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黄瘤如何预防
睑黄瘤如何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不过量摄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
1、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的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控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2、改变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为主。
汗管瘤与睑黄瘤有哪些区别
汗管瘤是一种向小汗腺末端分化的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多发于下眼睑、颈部、前胸、阴部,外表颜色呈现皮肤色或棕褐色,外表为半球形表面光滑的丘疹。人们时常将汗管瘤与睑黄瘤、皮肤纤维瘤、毛发上皮瘤、扁平疣等皮肤类疾病弄混。今天小编就来教一下大家如何区分开汗管瘤与睑黄瘤这两种易混淆的皮肤疾病。 汗管瘤与睑黄瘤都发于下眼睑,且都呈现近似于亚洲人皮肤的黄颜色,所以有时候容易被人混淆。下面会具体介绍一下汗管瘤与睑黄瘤的区别,让大家更容易区分出这两类疾病。
汗管瘤与睑黄瘤的区别:
1、颜色:汗管瘤的颜色多为皮肤色或棕褐色,睑黄瘤的颜色多为黄色(浅黄色至橘黄色)。
2、形态:汗管瘤的外形多为半球形表面呈现蜡样光泽的丘疹,睑黄瘤的外形多为扁平柔软的斑片或稍微隆起的斑块。
3、分布:汗管瘤多发于眼睑、颈部、前胸、阴部,而睑黄瘤多发于眼睑内眦部位。汗管瘤一般分布情况是一个一个的,不会出现相融合的情况,而睑黄瘤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发生相互融合的情况。
4、发病人群:汗管瘤多发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睑黄瘤多发在中年妇女身上,特别是有肝胆疾病的中年妇女身上。 如果你在看完上文后还是无法断定自己身上长的小东西属于哪一类皮肤病
血脂高会引起哪些疾病
血脂高会引起的病第一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心血管方面的冠心病,还有脑血管方面的脑梗;还有非心血管系统的,包括胰腺炎,睑黄瘤、乳糜血综合征,还有罕见的视网膜脂血症,以及脂肪肝、肝脾肿大这些情况都可以出现。
血脂高的症状 睑黄瘤
在上下眼睑内眦部的皮肤,呈椭圆形扁平黄色隆起,对称发生,也可见于面、颈、躯干和肢体,常见于高脂血症患者,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黄色瘤的症状体征
1.扁平黄色瘤(plane xanthoma) 较常见,好发于颈、肘窝、腋窝、股内侧及躯干等部位,常有高脂蛋白血症,黏膜往往不受损害。
2.睑黄瘤(lid xanthoma) 最常见,青中年女性较多见,经常发生在眼睑内眦处,可单发或多发,逐渐发展形成较大范围的黄色瘤,也可与其他型黄色瘤伴发。
3.结节性黄色瘤(tuberous xanthoma) 多发于肘膝关节,皮疹隆起呈圆形,橘黄色结节状较硬,可单发也可多发,大者直径可达7~8cm,呈巨大结节性黄色瘤,可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及冠心病等异常。
4.发疹性黄色瘤(eruptive xanthoma) 多为针头大小的皮肤损害,小黄瘤呈黄棕色,可迅速成群发生,并有瘙痒,皮疹数周后可自行消散。多发生于臀部、臂、大腿屈侧与股股沟等部位。本型多有高脂血症的高乳糜微粒血症。
5.腱黄瘤(tendon xanthoma) 发生在肌腱上的黄瘤,可为丘疹或结节状,多发于手足背伸肌腱及跟腱部位。血脂可升高,也可在正常范围内。
6.掌黄瘤(palmar xanthoma) 发生在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分布的扁平黄色瘤,常很微细,呈线状分布,多有高脂血症。
7.播散性黄瘤病(disseminated xanthoma) 比较少见,皮损呈多发性小黄丘疹或小黄结节,成群分布于颈、腋、肘、腘窝、腹股沟等部位。
务必高度警惕! 2.眼皮突然长黄斑
《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刊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涉及近 1.3 万人的最新研究发现,上下眼睑附近长出凸起的睑黄瘤是心脏病发作等心脏问题的风险标志。
有数据显示,睑黄瘤患者多为四五十岁人群,不少都与胆固醇水平过高有关。
睑黄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黄色瘤,顾名思义这种疾病的名称是由此病的身体外部表现而得名的,因为此病主要是患者的身体表层出现黄色的肉瘤。但此类疾病不是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它会造成患者身体内部器官的各种症状。黄色瘤主要的高发人群是青年女性居多。此病一旦治疗不及时就会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1、临床表现
1.扁平黄瘤plane xanthoma 较常见,好发于颈肘窝、腋窝、股内侧及躯干等部位,常有高脂蛋白血症,黏膜往往不受损害。
2.睑黄瘤lid xanthoma 最常见青中年女性较多见,经常发生在眼睑内眦处,可单发或多发,逐渐发展形成较大范围的黄色瘤,也可与其他型黄色瘤伴发。
3.结节性黄瘤tuberous xanthoma 多发于肘膝关节,皮疹隆起呈圆形,橘黄色结节状较硬,可单发也可多发大者直径可达7~8cm,呈巨大结节性黄色瘤,可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及冠心病等异常。
4.发疹性黄瘤eruptive xanthoma 多为针头大小的皮肤损害,小黄瘤呈黄棕色,可迅速成群发生,并有瘙痒皮疹,数周后可自行消散,多发生于臀部、臂部、大腿屈侧与股股沟等部位。本型多有高脂血症的高乳糜微粒血症。
5.腱黄瘤tendon xanthoma 发生在肌腱上的黄瘤可为丘疹或结节状,多发于手足背伸肌腱及跟腱部位。血脂可升高也可在正常范围内。
6.掌黄瘤palmar xanthoma 发生在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分布的扁平黄色瘤常很微细,呈线状分布,多有高脂血症。
7.播散性黄瘤病disseminated xanthoma 比较少见皮损,呈多发性小黄丘疹或小黄结节成群分布于颈、腋肘腘窝、腹股沟等部位。
2、诊断
根据其皮肤损害表现特点,如颜色分布,形状等,比较容易诊断。但应鉴别其临床类型,以及了解其基础疾病以利治疗,组织病理检查及家族史和血脂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一般鉴别诊断为鉴别其原发性继发性或正常血脂性黄色瘤等。
3、诊断
根据其皮肤损害表现特点,如颜色分布,形状等,比较容易诊断。但应鉴别其临床类型,以及了解其基础疾病以利治疗,组织病理检查及家族史和血脂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一般鉴别诊断为鉴别其原发性继发性或正常血脂性黄色瘤等。
那么黄色瘤在医学临床上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上述文章对此病的症状做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我们也更好的对此病进行了了解和认识。由于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对我们的预防会有阻碍。
黄色瘤概述
黄色瘤简称黄瘤,为良性肿瘤。
黄色瘤可以分为不伴有高脂血症的黄色瘤和伴有高脂血症的黄色瘤两类。前者以眼睑黄色瘤最为多见,后者多见于糖尿病黄色瘤、多发结节性黄色瘤等。
眼睑黄色瘤多见于中年后妇女,好发于近内眦部皮肤,为表面平滑或稍隆起的深黄色斑块,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对称分布。除影响外观外别无其他症状。多数病人不存在显著的周身性代谢障碍,但也有部分病人可能伴有高脂蛋白血症,这时应该注意检查有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广泛的黄色瘤,可见于胆汁性肝硬化,组织细胞病如皮肤网状组织细胞瘤病人。糖尿病黄色瘤见于糖尿病患者,多成群分布在手掌、足跖部的皮肤部位。因黄色瘤可能涉及脂质代谢障碍,所以应该进行系统检查,以防治全身性疾病。
黄色瘤的治疗:面积不大者可行切除缝合治疗,如面积较大,创面应用全厚或中厚皮植皮修复。在眼部应防止发生眼睑外翻,眼睑黄色瘤术后易复发。除手术治疗外,还可用激光、高频电或化学药物烧灼治疗。全身性疾病所致黄色瘤者,在药物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一般不能使黄色瘤消退。
因为眼睑黄色瘤病变无自愈性,并呈渐进性生长,影响患者外观,故在此医生提醒各位患者早期治疗。
眼皮上长了对称的黄斑咋办
有小黄斑,根据你的描述和症状,要考虑这是睑黄瘤,简单一点就是脂肪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发生在眼睑上,去除的办法很多,、有激光、手术刮除、注射等。建议作血脂分析,若血脂高,需服用降低胆固醇及血脂的药物,最好提供一个清晰的图片,我帮你看看现在具体的临床情况(图片是保密的)
汗管瘤相混的疾病有哪些
汗管瘤是生活最常见到的疾病了,这种疾病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很多的,我们要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才行,很多的患者都对汗管瘤相混的疾病都掌握的不是特别的清楚,认真的做治疗,汗管瘤的疾病才会渐渐的消失,请看下面的讲解吧。
睑黄瘤: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的黄瘤病,是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皮疹为浅黄至橘黄色、扁平柔软的斑片或稍隆起的斑块,针头到黄豆大,好发于眼睑内眦部,常对称分布,病程持久,可相互融合。中年人多见,尤其多见于患有肝胆疾患的妇女,常伴有其他型黄瘤病。汗管瘤皮损为皮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坚固丘疹,不相融合,可发于外阴。
皮肤纤维瘤:汗管瘤也易与皮肤纤维瘤混淆,尤其在男性,皮肤纤维瘤的皮疹为硬的结节,针帽至黄豆大小,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钮扣状,为褐红色或棕黄色至褐黄色。好发于四肢伸侧,无自觉症状。以上几种皮肤病各有临床特点,一般可以分辨清楚,但有些皮疹不典型时,一定要借助病理组织检查来诊断及治疗。
毛发上皮瘤:毛发上皮瘤的临床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肤色的小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的鼻唇沟,开始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族发病倾向。皮疹持续存在无变化,可慢慢发生新疹。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周围,可并发于颈部、胸背,通常皮损较少,大小一致,为肤色、淡棕黑色至棕黑色,皮损较毛发上皮瘤要小。有时这两种病可并发。
扁平疣:扁平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在初发病时,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因扁平疣的疣体中有大量活跃的病毒,当局部被搔抓时,疣体表面和正常皮肤可产生轻微的破损,这时病毒很容易被接种到正常皮肤上而产生新的疣体。扁平疣具有传染性,疣体在患处进行扩张当患者有意无意地搔抓患处,结果发现疣体越来越多,甚至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或密集成片。
对汗管瘤相混的疾病我们都清楚的掌握和认识了,只要在生活中加强疾病的护理,引起重视,相信汗管瘤就会渐渐的消失了,我们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压力越大的话,对健康的伤害就会越大,希望患者们在生活中引起重视,加强疾病的认识和护理。
高血脂的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
Ⅰ型主要临床表现有①皮肤改变可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在肘、股、背和臀部出现皮疹样黄斑瘤,直径2mm左右,略呈黄色,基底有红斑,不会出现眼睑黄斑瘤和肌腱黄色瘤。②腹痛,有时甚剧,呈绞痛,可反复发作,有的是继发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在出生后30甚至60年间并不出现症状,约有1/3杂合子患者到40岁发生腱黄瘤,男性患者中约有65%到60岁出现冠心病症状。纯合子型不多见,约100万人中见1例,有严重临床症状,胆固醇在广泛部位积聚, 10岁前产生皮肤表面和腱黄色瘤,脂性角膜弓,一般在20岁以前冠心病症状已很明显。家族性联合性高脂血症多属Ⅱb型,个别为Ⅱa和Ⅳ型,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常伴有糖尿病,有倾向于高尿酸血症,腥黄瘤较少见。Ⅲ型发病率约0.01%,为高染色体隐性遗传,易得动脉粥样硬化,手掌纹理处、眼睑和肌膝处多发结节性黄瘤。Ⅳ型常有早发冠心病、中风,皮肤表现比Ⅱa型少, TG>16.935mmo1/L(1500mg/dl)时可见发疹性黄瘤。
二、体征:
Ⅰ型病人多有肝脾肿大及眼底改变,眼底血管的色彩呈“番茄酱”样,此种眼底称为“脂血症性视网膜”。肝脾肿大是因为脂蛋白不能通过受体途径代谢而积留在血浆中,肝脾巨噬细胞大量吸收脂蛋白,而产生肝脾肿大。其他类型高脂血症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时,会出现上述疾病所具体征。
识色斑知健康
人到老年,因为皮肤老化或某些疾病的原因,常出现褐、黑、黄等斑点。这些斑点,有的对健康无碍,有的有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现将常见的几种介绍如下:
老年性血管瘤。又叫宝石痣,为皮肤老化性病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变大,多发于躯干、四肢近端,无痛无痒,一般无碍健康。
老年性雀斑。发病与皮肤老化、日晒等有关,常发于中老年人的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不痛不痒,无碍健康,但应避免日晒。
老年疣。又叫脂溢性皮炎,是表皮的一种良性疣状增生,多发于手背、面额及躯干等处,呈针头帽至黄豆大或更大,淡褐到深褐乃至黑色,无痛无痒,无碍健康,但如在6个月内皮疹迅速扩大、数目增多或伴有明显瘙痒者,也有并发恶性病变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老年角化病。又叫日光性角化病,发病与长期日晒有关,多发于面部、秃发的头顶部或手背等暴露部位,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表面粗糙、质地较硬,覆以乌褐色或黑褐色痂皮,不易剥掉,用力剥易出血。本病为癌前期病变之一,可发展为鳞癌,应及早治疗。
睑黄瘤。为脂质沉积于眼睑所致。常发生于中年,多为女性。初为一个或数个淡黄色小点,逐渐扩大、隆起而形成柔软的柠檬色斑块,表面光滑,不痛不痒。睑黄瘤发展缓慢,很少治愈,但无碍健康。若伴有高脂蛋白血症等应治疗。
怎样治疗睑黄瘤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可给予降脂药物,如考来烯胺消胆胺、烟酸、非诺贝特、洁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红曲提取物脂必妥或藻酸双脂钠等,一般采用1或2种即可。中药可采用泽泻、虎杖、首乌、山渣、毛冬青或决明子等。
2.局部治疗 较小黄色瘤可选用电分解术、电凝术、液氮冷冻疗法,CO2激光烧灼术,40%三氯醋酸腐蚀法等。皮损较大者则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3.原发疾病治疗 如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痛风或骨髓瘤等病,必须同时治疗。
二预后
皮疹及尿崩症均可自发缓解。一般预后好。血清脂质不升高,预后佳,大多数于数年后或至青年发育期自行消退。
汗管瘤要与哪些疾病相区别
睑黄瘤:睑黄瘤是一种常见的黄瘤病,是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皮疹为浅黄至橘黄色、扁平柔软的斑片或稍隆起的斑块,针头到黄豆大,好发于眼睑内眦部,常对称分布,病程持久,可相互融合。中年人多见,尤其多见于患有肝胆疾患的妇女,常伴有其他型黄瘤病。汗管瘤皮损为皮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坚固丘疹,不相融合,可发于外阴。
皮肤纤维瘤:汗管瘤也易与皮肤纤维瘤混淆,尤其在男性,皮肤纤维瘤的皮疹为硬的结节,针帽至黄豆大小,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钮扣状,为褐红色或棕黄色至褐黄色。好发于四肢伸侧,无自觉症状。以上几种皮肤病各有临床特点,一般可以分辨清楚,但有些皮疹不典型时,一定要借助病理组织检查来诊断及治疗。
毛发上皮瘤:毛发上皮瘤的临床特点为多发、对称、正常肤色的小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的鼻唇沟,开始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族发病倾向。皮疹持续存在无变化,可慢慢发生新疹。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周围,可并发于颈部、胸背,通常皮损较少,大小一致,为肤色、淡棕黑色至棕黑色,皮损较毛发上皮瘤要小。有时这两种病可并发。
扁平疣:扁平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在初发病时,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因扁平疣的疣体中有大量活跃的病毒,当局部被搔抓时,疣体表面和正常皮肤可产生轻微的破损,这时病毒很容易被接种到正常皮肤上而产生新的疣体。扁平疣具有传染性,疣体在患处进行扩张当患者有意无意地搔抓患处,结果发现疣体越来越多,甚至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或密集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