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糖尿病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糖尿病人若合并神经病变,可能会有汗腺分泌功能异常!在寒冷天气中运动,除了要避免受寒,穿着也不宜过热,一般建议以「洋葱式穿法」为主!


糖尿病早上运动好还是下午运动好

清晨花草、树丛释放氧不多,二氧化碳浓度比白天还高。清晨锻炼随着呼吸加深加快,污物、灰尘、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特别是糖尿病病人,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肺、气管感染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再者,早晨气温较低,而糖尿病病人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更应该注意避免在早晨进行糖尿病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运动疗法

1、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运动可以降低基础的和葡萄糖刺激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调节胰岛素受体,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趋于正常。通过对肌肉生理的研究发现,一块收缩的骨骼肌能增加它自身葡萄糖吸收的40倍,从而使整个身体的葡萄糖利用增加3~4倍。

2、运动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有规律的锻炼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率。运动这一效果的基础可能是其能减少或防治高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和/或腹内脂肪的增加。

3、最合适的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由于运动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研究报道。采用躺卧着的功率自行车运动的研究提出,每次运动的时间为45min,分3个15min进行,期间休息5min,每周3次。而采用上肢功率计运动的研究提出,每次运动时间为20min,并同时监护运动中的胎心,母亲心率和子宫活动情况,每周3次。

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法

1、步行 先快走5分钟,然后慢走5分钟,然后再快走,这样轮换进行。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快走可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快走可每分钟 110~115步。而老年体弱者仅慢走就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运动时,每天半小时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2、跳绳 饭后1小时跳绳,开始跳5分钟,根据个人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一般15~30分钟即可。

3、蹲下起立 开始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逐渐增加至100次。

4、仰卧起坐 开始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次。

糖尿病运动锻炼有窍门

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走跑交替 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室内运动 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蹲下起立 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卧起坐 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怎么进行糖尿病运动

糖尿病患者适量的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疾病,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可保持理想体重,以减少对胰岛素的抗拒性;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避免或延迟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别于一般人的运动。一般以每周3-4次为宜,每次20-45分钟,使心率达到合理的目标,即运动后心率(次/分)=170(次/分)-年龄数。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体育锻炼最好的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开始,饭前锻炼易造成低血糖,最好每天三餐后都锻炼。此外,为保护足部,运动时有必要穿合适的鞋袜;为避免失水,应在运动前后饮用足够的水。

糖尿病运动疗法简介

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及中度二型糖尿病病人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对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病人则无治疗意义。

其运动和类主要是步行、慢跑、游泳及太极拳等。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任选1至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应作为道选。糖尿病病人经一天的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毫克/升。

糖尿病运动疗法有两个特点:一是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中等,过高则引起血糖上长,过低又会使血糖下降。二是注意使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以利于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运动强度应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50%—60%。即活动至全身出汗,心率在130以下。每次持续20—30分钟,可逐步处长至1小时。生次运动前要有10分钟准备活动,如原地慢跑或徒手操等,使身体做好充分准备。运动后还要做整理活动,可选择全身的伸展体操和放松动作等,整理活动的顺序应与准备活动相反,这样可加速乳酸的排泄,尽快恢复疲劳。

糖尿病如何运动保健

1、注意低血糖。如果你在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在锻炼当中或锻炼后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实际上有时低血糖可能发生在锻炼12小时之后。通过饮食和锻炼控制的二型糖尿病病人通常不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葡萄糖在你锻炼时被消耗掉,同时锻炼也增强了身体对于胰岛素的反应性,这两点都有助于血糖的降低。通过精心的计划,你的医生会对你的胰岛素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轻松但持久稳定的锻炼可以为你赢得健康,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进行激烈的运动会使你感到气馁,甚至受到伤害。通常可根据安全最高心率测定运动量的大小:安全最高心率=180-年龄,锻炼过程中您的心率不应超过安全数高心率。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在锻炼出现胸痛,呼呼短促心将或其它不适症状都应当停止运动马上请教你的医生。所有的体育锻炼都应以运动后没有不适感为标准,进行自我调整。逐渐提高运动量,例如开始你每次步行10分钟,下一个星期,你就可以增加到15或20分钟,同时你的饮食、药物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3、在开始锻炼前要进行身体的预热,并进行一些伸展运动。预热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步行,使你的心脏和肌肉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就可以进行柔和的伸展运动,以使关节和肌肉变得有弹性。僵硬的关节和肌肉很容易受伤。

4、选择适合你的锻炼方式。糖尿病可以引起如眼睛、神经系统的病变,这些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决定了你所应当采取的锻炼方式。例如:如果你的足部失去了感觉,那么游泳比散步更适合你;如果你视力不好,或者经常发生低血糖现象,那么室内锻炼或者找一个朋友陪伴将是你明智的选择。

5、在结束锻炼的时候要使身体逐渐地冷下来。逐渐地减缓运动,直到你的呼吸变得正常为止,然后再进行一组伸展运动,运动后肌肉会更加容易伸展。

6、能否进行负重的锻炼取决于你的心肺功能。几乎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能够进行低强度的负重训练,你可以通过以较轻的哑铃负重训练计划来加强你的上肢力量。

最后,1型糖尿病危害及其广泛,为了彻底降低疾病危害,大家在把握了1型糖尿病如何运动保健之后,还应该积极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

糖尿病运动的最佳时间

糖尿病人每日运动最好围绕服药、就餐的时间开展,把握适当的强度和持续时长。无论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只要糖尿病人进行运动,就会有降糖效果,低血糖的风险随之而来。特别是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药物与运动两者的降糖作用同时叠加,最容易引发低血糖。而进食可以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人每日运动最好参考就餐和服药的时间。一般来说,胰岛素刚注射完或降糖药服用半小时内就运动,会加快降糖药物的吸收,更易发生低血糖。而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开始升高,降糖药的药力在餐后1小时左右也有所减弱。所以,建议糖尿病人进餐后及时服用/注射降糖药,半小时到1小时后再开始运动,此时运动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小一些。此外,糖尿病人早晨运动前,最好测一次随机血糖,低于7mmol/L者要先进食再运动。

跑步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有。

在糖尿病运动疗法中,跑步是非常实用,也非常有效的一种疗法,但是糖尿病人应该采取慢跑的方式,慢跑运动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所接受,长期坚持,能起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目的。长期坚持慢跑对糖尿病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型糖尿病运动注意

1、患者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动作由易到难,使机体逐步适应。通常每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

2、需要遵循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不可间断,除非出现禁忌证。

3、患者注意在锻炼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甜饮料等食物,以应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

4、提醒年龄较大的患者,特别是有冠心病者应随身备有急救药盒,以防意外。

5、注意一般不主张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

6、进行运动治疗应与饮食或药物治疗相结合,不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若运动疗法后血糖有所下降即放松饮食控制,增加食量,或随意减少药量甚至停药,就会使病情加重。

老人糖尿病运动

可以在医生知道下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这样可以辅助对糖尿病的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注意运动量。

患者在运动前应注意热身,运动时应从轻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适当做一些恢复运动。

有高血压的患者,还应注意运动强度,最好选择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

老年患者一般每天可以将运动时间分为2-3次,每次20-30分钟,避免一次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

患者的运动强度以运动时有轻度的心跳加快、畏寒,运动后有身心舒畅、不会感觉过度疲惫为宜。

糖尿病患者运动保健

1、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2、走跑交替,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3、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4、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5、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6、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7、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糖尿病运动疗法

1、散步: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散步不但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过度负担,利于病情的控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散步时应穿轻便的服装和运动鞋(要穿袜子),直视前方,肩膀不晃动,背挺直,收紧小腹,手臂大幅度摆动,步伐要尽可能大,步行时间为30-45分钟以上。

2、慢跑: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预防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需要征得医生的同意。注意,不宜在饭后立即慢跑,也不宜慢跑后立即进食,最佳时间为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踢键子:能调节全身血液流量,加速血脂、血糖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注意,踢键子前要做15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可以从每次5~10分钟开始,一两个月后再增加到20~30分钟。其中,踢毽子20~30分钟降糖效果最佳。

4、水中走:穿好泳衣,下入盛有温水的水池行走。注意,刚开始水中走时,时间以30分钟为宜,水量可以没过腹部,以后逐渐增加水量到胸部。要大步伐、膝盖抬高,手在水中挥动,这样有助于抵抗水流的阻力。等适应后,时间可以延长到60分钟。

相关推荐

糖尿病运动时间的要点有哪些

很多人都认为,既然运动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运动的时间就r该越长越好。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所有的运动都应该有个度。就算运动的强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持续的时间太长,累计起来的运动强度也会很大。比如行本来是一种运动强度不大的运动,但是如果你步行的距离过远,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同样会感到很疲倦。这就不是对身体的锻炼,而是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在运动的时间上,一定要注意不能过长,在人稍微有点喘气时就应该停止。

运动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是一项基本措施。对于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育运动的近期效果是可以降低血糖,远期效果是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规律的运动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使血糖稳定下降并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运动可以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提高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流和供氧能力,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

糖尿病运动注意事项 保护双脚

糖尿病人容易因为周边神经病变,而忽略脚上的微细伤口,最终导致感染恶化并截肢!低温环境下,末梢血管会收缩,因此,维持双脚充足的血液灌流相当重要!可选用保暖且排汗的袜子,搭配合适大小的运动鞋。

半年不运动小心高血糖

Ⅱ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运动的疾病,Ⅱ型糖尿病本质上是人体内能量过剩,超过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及身体惰性有关。6个月不运动,胰岛素敏感性和身体健康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运动能显著改善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状态。进行规律运动者,糖尿病发病危险性下降15%-60%;坚持≥30分钟/天的轻度或激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空腹血糖受损者运动,能明显降低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运动注意事项 营养充足

气温寒冷又饿着肚子,运动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低血糖风险也会上升!运动时的血糖,保持在90~250mg/dL之间,以维持安全的血糖范围。

孕妇冬季运动保暖

准妈妈在孕期内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保证优生优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平静快乐的心态不仅有助于宝宝的正常发育,还能促进顺利分娩。如果准妈妈不良情绪较多,会使母体的激素和其他有害化学物数量递增,并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可能导致流产的发生。所以,为了保持好的心态,准妈妈们在冬季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切记要以轻松愉快、循环渐进为主,室内可做孕妇操等较轻微的运动,天气晴好或下午暖

糖尿病运动注意事项 补充水份

在低温环境下运动,仍不可忽视水份补充的重要性!运动中,饮用水切忌太冰或太烫,以温度适中易入口为佳,建议可携带保温瓶。

糖尿病人如何保暖 头部保暖

首先是头部保暖,头部与机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关系。人体散热最多的地方就是头部,气温越低,由头部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外出时,必须戴顶帽子保暖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原则 控制每次运动时间

一般来讲,糖尿病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一是体力不支,而是易发生低血糖。可以根据运动量和身体状况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0.5-1小时内,并应选择在晚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这正是血糖较高的时候,此时锻炼有助于消耗糖分,而且锻炼完就睡觉,有利于睡眠,可以防止肥胖。

糖尿病运动锻炼有什么用 糖尿病做什么运动

运动方式可选择有氧运动。常见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绳、跳舞、游泳、爬山和各种球类运动等。依据患者平时运动习惯,运动最好不受季节、场合等因素限制。提倡步行,适当增加力量性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能促进体内血糖、血脂代谢正常化,有助于延缓和防止骨质疏松及退行性关节变化,可缓解神经肌肉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