效快、疗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以下介绍针灸传统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
常用穴:印堂、迎香、鼻通。
备用穴:百会、合谷、风池。
鼻通穴位置: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本穴又名鼻穿、上迎香。
操作:
常用穴为主,酌加配穴1~2穴。常用穴每次取2穴,其中印堂必取,另二穴轮用。
印堂穴用1.5寸30号毫针,以提捏法进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
迎香穴和鼻通穴,分别以以1.5寸和1寸30号毫针,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朝向印堂方向沿皮斜透刺,至鼻腔有发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百会穴用艾卷作雀啄灸,灸15~20分钟。
余配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之法,继而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持续30分钟。上述方法,每周1-2次,10天为一疗程。
毫针刺法:以肺经和大肠经穴位为主,隔日治疗1次,通常6次显效。
灸法:以背俞穴为主,用艾柱直接灸,隔日治疗1次,通常6次显效。
穴位注射:以维生素B12等在穴位进行小剂量注射。
穴位埋线:取背部俞穴,用无菌可吸收的羊肠线埋入皮下。
耳穴压贴:用王不留行籽压贴耳穴。
其他方法包括刺络放血、三伏天灸等,配合内服中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总之,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成本低廉、无副作用、显效快等优势,是治疗该病的首选疗法之一。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好不好呢?此种方式医治是非常好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它的医治方式同时进行,针灸在治疗时要掌握好穴位,鼻子四周的穴位多,治疗时则要谨慎些,每个治疗则要对症穴位实施,治疗后还要观察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是否好转或是更加严重,才能对症的对本病制定医治方案,以控制疾病发展恶化。
针灸可以治好玫瑰痤疮吗
一、耳针
(一)取穴
主穴:外鼻、肺、肾上腺、内分泌、内鼻、面颊。
配穴:耳根部位。
(二)治法
以主穴位为主,早期仅取外鼻、内鼻、肺,用轻刺激手法;症候较重者,上穴可均取,毫针刺入,用捻转法行强刺激法,留针15~30分钟,重症宜延长至一小时,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效不佳时,可配合取配穴行耳根环状注射,将维生素B6,或生理盐水2~4毫升,从耳前皮下开始,自前向后沿耳根作环状注射一圈,两耳交替进行,隔日或每周2次,5~10次为一疗程。亦可采用剌血法,以5号注射针头,在外鼻穴点剌放血,面颊区雀啄剌放血,用直径约1cm的消毒棉球拭去,每次用6~8个。每次1耳。余穴则可贴压王不留行子。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本法对酒渣鼻初期效果较好,经观察,少数病例,当针刺入耳穴后的留针期间,鼻尖的充血潮红情况有所改善,但往往于起针后半小时充血情况又重恢复,故需多次治疗,方能获效[5]。其中用剌血贴压法治疗25例,结果痊愈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
二、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上迎香、迎香。
上迎香穴位置:又称鼻通穴,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以5毫升注射器吸入复方丹参注射液4ml(相当丹参、降香4mg),每穴注入1ml。注射完毕,每穴局部按摩10分钟左右。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可配合服用灭滴灵0.2g,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20例,结果痊愈16例,有效4例。
鼻炎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
鼻炎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平衡针灸疗法通过对鼻炎穴的操作来治疗鼻炎等病症。
一、穴位定位与治疗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二、功能与主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三、歌诀
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
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已有不少单位发表了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但从总体看,方法还不多,样本亦较小。八十年代之后,不仅所用的刺激方法有针刺、穴位注射、耳针、指针、拔罐及穴位激光照射等;而且进行针灸预防本病的大量实践[1]。其中,耳穴刺血的资料较为丰富,无论是治还是预防,效果均称满意。有人曾将耳部压痛点放血与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疏风明目之中药汤剂相比较,发现前者的疗效显著超过后者(P<0.01)。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在90%以上。
一、针灸治疗
1、剌血
(一)取穴
主穴:耳尖、耳背静脉、压痛点。
配穴:太阳、攒竹、睛明(均体穴)。
压痛点位置:以毫针柄或火柴棒,在患者双耳垂上均匀按压,寻得相互对称压痛明显之点。此点与周围皮肤略异,肤色稍深且呈粟粒大小之结节;如测不出,可以眼点代替。
(二)治法
主穴可单取1穴,亦可结合应用。疗效不明显时再加用配穴1~2个。主穴操作:手指反复揉捏耳尖至充血,将耳前折,以三棱针挑破,或在耳背隆起最明显之血管、耳垂压痛点刺血,并用拇食指挤压,一般出血4~5滴,重者7~10滴。太阳、攒竹点剌并挤出绿豆大血珠。睛明浅刺约4~5分,不作提插捻转,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双耳交替轮用。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901例,其有效率在97.8~100%,多在5~7天内见效[1~6]。
2、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目1、目2、眼。
(二)治法
主穴均用。氦-氖激光器,功率7毫瓦,波长6328埃,以光导纤维直接照射穴位,光斑直径3毫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经3天治疗,患眼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睑球结膜水肿和充血消退;2、显效:经5天治疗,上述症状和体征减轻:3、有效:经7天治疗,上述症状、体征减轻。
共治283例,痊愈135例(48.4%),显效95例(33.3%),有效52例(15.3%),总有效率100%[7]。
3、体针
(一)取穴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
配穴:四白、攒竹、瞳子Liao、丝竹空。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收效不明显加用或改取配穴。以28~30毫针,太阳直刺1.5~2寸深,风池穴向同侧眼球方向直刺,轻微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前放射至眼部,合谷穴针尖向上轻刺,促使针感向上传导。睛明穴用30~32号2.5寸毫针,深刺至1.5~2寸,送针宜轻宜慢,不提插捻转,以眼球感酸胀为度,令患者闭目静坐。余穴宜轻刺慢刺。留针15~20分钟。太阳穴出针后挤去血几滴。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607例,其有效率在99%~100%之间[8~10]。
4、拔罐加剌血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少泽、太阳、攒竹(上为体穴),耳尖、肾上腺、眼(上为耳穴)。
(二)治法
令患者正坐,先取配穴刺络,每次取2~3穴,对准穴区,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压迫穴位止血。接着,嘱其头略前倾,暴露穴区,取三棱针迅速刺入大椎穴,深0.5~0.8厘米,即去针,略作挤压,使之血出,用贴棉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20分钟。每次出血量,成人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皮肤最好能显现瘀斑。效不佳者,可呈梅花针样点刺即在大椎穴点刺一针,然后在大椎上、下、左、右5分处,各点刺一针,再用闪火法或抽吸法拔罐,留罐5分钟,出血约15~20毫升左右。每日一次,不计疗程。亦可配合滴25%氯霉素眼药水或/和醋酸可的松眼药水。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549例,结果痊愈1511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9.3%[12,13]。
5、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眼(耳穴)、太阳。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0.1毫克/毫升)。上穴任取1穴,双侧均取。太阳穴注入药液每次每侧0.5毫升,眼穴0.2~0.3毫升。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可配合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4~6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352例(其中单用太阳穴注射206例,单用耳穴146例),结果痊愈150例,显效101例,有效8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4.0%。其中以耳穴注射疗效为优[15]。
6、刺血(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中冲、印堂。
(二)治法
单侧患病取一侧穴,双侧患病取二侧。每次取1穴。医者以左手拇、食指挟紧中指,待其充血后,用三棱针点刺,稍加挤压,出血数滴。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08例,3天内愈显率为9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