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结肠肿瘤的定位诊断
解析结肠肿瘤的定位诊断
1、肿瘤的解剖部位,临床上要明确肿瘤所在的解剖部位,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各种定位诊断技术来确定。体检明确肿块部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但要注意部分游离度较大的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肿瘤可不在常规位置上,造成判断失误。B超、CT、MRI可以确定肿块存在与否以及肿块的部位,但有时肿瘤较小,上述检查无法判断。纤维结肠镜检查除了在直肠外,其他部位的定位功能是不可靠的,主要是由于肠镜和肠管之间的非直线关系造成的,肠管是可以被拉长或套叠,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肠镜定位与手术发现巨大的差异,造成手术困难。结肠肿瘤的定位诊断方法中最好的就是钡灌肠检查,它可以给我们最直观、准确的肿瘤部位,同时还可以给我们肠管的长度、松紧度,帮助我们确定手术切口选择及切除肠段的范围。
2、肿瘤的远处转移情况:对于恶性肿瘤来讲,除了原发肿瘤的情况非常重要外,转移灶的情况更重要,因为有了转移灶后,整个治疗计划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术前仔细检查可能的转移灶是手术前常规检查。对结肠肿瘤来说,盆底种植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肝脏、肺是转移的常见部位,应该常规检查。对于少见的骨、脑、肾上腺多根据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进行脑CT、骨扫描等检查。
3、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除了明确肿瘤的解剖部位外,非常重要的是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器官、大血管的关系,一般的结肠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太密切,只有肿瘤较大的时候方可侵犯其他器官,主要的有巨大回盲部肿瘤侵犯髂血管、输尿管;结肠肝区癌侵犯十二指肠和胰头;降乙结肠肿瘤侵犯输尿管等。术前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术前切除的判断、患者和家属的告知有确定价值。
结肠癌的体征
体征和诊断标准对病人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体征和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到病人尽早的知道疾病的类型,从而采取相对的治疗方法,这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是非常的大。下面就由小编来介绍一下结肠癌的有关体征和诊断标准。
一、体征:
体格检查所见可因病程不同而异。早期病人可无阳性体征;病程较长者腹部可触及肿块,也可有消瘦、贫血、肠梗阻的体征。如患者间断出现腹部“气串样”肿块,同时伴有绞痛和肠鸣音亢进,应考虑到结肠癌引起成人肠套叠的可能性。如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大、腹水、黄疸或盆腔内肿块多属晚期表现。肝、肺、骨的转移局部均有压痛。
可扪及腹部包块或指肠指诊时发现包块,包块多质硬伴有压痛,形态不规则。贫血、消瘦、恶病质。伴淋巴转移者压迫静脉回流可引起腹水,下肢水肿,黄疸等。
二、诊断标准:
直肠指诊为不可忽略的检查方法,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cm范围内有无息肉、肿块、溃疡。低位乙状结肠癌可经腹部、直肠双合诊触及。同时应注意盆腔内有无转移性肿块。女病人可行腹部、直肠、阴道三合诊。
结肠癌治疗的基本前提就是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肿瘤诊断。肿瘤的诊断是在综合病史、体检、相关器械检查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一般术前诊断主要包括肿瘤情况和全身其他情况。
1.肿瘤情况
1)肿瘤的定位诊断:即明确肿瘤存在的部位、了解肿瘤与相邻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否远处转移。
①肿瘤的解剖部位:临床上要明确肿瘤所在的解剖部位,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各种定位诊断技术来确定:A.体检明确肿块部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但要注意部分游离度较大的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肿瘤可不在常规位置上,造成判断失误。B.B超、CT、MRI可以确定肿块存在与否以及肿块的部位,但有时肿瘤较小,上述检查无法判断。C.纤维结肠镜检查除了在直肠外,其他部位的定位功能是不可靠的,主要是由于肠镜和肠管之间的非直线关系造成的,肠管是可以被拉长或套叠,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肠镜定位与手术发现巨大的差异,造成手术困难。D.结肠肿瘤的最好定位诊断方法是钡灌肠检查,它可以给我们最直观、准确的肿瘤部位,同时还可以给我们肠管的长度、松紧度,帮助我们确定手术切口选择及切除肠段的范围。
②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除了明确肿瘤的解剖部位外,非常重要的是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器官、大血管的关系,一般的结肠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太密切,只有肿瘤较大的时候方可侵犯其他器官,主要的有巨大回盲部肿瘤侵犯髂血管、输尿管;结肠肝区癌侵犯十二指肠和胰头;降乙结肠癌侵犯输尿管等。术前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术前切除的判断、患者和家属的告知有确定价值。
③肿瘤的远处转移情况:对于恶性肿瘤来讲,除了原发肿瘤的情况非常重要外,转移灶的情况更重要,因为有了转移灶后,整个治疗计划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术前仔细检查可能的转移灶是手术前常规检查。对结肠癌来说,盆底种植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肝脏、肺是转移的常见部位,应该常规检查。对于少见的骨、脑、肾上腺多根据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进行脑 CT、骨扫描等检查。
2)肿瘤的定性诊断:疾病的定性诊断是要求明确下列问题:①疾病是不是肿瘤;②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③是恶性肿瘤的哪一类,哪一型。前二者决定了是否要手术和手术的范围;而后者将决定手术的方式。
虽然体检、B超、CT、MRI、内镜检查可以进行初步的定性诊断,但结肠癌的定性诊断最后还是要靠组织病理学诊断。
应该注意的是,临床上基本可以确诊的恶性肿瘤,有时病理检查却不一定是恶性。有作者报道结直肠癌术前病理检查反复8次 (包括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扩肛活检)方诊断的事例。此与组织活检部位、关检组织块大小有关。故当临床怀疑恶性肿瘤时一定要反复检查,千万不能随意放弃检查,耽误了疾病的诊治。在结肠癌的临床处理上,对术前病理有以下几点要求:对结肠癌和肯定可以保留肛门的结肠癌,目前的病理可以是不确定的,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病灶,且达到一定的大小;对于不能明确保留肛门的直肠癌,一定要有病理学诊断,才能手术。
3)肿瘤的定量诊断:肿瘤的定量诊断广义上可以分为2个方面:①肿瘤的大小。可有2种表示法:肿瘤最大垂直径表示法和肿瘤侵犯肠管周径表示法。前者多用于较大的肿瘤情况,一般用肿瘤的最大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相乘,以厘米表示;后者多用于肿瘤中小、尚局限于肠管范围,临床上用肿瘤所占肠管的周径范围来表示,如1/2圈;②肿瘤的体积或重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在肠癌上应用较少,该方法多用于较大的实体肿瘤,如软组织肿瘤。
4)肿瘤的术前分期:结肠癌的术前分期和其他肿瘤一样,存在着分期的准确性问题。一般根据以上的肿瘤定位、定性、定量可以给出一个术前分期,这个分期往往与术后分期有较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对于结肠癌的术前分期,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但对于WHO分期Ⅱ或Ⅲ期的即已侵出肠壁或有转移淋巴结的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分期意义重大,可以指导新辅助放化疗。
2.全身非肿瘤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在处理肿瘤疾病时,对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的健康状况的了解和处理亦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1)机体状态的检查:肿瘤是一个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疾病,多数患者大于50岁。他们多数合并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师英强报道1组高龄结肠癌病人,66%合并有各种类型慢性疾病。作者强调对任何肿瘤患者都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常规的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相关检查。对于有症状的或检查有提示的情况,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肺功能、脑电图、骨髓功能的检查。
2)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普通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42.7%。由于糖尿病与结肠癌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卡、低纤维素、少运动等,结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莫善兢对1993~1994年收治的结肠癌和胃癌研究显示:结肠癌的糖尿病检出率为17.6%,而胃癌的糖尿病检出率仅为6.3%(P<0.025),同时明显高出普通人群。由于糖尿病本身的糖代谢紊乱,以及手术状态下的应激反应,可以使手术的吻合口愈合延缓、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检测出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多数医院采用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来检查糖尿病,但莫善兢研究提示:只有14.3%的患者可以通过糖尿病史来检出;37.1%的患者可以通过空腹血糖来检出;糖耐量实验是最可靠的检测方法,最好在有吻合的手术前,进行常规的糖耐量检查。在做糖耐量实验中,部分患者有以下1或2点异常虽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提示该患者有糖代谢异常,在手术应激情况下也需要注意检测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①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8):A.糖尿病代谢紊乱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B.空腹血糖≥7.0mmol/L;或C.OGTT中餐后2h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h血糖≥7.8至<11.0mmol/L为糖耐量减低。
③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必须有2次血糖异常才能诊断。
通过以上对结肠癌的有关体征和诊断标准的介绍之后,我相信大家对此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大家可以通过运用这些已知的知识去帮助那些结肠癌的病患者,这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谢谢大家阅览小编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如何正确诊断嗜铬细胞瘤
1.定性诊断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但因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不高,不可能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筛查而且有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没有高血压如有以下情况则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有类似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的发作性症状而且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反应不好;恶性高血压或急进性高血压(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或伴有视盘水肿);服用降压药引起高血压发作,尤其是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在运动、手术诱导麻醉插管牵拉腹部脏器分娩或应用造影剂时引起发作性高血压;家族成员有嗜铬细胞瘤或有家族性MEN;血压变化很大(如高血压-低血压交替);自发性的体位性低血压;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瘤。
2.定位诊断 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具有价格便宜简便易行的优点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cm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MIBG(间碘苄胍)是NE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此项检查可以提供全身性的信息,尤其是肾上腺外的肿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MIBG的特异性高达95%~100%,但是敏感性只有77%~90%。近年来,用123Ⅰ显像质量更加清晰而且能结合SPECT进行断层扫描对于复发性或恶性嗜铬细胞瘤及肿瘤内有纤维化、解剖结构有变异、肿瘤位于少见部位的定位效果更好。在B超和CT未发现病变疑有异位肿瘤时MIBG显像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5)静脉插管:通过静脉插管分段取血测定CA来明确定位诊断。因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已逐渐被无创性检查所替代。
特别要注意的是,腔静脉分段取血定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定位,尤其对体积小的肿瘤、异位肿瘤或其他检查未能定位的肿瘤,有较高的价值,可给CT扫描提供一定的参考。
怎样确诊肺癌
肺癌这种疾病是如何诊断出来的?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毕竟肺癌这种疾病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啊,他们害怕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其实没有这个必要,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肺癌的检查方法众多,那么哪种检查方法可确诊肺癌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肿瘤科医生,目前来看临床上常用肺癌诊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肺癌诊断方法一:开胸肺活检
若经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针刺活检均未确立细胞学诊断,则考虑开胸肺活检,但必须根据患者年龄、肺功能、手术并发症等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学诊断可对转移病灶施行活检而作出,如肝、淋巴结、骨骼或骨髓等。肿瘤累及胸膜时胸腔穿刺结合胸膜活检诊断率可高达90%。
常用的肺癌诊断方法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放射性核素的数量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进行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简便、无创伤。目前应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放射性核素肿瘤阳性显像,另一种是分设免疫肿瘤显像。前者以肿瘤的标记化合物作为显像剂进行肿瘤显像,虽性能稳定,但特异性差。后者以放射性核素标记肿瘤抗原或其新管抗原制备的特异抗体为显像剂进行肿瘤定位诊断,它的特异性高,但制备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稳定性不如前者。近年发展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PET,采用 18C乙酸等可以较准确地对
常用的肺癌诊断方法三:电子计算X线机体层显象CT
CT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发现X线进差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果,特别对于位于在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近膈面下及肋骨头部位极有帮助。还可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如纵隔淋巴结直径大于20mm,肿瘤侵入多个脂肪间隙或包绕大血管,则基本不能手术。CT还能发现肿瘤有无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螺旋CT对病灶大于3mm者多能发现。它对转移癌的发现率比普通断层高。
通过以上所介绍的几种诊断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和正确诊断,提高肺癌治疗效果.预祝所有的肺癌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结肠癌的体征和诊断标准
一、体征:
体格检查所见可因病程不同而异。早期病人可无阳性体征;病程较长者腹部可触及肿块,也可有消瘦、贫血、肠梗阻的体征。如患者间断出现腹部“气串样”肿块,同时伴有绞痛和肠鸣音亢进,应考虑到结肠癌引起成人肠套叠的可能性。如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大、腹水、黄疸或盆腔内肿块多属晚期表现。肝、肺、骨的转移局部均有压痛。
可扪及腹部包块或指肠指诊时发现包块,包块多质硬伴有压痛,形态不规则。贫血、消瘦、恶病质。伴淋巴转移者压迫静脉回流可引起腹水,下肢水肿,黄疸等。
二、诊断标准:
直肠指诊为不可忽略的检查方法,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cm范围内有无息肉、肿块、溃疡。低位乙状结肠癌可经腹部、直肠双合诊触及。同时应注意盆腔内有无转移性肿块。女病人可行腹部、直肠、阴道三合诊。
结肠癌治疗的基本前提就是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肿瘤诊断。肿瘤的诊断是在综合病史、体检、相关器械检查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一般术前诊断主要包括肿瘤情况和全身其他情况。
1.肿瘤情况
1肿瘤的定位诊断:即明确肿瘤存在的部位、了解肿瘤与相邻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否远处转移。
①肿瘤的解剖部位:临床上要明确肿瘤所在的解剖部位,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各种定位诊断技术来确定:A.体检明确肿块部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但要注意部分游离度较大的横结肠和乙状结肠肿瘤可不在常规位置上,造成判断失误。B.B超、CT、MRI可以确定肿块存在与否以及肿块的部位,但有时肿瘤较小,上述检查无法判断。C.纤维结肠镜检查除了在直肠外,其他部位的定位功能是不可靠的,主要是由于肠镜和肠管之间的非直线关系造成的,肠管是可以被拉长或套叠,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肠镜定位与手术发现巨大的差异,造成手术困难。D.结肠肿瘤的最好定位诊断方法是钡灌肠检查,它可以给我们最直观、准确的肿瘤部位,同时还可以给我们肠管的长度、松紧度,帮助我们确定手术切口选择及切除肠段的范围。
②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除了明确肿瘤的解剖部位外,非常重要的是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器官、大血管的关系,一般的结肠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太密切,只有肿瘤较大的时候方可侵犯其他器官,主要的有巨大回盲部肿瘤侵犯髂血管、输尿管;结肠肝区癌侵犯十二指肠和胰头;降乙结肠癌侵犯输尿管等。术前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术前切除的判断、患者和家属的告知有确定价值。
③肿瘤的远处转移情况:对于恶性肿瘤来讲,除了原发肿瘤的情况非常重要外,转移灶的情况更重要,因为有了转移灶后,整个治疗计划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术前仔细检查可能的转移灶是手术前常规检查。对结肠癌来说,盆底种植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肝脏、肺是转移的常见部位,应该常规检查。对于少见的骨、脑、肾上腺多根据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进行脑CT、骨扫描等检查。
2肿瘤的定性诊断:疾病的定性诊断是要求明确下列问题:①疾病是不是肿瘤;②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③是恶性肿瘤的哪一类,哪一型。前二者决定了是否要手术和手术的范围;而后者将决定手术的方式。
虽然体检、B超、CT、MRI、内镜检查可以进行初步的定性诊断,但结肠癌的定性诊断最后还是要靠组织病理学诊断。
应该注意的是,临床上基本可以确诊的恶性肿瘤,有时病理检查却不一定是恶性。有作者报道结直肠癌术前病理检查反复8次 包括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扩肛活检方诊断的事例。此与组织活检部位、关检组织块大小有关。故当临床怀疑恶性肿瘤时一定要反复检查,千万不能随意放弃检查,耽误了疾病的诊治。在结肠癌的临床处理上,对术前病理有以下几点要求:对结肠癌和肯定可以保留肛门的结肠癌,目前的病理可以是不确定的,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病灶,且达到一定的大小;对于不能明确保留肛门的直肠癌,一定要有病理学诊断,才能手术。
3肿瘤的定量诊断:肿瘤的定量诊断广义上可以分为2个方面:①肿瘤的大小。可有2种表示法:肿瘤最大垂直径表示法和肿瘤侵犯肠管周径表示法。前者多用于较大的肿瘤情况,一般用肿瘤的最大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相乘,以厘米表示;后者多用于肿瘤中小、尚局限于肠管范围,临床上用肿瘤所占肠管的周径范围来表示,如1/2圈;②肿瘤的体积或重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在肠癌上应用较少,该方法多用于较大的实体肿瘤,如软组织肿瘤。
4肿瘤的术前分期:结肠癌的术前分期和其他肿瘤一样,存在着分期的准确性问题。一般根据以上的肿瘤定位、定性、定量可以给出一个术前分期,这个分期往往与术后分期有较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对于结肠癌的术前分期,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但对于WHO分期Ⅱ或Ⅲ期的即已侵出肠壁或有转移淋巴结的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分期意义重大,可以指导新辅助放化疗。
2.全身非肿瘤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在处理肿瘤疾病时,对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的健康状况的了解和处理亦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1机体状态的检查:肿瘤是一个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疾病,多数患者大于50岁。他们多数合并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师英强报道1组高龄结肠癌病人,66%合并有各种类型慢性疾病。作者强调对任何肿瘤患者都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常规的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相关检查。对于有症状的或检查有提示的情况,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肺功能、脑电图、骨髓功能的检查。
2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普通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42.7%。由于糖尿病与结肠癌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卡、低纤维素、少运动等,结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莫善兢对1993~1994年收治的结肠癌和胃癌研究显示:结肠癌的糖尿病检出率为17.6%,而胃癌的糖尿病检出率仅为6.3%P
①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8:A.糖尿病代谢紊乱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B.空腹血糖≥7.0mmol/L;或C.OGTT中餐后2h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6.1~
③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必须有2次血糖异常才能诊断。
通过以上对结肠癌的有关体征和诊断标准的介绍之后,我相信大家对此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大家可以通过运用这些已知的知识去帮助那些结肠癌的病患者,这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谢谢大家阅览小编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定位诊断
一、早期诊断
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及体征,故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地体检和妇科检查仍极为重要,临床如遇可疑情况都应借助于现代影像学检查和广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及早作出诊断,所谓可疑情况可能是较久的卵巢功能障碍,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或泌尿道症状,幼女卵巢增大或绝经后触及卵巢,以及原疑为卵巢瘤的迅速增大,固定,变硬等等.
二、定位诊断
早期即能触及附件包块者,结合影像检查,定位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病例原发肿瘤小时即有卵巢外转移而形成盆腔内散在小结节,此时宜选择一些特殊检查方法辅助诊断(定性),不应单纯依靠随诊而因循坐误。
三、定性诊断
虽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但阴道后穹窿吸液涂片检查,子宫直肠陷凹穿刺液检查及腹水细胞学检查仍是简便,易行,快速的基本检查,对可疑病例,腹腔镜检查 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立即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阴道超声扫描可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边界(波及范围)及内部结构(性质)作出有助于定性的诊断,内分泌检 查有助于卵巢性腺间质瘤和部分伴有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卵巢癌的诊断,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如CA125,CEA,SONA,SGA等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 高,而其特异性较差,所以,不能凭单一免疫学检测判断其类型,但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如同时检测CA125,CEA,铁蛋白及组织多肽抗原 (TPA),可提高定性诊断的可靠性.。
怎样确诊是否得了肠癌
疾病的定性诊断是要求明确下列问题,①疾病是不是肿瘤;②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③是恶性肿瘤的哪一类,哪一型。前二者决定了是否要手术和手术的范围;而后者将决定手术的方式。虽然体检、B超、CT、MRI、内镜检查可以进行初步的定性诊断,但结肠肿瘤的定性诊断最后还是要靠组织病理学诊断。应该注意的是,临床上基本可以确诊的恶性肿瘤,有时病理检查却不一定是恶性。有作者报道结直肠癌术前病理检查反复8次 (包括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扩肛活检)方诊断的事例。此与组织活检部位、关检组织块大小有关。故当临床怀疑恶性肿瘤时一定要反复检查,千万不能随意放弃检查,耽误了疾病的诊治。
①肿瘤的大小,是结肠肿瘤的定量诊断之一。它可以有2种表示法,肿瘤最大垂直径表示法和肿瘤侵犯肠管周径表示法。前者多用于较大的肿瘤情况,一般用肿瘤的最大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相乘,以厘米表示;后者多用于肿瘤中小、尚局限于肠管范围,临床上用肿瘤所占肠管的周径范围来表示,如1/2圈。②肿瘤的体积或重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在肠癌上应用较少,该方法多用于较大的实体肿瘤,如软组织肿瘤。
一般根据以上的肿瘤定位、定性、定量可以给出一个术前分期,这个分期往往与术后分期有较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对于结肠肿瘤的术前分期,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但对于WHO分期Ⅱ或Ⅲ期的即已侵出肠壁或有转移淋巴结的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分期意义重大,可以指导新辅助放化疗。
如何诊断卵巢癌
(一)定性诊断 虽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但阴道后穹窿吸液涂片检查,子宫直肠陷凹穿刺液检查及腹水细胞学检查仍是简便、易行、快速的基本检查。对可疑病例,腹腔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立即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阴道超声扫描可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边界(波及范围)及内部结构(性质)作出有助于定性的诊断。内分泌检查有助于卵巢性腺间质瘤和部分伴有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卵巢癌的诊断。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如CA125,CEA,SONA,SGA等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高,而其特异性较差,所以,不能凭单一免疫学检测判断其类型。但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如同时检测CA125,CEA,铁蛋白及组织多肽抗原(TPA),可提高定性诊断的可靠性。
(二)定位诊断 早期即能触及附件包块者,结合影像检查,定位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病例原发肿瘤小时即有卵巢外转移而形成盆腔内散在小结节,此时宜选择一些特殊检查方法辅助诊断(定性),不应单纯依靠随诊而因循坐误。
(三)早期诊断 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及体征,故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地体检和妇科检查仍极为重要。
脑肿瘤与癫痫的关系
脑肿瘤与癫痫
癫痫与脑肿瘤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例癫痫外科手术就是脑膜瘤病例,在没有现代影像的年里,神经外科医生凭借癫痫发作形式,如JACSON扩展性癫痫或者一侧肢体瘫痪就能够定位脑肿瘤、脑病变的位置。但与现代神经外科相比,这种定位并不精准,更多是大致的区域定位。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步,脑肿瘤定位诊断并不单纯依据临床症状了,更多是依据影像学资料来准确定位肿瘤位置,而癫痫的定位诊断则更依靠脑电的记录,但是二者在具体的病例诊断和治疗中又是相互结合的。
怎么检查大肠癌
一、粪便隐血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的诊断虽尢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一般用愈创木脂或联苯胺化学法;应用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免疫法作隐血试验,不受食物中动物血或铁剂等药物干扰,减少假阳性结果。
二、血、尿常规:大肠癌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出血及肿瘤生长消耗体内营养引起病人贫血,特别是右半结肠癌更易引起贫血。因此,应常规检查血常规,了解贫血状况。大肠癌患者应常规检查尿常规以了解肾功能。此外,大肠癌患者伴发糖尿病的比率高于普通人群,应注意尿糖的情况。
三、 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通过结肠镜能直接观察全结肠的肠壁、肠腔的改变,并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及浸润范围,取活检可获确诊。一般采用中、长型结肠镜进行详细检查,因为结肠癌可以表现为多发性,或者伴有有癌变危险的腺瘤性息肉。60cm纤维结肠镜方便安全,多用于普查,因约2,3大肠癌在直肠、乙状结肠。
四、 大肠癌的x线钡剂灌肠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破坏等征象,显示癌的部位和范围。对结畅镜检查因肠腔狭窄等原因未能继续进镜者,钡剂灌肠检查对肠镜未及肠段尤为重要。钡剂灌肠对肿瘤定位较肠镜准确,但对小的病变较易漏诊,故两种检查方法有互补作用。
五、其他影像学检查CT主要用于了解火肠癌肠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有助于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以制定治疗方案,对术后随访亦有价值。近年超声结肠镜应用,可观察大肠癌在肠壁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前癌的分期颇有帮助。
1.超声显像:
——经腹壁检测大肠肿瘤的要点
大肠肿瘤梋肠壁环形增厚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型、草伞型和乳头型4种超声影像特征。
超声所证实的肠壁增厚并非恶性病变的特异征象。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鉴别炎性增生、肠壁水肿和肠套叠(显示靶形及“双环状”)。
——经直肠检测
直肠腔内超声检测能清楚显示肠壁5层结构。除提供肿瘤大小、形态及与肛门距离外,尚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受侵情况。此法方便迅速,无侵袭性。
2.CT及MRI检查:CT及MRI检查主要适合于了解肿瘤对肠管外浸润的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提供依据。CT、MRI对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3.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达到回盲部,并可观察到全部结肠,可以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或收集冲洗或擦刷下来的脱落细胞进行检查。可使检查准确率达80~90%。
六、其他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_mbryonic anttigen,cEA)对大肠癌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定量动态观察,对大肠癌手术效果的判断与术后复发的监视,均有价值。大肠癌经手术将癌完全切除后,血清CEA逐渐下降,如有复发可再度升高。有人根据大肠癌与癌前病变的结肠分泌粘液可出现T-抗原表达这一特征,提出了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方法简便,可作为筛检大肠癌的一种方法。
七、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纤维肠镜活检可发现癌细胞;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证实。
怎样查卵巢癌
检查方法
1.B超检查
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部位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鉴别巨大卵巢囊肿。
2.X线检查
必要时肠道造影可了解肿瘤 与肠道的关系,并排除胃肠道肿瘤。
3.CT及磁共振检查
可了解肿瘤侵犯腹盆腔的范围。
疾病诊断
1.早期诊断
临床如遇可疑情况都应借助于现代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查及早作出诊断,如较久的卵巢功能障碍,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或泌尿道症状,幼女卵巢增大或绝经后触及卵巢,以及原疑为卵巢良性肿瘤者迅速增大,固定,变硬等等要。
2.定位诊断
早期即能触及附件包块者,结合影像检查,定位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病例中原发肿瘤较小时即有卵巢外转移而形成盆腔内散在小结节,此时宜选择一些特殊检查方法辅助诊断(定性),不应单纯依靠随诊。
3.定性诊断
虽诊断技术日新月异,但阴道后穹窿吸液涂片检查,子宫直肠陷凹穿刺液检查及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仍是简便、易行、快速的基本检查。对可疑病例,腹腔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立即明确诊断。
嗜络细胞瘤常做哪些辅佐检查
嗜络细胞瘤常做哪些辅佐检查?嗜络细胞瘤20~40岁多见,青少年发现有高血压,应该要警惕嗜络细胞瘤。嗜络细胞瘤肿瘤可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射紊乱症候群。但可引起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候群的还有其他一些疾病,比如甲亢,所以需要借助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常用的辅助检查,如下:
1.药物抑制试验
适用于血压持续高于22.7/14.7Kpa(170/110mmHg)的患者,方法是快速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如15分钟以内收缩压下降>4.5Kpa(35mmHg),舒张压下降3.3>Kpa(25mmHg),持续3~5分钟者为阳性。此药为α-受体阻滞剂,有对抗儿茶酚胺的作用,对其它原因的高血压无明显降压作用,阳性者有诊断意义。
2.药物兴奋试验
适用于阵发性高血压的非发作期,常用药物有组织胺、酪氨酸、高血糖素等。此试验患者承受一定痛苦,并非十分安全,现已不少用或不用。
3.B超检查
为定位诊断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定位诊断方法。
4.CT检查
对肿瘤定位更可提供准确信息,诊断准确率高,也为常用方法。6.腹膜后充气造影
为过去常用之定位方法,由于B超及CT的广泛应用,目前已较少应用。
5.其它定位方法
如静脉插管分段采血测定儿茶酚胺,131Ⅰ-代苄胍(131Ⅰ-MIBG)试验等,亦对定位有帮助,后者对肾上腺髓质外嗜铬细胞瘤有特异性定位诊断价值。
年轻人就发生了高血压并伴有代谢紊乱症侯群,应该高度怀疑嗜络细胞瘤的发生。应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便于诊断治疗。如果确诊为嗜络细胞瘤,应该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要注意血压的控制情况。
眼睛长血管瘤能手术吗
毛细血管瘤是常见的眼部血管瘤,一般都是小于7岁的小孩子得的,尤其是在小孩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发生的,俗称“草莓痣”,它可以自行消退,因此要观察一段时间,一般要小孩5岁以后才能治疗的。
2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眼眶最常见的肿瘤,它生长比较缓慢,如果不累计视力和外观的话,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且目前也没有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恶性报道。但是也不能忽视,因为生长缓慢也是会增大的,所以一定要定期的观察,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3B超是比较好的一种检查眼部肿瘤定性的诊断意义,而CT是眼部肿瘤定位的诊断作用,所以往往需要B超和CT相结合,因为眼部手术一定要定位准确,不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大出血。
如果因为肿瘤引起眼睑不能张开,阻挡了瞳孔,则那时就不能等待,以免造成弱视。我们首先选择的一般都是注射糖皮质激素,但是不要把药液注入到全身的血液循环。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我们才可以改用部分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