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居室环境应该怎样安排
新生儿的居室环境应该怎样安排
应为新生婴儿准备一间向阳的、空气新鲜、清洁舒适、细菌极少的居室。冬季新生儿的居室不能过冷,一般室温在18℃~ 22℃为宜。如果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风斗,以防煤气中毒。室内可挂些湿毛巾,或者地面上常洒水;炉子上的水壶的盖应打开,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 夏季屋内要凉爽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还要注意防止中暑。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每天用干净湿布擦拭桌椅等家具,扫地前要洒水,避免扬起灰尘。 新生儿对一般细菌无抵抗能力,所以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在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就是传染性的疾病,如脐炎、口腔炎、脓疱病、败血症及肺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新生儿室内应尽少住人,更不要在屋里陪客吸烟,以减少空气污染。
刚出生婴儿护理
1、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一般1-7天后脱落。脐带未脱落前要注意检查包扎脐带的纱布有无渗血。脐带脱落后,脐孔窝里如发现有血水或人脓,有渗出物可涂75%酒精,保持干燥,及时去医院治疗。
2、适当温度的婴儿居室环境
幼小的婴儿就像刚刚萌出的嫩芽,需要适当的温度和阳光,需要精心的培育和养护才能茁壮成长。刚出生婴儿的房间应该要时刻保持干净。居室的温度应该以22~24℃为宜,并保持适当的湿度,每天应开窗通风20~30分钟。室内的阳光应该要保持充足,以便观察新生婴儿皮肤颜色。
3、婴儿衣物护理
新生儿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每日要洗澡更衣,保持皮肤清洁、舒适,洗澡的水温以不烫手背为宜,一般40℃-45℃,环境温度以22℃为宜。
4、婴儿的喂养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首先母亲要注意个人的卫生,每天要换洗衣服,而且每次喂奶前应洗手和用温水擦洗乳房和乳头。
5、婴儿头部护理
新生的婴儿在睡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头部,因为新生的宝宝头部比较软,在睡觉的时候要注意头的位置,可以用专门的定型枕来保证宝宝的头不会乱动,这样不会因为头乱动影响发育。
6、隔绝生病的人
不要让感冒咳嗽,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刚出生的婴儿,护理孩子的人也要注意卫生,勤洗手,新生儿的抗病能力还比较弱,以免病菌感染孩子使孩子生病。
新生儿睡觉环境有什么讲究
一、创造好的睡眠环境
1、新生儿居室的室温在18℃~22℃为宜,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居室保暖,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22℃,如果室温过低容易引起宝宝的硬肿症。可用暖气取暖,也可用热水袋保暖,但使用热水袋保暖时一定要包好,切忌烫伤宝宝。夏季炎热时,注意室内通风,如果非要使用电风扇和空调,则要注意电风扇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空调不宜制冷温度太低或长时间开放。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宝宝呼吸道黏膜变干,抵抗力低下,也可发生呼吸道感染,故需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宝宝居住的环境,湿度往往在50%~60%为佳。加湿方法,如有空气加湿器更好,冬季时也可在暖气片上放些干净的湿毛巾,夏季时地面上洒些清水。相比较而言,春秋两季新生宝宝的睡眠护理要容易一些。
2、宝宝居住的房间,阳光应充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但要避免强光直射宝宝的面部。居室的门窗宜加上纱门、纱窗和窗帘,以避免蚊蝇侵扰。宝宝居室应禁止吸烟,不接触感冒、腹泻、皮肤病患者。
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要点
1、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每日打开门窗通风2—3次,注意呼吸道隔离,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2、适当休息,发热者卧床休息,应经常更换体位,以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新生儿护理的关键是什么 居室环境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刚出生的宝宝要准备什么
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刚刚脱离一些母体,周围的环境对宝宝来说呢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同时那对新的生活环境的也是有一些不适应的,刚出生的宝宝的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安全呢爸爸妈妈呢,应该采用一些常见的一些护理和预防方式。
千万不可以将宝宝单独留在换尿片的台面上、床上、椅子上或沙发上,一秒钟都不可以。不要认为宝宝还不会翻身就没事,他(她)可能因为乱动而随时会摔下来。所以,除非换尿片的台上有安全绑带,否则必须腾出一只手护着宝宝。
把宝宝放在大澡盆内洗澡时,一定要在下面垫块毛巾用来防滑,必须用一只手扶住宝宝,而且最好有两个人一块儿给宝宝洗澡。
别把宝宝交给未成年人,或是不熟悉的人临时照看。也不要把新生儿和5岁以下的宝宝放在无大人照看的房间里。
1、保暖:新生儿皮下脂肪薄,相对体表面积大,容易散热,而且,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如果太热,水分过度蒸发,可引起“脱水热”;过冷,新生儿自身产热不够会引起“硬肿症”。因此,要重视新生儿的环境温度、湿度,经常摸摸新生儿手脚体温,及时增减盖被、衣着,使新生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喂养:新生儿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要坚持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
3、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尽量减少亲戚、朋友探望,护理新生儿前应用肥皂洗手,洗干净手对预防新生儿感染十分重要。家里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触新生儿。
4、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十分重要,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要每天洗澡、更换衣服,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大小便后都应清洗干净,女婴清洗外阴时应从会阴向肛门擦洗,以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口。
5、环境卫生:新生儿居室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整洁干净。
新生儿的很多事项都是要注意的,如果不知道的话,那么对新生儿来说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说孩子洗澡的时候,水温一定要先测试,避免用太烫的水给孩子洗澡,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皮肤,而期间也要合理给孩子安排饮食,孩子吃奶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无法满足的,这时候必须要给孩子定量。
宝宝老是打颤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打颤多属于新生儿抖动,属一种生理现象,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抖动可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的两方面。其中生理性主要指在天气冷热变化、噪声、光线等外界的刺激下,容易造成大脑功能泛化出现的抖动。如果改善一下居室环境,这种症状是可以缓解的。病理性为出生后如有缺氧窒息、颅内出血,抖动时伴有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反应差、尖叫等,有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或颅内出血。
如果新生儿在熟睡状态老打颤,很可能是缺钙,这就一定要注意补钙。新生儿补钙分为两种情况,母乳期有“抽筋”反应者,3~4个月后应开始补钙,早产儿一般2~3个月开始补钙,这些都是在母乳喂养的前提下。
新生儿喉咙呼噜呼噜响 考虑情况五:呼吸道异物
如果新生儿居室中、床上等存在粉尘、花粉、奶粉、衣服纤维、动物毛发等,被新生儿吸入后,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就会增加,来阻拦这些异物,从而导致痰卡在喉咙处,新生儿呼吸就会带有呼噜呼噜响的声音了。
将新生儿抱直,趴在父母胸前,手握空拳拍击新生儿肩胛骨上方,持续拍击5—10分钟,帮助宝宝将喉咙中的痰拍出。要注意不能拍脊椎及腰部,在拍痰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宝宝的脸色和呼吸,用力不要太猛,可以休息一会再拍,等宝宝呼吸平稳后再继续拍。
新生儿体温过低怎么办
新生宝宝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低于35℃,会出现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等特征。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宝宝体温过低时,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1、新生儿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18—22℃。
2、新生儿的衣服、包被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
3、爸妈要经常摸一摸宝宝的四肢,如果发现手脚冰凉,表明保暖不够,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热水袋保暖。
4、保暖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以自己的体温为新生儿保暖。
5、如果在采取了一定措施后,宝宝的体温仍然很低,爸妈要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诊治
怎么护理新生儿
1.居室
空气要新鲜,时常开窗通气,最好选朝南房为新生儿居室,有利于阳光照射,室内光线不宜过强,设备简便。经常湿擦家具、地板,保持卫生。避免生人接触和过多的人探视,保持安静、和谐的环境。
2.脐带
脐带是新生儿的一个创面,易受病菌入侵,应盖上消毒纱布,不要沾水,防止感染,一般在生后3-7天,脐带自然脱落,脱落后局部仍应保持干燥、清洁。若局部红肿有分泌物,应涂消毒药水,如75%酒精、1。5%碘酒等,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3.宝宝洗澡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即可洗澡,最好每天中、晚给宝宝各洗一次澡,洗澡可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洗澡时间:早晨起床和晚上喂奶后1个小时。
洗澡用品:
准备专用小浴盆,干净衣服,包被,大小浴巾,尿布,婴儿浴皂。洗澡前准备:母亲或助手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新生儿替换的衣服、尿布、包被按穿的顺序依次摆好,向洗净的澡盆内先倒冷水后再加热水,水温38~39℃,用大人的肘关节探入水中不烫为宜,然后脱宝宝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