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辨是否盆腔炎
怎样分辨是否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常见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如不及时控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中医学称本病为“妇人腹痛”、“热人血室”、“产后发热”、“带下病”、“瘫瘕”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发热,下腹疼痛拒按,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事失调。病情严重者为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如有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位于后方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坠胀、腹泻和排便困难等。出现脓毒血症时,常伴有其他部位脓肿病灶。
诊断步骤/方法
典型临床表现。
妇科检查
下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到子宫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压痛明显。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明显。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压痛。
体征
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4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5B超检查
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患者证候,内服中药(湿热瘀结者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者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寒湿凝滞者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脾虚湿瘀互结者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肾阳虚者温肾培元、固涩止带)1剂/日;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主要成分毛冬青、大黄、黄芪、莪术等)1次/日;盆炎散(主要成分大黄、黄芩、黄柏、黄连、丹参)外敷1次/日;各治疗均以10 ̄14天为一疗程,常规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盆腔操运动1 ̄2次/日,10 ̄14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慢性盆腔炎按摩自疗法 慢性盆腔炎分型辩证
湿热蕴藉: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因手术所伤,湿热邪毒乘虚内侵,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瘀积胞中,损伤冲任,而发本病。
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或外感湿热之邪,余毒未清,滞留于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寒湿凝滞:经期,产褥期冒雨涉水,游泳,感寒,饮冷或卧坐湿地,或平素体虚,寒湿内生,寒湿伤于下焦,水湿不化,寒湿客于胞宫,与气血相搏而发病。
盆腔积液和腹水的区别是什么
在许多患者的观念里,认为由水堆积引起的疾病都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为了使大家更好的分辨盆腔积液和腹水,下面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盆腔积液和腹水的区别是什么?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液,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患者一般发热,出现尿量减少的现象。
一般来说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诊断腹水主要依靠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即可诊断为腹水。
盆腔积液就是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可发生在盆腔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后。按病理因素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盆腔积液的位置多发生在子宫直肠陷窝等盆腔内位置较低处,妇科常用的有效检查手段是B超,可以较准确的判断积液的量。
盆腔积液因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引起者,多伴有下腹痛,腰骶部疼痛,腰酸下坠,下腹涨痛,坠痛,腰酸等症,因长时间站立,过劳,或经前期加重,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
总的来说,盆腔积液和腹水的区别还是比较多的,建议患者发现身体不适后最好及时赶往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气滞血瘀: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少;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隔下逐瘀汤加味药方:五灵脂12 g,当归15 g,川芎15 g,桃仁15 g,丹皮15 g,赤芍15 g,乌药15 g,延胡索15 g,甘草10 g,香附15 g,红花5 g,枳壳15 g,鸡血藤(彝药)15 g,马蹄香(彝药)15 g,白牛胆(彝药)15 g,小红参(彝药)15 g。每天1剂,分3次服,每次200 mL,10 天为1个疗程。主要功效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二、湿热瘀结:下腹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盆腔消炎汤药方:银花15 g,连翘15 g,炒枳壳15 g,制香附15 g,乌药12 g,炒延胡索12 g,车前子12 g,黄芩15 g,黄柏10 g,白芍18 g,薄荷10 g,绿豆18 g,生苡仁18 g,败酱草18 g,甘草10 g。每天1剂,分3次服,每天200 mL,10 天为1个疗程。主要功效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三、寒湿瘀滞: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紫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胖,脉沉迟或沉涩。
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药方:小茴香5 g,干姜10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川芎15 g,肉桂3 g,赤芍15 g,生蒲黄12 g,五灵脂15 g,制没药6 g,桂枝10 g,茯苓15 g,丹皮15 g,桃仁12 g,马蹄香(彝药)15 g,猫爪草(彝药)9 g,鸡矢藤(彝药)15 g。每天1剂,分3次服,每次200 mL,10 天为1个疗程。主要功效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四、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色黯淡或有血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或沉涩无力;
盆腔粘连是盆腔炎吗
盆腔粘连并不一定是盆腔炎引起的,很多妇科病都可能出现盆腔粘连,最常见的就是盆腔炎和附件炎。患者有妇科炎症的时候,不一定会出现盆腔粘连,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病毒进一步感染,导致盆腔粘连。
怎么做可以预防盆腔积液
首先,预防盆腔积液需要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其次,预防盆腔积液需要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而且月经期、人流术后以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从白带的量、质、色、味可以分辨盆腔积液。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盆腔炎病人要加强营养饮食。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
像许多女性关心的一样,盆腔积液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致病菌迅速扩散,盆腔积液面积扩大,并发输卵管炎等疾病,波及输卵管伞端引起炎症性粘连而使精子、卵子、受精卵正常运行受阻,导致不孕。
盆腔炎严重么该怎么治
湿热瘀结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白带增多,色黄质稠,或带有秽臭,小便赤短,大便秘结。
盆腔炎严重么该怎么治?患者常感小腹有隐痛,累及腰骶部,胸闷口干。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散结功效的利湿散结汤。另外化毒丸、小金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寒湿凝滞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月经延后,量少色暗,带有血块;白带量多,小编频多。患者常感小腹有冷痛,累及腰骶,或坠胀痛感,遇热则缓。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温经化瘀汤。另外附桂丸、活血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气滞血瘀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经血量多,带有血块,血块排出痛经症状则得缓,白带增多。患者常感小腹有胀痛,或刺痛感,经期尤甚。经前有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的理气化瘀汤。另外柴胡丸、化瘀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气虚血瘀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月经加重,量多且带有血块,白带增多。患者常感小腹疼痛,累及腰骶,连绵不尽,触之有结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健脾益气、化瘀散结功效的益气化瘀汤。另外参茯丸、活血止痛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