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用药应该注意什么
给宝宝用药应该注意什么
1.明确诊断之前轻易用药
许多家长往往在患儿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前,盲目用药。这样不但掩盖了病情,影响正确诊断和治疗,还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急慢性药物中毒。也有些 家长惟恐孩子生病,只要稍有不适便给其服药,名曰“预防”。有的家长给孩子大量服食“增强食欲,促进智力”的含药食品,由此而引起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
2.求愈心切,盲目加大药量
家长是孩子用药的执行者,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孩子加大服药剂量。也有些家长给孩子重复用药或同时用多种药物。其实,服用药物的剂量越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甚至导致儿童发生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
3.怕出现副作用,擅自减量或停药
有些家长则过于谨慎,害怕孩子服药后出现副作用,便随意减少服药剂量,殊不知,药物剂量过小,在人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就不可能发挥最佳疗效。减量用药 还容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给以后的治疗造成困难。一些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见症状缓和时便停药,所以不能达到规定的疗程。这样容易使病原微生物死 灰复燃,再度大量繁殖,导致病症复发。
4.用药断断续续不定时
药物在人体内必须达到和维持有效的尝试,才能起到治病作用。有些家长给孩子服药随意性很大,想起就服,忘了也无所谓。不能坚持连续定时用药,就很难保证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耐药性和抗药性。
5.急盼药效,频繁换药
任何药物治疗病症,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起作用,而有些家长在给孩子治病时耐不住性子,一种药物才用几天,甚至几次,因见不到明显效果,便认为该药效 果不好,于是频繁更换药物。其实,频繁更换药物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给宝宝用药常犯的错误
1.一种病用多种药
宝宝生病不愈,妈妈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手足无措,给宝宝吃完一种药后还没见宝宝病情好转,就急着换另一种药给宝宝吃,以为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能让宝宝好的快。殊不知,有的药物混合可能抵消相互之间的作用,甚至增加毒性,可能会让宝宝出现不良反应。比如阿司匹林和青霉素一起,青霉素的抗菌功效就降低了;Vc和磺胺并用,会使肾脏中毒等。
2.宝宝一感冒就给他吃药
其实九成以上的婴幼儿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一星期左右就可以自愈的病毒性感冒让很多妈妈无法淡定,等不及病毒自己从宝宝身体清除就带宝宝去开药打针。但是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抗病毒药物能让宝宝的感冒立马痊愈,而且宝宝咳嗽、流鼻涕等需要持续十几二十天,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
但并不是说宝宝任何感冒都不需要用药,如果宝宝感冒加发烧38.5℃以上,就得使用退烧药了,避免高烧引起高热惊厥,同时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感;如果感染了病原体细菌,就得使用抗生素治疗。
3.滥用维生素
宝宝成长发育离不开维生素的作用,但是维生素也不是“多多益善”,有的药用维生素有一定毒性反应,比如爸妈喜欢给宝宝吃的鱼肝油,如果服用多了就可能引起厌食、烦躁、发烧、肾脏及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
4.常备药物在家里
家里有急救箱是必须的,但是不提倡放太多药物,很多药长期用不上就过期浪费了,而且家里备太多药还可能因为顺手拿药时用错药。现在城市生活方便,几百米就有药店,买药很方便。
5.认为中药对宝宝更安全
有的父母看到西药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就觉得对宝宝不安全,宁愿选择中药,因为中药里常说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但是不代表中药就没副作用,只是没有明确的临床数据显示。
6.杜绝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有的爸妈过于夸大抗生素的副作用,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能不用就不用。其实,不能滥用抗生素不代表不能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指宝宝没患细菌性疾病时也给它使用,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但如果宝宝得了细菌性疾病,该用抗生素时还得用,而且要用足量。
7.给宝宝吃药时配糖水
宝宝吃药常抗拒喝苦药,于是妈妈就会用糖水给宝宝服药,但是把糖加入药里其实会降低药效。因为糖里面有众多的铁、钙等矿物元素,会与中药里的蛋白质产生化学反应,药在宝宝的胃液里就会凝固变性,产生沉淀,降低药效。所以都说良药苦口,药里面的苦味是为了刺激分泌消化液、发挥疗效的。
孩子咳嗽用药的误区
在给咳嗽宝宝用药时,父母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防止因为用药不当,造成宝宝咳嗽加重。
误区一:咳嗽要先用消炎药宝宝咳嗽不单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如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
误区二:一咳嗽就用镇咳药宝宝咳嗽早期不宜马上给予镇咳药,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会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三:使用成人止咳药宝宝与成人体重、生理、病理不一样,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宝宝用后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误区四:只看到咳嗽,忽略其他症状宝宝常常由于饮食不节,同时有腹胀、咽痛、大便干、便秘等内热症状。妈咪们选药要同时关注宝宝胃肠症状。
误区五: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因此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出病因及时治疗。
宝宝用药的七大常见错误
错误一:感冒马上用药
宝宝用药7大常见错误 你犯了几个?
婴幼儿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是可以自愈的,通常5-7天左右病毒就能被身体清除。不过,许多妈妈在这5-7当中根本无法淡定,必定焦虑地带宝宝去医院开药打针或者擅自给宝宝吃感冒药,这实在是一种误区。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马上治愈宝宝感冒,宝宝从感冒到恢复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可能会持续2-3周左右,通常推荐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保证宝宝体感舒适,无需额外使用感冒药。
目前,欧美等国都不推荐给2岁以下的宝宝使用感冒药。因为:感冒药在宝宝身上做的研究很少,无法保证用药安全。小孩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根据成人用药剂量推算儿童剂量是不科学的。有的国家,甚至把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的年龄提高到了4岁,甚至6岁。
不过,这并不是说,宝宝感冒了,什么情况下都不需要用药,等1周自然就会好。如果感冒发烧腋下温度超过38.5℃,就推荐使用退烧药退烧了,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同时也是预防可能因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如果是合并了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的。
错误二:绝对拒绝抗生素
现在许多妈妈都谈抗生素色变,对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一些妈妈甚至完全拒绝抗生素,于是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觉得抗生素很可怕,要少用抗生素,用两天病好了,就赶快停掉。
一般来说,抗生素不能滥用,强调的是“滥用”,因为滥用可能造成细菌对抗生素耐药,如果宝宝并没有没有患细菌性疾病,却使用抗生素,就属于“滥用”。
但如果宝宝是患了细菌性疾病,就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而且要用足量用。
抗生素去对抗疾病,常规起效大概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起效之后,需要持续地抵制这个细菌,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如果只是吃了一两天,发现起作用了,就停用抗生素,这个时候有的细菌可能只是被抑制并没有被杀死。在停药的过程中,细菌刚好就获得了更强的变异能力,产生了耐药菌株。下次再用抗生素的时候,这个抗生素对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的疾病不仅没治好,还可能会变得更严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就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地去使用。
宝宝用药7大常见错误 你犯了几个?
错误三: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错误四:一病多药
宝宝生病,许多妈妈都会着急上火,分寸大乱,一些妈妈在给宝宝用过一种药物后,发现并没有效果,于是就想着换一种药试试看,殊不知,这样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药一齐上,或青霉素、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为伍,同样有上述危险。
错误五:糖水服药
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喝带有苦味的药物,于是便用糖水给宝宝服药。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宝宝用药7大常见错误 你犯了几个?
错误六:盲目相信中药更安全
一般,西药在药品的说明书里会注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可能会让有些父母觉得,西药太不安全了。于是选择些中药,因为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但实际上,尚不明确,不代表着它没有副作用,只是说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没有收集到临床的数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选择药品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相应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药品更安全。
错误七:家有常备药物
专业的药剂师并不主张在家中备很多药物。因为家里备药很多时候用不上,过期造成药品的浪费。对于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来说,楼下三五百米就有药店,购买药物是很方便的。另外,家里备的药太多,顺手拿药时很容易用错药。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你给宝宝用药前,首先要做的是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宝宝需要服用的剂量、给药时间以及给药方法。
一岁婴儿发育标准 宝宝第三周
男宝宝:体重3.6-5.0Kg,身长52.1-57.0cm;
女宝宝:体重3.4-4.5 Kg,身长51.2-55.8cm;
宝宝用着咿咿呀呀的声音装在和你进行交流,能够伸出手臂、双腿来嬉戏,而且俯卧时会短暂的抬起头。这个时候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宝宝体温,检查母乳喂养,不能自行给宝宝乱用药物。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
如果妈妈有感染的病例的话,宝宝有此病症是很正常的了,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的个人卫生加强管理,经常性的给宝宝洗澡,并保持全身的干燥。
如果发生了细菌感觉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医治,可以给宝宝使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但是剂量一定要按照医生给出的药量,不可以乱给宝宝用药和增加药量。
也可以使用外用的阿昔洛伟给宝宝涂抹患处,尽量保持宝宝用品的干燥和清洁,最好采用纯棉质品给宝宝使用,还要注意最好不要让宝宝直接吹风,保持空气清鲜。
宝宝用药最容易犯的错误
儿童服药常见问题有哪些
宝宝生病啦,肯定少不了打针吃药。一旦用药方式不对或保存方法不正确,轻者可能收不到疗效,重者就容易加重肝肾负担,甚至还有引发中毒的危险。因此,对于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来说,一定要熟知婴幼儿用药必备常识。
问题1:医生开的会是儿童用药吗?
答:虽然儿童用药已推行一段时日,但仍未普遍。所谓儿童用药大多是以“药水”的形态出现,且会针对特定症状开立。
此外,儿童专用药都是原瓶包装,还会有使用说明书,可明显辨认。但儿童专用药的使用还不够普遍,大部分是因为成本过高,医疗院所无法负担而不提供,建议妈妈到提供儿童用药的医疗院所就诊。
药粉和药水为用药新观念
虽然推行儿童专用药,但是碍于种种考虑,许多医疗院所仍未提供或是无法全面采用儿童专用药。现在开始出现开药粉和药水的形式,如此一来,可将药粉加入药水里拌匀,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