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康复护理
颅内肿瘤康复护理
颅内肿瘤康复护理
患者发作时,家属或其他人要让病人卧在软的床垫上,床的一侧靠墙,另一侧用木架保护,以免跌伤。及时解开领口,放松裤带,用竹筷或牙刷柄卷以手帕塞于病人口角内的上下齿之间;病人假牙应取出,头偏向一侧,注意使分泌物、呕吐物排出。若癫痫持续发作,要立即送医院急救。
心理护理
颅内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并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悲观绝望,情绪低落,常常意识到死亡威胁的存在,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对治疗信心不足,尤其是晚期患者 。对此我们应有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经常与患者交谈,以治疗效果好的病例来教育和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充分肯定放疗取得的效果,使他们解除顾虑,坚定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高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按结肠行走方向按摩,刺激肠蠕动,必要时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及缓泻剂。
配合放疗指导
(1)放疗区域剃除头发,保持清洁。(2)放疗中摆好位后,勿自行移动,避免照射误差。(3)颅内压显著增高、意识障碍、神志不清者,应禁忌放疗。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勿摩擦、搔抓、曝晒、用肥皂擦洗、涂刺激性药物,防止理化刺激,保持照射野标记清晰。(5)定期复查血象,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白血球在4000以下,血小板在10万以上,须停止放疗,配合药物治疗。
脑瘤看什么科
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的肿瘤, 也就是神经外科。脑瘤按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按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颅内肿瘤和恶性颅内肿瘤。
小儿颅内肿瘤为什么会发热
颅内肿瘤在小儿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以5~8岁居多。肿瘤的类型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小儿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以胶质瘤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和室管膜瘤。
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发病初期,多以呕吐和头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多数伴有视力减退。小儿颅内肿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病程中发热。颅内肿瘤为什么会发热呢?因为小儿的颅内肿瘤在临床上的恶性居多。恶性肿瘤常常会引起出血、坏死和瘤细胞脱落。出血和坏死组织以及脱落的瘤细胞可以进入脑脊液,同时由于肿瘤的影响,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这两项原因是小儿颅内肿瘤发热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颅内肿瘤所致的发热一定要积极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对热势较高的患儿最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治疗。
颅内肿瘤的检查
腰穿检查对有视盘水肿的患儿应列为禁忌,可诱发脑疝,小儿哭闹时测压常不准确,脑瘤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可增高,但应与脱落的肿瘤细胞鉴别,蛋白增高而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这与炎症反应不同。
1.颅骨X线平片
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征(颅缝分离及指压迹增多等)及有无异常钙化斑(多见于颅咽管瘤和少枝胶质瘤)。
2.脑血管造影
肿瘤有占位效应时可见血管移位;血供丰富的肿瘤可见肿瘤异常染色。
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不仅可以精确定位,尚可了解肿瘤大小,囊实性,有无钙化,血运是否丰富及瘤周水肿情况等。
4.磁共振成像(MRI)
具有更鲜明的对比度和较好的解剖背景,对中线和后颅凹肿瘤显示尤为清晰,但对钙化和骨质显示不如CT。
颅内肿瘤病因
遗传因素(20%):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一般认为它们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外显率很高。
理化因素(30%):
物理因素中被确认的具有致肿瘤可能的是放射线,已有许多关于头颅放疗后引起颅内肿瘤的报道,在化学因素中,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如甲基胆蒽,苯并比,甲基亚硝脲,亚硝基哌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都可诱发脑瘤。
病毒感染(20%):
实验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若接种于动物脑内可诱发脑瘤。
免疫抑制(5%):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药的应用,会增加颅内或外周肿瘤发生的风险。
残余的胚胎(2%):
颅咽管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畸胎瘤,脊索瘤明显发生于残留于脑内的胚胎组织,这些残余组织具有增殖分化的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肿瘤。
发病机制:
分类:中枢神经系统颅内肿瘤分类方法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Bailey和Cushing的分类能反映肿瘤组织的来源及恶性程度,长期以来被世界多数地区的神经外科和病理科所采用,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Kernohan的Ⅰ-Ⅳ级分类法,Russell的胶质瘤分类,较有影响的是Kernohan提出将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源肿瘤等,按其分化程度分为Ⅰ-Ⅳ级,根据这个分类似乎能够容易地判断肿瘤的发展和病人的预后,因此受到临床医师欢迎,在国内国际上使用多年,但此分类法也有缺陷,如同一肿瘤在不同部位,细胞分化即可不同,有些混合瘤无法分级,而有些肿瘤分级意义不大,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新的分类法,其特点是分类细致,包括了颅内发生的各种肿瘤类型,吸收了既往各种分类的特点和长处,既反应了肿瘤的形态学,又表明肿瘤的来源,并采用间变这一概念,可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分类。
颅内肿瘤如何预防
适量补充维生素A预防颅内肿瘤:
人类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维生素A对降低颅内肿瘤及其他癌症的危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支持正常的黏膜和视觉,它直接或间接参与身体大多数组织功能,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肝脏,全蛋和全牛奶,植物中是以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形式存在,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的过度摄入可以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而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现象,血中低维生素A含量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
研究表明那些血中低水平维生素A摄入的人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而对于吸烟者血中低水平的维生素A摄入者有加倍患肺癌的可能,维生素A及其混合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损害),其次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和帮助体内分化细胞,发展成有序的组织(而肿瘤的特征是无序的),一些理论认为维生素A能够帮助早期受到致癌物质侵袭发生变异的细胞逆转过来而成为正常生长的细胞。
植物化学预防颅内肿瘤:
目前有关植物化学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植物化学就是在植物中发现的化学物质,包括在植物中发现的维生素和其他物质,已经发现几千种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其中许多具有抗癌作用,这些化学物质的保护机制不但降低致癌物质的活性,而且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致癌物质的侵袭。
大多数植物提供的抗氧化剂活性超过了单纯维生素A,C,E的保护作用,例如一杯甘蓝只包含了50mg的维生素C和13U的维生素E,但它的抗氧化剂活性相当于800mg的维生素C和1100U的维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推断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剂效果远比我们所知道的维生素的效果要强,无疑天然的植物产品将有助于今后的防癌工作。
颅内肿瘤的偏方
颅内肿瘤的偏方【方一】红粉、郁金各240克,血竭、蛤粉、雄黄各120克,硇砂、芥穗、急性子、川芎、乳香、没药各30克,朱砂320克,杜仲、山甲、蜗牛、槐米各30克,巴豆仁150克,苍术、银朱各60克,全蝎、黑芝麻、丁香各30克,天麻、白及、煅金礞石各15克,琥珀60克,白芷、川军各90克,蝉蜕、麝香各9克,蜈蚣10条,斑蝥30个。将药共研细末,枣肉为丸,每丸重约3克,口服,每日2m4丸,每日1次。 本方功能活血解毒,通络散结。 注:本方有毒,只为中医师提供参考。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颅内肿瘤的偏方【方二】威灵仙、七叶一枝花各30克,木瓜9克,三七粉3克。 前三味药水煎,冲服三七粉,每日1剂。 本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适用于脑肿瘤。
颅内肿瘤的偏方【方三】生石决明、生鳖甲、丝瓜络各15克,僵蚕、蝉衣、钩藤、蜂房、全蝎、晚蚕砂各9克,木贼、牡蛎各15克,甘菊花30克,地龙12克。水煎服,水煎2遍混匀,分2次服。
垂体瘤术后要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定期复查肿瘤是否有再增生或者复发,如果是微腺瘤手术后世要一年复查头颅的MRI,若是稍大的肿瘤手术后则需要六至十二个月进行复查头颅MRI,若果是巨大腺瘤术后的,应该在术后短期内复查头颅MRI。在复查过程中也要了解身体情况的变化,机体功能和脏器改变例如血压血糖的情况、内分泌功能的情况等等,而确定是否需要采用降糖药、降压药等治疗。
手术后的康复护理也需要给予重视。垂体瘤切除术后应该尽量避免打喷嚏、擤鼻涕太大力和用手抠鼻、向鼻腔滴药等,以免引起颅内压升高和感染,同样,便秘也会使颅内压升高,多以要注意饮水充足、大便通畅,如果便秘严重可以适当用润肠药通便。饮食方面,尽量给予充足的营养,而且最好食用容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运动四肢,不要太过劳累,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康复。
脑瘤检查应该看什么科
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的肿瘤,也就是神经外科。脑瘤按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按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颅内肿瘤和恶性颅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