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运动型疲劳
如何缓解运动型疲劳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表现形式。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根据研究结果,将躯体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中枢疲劳是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
充足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运动者每天应保证8一9个小时的睡眠,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按摩。通过按摩不但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疲劳。按摩时以揉担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扣折等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整理运动。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运动后应做整理运动,动作缓慢、放松,使身体恢复。温水浴。有刺激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的作用。温水浴的温度宜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药物疗法。使用维生素或天然药物,能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补充肌肉营养。目前,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E、黄芪、刺五加:人参、冬虫夏草和花粉等。
运动性疲劳怎么消除 充足的休息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可是消除运动型疲劳,恢复体力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当运动后身体出现了不适的时候,每天健康的作息制度,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身体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然,如果是中老年人的话,睡眠时间维持在6~7小时就可以了。
如何缓解运动性疲劳呢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表现形式。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根据研究结果,将躯体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中枢疲劳是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
充足睡眠。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运动者每天应保证8一9个小时的睡眠,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按摩。通过按摩不但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消除疲劳。按摩时以揉担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扣折等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整理运动。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使血压降低,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运动后应做整理运动,动作缓慢、放松,使身体恢复。温水浴。有刺激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的作用。温水浴的温度宜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药物疗法。使用维生素或天然药物,能有效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耗氧量,改善血液循环,补充肌肉营养。目前,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E、黄芪、刺五加:人参、冬虫夏草和花粉等。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如何缓解运动型疲劳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建议大家在运动过后不要立即休息,也不要立刻进食或者大量饮水,要缓冲休息下来。同时多补充分水,补充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祝您健康。
缓解运动疲劳药物有哪些
运动员经常会通过各种工具来提高运动水平。身体恢复的关键是要减少外部刺激、合理进行营养补充与提高睡眠质量,有时运动员还会在赛前购买一些新的恢复辅助工具,譬如云南白药等药膏,这些都是有效的运动疲劳后的恢复手段。
运动时难免会疲劳受伤;运动者准备薄荷膏、舒缓镇痛啫哩、止痛皮肤霜和云南白药等外用止痛消炎的药膏擦剂是相当有必要的。一般这些药膏可以减少疼痛,相对于身体自然恢复疗效显著。这些产品抹在皮肤上时会使原来受损部位的疼痛转移至皮肤外,从而减少疼痛。
擦药膏时适当做些按摩有利于药效渗透皮肤。在往皮肤上擦一些乳液或没有刺痛灼烧感的药膏时,要做些适当的按摩以促进皮肤对药膏的吸收。薰衣草乳液闻起来味道很好,做过芳香疗法进行疲劳恢复的人都说薰衣草的味道能让人放松。
山金车膏适合家庭使用,它是一种提取自天然食物的胶状或膏状物。有实验研究称:山金车膏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当身体轻微疼痛时使用山金车膏对身体无害,但当身体肌肉酸痛异常或身体某一侧区域特别疼痛时,就需要注意重新调整训练,咨询专业医生。如果使用擦拭水杨酸甲酯等类的止痛膏止痛时,要注意检查自己的动作姿势是否科学,工作和休息的比率是否合理。
总之,使用所有补剂必须小心谨慎。有些产品可能不符合政府规定,含有一些禁用成分。比如参加正规的比赛需要进行药检或者简单的身体检查时,要特别地小心所有内服和外用过的产品。
缓解高跟鞋疲劳的运动
1、坐在地板上,伸直腿部,先绷紧脚尖、脚趾尽量向脚底弯曲,再让脚与腿部呈90度,然后放松。每个姿势做2次呼吸,每回做6至8次。匀速呼吸,做动作时不要过猛拉伸。
2、端坐,双腿平伸悬空,双脚以脚踝为轴,脚尖像在画圆圈一样转动,先由左向右绕一圈,再由右向左绕一圈,同时尽可能地张开脚趾,然后放松。重复做5至8次,每绕一圈3秒左右。
3、站立,脚尖踏在一个5至10厘米高的物体上,脚跟着地。单脚抬起后脚跟,保持3至5秒,还原,再换另一只脚做。轮换做5至8次。如站立不稳,可手扶椅背或墙壁。
4、跪坐,两脚伸直,脚面贴地,两手与膝着地。两臂撑起,膝盖慢慢抬离地面,身体重心移向脚尖,持续2秒钟,还原,重复做5至8次。
如何缓解运动后疲劳
如何有效缓解运动疲劳
运动过后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此时运动过后的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导致运动过后长时间的精神萎靡。这不仅降低了健身的效果,也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的质量,而且还会加大受伤的风险。下面小编就教大家运动过后的正确做法。
整理活动不能忽视
不少人运动完,时间一到,收拾收拾行头就回家了。其实这么做是错误的,运动结束后一定要进行10~15分钟的整理运动。
整理运动包括慢跑、静力拉伸运动等,主要是为了让心肺能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因为在运动中,心肺工作量大,血液将大量氧气运输到心肺,如果运动结束,突然停止,心肺功能会突然下降,这不仅让输送到心肺的氧气含量减少,更重要的是无法将更多的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
所以,在运动结束后,尤其是剧烈运动结束后,最好能够走几圈或者慢跑一下,让身体的恢复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对运动过后身体的恢复很有帮助。
按摩修复损伤
按摩是促进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因为适度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部位的修复。
运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剧烈运动时,身体会产生一些损伤,有的损伤是极细微的,甚至是人难以察觉到的,但这种损伤人体完全可以自我修复,不需要借助其他治疗手段。
运动后喝点酒能缓解疲劳
国外医学研究报告提出,适当饮酒可使动脉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有益于患轻微高血压及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而适量葡萄酒更能提升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及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防止心脏病发作。运动后喝点酒能够缓解疲劳,因为运动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人体酸碱不平衡,而喝酒能够使血管扩张,加快乳酸代谢。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喝酒要遵循“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适时”就是不能停止运动马上饮酒,尤其是饮大量的啤酒,因为这样会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损害健康,应该选择在进食时;“适度”就是运动后饮酒度数应是低度酒,如葡萄酒、黄酒、啤酒等,而我国传统的酿酒如绍兴酒、糯米酒也是自古流传的滋养补品;“适量”就是酒量要适当,一般白酒每次不宜超过50毫升,啤酒不超过300毫升。
另外,喝酒时选择理想的佐菜既可饱口福,又可补充运动后营养物质的缺失,最佳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
缓解疲劳小运动
法一:拉伸背部肌肉
1.在胸前双手合十,十指紧扣,慢慢地调整呼吸。头部向下,收紧下巴,闭上双眼,手腕尽量向前伸,拉伸头部、肩部、背部、腰部的肌肉。
2.保持动作一,进行深呼吸。然后一边把紧合的手掌向外翻转,一边慢慢地呼吸,尽量把身体向前伸展。然后慢慢地把身体放松,再重复第一个动作。建议:闭上双眼更容易放松哦!
方法二:放松胸部和背部的肌肉
1.椅子不要坐得太深,坐到椅子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挺胸收腹,双手放在背后,双掌合实,十指紧扣。肩胛骨尽量往中间挤压,挺直胸膛,保持15秒。
2.保持一的姿势,身体稍微向前倾,紧合的双手尽量向上抬高,保持10秒。然后慢慢地恢复到原来的姿势。建议大家尽量收腹,腰不要向后仰。
方法三:伸展小腿,膝盖内侧、大腿后侧的肌肉
1.椅子不要坐的太深,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挺直腰杆。同时左脚向前伸,脚后跟贴着地板,脚掌与小腿呈90度角,内膝盖往下压,把小腿肚和大腿后侧的肌肉拉紧。
2.在动作一的基础上,双手向脚尖方向伸展,拉紧小腿肚、膝盖内侧、大腿肌肉。然后,右脚也同时进行上述动作。建议:身体向前倾的时候腰部要挺直。
方法四:左右各10秒,做三次——锻炼支撑膝盖的肌肉
1.椅子不要坐得太深,坐在椅子的三份之一处。然后力量集中在腹部,右脚往前伸,稍稍向上抬起。
2.在动作一的基础上,右脚向上抬至与地板水平的位置,脚尖尽量竖直。同时,把力量集中在膝盖上保持动作10秒钟。左脚也同样的进行上述动作。建议:要有意识地把力量集中在膝盖上。
简单舒缓运动可缓解疲劳
现在在很多的大城市里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很多喜欢运动的朋友们都会放弃运动的时间来工作和学习,这样会使我们的身体非常疲惫,下面运动专家会告诉我们哪些简单运动可以缓解疲劳。
两手酸累
将两手掌相合,来回快速搓动10秒钟,使掌心产生强烈热感,再将双手摇动10次。
头昏脑涨
身体坐直,把头尽量向后仰,并用力收缩颈肌,保持10秒钟,然后头低垂胸前,静坐15秒钟。
眼睛酸胀
合上双眼5秒钟后,睁开眼自视鼻梁5秒钟。
困乏欲睡
身体坐正,双肩后展,下胯微收,双臂下垂于躯干两侧,手心向后,然后用力收缩背部、臂部、肩部和颈部肌肉。
保持肌肉收紧的状态,坚持12秒钟,之后全身放松15秒钟。
两腿麻木
两腿放于桌下尽量伸直,坚持8~10秒钟,然后坐直,松动腿部8~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