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潮湿天气如何祛湿保卫健康
春天潮湿天气如何祛湿保卫健康
1、随时保持干燥。
在任何需要用到水的事情做完后,如洗手、沐浴后,要及时除水。
洗澡后,可以用风扇吹干地面;洗脸时可在地上铺上毛巾或脚垫,随时擦拭水迹。用大电风扇吹干墙壁、天花板或地面等易受潮之处。
2、巧选除湿商品。
如颗粒型化学除湿剂,适用于密闭小型空间,如衣柜、书橱等。选择那些可重复使用的,它们吸饱水分后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就能再度使用,比较环保。木炭、竹炭可吸附水气,兼具除臭效果,适合小面积的除湿,而且也可晒干重复使用,但每3至6个月就需更换。贵重物品应专门存放,如相机、高档手表等,最好放到可调控湿度的防潮箱内,或放入密封盒里并放置干燥剂。
3、巧用厨房里的天然除湿剂。
苏打粉,可以吸收湿气,结块后还能用来当清洁剂。喝剩的咖啡渣,兼具吸湿、除臭双重效果,放进纱布袋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湿包。洗衣粉,把它倒入纸盒中,放在需要除湿的角落,吸过水分结块后可拿去清洗衣服,一点不浪费。但特别提示的是,洗衣粉、除湿剂之类别放在米桶附近,以免米吸收了它们的味道让人难以下咽。
4、湿敷法除霉斑。
将纸巾卷成轴状,放入加了漂白粉的水中,待纸巾吸饱“漂白水”后敷在霉菌生长的地方约10分钟,大概一两次就可以完全去除霉斑。
5、保持清淡饮食,预防生病。
从中医角度,可以用玉米、芡实、淮山煲汤,这些食材都有很好的健脾去湿效果。如果人体湿气重,表现为疲倦、食欲差,这些食物不仅去湿,也易消化与吸收,有助于恢复体力。对于感冒、慢性肠胃炎、关节病等患者,更要注意在食物里加些去湿的材料。
6、及时增减衣物。
忽冷忽热的天气最易诱发感冒,小孩、老人、身体虚弱者尤要注意。不要过早的脱去冬装换上单薄的春装,等度过这一段阴冷寒湿天气再换装。
7、适当通风。
在这样的天气里适当通风也很重要,否则很可能会加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状。在雨停后可以吧门窗开一下及时换气通风。过后马上关好。
8、注意卫生防止生病
春天本来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忽冷忽热以及潮湿的气候环境下,一定要注意卫生。个人卫生方面,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一定要认真洗手,勤换衣服被褥,少去公共场所。居室卫生方面,要保持办公地点、家中室内空气流通。家中备些常用的消毒剂,定期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清洗,注意环境卫生。鉴于春季也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而潮湿的环境,也为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创造”了环境,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不给病菌可乘之机,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剩余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同时注意餐饮用具、容器、冰箱的清洁消毒。
9、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春天是人们最好的睡眠时季,因此人们常说"春眠不觉晓",又有"春困"之说。一般来说,春天的睡眠质量比较高,也正适合进行调养。只有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才能起到一个好的保健作用。
10、防滑倒
在潮湿天气里专科医院八成急诊是摔伤。由地面湿滑引起,同时膝关节疼痛患者也明显增加。黄女士就是因不小心在家中客厅滑倒摔伤而住院的。据黄女士介绍说,这两天家中的墙面、地面都是湿漉漉的,客厅的地板用干拖把拖了好几次仍是湿湿的,让人如履薄冰。日前,由于地板湿滑,行走异常谨慎的黄女士还是不慎在家中滑倒了。由于滑倒时左手掌撑地,导致手腕部摔伤,出现肿胀、不能动弹,经医生诊断为左尺桡骨远端骨折。
据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这几日每天接诊的急诊患者中80%以上是因地面湿滑摔伤的病人,他们有的是在家中滑倒、有的则是外出散步时摔伤,以上肢骨折及脚踝扭伤为主。此外,由于天气持续潮湿,一些因膝关节疼痛就诊的病人也明显增多,他们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空气湿度增加,一些膝部有隐疾的患者最易感触空气中的湿气而引发旧疾。
因此在行走时要倍加小心,老人、孕妇、幼儿等出行更要注意安全,出行时最好穿上能防滑的平底鞋。一旦摔伤,应及时就诊。在这种天气情况下,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则应做好膝部保暖,每天睡前多用温水泡脚,泡脚时还要注意用干毛巾覆盖膝部,同时多喝生姜水,去除体内的寒湿。
为什么春季不能喝黄芪
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说法。
一些人认为春天天气暖和,雨水增多,整个气候环境比较湿热潮湿,这时人体需要祛湿排毒,但黄芪性甘,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若在春天吃了反而容易助长健康人群的阳盛热气,导致体内热毒炽盛,出现上火的病症。 事实上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并不是所有人在春季吃黄芪都会上火,且春季吃黄芪还有增强抵抗力、预防流感的作用。
春季女性养生放大三招
招数一:向阴湿环境say No!
春天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 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
春季气温多潮湿,女士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在身上的内裤一定要保持干爽。也要注意晾晒的衣服要在通风透气的地方晾晒,不让细菌滋长。尽量不要穿紧身裤子,不要长期使用卫生护垫,以免使闷热的湿气无法散发影响到阴道的清洁。
招数二:拒绝单薄穿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虽然春天开始回暖,气温渐升,百花齐放。也是个展现着美丽与生命的季节。但是春天千万不要着脱下冬衣穿靓衫。尽管阳气渐 生,阴寒却未尽,要注意早春的温差幅度较大,早晨及晚上要注意穿多点,不要一天到晚都穿单薄的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不过,“捂”也要捂 得恰当,基本上在穿着上注意“上薄下厚”就可以了,注意保暖腿部及关节,不要留下病根。
招数三:多做饮食补充!
在万物的春季,人的身体也在,需要高质量的营养,莴苣、菠菜等春季的绿叶蔬菜,草莓、樱桃等应季也最有益健康。同时可以补充B族维生素。
如果膳食中缺乏B族维生素,女性就会易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所以,适当在膳食中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对女性的精神调节有帮助。可以多吃全麦面包、麦片粥、玉米饼等谷物,或者菠菜、生菜、西兰花、橙、苹果、草莓、白菜及番茄等含大量维生素的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
为什么春天不能吃黄芪
中医典籍中说到:春天是万物生长,发散体内有毒之物的季节,这时候人体易受到外邪之物的入侵,而黄芪却是固表的,吃了之后人便无法排出体内的病邪,不利于春季养生健康,因此春天不能吃黄芪
春天天气暖和,雨水增多,整个气候环境比较湿热潮湿,这时人体需要祛湿排毒,但黄芪性甘,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若在春天吃了反而容易助长健康人群的阳盛热气,导致体内热毒炽盛,出现上火的病症。
阴冷潮湿的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阴冷潮湿的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1、阴湿天气更易诱发感冒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影响阳气舒展,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得病后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湿邪分寒湿和湿热两种,这段时间的潮湿天气属于寒湿,人的呼吸系统最怕寒,有些人及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在温差变化大、湿度大的情况下,更易得呼吸道感染,再加上湿邪缠绵难愈的特征,所以病程比较长。对于上述各种疾病,在发病前要做好自我调理,做好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各方面保健,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尤其不可在出汗时吹风,谨防外邪侵袭肌体等。另外从中医角度看,在气候湿寒情况较重的情况下,人体易出现外感,咳嗽、咽炎、痰多等情况,其中一些感冒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感染症状,如食欲不振、胃胀、拉肚子等。另外,低气压的潮湿天气,易让人昏昏欲睡,出现疲倦、头昏;一些慢性病如慢性风湿疾病、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也易受到影响而复发或加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病情也会出现加重。“中医认为脾主湿,因此脾虚的人受到的影响更大,更易出现消化道、呼吸、慢性关节痛等症状。”
对治:
湿为阴邪,容易郁而化热,所以在阴雨潮湿的季节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医生建议,湿气太重,身体条件许可的人,也可适当吃些辣椒,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如果出现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腹痛溏泄、头重如裹、身重或肿等症状,除了可以饮用五花茶、去湿茶等以外,还可自己采用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疗方,用些藿香、茵陈、紫苏、土茯苓、薏仁等煲些骨头汤或单独煲水饮,对去湿有良好作用。
2、阴湿大雾天气不宜晨炼
大雾天气晨练将对人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许多传染病,如百日咳、流感、水痘、麻疹病毒等就是靠空气中的飞沫传染的,有些细菌卵可浮游在雾中,所以雾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大雾时,由于相对湿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内分泌腺的正常分泌。另外,清晨有雾时,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向高空扩散,使近地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达最大,人在运动时会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更容易吸收雾里的各种病菌。因此,雾天锻炼不仅起不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反而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阴湿有雾的天气不宜锻炼身体。
3、潮湿天气可引发心理障碍
在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会因为混浊空气而诱发抑郁症等一些心理障碍。很多人在潮湿的天气里无故感到疲劳,情绪烦闷抑郁,脾气也易变得焦躁。其实,许多季节性疾病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医生介绍说,气压、温度、湿度、日照、风等多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都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绪的变化。比如,气压越高,血液溶解氧气的能力越大;气压越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气压变化过大过快,就会使人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又会引起情绪的紧张和烦躁。医生建议,市民在阴雨潮湿天气要注意调整情绪,多跟人沟通。
以下选择了一些在潮湿天气如何去湿保持干燥的生活常识
1、随时保持干燥。
在任何需要用到水的事情做完后,如洗手、沐浴后,要及时除水。
洗澡后,可以用风扇吹干地面;洗脸时可在地上铺上毛巾或脚垫,随时擦拭水迹。用大电风扇吹干墙壁、天花板或地面等易受潮之处。
2、巧选除湿商品。
如颗粒型化学除湿剂,适用于密闭小型空间,如衣柜、书橱等。选择那些可重复使用的,它们吸饱水分后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就能再度使用,比较环保。木炭、竹炭可吸附水气,兼具除臭效果,适合小面积的除湿,而且也可晒干重复使用,但每3至6个月就需更换。贵重物品应专门存放,如相机、高档手表等,最好放到可调控湿度的防潮箱内,或放入密封盒里并放置干燥剂。
3、巧用厨房里的天然除湿剂。
苏打粉,可以吸收湿气,结块后还能用来当清洁剂。喝剩的咖啡渣,兼具吸湿、除臭双重效果,放进纱布袋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湿包。洗衣粉,把它倒入纸盒中,放在需要除湿的角落,吸过水分结块后可拿去清洗衣服,一点不浪费。但特别提示的是,洗衣粉、除湿剂之类别放在米桶附近,以免米吸收了它们的味道让人难以下咽。
春雨润万物,万物复苏,春天气候温和潮湿,不仅出行不便,还给身体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春天也不能够忽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要做好祛湿除阴的工作,大家可以通过以上妙招来祛除潮湿,避免受寒得病。
为什么春天不能吃黄芪
理由1: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中医典籍中说到:春天是万物生长,发散体内有毒之物的季节,这时候人体易受到外邪之物的入侵,而黄芪却是固表的,吃了之后人便无法排出体内的病邪,不利于春季养生健康,因此春天不能吃黄芪
理由2:春天过于湿热
春天天气暖和,雨水增多,整个气候环境比较湿热潮湿,这时人体需要祛湿排毒,但黄芪性甘,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若在春天吃了反而容易助长健康人群的阳盛热气,导致体内热毒炽盛,出现上火的病症。
偶雨水节至 健脾祛湿成健康减肥关键
春节过后的几周以来,广州的天气可谓经历了温差“过山车”、“一周四季”等变化多端的气温现象。这让广大的市民纷纷抱怨,急降急升的巨大温差让他们根本难以适从。但随着昨日雨水节气的到来,相信在未来的一周时间内天气将会逐步回暖,气温也会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节气雨水,天气正如古书所记载的那样“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由海洋刮来的南风除了把气温明显“抬高”了以外,还会带来逐步增多的降水量。随着雨季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虽然给农作物的返青生长带来了有利条件;可如果雨水过多,特别在广州这种南方潮湿地带尤其会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体内湿气过盛,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湿疹、腹泻等症状。所以在这个湿润的季节里,“祛湿健脾”成了老广们保健养生的第一要素,而对于许多因脾虚痰湿的肥胖者来说,这其实更是当季减肥最值得关注的角度。
“湿”何生胖?
胖,在百姓的传统观念上来说多是由于肉类食物摄取过多所致。可是一般中医则认为,脾虚痰湿内阻才是引起大多数中国人肥胖的主要因素。在每个人的身体内,脾主要的生理机能是主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而一旦脾运化水谷、水液的功能减退,则机体消化吸收失常,导致水谷在体内停滞,不能化生为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最终产生湿、痰等病理产物蓄于体内,以致出现肥胖症状。而这类肥胖患者原本就因脾虚而不能将自身的“湿气”运载转化出体外。所以,如果到了温暖潮湿的雨水节气,在外湿与内湿的双重夹击下更可能让这群患者“胖情”加重。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脾虚所致的体内湿气过重除了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身体里的其他机能也可能会同时受到一定的损害,影响健康。因此在当季来说,健脾祛湿就成了普通百姓维持体重、呵护健康的必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体内的“湿度”情况,并做出对相的防御措施呢
从变化的体重数据中把握健康
许多知名的医疗网站为了对应节气“雨水”的主题,专门开设了一些健脾祛湿的健康频道。上面虽然列举了许多食疗、针灸按摩的祛湿减重方法,但它们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却实在是无从探究。再加上网络里的专家意见、医学数据总是零零散散,毫无章句的,这更不利于百姓完全依靠此进行系统性的祛湿保健。
那在即将来临的潮湿天气里,既然“湿”能生胖,我们其实就可以从变化了的体重数据中掌握体内过盛的湿气。以补气健脾的方法来控制体重,从而在湿气重的环境中也能维持体内正常的机能运转。这一点恰好受到了健康行业的领先者汤臣倍健的关注。其所推出的一款名为十二篮体重管理的健康体系,正是以管理体重为基础,结合云技术和移动外设的交合应用,通过控制体重来最终实现长效健康的目的。而这套健康体系运用到当季的健康养生中也是十分合适的。用户每天只需站在十二篮智能体重秤上,体内的体重、体脂质等数据就能清晰显示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中。系统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能把用户的信息与健康人体数据进行比较,判断用户的致胖因素,还会对未知疾病做出及早预判。如果用户确实是因为身体的湿气而体型臃肿,系统也会实时根据身体数据的变化向他们推送包含饮食、运动、营养补充品等健脾祛湿的解决方案。据悉,十二篮还在后台为用户们召集了200多名健康专家,这就可以随时通过微信、电话解答潮湿天气中的祛湿减重问题。十二篮体重管理以一套成熟、科学的管理系统一定能在雨季中成为百姓维持体重、管理健康的有力武器。
春季健脾祛湿 吃点“鸡内金”
春分时节,气温回暖,空气潮湿。回南天、阴雨天常在此时如约而至,到处湿漉漉的。在这样的潮湿天气里,人体容易受到外界湿气引动体内湿邪,湿浊困于头部、四肢,则会出现头昏脑胀、不清爽、身体困重、易疲乏等表现;湿邪壅滞于脾胃,则常见饮食不思、食后腹胀、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痰湿和湿热体质的人群来说,会感觉更为不适。说起对策,一是避湿邪,保持居室环境干爽,不置身于湿气弥漫之中。二是通过饮食调养,增强体质,健脾祛湿,消食导滞。此时,可选用诸如鸡内金等有健胃、消食、祛湿功效的药材进行调理。
鸡内金是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中医认为,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得配本草》言其“健脾开胃,祛肠风,治泄痢,消水谷,除酒积”。《滇南本草》中记载:鸡内金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鸡内金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道不适,如食积不消、小儿疳积、腹满便溏等。亦可用于湿浊内阻引起的遗精、小便淋漓不尽等。平时也可当食材使用,可助消化、畅通肠胃、减轻腹胀症状、改善消化不良状态等。在潮湿的春季,人们往往食欲不佳、精神不爽、身体重浊,体内以湿气为重,可在饮食中适当加入鸡内金或将鸡内金用作药膳,调理脾胃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蛋白酶、淀粉酶等。有研究认为,其所含的酶成分能兴奋胃壁神经肌肉。而其所含的胃激素可促进胃液的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增强胃蠕动,加速胃排空。鸡内金可谓是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
鸡内金粥
材料:鸡内金5克(研成细粉)、大米50克。
制法:将大米加水煮沸,再加入鸡内金粉末,煮至粥成,每日吃一次,可根据个人情况食用5天左右。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点评:人以五谷为养,大米煮粥养胃,体虚的人群可多吃粥,既易消化,又能补养人体正气,充营固卫。鸡内金多用于消食健胃,常配合山楂、麦芽、神曲等消食之品,消食积而不伤正,磨粉食用药效更快。本食疗方和中养胃、消食导滞,适用于脾胃功能不好所致的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大便溏泄或饮食不化积滞于体内引起腹部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