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捏脊好处

宝宝捏脊好处

宝宝捏脊可以在很多方面强化孩子内脏的运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防治疾病。比如:

1.宝宝捏脊最突出的好处便是健脾养胃,针对孩子脾胃不正常引起的疾病,捏脊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例如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等。

2.孩子肺部虚弱引起的连续多次感冒咳嗽,在中医认为是由于孩子的抗病能力较差,身体内的阴阳不平衡导致。捏拿孩子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不仅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脉;而且还能健脾清肺,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以便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改善免疫能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

3.孩子捏脊疗法可以健脾养胃清肺,身体内脏健康了,孩子也就不会因为腹痛、胃胀等情况而在夜晚哭闹不止、影响睡眠了。

4.孩子捏脊疗法不仅可以防治疾病,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捏脊能改善孩子的内脏功能,还能防止气血不足,促进周身气血的运行,从而间接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5.幼儿的捏脊疗法还能明显改善孩子爱哭、尿床、大量出汗等现象。

捏背要注意哪些事项

捏脊是民间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也是利用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很多人对知道捏脊对预防孩子便秘,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的发展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以说捏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健方法,捏脊对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积食问题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捏脊就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法。

但是捏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不能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呢?那么给宝宝捏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穴。

便秘: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穴。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捏脊时,在手上适当涂抹一些爽身粉,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又能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将捏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入睡前进行,效果不错。但不建议空腹进行,且饭后不能立即拿捏,最好间隔2个小时以后开始。 严格控制每次捏脊的时间,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为宜,且中途最好不要停下。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半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由于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弄破宝宝的皮肤;年龄过大.此时背部肌肉渐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准从而影响疗效。 对于积食情况较严重的宝宝,捏脊的同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整体疗效。 如果宝宝出现情绪不稳,或者抵抗意识的话,就不要再强行继续了。另外,对初次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很可能会因为过于哭闹,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家长在捏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 对于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由外伤而导致严重智力不足的宝宝,不适合进行捏脊治疗。 如果宝宝近期或正患有某些急症,如感冒、发烧等,这段时间也不能进行捏脊.直到病情好转。

总之捏脊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但是捏脊也是会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话,那么也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捏脊的时候应该了解一下给孩子捏脊都有哪些讲究,孩子适合捏脊吗?

捏脊的介绍

为加强疗效,在挟提到与病情相关的背俞穴上时,可加重挟提力量,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宝宝不吃饭、消化不良、易感冒,上医院打针吃药最让妈妈头疼、宝宝反感,怎么办呢?不妨在家里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捏脊法不打针,不吃药,在家里就可以操作。

宝宝积食怎么办 捏脊

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爸妈们可以用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宝宝的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宝宝捏脊的好处

脊椎是我们人体的比较重要的部位之一,它支配着我们人体的很多项活动的,所以对于脊椎我们大家一定是要好好保护的,因为要是脊椎受损,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伤害的。同样,适时地捏脊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捏脊的好处。

捏脊的五大好处:1.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因为脊柱乃是大脑的外延及重要通道,大脑通过脊柱脊髓指挥内脏与四肢的活动,可谓人体的要塞与要害部位,坚持给宝宝捏脊,可以疏通这些要塞,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2.脊柱两侧分别有17对穴位.比如脾俞、肾俞、心俞、肝俞等,经常按摩.以捏代针,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3.从中医上讲,脊柱是人奇经八脉中的督脉。督脉的作用就是“督一身之阳气”,我们身体上的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在大椎穴上,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所以,经常捏脊,可以帮助宝宝精力充沛.有助智力发育。

4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恰好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可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怍用。比如胃肠疾病、脾胃失调、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等。5.捏脊助消化安睡眠。

综上所述,我们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了捏脊的好处通常有五个方面。了解了这个五个方面的好处之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们不妨经常来帮我们的宝宝们捏脊吧,这不仅可以提高宝宝对于疾病的免疫力,而且还有益于宝宝们的智力的发展以及促进他们的消化和睡眠等等。

婴儿抵抗力差怎样增强

1宝宝在小的时候,大人做很多事情都比较方便,他相对大点的孩子来说,要配合多了,所以做起来也容易很多,我们可以给宝宝捏脊,捏脊可以增强宝宝抵抗力,还能帮助消化,防治便秘等一些小毛病,捏脊很简单,把宝宝趴过来,沿着脊椎,从尾椎到大椎穴,两个手一起,大拇指推,四个手指退,做10-15次,刚吃完饭不能做,孩子很虚热的时候不要做.

2吸完澡给孩子全身按摩,用按摩油给孩子全身都轻轻的抚摸几次,身上有很多的穴位,多刺激抚摸这些穴位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是要在孩子没有生病的前提下,如果孩子生病了再来做这些肯定是没用,这只是保健不能治病的.

3平时多带宝宝去户外活动,特别是换季的时候,一定要带宝宝出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每天选一个天气不是很极端的时间带宝宝出门,总是呆在家里,会让宝宝不适应环境变化,偶尔出去一趟就会因为不适应而生病.

别以为只是小问题很可能是缺什么 积食

如果宝宝头发竖着长,还伴有不爱吃饭,不思饮食的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宝宝积食导致的。

可采用小儿推拿:捏脊治疗。

做法:在宝宝脊椎从下往上用双手捏脊,每天睡前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每次捏3—5分钟为宜,可治疗宝宝积食问题。


夏天宝宝上火有什么症状 手心干热虚火

如果宝宝手心是凉凉的、潮潮的,则是正常的;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还容易出汗,说明宝宝有虚火。这样的宝宝体质较弱,不能吃寒性较大的食物。

灭火对策:妈妈可以给宝宝捏捏脊,搓搓脚心,适当做些小儿推拿。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及时咨询一下医生。


相关推荐

推拿按摩提高宝宝免疫力

有很多宝宝的免疫力都很低,让很多宝妈妈都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宝宝杜绝这个免疫力,这里告诉宝妈妈们,可以采取推拿按摩的方法,给宝宝的身体增强免疫力,给宝宝推拿按摩的方法很简单,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方法,希望能帮助宝妈妈们。推拿按摩是可以提高宝宝饿免疫力,但具体的做法却需要妈妈们特别的注意,以免出现反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下不同部位的推拿按摩方法吧。1.捏脊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

小儿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要注意什么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手法: 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年龄: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捏脊的正确手法

1.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肌肉放松。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次。3.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

调节宝宝胃肠道功能的一些方法

新妈妈在抚育宝宝的过程中会因为宝宝的饮食和大便不正常困惑不已。下面就给新妈妈们提供两种简单的调节胃肠道功能的方法。1、按摩足三里: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经常按摩,可预防婴儿腹泻,胃肠不通、便秘等。按摩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

宝宝便秘的按摩手法 捏脊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按摩手法: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捏五遍左右。

宝宝健脾养胃多吃五谷杂粮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纳呆的脾阴虚宝宝。推拿按摩有关穴位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每日给宝宝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宝宝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对宝宝可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

小儿推拿4法提升宝宝免疫力

1.捏脊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

父母如何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推拿法对提升宝宝免疫力有很大帮助1、轻叩背俞穴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背俞穴分布在背部脊柱的两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叩击背俞穴可以调理脏腑气机,气机调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手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操作完后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时间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比较合适,每次捏脊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不适或受凉感冒。年龄段捏脊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宝宝太小的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效果。手法开始做时手法要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手法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禁忌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

按摩缓解宝宝肚子胀

1、腹部按摩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搓热双手,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右手掌顺时针按摩,不要太大力!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2~3次。2、热敷按摩用一条温热的毛巾,拧干水后敷在宝宝的腹部,注意不要太热,防止烫伤宝宝(热敷前先在妈妈的手腕处试下温度),敷的时间也不宜太久,每天10分钟左右即可。3、按捏脊背脱掉宝宝的上衣,让ta趴在床上,轻轻地提捏宝宝脊柱两侧的肌肉,从尾骨一直捏到颈部,每捏3-5下就提一下。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