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流鼻血艾灸的具体操作 涌泉

流鼻血艾灸的具体操作 涌泉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有散热生气的作用,可用于流鼻血时泻热开窍之用。


中风艾灸哪里 中风艾灸取穴治疗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言语不利加廉泉,哑门。

操作方法:艾条直接灸疗3-5壮。病久者用平补平泻法,有滋阴熄风,化痰通络之功。

脱证取穴:关元,神阙。

操作方法:隔盐灸,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 急灸3-5壮。有扶正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闭证取穴:水沟(捏按),合谷,劳宫,太冲,涌泉,丰隆。

操作方法:用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急灸3-5壮急救,可起清热化痰,熄风开窍之功。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睡眠不好灸什么穴位

一、睡眠不好灸什么穴位

中医理论中,艾灸涌泉穴对失眠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以交通阴阳、启闭开窍,因此,艾灸涌泉穴可以生髓健脑,使得心神内守,阴阳平衡,寐寤有序。

定位:涌泉穴位于人体脚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用艾条在涌泉穴上艾灸20分钟。操作时,对准涌泉穴,距离3厘米左右的高度,让局部有温热感,使得局部出现红润。在治疗期间停服安眠药。患者可以自己艾灸,也可以让别人操作。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就可以见效。休息2到3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艾灸之前,患者最好热水洗脚10分钟。

二、睡眠不好可按摩以下穴位

1、印堂穴

此穴位于两眉正中。用拇指推按印堂穴2~3分钟。

2、足三里穴

该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外缘。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左右腿足三里穴3~5分钟。

3、三阴交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四横指处即为三阴交穴,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揉两侧三阴交穴,各3分钟。

4、涌泉穴

该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用左右手分别按摩两脚的涌泉穴各100下。

5、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6、神门穴

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穴位按摩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想一冬好安眠,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睡眠不好灸什么穴位

中医理论中,艾灸涌泉穴对失眠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以交通阴阳、启闭开窍,因此,艾灸涌泉穴可以生髓健脑,使得心神内守,阴阳平衡,寐寤有序。

定位:涌泉穴位于人体脚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用艾条在涌泉穴上艾灸20分钟。操作时,对准涌泉穴,距离3厘米左右的高度,让局部有温热感,使得局部出现红润。在治疗期间停服安眠药。患者可以自己艾灸,也可以让别人操作。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就可以见效。休息2到3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艾灸之前,患者最好热水洗脚10分钟。

涌泉穴为补肾之要穴

涌泉穴,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即—泉水涌出之处,涌泉穴,在人体的经络系统归属于人体的足少阴肾经,肾又为人的一身之根本,而涌泉穴又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为补肾的重要穴位之一。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大约当足底2、3趾趾中点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处。

那么涌泉穴有什么功效呢,王医师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第一,涌泉穴可以治疗人体的神志疾病,如癫痫、晕厥、狂躁、神志不清、精神分裂症等等,同样对于小儿高热惊厥(俗称抽风),有较好的疗效,常常是急救常用穴位之一,可以选择针刺,也可以用普通的艾灸。

第二,头痛、头晕。对于平素有头痛、头晕,伴见腰背酸痛、手足冰冷、畏寒怕风、神疲乏力、进食冷食则腹泻的患者而言,涌泉是不错的选择。涌泉穴为补肾之要穴,肾又为一身之本,肾气充沛,人体则可保持长期的健康状态。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伴见头痛、头晕同样可以选用涌泉穴。

第三,咽喉肿痛。涌泉穴又有利咽泻火之功,对感冒初期或急性扁桃体炎初期的患者,患者见咳嗽、咳痰、咽痛的患者,针刺或按压涌泉穴可以缓解咽喉肿痛。

第四,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在进入48岁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患者出现足心热、脾气急躁、夜间盗汗、自觉有气从下向上冲击胸部(中医称为奔豚气),这都是肾气亏虚的表现,因此对于这类人群除了药物治疗外,涌泉穴的养生同样重要。

以上介绍的是涌泉穴的功用,那么如果在涌泉穴进行操作呢。

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的位置,穴位并不局限于某一点,而是一片区域,因此如果定位正确,按压该处会有轻微的酸、麻、胀、痛之感。准确定位之后,便可在涌泉上进行相应操作,涌泉的操作包括了针灸、艾灸、按揉等方法。但是由于大多数人缺少专业的知识指导,因此不提倡大家在没有接受专业指导的前提下使用针灸,日常的养生比较适宜选用艾灸、按揉法。

针灸对适合于一些热证,如上述的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初期的患者,高血压伴见头痛、头晕患者。艾灸和按揉法适合于虚证的患者,如头痛、头晕,伴见腰背酸痛、手足冰冷、畏寒怕风、神疲乏力,男性阳痿、女性月经过少的肾虚患者、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同样,对于平素发育迟缓的、免疫功能低下的青少年儿童都可选用艾灸、及按揉法。使用艾灸法时,常常将艾条放置于穴位上方2-3cm,待到穴位处有透热感时,可用艾条在穴位上方做回旋环转,保持透热度,一次艾灸时间可持续10-15分钟,每日皆可进行。按揉法用大拇指揉按即可,力度以出现能耐受的酸、麻、胀、痛感即可,按揉时间15分钟,晚上泡脚后揉按更为适合。

秋天艾灸的好处是什么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相关推荐

涌泉穴怎么找

涌泉穴怎么找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出处《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并木。”穴名解析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取穴方法仰卧,5趾跖屈,于足心前部正中凹

立冬艾灸哪些部位

气海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立冬的天气气温比较低,此时空气中的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引起人体出现感冒受寒的症状,因此建议此时可以适当地艾灸一下具有“补阳气、驱寒气”作用的穴位,比如气海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另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身体的不适症状来艾灸,如果是腹胀积食、消化不良的话,那么建议可以艾灸神阙穴。

剖腹产后可以艾灸

做月子能用艾灸,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适当的做些月子操,多休息。产后的话,女性体虚,可以用艾灸来提升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温阳补气。还有活血补血的作用。可以用绿野随身灸绑在腰,背,腹等部位的穴位进行艾灸。好处: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

补肾艾灸哪几个穴位 涌泉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穴位约3cm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

1、大椎穴大椎穴属于督脉,如果有感冒或者过敏性及病以及颈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单孔或者双孔灸盒配合长的艾条,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艾灸的话可以少艾灸一会,之后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2、神阙穴神阙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对于可以调理肠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虚

艾灸6大好处

艾灸的好处: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5、回阳救逆。

三伏天艾灸和平时艾灸有什么区别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个部位好

对于湿气重的女人来说,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是比较好的,但具体艾灸哪个部位,需要根据女性身体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来说,女人湿气重可以艾灸曲池穴、承山穴、丰隆穴、阴陵泉穴、巨阙穴、中脘穴、血海穴、极泉穴、委中穴、外关穴、三阴交穴、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等穴位是比较合适的。

手脚冰凉艾灸什么穴位

涌泉涌泉穴,也就是位于人体足底的穴位,准确的来说就是位于足前部,凹陷的地方,具体在第2和3趾趾缝与足跟连线的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属于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位,实际就是肾经的首穴。根据《黄帝内经》中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来自肾经的气就像源泉的水水,起源于我们的足底,涌出来灌溉全身的四肢各处。施灸方法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

艾灸五大穴位改善手脚冰凉

一、涌泉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施灸方法:可以在晚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点燃两个大艾柱分别放在两个艾灸罐里面,上床睡觉,包好毛巾分别绑在两个足底的涌泉穴。二、足三里足三里是

艾灸治疗高血压有奇效

艾灸穴位:涌泉穴。位置:约当足底前中1/3的交点。当第2、3跖趾关节稍后处。该穴温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温灸涌泉穴,对温通血脉,促进血运有很大帮助。方法:每晚睡前,患者洗脚后平卧,艾灸条每次1支,截成两段,由他人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1次,勿烫伤。7天为1疗程,休息2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可连灸3~5个疗程。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居人身之最低位,灸之可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