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发育指标的特点是什么
体格发育指标的特点是什么
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
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
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2、身高
身高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身高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一岁以后平均身高的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5+80(cm)。小儿的身高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3、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
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孩子头越大约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4、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
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宝宝发育指标
1、发育指标
各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对应的发育指标。比如六个月大的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体格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育,神经系统也比较完善了,而且,宝宝已经开始长乳牙,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添加辅食。比如一岁大的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基本已经断奶了,而且进入了幼儿期,在体格、神经系统、心理、智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育,而且,牙齿也差不多长齐了。
2、发育不良
如果宝宝发育不良的话,应该查明原因。如果是遗传引起的骨骼发育不良,那么宝宝的身高多半只能由遗传来决定了。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发育不良,应该改善宝宝的饮食,改正宝宝挑食厌食的毛病,这样才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发育不良,就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此外,应该让宝宝进行适当的锻炼,让宝宝睡眠充足,这样才能改善宝宝发育不良的情况。
宝宝发育指标是大多数宝宝的发育平均值,如果宝宝体检时,发现宝宝的发育情况不达标,爸妈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应该详细咨询医生,这样才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千万不能因为宝宝的发育情况不达标,而去盲目的给宝宝补充营养,这样做的话,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
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
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
5、心理发展落后等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体格发育、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但也可以某一方面为突出表现。?如果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值全部都偏低的话那就表示孩子的发育出现了全面的迟缓,应该向小儿科医师做详细咨询,以确认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只是身高、体重、头围的某一项指标出现偏低,那就表示孩子可能出现了部分的发育迟缓,可进一步检查脑神经或内分泌等项目以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是否受到了影响。
儿童体格发育指标
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2.身高
身高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高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高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孩子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高的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5+80(cm)。小儿的身高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3.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 正常小儿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孩子头越大约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4.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你的宝宝真的瘦弱吗
1、判断瘦弱宝宝的5个生理特点:
(1)看上去十分瘦小,像个“小精品人”。
(2)因体格发育障碍,自身免疫机能下降,容易经常并反复地生病,只要周围有“风吹草动”,每次都“跑不掉”。
(3)食欲不佳,大多都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4)一直延续到成年后依然瘦弱、矮小,体质欠佳。
(5)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到宝宝日后的学习能力,甚至成年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2、判断瘦弱宝宝的5项发育指标:
(1)体重增长慢:宝宝出生后至满月,即生后满28天时,体重增长不足600克。
(2)体重不增或下降:在为宝宝定期监测体重时,发现宝宝连续两次体重不增或下降。
(3)低体重:即在某一时段测量宝宝的体重,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段宝宝的标准体重。
(4)生长迟缓:即在某一时段测量宝宝的身长/身高,明显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段宝宝的标准身长/身高。
(5)消瘦:即在某一时段测量宝宝的身长/身高和体重,再根据身长/身高来判别体重,宝宝的体重明显低于同性别、同身长/身高宝宝的标准体重。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
在我国提倡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女性在什么时候生育最佳,既对母亲身体健康无大的影响,又有利于优生,这是准妈妈普遍关心的问题。由我国北方、南方15个城市500多名医护人员协作,历时8年完成的一个研究课题提供了正确答案:中国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4~34岁。
调查表明,在24~29岁、30~34岁生育的新生儿,其体格发育指标几乎完全一致,都是所有年龄组中最佳的,而且早产和过期产率也最低。所以24~34岁为中国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
女性生理和发育的特点表明,24岁以后身体的发育才完全成熟。
另外,24岁以上的女性生活经验也相对丰富,有利于对婴儿的哺育。若过早生育,女性的子宫和骨盆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发生难产。过晚生育对母婴的健康也不利,女性在35岁以后,骨盆和韧带会变得松弛,盆底和会阴的弹性变小,子宫的收缩力减弱,分娩时容易发生难产,增加产妇的痛苦,新生儿可能发生窒息、感染、产伤,甚至死亡。另外,女性在35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容易畸变,使胎儿畸形。
1岁宝宝发育指标
一、1岁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1、体重:男婴为7.21-14.00kg,女婴为6.87-13.15kg。
2、身长:男婴为68.6-85.0cm,女婴为67.2-83.4cm。
3、头围:男婴为42.6-50.5cm,女婴为41.5-49.3cm。
4、胸围:男婴平均胸围为46.80厘米,女婴平均胸围为45.43厘米。
二、1岁宝宝神经精神发育指标
1、运动机能:扶着一只手能走;无需别人帮助能从站立的位置坐下,能坐着转身;熟练地用手指拿东西吃;用汤匙吃东西时需要帮助。
2、心智:除了“爸爸”、“妈妈”外,还会说2-3个字的词;会用声音表达愿望;能找到藏起来的玩具;能玩简单的游戏,惊讶时会发笑;能把木栓插入圆孔中;能用蜡笔在纸上乱涂;在别人的帮助下能用杯喝水。
3、社会发育:会用哭来引人注意;能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喜欢当众炫耀自己;能听从大人的劝阻。
女孩儿童期的发育状况
从生理指标上看,在儿童期男孩只占着十分微弱的优势。身高和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新生儿时,男孩的体重较女孩稍重,男孩的身高也略略超过女孩,这是由于在胚胎期,母体及胎儿的雌雄激素水平的差异造成的。怀男胎的妇女,羊水中睾丸酮的水平高于怀女胎者。睾丸酮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蛋白合成的作用,因而男婴的身高和体重略高于女婴。
男孩的身高和体重在到达青春期之前,一直保持着微弱的优势。1975年,全国9个地区曾对近40万名少年儿童,进行了包括身高和体重在内的体格发育指标的测定。这次调查,还把城市和农村儿童分别进行统计,因为体格发育与社会条件,营养状况和环境气候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在调查中证明,男女儿童体格发育的第一个关键阶段,是从新生儿至1周岁;在这12个月中,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和绝对增长,都超过儿童期的其他年龄阶段,他们的体重平均增长了6千克,比出生时重了两倍;他们的身高平均增加了24-25厘米,比出生时高了50%。以后的身高和发育的增长比较平稳,平均每年增重2千克,增长4-6厘米。在10周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高一些、重一些,但高得有限,相差不到1厘米;重也重不了多少,不超过1千克。可见,男孩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生理优势。
10岁以后,女孩的身高和体重均超过男孩。
到了12周岁,女孩比男孩重2千克左右,比男孩要高2厘米。这是因为女孩的青春期来得早,她们的“生长突增”阶段从10岁左右便开始,然而,女性身高体重居领先地位的情况,为时不长;12岁以后,男孩也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生长幅度更猛更快;15岁以后,男性在体质上便真正占上风了。在儿童期,作为男女生理区别之一的雌雄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是不明显的,因此,男女儿童有些差异,其主要原因要从性激素以外的方面去寻找解释。
儿童发育迟缓的表现
1.语言发育迟缓:过了学会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开始说话后,比其他正常儿童发展慢或出现停滞。语言技能较低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伴有经常张口、伸舌、流涎、磨牙,双眼无神,经常出现无意识的表情或动作。
2、体格发育迟缓:与同龄儿童相比,身高、体重、头围都偏低,不符合正常孩子的发育指标。应该及时向专业医生做详细咨询,以确认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3、智力发育迟缓:入学以后,出现学习困难,领悟力低,分析综合能力欠缺,思维较简单,经过努力勉强可以达到小学毕业水平,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成年后具有低水平的职业适应能力,常表现为温驯,缺乏主见,对环境变化缺乏应付能力。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的该做哪些检查
1.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l)降低:胰岛素生长因子1在调节物质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在其身长(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尚未改变之前已下降,且不受肝功能的影响,被认为是蛋白质营养不良早期诊断灵敏可靠的指标,黄永兰等近有报道,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其血清IGF-l水平显著降低,降低的程度与体格发育指标异常程度相关。
2.氨基酸相关的比值:血浆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相关的比值下降,可出现氨基酸尿,血浆牛磺酸含量明显降低,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3.血清酶活性降低:多种血清酶活性降低,如淀粉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降低,治疗后又很快恢复正常。
4.血糖水平降低:呈糖尿病型耐量曲线。
5.血清胆固醇: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6.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如血清铁,锌,硒,铜,镁等均低,尤以血锌在重度营养不良降低显著,近有报道血清锌降低与血清IGF-1降低呈显著正相关。
7.人体测量:测量身高,体重,上臂围,上臂肌围,头围,胸围,腹围;测定特定部位的皮褶厚度等,以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低于同龄人。
8.肌酐/身高指数:肌酐是全身肌肉的分解产物,正常时每天的排出量比较恒定,蛋白质贮存下降时,肌肉萎缩,导致肌酐生成量减少,因此肌酐/身高指数减少,评价时可用24h尿中肌酐排出量除以身高相应的中等体型的理想肌酐排出量,求出实际排出量为理想排出量的百分数,诊断标准是:>90%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缺乏;60%~80%为中度营养缺乏;<60%为严重营养缺乏。
9.放射学检查:常规并不需要,但如发现佝偻病,骨质软化症,婴儿性坏血病或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时,X线检查是必需的。
10.心电图检查:脚气病,钾缺乏,硒缺乏(克山病)都累及心脏,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11.暗适应检查:伴有维生素A缺乏时,适应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