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如何治疗眼袋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眼袋
中医把眼袋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遗传,获得性是由于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不正确按摩、爱流眼泪、常画眼线等,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弛并萎缩。
其治疗方法是:接通电源,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穴。电流会引起眼睑肌肉明显收缩跳动,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紧松弛的眼睑。
中医还认为眼袋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从实际经络经穴的解剖来看,眼袋产生的位置又恰好是足阳明胃经发起之处,因而启动胃经穴,对胃经施以良性刺激,提高脾胃功能,对眼袋的治疗是有实际意义的。
针灸法去眼袋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适合于单纯眼轮匝肌型的“假性眼袋”。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
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辩证加减:
证属太阴经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经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经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操作:
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注意事项:
1、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常见的方法有:①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②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③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作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2、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较好,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粘连的患者,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如可结合推拿按摩、手针、激光、磁疗低频脉冲、微波等方法。
如果我们的肩颈部位出现不舒服的时候不要只是认为是累造成的,一定要重视起来,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大家在对这种疾病进行预防的同时,通过了解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也可以把握这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痛风到底能不能医治好
针灸治疗
除了中医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对于痛风患者的康复也是极有帮助的。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统计报告指出:针灸治疗痛风的有效率达到92.3%以上。
食疗法
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少吃动物内脏,海鲜,皮蛋等食物,其中含有高嘌呤,诱发尿酸结晶增高,导致痛风的反复发作。建议患者多吃碱性食物:馒头,面包,面条等,这样有利于肠胃的消化,易于肾脏功能排泄,减少痛风石的形成。
体质疗法体质疗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瘀散结。这是治疗痛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
合用稳定降尿酸抑制尿酸的中药,防治以后复发。有些痛风病患者在服用来抑制尿酸,这个药本身也有降尿酸和对肾脏的双重保护功能,中药是很温和的,用这样的中药反而有利用身体的恢复。这是痛风的治疗里较为常见的方法。
针灸处方四要素
针灸处方有四要素,每个要素都是组成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将对中医处方的四要素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1) 中医、针灸辨证:即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和诊疗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制定出诊断、治疗、观察等的原则和方法。
(2) 治疗法则:根据上述辨证,即可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中医辨证属“膀胱湿热”,针灸医师就用“清热利湿法”;“脾肾阳虚”就用“温补脾肾法”
(3)选穴、配穴:针灸治病是通过各种刺激方法作用于穴位来实施的。光有治疗还不行,医师要根据一定方案来选取穴位, 把不同穴位配合在一起,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4) 具体实施方案:找准穴位后,医师就会确定用针刺还是用艾灸,用补法还是用泻法,等等。有了这些具体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
这四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正规针灸医师在为患者治病过程中,不管有没有一纸看得见的处方,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一定会遵循上述原则, 即针灸处方四要素。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
阳陵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
使用针灸对肩周炎有效吗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的炎症性病症。属于中医学“肩痹”、“冻结肩”、“漏肩风”的范畴。中医专家认为当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筋骨衰颓,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辩证加减:证属太阴经者加尺泽、阴陵泉;证属阳明、少阳经者加手三里、外关;证属太阳经者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配条口透承山。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刺激;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注意事项:
1.针灸对病程较短的肩周炎疗效较好,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粘连的患者,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如可结合推拿按摩、手针、激光、磁疗低频脉冲、微波等方法。
2.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常见的方法有:
(1)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2)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
(3)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作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针灸治疗有什么副作用吗
针灸治疗因为是要用针刺入穴位刺激穴位的疗法,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熟练的掌握人体的各个穴位。针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疗法,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以一般不会有副作用。关键是不要扎错穴位,每个穴位都跟人体五脏六腑息息相关,有些穴位扎错的话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还有一些人在针灸过程中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出汗等症状,这是晕针的表现,这类人不能用针灸疗法。
针灸主要就是来疏通身体上的脉络,打通脉络来治疗病的,我们都知道,中医上说人的脉络不通畅,气血就容易受阻,这个时候疾病就产生了,所以对于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是很管用的,只不过这个疗效会比较慢一点,中医针灸的坏处就是容易弄错穴位,如果找不到好的中医,在医治的时候扎错了穴位,就会造成身体出现副作用,除此之外还会出现皮疹或者是局部肿胀等。
中医针灸治疗膝盖疼
1 小骨空贴压法
取4x4cm胶布,中置一粒磁珠或王不留行子备用。在患侧小骨空穴(位于小指背侧第一指关节之中央)附近用火柴棒或特制的按压棒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将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在上面,然后用手按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约1—2分钟。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本法对膝关节疼痛、畏寒效果最为明显。
2 交经巨刺法
根据患膝疼痛位置的不同,取对侧肘部之曲池、尺泽、天井、小海等穴。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并留针30分钟。
3 针刺内关法
取患侧内关穴,进针得气后,持续缓缓捻针,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膝或以手按压患处,疼痛减轻或消失后,留针20分钟。
4 膏盲穴刺络拔罐法
取背部患侧膏肓穴,以拇指在其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后,以三棱针点刺数下或以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加拔火罐,留罐10分钟。拔出瘀血后,往往数年之疾,立见轻快。
5 局部刺络拔罐法
在膝关节疼痛部位寻找青色之静脉,以三棱针点刺后,则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为了预防火罐漏气,可在罐口涂上超声耦合剂。留罐10分钟。若无静脉,则可在压痛点上以皮肤针叩刺后再拔火罐。本法对久痛不愈及扭伤所致者,疗效显著。
6 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纸、草纸或药棉。如见委中附近有怒张之络脉,则以三棱针点刺,任其血液流出,始为深紫色,渐变为淡红,后自停止。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污血。
7 腹部敏感点针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节处可有明显的敏感点,且多以患侧为明显。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点后,以1.5寸针缓缓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