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后的多发症 术后造成纵膈移位
肺癌手术后的多发症 术后造成纵膈移位
肺癌手术后还可能出现张力性气胸、纵膈移位、反常呼吸运动,这主要是由于支气管残端缝线脱落或肺切除断面缝合不善,造成大量漏气而引起气胸。病人可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大量气胸或血胸可造成纵膈移位(全肺切除后更容易造成纵膈移位)。三根以上的肋骨切除后,常常会出现反常的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而不随同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反之。
子宫纵膈该怎么具体预防
女性不孕症是子宫纵膈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当不能预防子宫纵膈的话,需要及时的治疗,当发生子宫纵膈时需要及时的治疗,以免发生一些如术后宫腔粘连、双宫角内移、纵隔残留、子宫穿孔、水中毒和气体栓塞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可以通过掌握手术适应症和选择适当的方法是可以避免的。
当术后宫腔粘连发生过大的纵膈时,需要进行手术,纵膈子宫预防可在宫腹腔镜手术后可使用透明质酸纳。透明质酸的注射,可以减轻术后再发率。也可以采用人工周期疗法来促进内膜修复,但效果还不确定。
子宫纵隔手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多的,主要有术后宫腔粘连、双宫角内移、纵隔残留、子宫穿孔、水中毒和气体栓塞等。这些并发症对女性的伤害是相当大的,那么,怎么样避免这些子宫纵隔手术后的并发症呢?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是可以避免的。
子宫纵隔手术后宫腔粘连多发生在过大的肌性纵隔,一次性用电切环切除术后,宫内创面过大,正常子宫内膜保留太少,术后未用水囊和IUD隔开,在子宫内膜机化修复中易形成粘连。
病历书写肺癌晚期是什么样子的
肺癌晚期的症状主要有:1、压迫或侵及上腔静脉产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呈现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沙哑3、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膈肌位置升高运动消失或出现变态运动即吸气时膈肌上升呼气时下降4、癌肿侵进胸膜可引致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从胸水沉淀中可能找到癌细胞大量积液可引致气急和纵隔移位5、癌肿侵犯心包可引起心包积液积液量多者可呈现心包压塞症状6、癌肿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可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肺癌晚期患者是非常痛苦的
肺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法
手术治疗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早期局限性肺癌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70%;有肺门淋巴结结合转移但无纵膈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5%;有胸壁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20%。
肺癌中晚期还能活多久呢
因肺癌在病初病症不显著,待到有显著体征产生时,多已为中后期,就过度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就不太容易治疗。但是,不同的患者,会因为身体不一样,症状也有一定的区别。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很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患了肺癌以后,中晚期还能活多久呢?
这个是没有统一答案的,不能绝对说能活多长时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肺癌的的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或中早期,经手术治疗后月半数的人能获得长期生存,有的报告其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Ⅱ期及Ⅲ期的病例生存率则较低,据统计我国目前肺癌手术的切除率为85%—97%,术后后30天死亡率在2%以下。总的5年生存率为30%——40%。
2. 对于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大多为中心型肺癌(即靠近大血管、神经等结构在肺的的出入处,此处称为肺门),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生长速度较快,一般较早的出现淋巴或(和)血行广泛的转移,此型肺癌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 对于肺癌晚期的表现除了有早、中期的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胸闷、胸痛、喘鸣、气促、发热等)外还有肺癌侵犯、压迫邻近组织或(和)器官以及发生远处转移时一起的征象,具体如下所述: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一起同侧各级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上。
(4)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积液;大量积液时可以起气促;优势癌症侵犯胸膜或胸膜壁可以起剧烈的胸痛。
(5)癌症侵犯或(和)压迫纵膈、食管可以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可侵入纵膈和压迫位于胸廓口以上的组织、器官,如第1肋骨、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残生剧烈的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经交感神经综合症。
肺癌出现之后的治疗措施
肺癌早期多无症状,几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临床检查结果,原发瘤、转移瘤、全身症状或肿瘤伴随症状均可是病人的首诊症状。原发肿瘤引起的首发症状占27%,症状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中心型肺癌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憋气、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经、膈神经压迫症状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周围型肿瘤更常见胸痛、憋气或胸腔积液等症状。大的周围型病灶、中心坏死、空洞最终出现类似肺脓肿的表现,原发性肺癌常见症状分组。
中医治疗肺癌,其疗效往往也是较为显著,中医有辅助治疗之功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同时有整体调节的原则。中医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II期病人。肺癌晚期保守治疗-放射治疗:治疗原则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大面积不规则照射,照射区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甚至肝脑等部位,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
并不是得了癌症就是必死无疑的了,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治疗就能够战胜病魔了,看完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大家特别清楚的认识到了肺癌的治疗措施是什么了,肺癌带来较多的困扰,而且会严重的侵害到患者的健康,提醒朋友们应当深入了解一些肺癌的知识,必须要将上面的这些治疗办法了解透彻才可以。
胃底贲门癌手术
手术治疗
1. 手术适应证: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公认的贲门癌的首选治疗。由于其组织学为腺癌或粘液腺癌,放射治疗几乎无效,化学治疗效果也甚微。贲门癌手术适应证:
①经x线、细胞学及内镜确诊;
②超声检查、腹部ct扫描或腹腔镜检除外淋巴结、肝、肾上腺、网膜、腹膜及盆腔转移,无腹水;
③一般情况中等以上,无重大心肺或其他脏器合并症。 贲门癌
2.手术途径及方法: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习惯采用左胸后外侧标准开胸切口,经第7肋床或肋间,然后在左膈顶部以食管为轴心作辐射状切口开腹。此种径路,对贲门区显露良好,足以行次全胃切除及胃周及胃左血管的淋巴结清扫。如需要扩大切除范围,行全胃或合并切除脾、部分胰等,则可将该切口向前下延到上腹壁,切断左肋软骨弓膈肌及腹壁肌肉,很方便地变成胸腹联合切口,充分显露上腹部。
在心肺功能储备低下和高龄病人中,可以采用颈腹二切口非开胸食管内翻拨脱部分胃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先开腹探查病变可以切除后,通过胃底或腹段食管开口将食管探条送到颈部,此时颈部食管已经显露,在准备作吻合部位之下方将食管结扎固定在探条上,切断上方食管,持续而均匀地牵拉探条,将食管自上而下翻转拔脱。游离胃常规切除部分胃,大弯剪裁成管状,经食管床上提入颈与食管吻合,这种手术的缺点是胃切除范围受限,可以导致胃侧切缘不净有残余癌。当纵隔过去有炎症,如淋巴结核而发生粘连时,会使翻转拔脱遇到困难,拔不动或是撕裂气管支气管膜部,发生后一种情况时需立即开胸修补,如事先已经估计拔脱有困难时,最好采用开胸切除的办法。
对心肺功能不足病人还有一种手术径路,就是联合胸骨正中切开和上腹正中切口,术中注意防止双侧胸膜破裂,并将心包自膈面游离,中线切开膈肌达食管裂孔,将心包前提显露后纵膈,然后常规将贲门癌及下段食管切除,残胃上提在后纵隔与食管吻合。此种切口显露后纵隔受一定限制,可以使用食管胃机械吻合器以保证吻合口质量。
肺癌的淋巴扩散易发生在什么时候
肺癌淋巴结转移,右肺门恶性肿瘤3.5*4.5,双肺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转移,采用保守治疗。
饮食尚可,之前有胸闷胸痛症状,吃了三个月中药后缓解,现在自觉乏力、咳嗽、胸肺部的压痛,请问还可治疗吗?
患者已经是肺癌淋巴转移,采取的保守治疗,传统中医药治疗肺癌,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同时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
由于肺部淋巴组织分布广泛,血流运行丰富,肺癌病人更容易在早期就发生远处病灶转移,很多病人是由于发现了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症状,才去就医并确诊为肺癌的。
淋巴转移是常见肿瘤的扩散途径。肺癌淋巴转移的症状体现路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膈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
纵膈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肺部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胸部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痰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这是诊断肺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多数肺肿瘤可以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获得临床诊断。中心型肺肿瘤早期X线胸片可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排痰不畅,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若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可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当癌肿发展到―定大小,可出现肺门阴影,由于肿块阴影常被纵隔组织影所掩盖,需作胸部X线断层摄影和CT检查才能显示清楚。
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管腔边缘残缺或息肉样充盈缺掼,管腔中断或不规则狭窄。肿瘤侵犯邻近的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隔阴影增宽,轮廓呈波浪形,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时呈分叶状。纵隔转移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反常运动。气管隆凸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度增大,相邻的食管前壁,也可受到压迫。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腔积液或肋骨破坏。
CT检查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横断面结构图像,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互相重叠,密度分辨率很高,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肿瘤病变,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T可显示位于纵隔内的肿块阴影、支气管受侵的范围、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肺血管和纵隔内器官组织侵犯的程度,并可作为制定中心型肺肿瘤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痰脱落细胞检查
痰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肺部肿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以往人们对于肺部肿瘤性疾病的检查,多采用痰液直接涂片法,需制备多张涂片、多次检查,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检查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且因涂片中的背景模糊、有形成分多而复杂,常可掩盖肿瘤细胞并增加识别的难度;加上患者不按要求留取合格的标本,而是非常随便的留取一点口水、唾液等送检,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这也相对的使痰液肿瘤细胞的检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肿瘤检测的项目
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这是诊断肺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多数肺肿瘤可以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获得临床诊断。中心型肺肿瘤早期X线胸片可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排痰不畅,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若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可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当癌肿发展到―定大小,可出现肺门阴影,由于肿块阴影常被纵隔组织影所掩盖,需作胸部X线断层摄影和CT检查才能显示清楚。
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支气管造影可显示管腔边缘残缺或息肉样充盈缺掼,管腔中断或不规则狭窄。肿瘤侵犯邻近的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隔阴影增宽,轮廓呈波浪形,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时呈分叶状。纵隔转移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反常运动。气管隆凸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度增大,相邻的食管前壁,也可受到压迫。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腔积液或肋骨破坏。
CT检查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横断面结构图像,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互相重叠,密度分辨率很高,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肿瘤病变,对中心型肺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T可显示位于纵隔内的肿块阴影、支气管受侵的范围、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肺血管和纵隔内器官组织侵犯的程度,并可作为制定中心型肺肿瘤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痰脱落细胞检查
痰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肺部肿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以往人们对于肺部肿瘤性疾病的检查,多采用痰液直接涂片法,需制备多张涂片、多次检查,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检查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且因涂片中的背景模糊、有形成分多而复杂,常可掩盖肿瘤细胞并增加识别的难度;加上患者不按要求留取合格的标本,而是非常随便的留取一点口水、唾液等送检,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这也相对的使痰液肿瘤细胞的检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Ⅲ期肺癌究竟如何规范诊治
ⅢA期(①T1a、b,N2,M0;②T2a、b,N2,M0;③T3,N1,M0;④T3,N2,M0;⑤T4,N0,M0;⑥T4,N1,M0;)①②两种情况是指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但肿瘤最大径≦7cm或累及主支气管但距离隆突大于等于2cm或侵犯脏层胸膜或部分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但无远处转移;③④两种情况是指肿瘤最大径大于7cm,或者直接侵犯了胸壁、膈肌、膈神经、纵膈胸膜、壁层心包;或者肿瘤位于距离隆突2cm以内的主支气管,但未犯及隆突;或累计全肺的肺不张或者阻塞性肺炎;或同一肺叶内出现分散的单个或者多个卫星结节,同时存在局域淋巴结转移(或者同侧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或同侧肺内淋巴结,或者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无远处转移;⑤⑥两种情况指肿瘤侵犯了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者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肺叶的其他肺叶内出现单个或者多个肿瘤结节,区域淋巴结无转移或者转移至同侧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或同侧肺内淋巴结,无远处转移。
ⅢB期(①T4,N2,M0;②任何T,N3,M0),第一种情况肿瘤侵犯了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者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肺叶的其他肺叶内出现单个或者多个肿瘤结节,且存在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第二种情况肿瘤不管肿瘤大小、只要转移至对侧纵膈、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无远处转移。
1)T3,N1和T1~2,N2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建议行辅助化疗。术前通过纵膈镜确认N2,美国和欧洲指南均认为:化疗或放化疗应作为术后辅助性治疗。
2)其他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各国指南共识是首选治疗方式是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不小于60Gy,身体状态不佳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可考虑序贯放化疗。目前,化疗方案较为推荐含顺铂的联合方案(代表性方案有NP、TP、GP、DP等)。
3)关于术后辅助治疗:
①为什么要术后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并非完全解决问题,即便Ⅰa期术后仍有20%的患者会复发、转移,所以对于术后患者仍需要辅助治疗。辅助化疗是最近10多年来各指南推荐、专家共识最为推荐的,也是应用最多的,但研究显示:辅助化疗的5年生存率仅仅延长5%,75%的患者并不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②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方向如何?由于辅助化疗遇到瓶颈,各国学者在精准医学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更为有力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大致有几个方向:
1、辅助化疗:通过研究筛选标志物、期望达到指导辅助化疗的个体化,提高辅助化疗的精确度和疗效;
2、辅助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很火,但术后靶向药物治疗疗效远远低于学者的期望值,2015年ASCO会议上,一项研究结果令人失望,EGFR阳性肺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厄洛替尼与安慰剂随机双盲研究显示: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并未延长EGFR表达的肿瘤患者的DFS,所以术后靶向药物治疗并非理想选择;
3、辅助免疫治疗:日本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化疗+免疫5年生存率远远高于术后单纯化疗组,也许术后免疫治疗更具有前景
4、辅助中医中药治疗:国内研究报道认为肺癌术后,中药益气养阴治疗能减少复发率,我们认为如有条件进行合理的、正规的、适当的中医治疗是有益处的。
nt值偏高的原因
1.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在11-14周左右相通。相通之前,少量淋巴液积聚在颈部形成暂时性的NT增厚。正常胎儿在14周后应消退,如果颈部淋巴管与颈部静脉窦相通延迟,从而出现明显颈部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过多地积聚在颈部,nt增厚明显,甚至到孕中期发展为淋巴水囊瘤。
2.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时常出现NT增厚,可能与心功能衰竭有关。心功能衰竭时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颈静脉压升高,淋巴管内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液过多积聚在颈部,形成nt增厚。
3.唐氏综合征胎儿颈部皮肤细胞外透明基质增加,细胞外液被大量吸附于透明基质的间隔内,使颈部皮肤发生海绵状改变,形成nt增厚。
4.先天性膈疝,因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使胸腔内压力升高,一侧肺内占位性病变,因该侧肺体积增大,造成纵膈移位静脉回流受阻,致死性骨骼畸形胸腔极度狭小胸腔内压力升高等都可使静脉回流受阻和静脉充血。当静脉血返流至颈部头部时,nt出现增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