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膳食
肝性脑病膳食
适宜食物:
1、对能进食者供给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选葡萄糖、米汤、藕粉、果汁、果酱、果冻等,以及细粮和纤维少的水果。豆制品含丰富的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为肝性脑病病人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牛乳蛋白质产氨较少,在病情好转时可适量逐渐增加。要注意电解质的变化,纠正电解质紊乱。
2、肝昏迷前驱期,宜选用易消化的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碳水化合物的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已有昏迷者,可用鼻饲流食。
3、肝昏迷少渣半流质饮食:能量(1600kcal),蛋白质30g,脂肪30g,碳水化物300~320g,食盐1~2g,铜3mg,锌15mg。微量元素不足者可应用相应的营养素补充剂补充。
4、肝昏迷鼻饲流质饮食:能量5.9~(1400~1500kcal),蛋白质20g,脂肪30g,碳水化合物280g,食盐1~2g,铜3mg,锌15mg。
不适宜食物:肉类、蛋类等蛋白质产氨较多,不宜供给。
食疗:1.舒肝理气、健脾养胃食疗方:鸡内金10克,生山楂9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2个月。
2.活血养阴、补肾益肝食疗方:桑葚10克,麦冬10克,沙参9克,紫河车9克,圆肉6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疗程2个月。
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
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
急性型肝性脑病相当于内源性肝性脑病,又称非氨性脑病,系因急性重型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引起大块肝坏死所致的肝性脑病。由于大量肝细胞被破坏,残存肝细胞不能代偿。代谢失衡,毒物不能有效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急性型肝性脑病症状:常无诱因、急剧起病、病程短,无前驱症状,短时间内急剧进人昏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明显。查体:肝肿大、有触痛,肝脏逐渐缩小;无门静脉高压体征;扑翼震颤偶见。化验检查,转氨酶明显增高,黄疽明显,但严重者可有胆酶分离。预后差,绝大部分病人很快死亡。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急性型肝性脑病的介绍,知道了这些肝性脑病的常识,相信您应该对肝性脑病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
肝性脑病会发烧吗
肝性脑病会发烧吗?在临床上肝性脑病是一种病情相对来讲较为严重的疾病,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多发。一旦患有肝性脑病的话患者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来提醒我们身体出现病症让我们得到重视。因为肝性脑病患者的症状有很多种,所以一些患者想要了解肝性脑病会发烧吗这样的问题。
肝性脑病会发烧吗:
1.起病
肝性脑病发病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时间短,可敏捷进入昏倒,多在黄疸呈现后发作昏倒,也有在黄疸呈现前呈现认识妨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缓慢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先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性情改动
常是肝性脑病最早呈现的表现,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情者表现为郁闷,而原属内向型性情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3.行动改动
开始也许仅限于一些“落拓不羁”的行动,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4.睡觉习惯改动
肝性脑病常表现为睡觉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倒,此景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失调有关,提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振奋与按捺处于失调状况,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5.肝臭的呈现
肝性脑病是因为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心产品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肌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专家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小编温馨提示:根据今天文章的介绍之后各位对于肝性脑病会发烧吗这个问题以及肝性脑病的症状有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周边的亲戚朋友们出现有今天所讲解的这些不适症状的话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急性肝性脑病吃什么药好
经常有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肝性脑病吃什么药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对肝性脑病进行了解。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手段。
对于肝性脑病吃什么药好?没有绝对的答案,具体的治疗方案以及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在这里百济药师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常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雅博司。
雅博司用于因急、慢性肝病(如各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炎后综合症)引发的血氨升高及治疗肝性脑病,如伴发或继发于肝脏解毒功能受损(如肝硬化)的潜在性或发作期肝性脑病,尤其适用于治疗肝昏迷早期或肝昏迷期的意识模糊状态。雅博司(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可保护肝细胞膜稳定性,改善肝组织的微循环,有利于肝细胞的能量供应,疏通了毛细胆管,促进胆汁排泄。雅博司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细胞的功能,保护和促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的恢复;增强枯否代细胞功能及对肝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改善瘀胆状态,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肝性脑病的分类
急性型肝性脑病也叫做内源性肝性脑病,在医学上被称之为非氨性脑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一般都是因为急性重型肝炎或者是中毒性肝炎而引起大块肝坏死最终导致的肝性脑病。急性型肝性脑病由于大量肝细胞被破坏,因此导致残存肝细胞不能代偿,从而使得患者的机体代谢失衡,毒物不能及时的排出,因而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急性型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会在短时间内急剧进人昏迷状态,而且消化道以及全身症状都比较明显。经过检查会发现这个时期患者会有肝肿大、有触痛的症状,而且肝脏也会逐渐缩小,黄疽明显,这一时期的患者绝大部分都会很快死亡。
慢性肝性脑病也就是氨性脑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大脑星形细胞肥大、增多、大脑皮质变薄,而且还伴有灶性坏死现象发生。慢性肝性脑病在昏迷时间过长后会有脑水肿的现象发生,而且有少数患者还会伴有脊髓病变。慢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会造成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以及紊乱。
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会时而清醒,时而会出现神经、精神类症状,这个时期患者往往起病缓慢,而且会累及消化道以及全身。慢性肝性脑病的病程比较长,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
以上就是我们专家特别给出的肝性脑病的临床分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有关这种疾病的知识,只有这样当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发生这种疾病时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应对,希望以上这些能帮到大家。
肝性脑病的概述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是严重肝脏病由于急性或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所致的大脑功能障碍。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肝性脑病过去曾称为肝性昏迷,因昏迷只是肝性脑病全过程的一个表现,且某些门一体分流的患者,仅有意识行为改变而并不发生昏迷,所以肝性昏迷一词现已很少使用。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做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肝性脑病的饮食与其他疾病患者的饮食并不一样,因为肝性脑病患者常常会出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但是如果不给于补充饮食,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保证热量充足
医生建议,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保证热量充足,肝昏迷患者每日热能供给量应不少于1600千卡,所以尚能进食者应多选用精细粮食和含纤维少的水果,以及葡萄糖、果酱、果汁等高碳水化物的食物。
二、饮食以清淡为主
此外,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应以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但要注意营养丰富、五味不偏。
三、控制脂肪的摄入
专家提示,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饮食摄入脂肪不宜过高,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不利,但如患者能耐受则不必限得过严。
四、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同时,肝性脑病的饮食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的原因在于-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减轻肝昏迷的症状,所以产氨较多的食物,如肉类、蛋类、乳类等肝昏迷患者应严禁食用;而且病情好转后每日限入量也应控制在15~20克之间,以保证病情稳定。
慢性肝性脑病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肝性脑病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肝性脑病相当于外源性肝性脑病,又称氨性脑病,门一体脑病。病理改变为大脑星形细胞肥大、增多、大脑皮质变薄,可有灶性坏死。昏迷时间长者,可有脑水肿,脊髓病变罕见。常因慢性肝病或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后引起。门静脉系统从肠道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及通过分流而未经过肝脏解毒的物质进人体循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及紊乱。
慢性肝性脑病的症状:症状可发作性间歇反复出现,时而清醒,时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逐渐出现个时逆性神经、精神症状。50%病人起病自诱因,起病缓慢,消化道及全身症状轻。查体肝脏可增大,晚期缩小,无压痛,有门静脉高压表现;扑翼样震颤常见。化验检查,转氨酶升高或正常,肝功能改变可不严重,晚期肝功能改变可加重。去除诱因,经治疗预后较好。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肝性脑病的症状有哪些的介绍,知道了这些慢性肝性脑病的症状,相信您可以早发现、早治疗肝硬化的并发症之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检查
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pse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脑电图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脑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节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脑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脑电图对亚临床肝性脑病和i期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3.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是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别于脑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根据受刺激感觉的不同部位可将诱发电位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诱发电位检查多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和研究。尚有一种p300事件相关电位,其与传统的诱发电位相比,具有不受刺激部位生理特性影响的特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
4.心理智能测验心理智能测验适合于肝性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肝性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行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其他可用于检测轻微肝性脑病的方法尚有划线及系列打点试验。
5.影像学检查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可发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此外,MRI检查可发现基底神经节有T1加权信号增强,与锰在该处沉积有关。开展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一种在高磁场强(1.5t以上)磁共振扫描机上测定活体某些部位代谢物含量的方法。用质子(h1)mrs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枕部灰质和顶部皮质可发现某些有机渗透物质如胆碱、谷氨酰胺、肌酸等的含量发生变化。肝性脑病、轻微肝性脑病甚至一般的肝硬化患者均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6.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轻度星形细胞肿胀是早期的病理改变,而星形细胞肿胀(alztrimerⅡ型)会改变胶质-神经元的信号传导,视网膜胶质细胞在时形态学变化与aiztrimierⅡ型星形细胞相似,故视网膜胶质细胞病变可作为时大脑胶质星形细胞病变的标致,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炼频率可定量诊断,初步应用结果认为方法敏感,简单而可靠,可用于发现及检测轻微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早知早防
“肝性脑病”老百姓俗称称“肝昏迷”,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引起以意识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0-Ⅳ级。肝性脑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在早期没有及时救治会发展至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早期发现肝性脑病及时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何早期发现肝性脑病呢?首先要了解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一般有以下特征:患者本人可能会感到头晕、困倦、睡眠颠倒(晚上失眠、白天多睡)、记忆力减退,家属可能发现病人反应迟钝、定向力(患者不知道身在何处)、计算力减退(如简单的加减法都会算错)或有性格行为的异常,如有的病人本来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有的病人本来很豁达,突然变得执拗、小心眼儿等,如果家人发现肝硬化患者出现上述性格行为的异常应警惕是否患了肝性脑病,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化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确诊。
平日应如何预防肝性脑病呢?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障碍,致毒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滞留。其中血氨水平升高,血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是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因此防止血氨升高有助于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血氨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分解及肠道的吸收, 因此曾有肝性脑病病史的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推荐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1.2g/kg,植物蛋白优于动物蛋白。保持大便通畅(使肠道积存的氨及时排出体外,减少吸收入血)有助于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另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良药-乳果糖,乳果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道酸化,能够阻止氨的吸收,另外其渗透活性有轻度的导泻作用,有利于氨排出体外。肝硬化病人应该经常备用乳果糖,保持大便通畅,使血氨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性脑病和肺性脑病的区别
1、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 肺性脑病: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2、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依据为:①严重肝病 (或 ) 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③肝性脑病的诱因;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扑翼(击)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和心理智能测验可发现轻微肝性脑病。 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依据为:①已确诊慢性肺部疾病和呼吸障碍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的基础上;②如发现抑制状态和朦胧、昏睡、兴奋不安、昏迷;③动脉血气、CO2分压、CO2结合力提示氧和pH降低时就应诊断为肺性脑病。
3、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多见 ) 和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包括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 ,如果连轻微肝性脑病也计算在内,则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者可达70%.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其余见于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
肝性脑病的食疗方法
无论是什么疾病,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多种的,肝性脑病也不例外。专家介绍,肝性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过的慢性疾病,在其治疗上,若采用饮食疗法作为辅助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那么,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有哪些呢?
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1、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2、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3、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
4、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5、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g/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对于疾病,相信您只要保持良好的态度,且坚持治疗,您的病情就会有所改善。以上是关于肝性脑病的饮食疗法是什么的简单介绍,希望能为您疾病的好转带来希望。专家提示,肝性脑病患者在饮食上不宜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