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体位引流的检查

体位引流的检查

操作方法及步骤

(1)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如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位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

(2) 引流时,瞩病人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护理人员用手(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患者胸或背部,自背下部向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或使用机械震动器,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并使其移动,易于咳出或引流。每日3-4次,每次15-30分钟。

老年人肺脓肿,小儿特发性肺纤维化,小儿肺脓肿,肺脓肿,急性肺脓肿,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

上肺纤维化明显,肺纤维化

鼻窦炎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有这样的一个现状,很多的鼻窦炎患者患病后,由于没有意识到鼻窦炎病情的严重性,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五官专家指出这样做是错误的。

1.鼻腔检查,注意粘膜有无肿胀,鼻道有无分泌物,中鼻道有无息肉、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观察脓液流出的部位,必要时可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作体位引流检查。

2.后鼻孔检查,注意有无息肉,鼻甲及中隔后端粘膜有无充血、肿胀、肥厚或分泌物附着。

3.注意上颌部牙齿有无病变、鼻窦区有无压痛。

4.鼻窦透照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检查。

5.鼻窦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作鼻窦冠状位CT检查。

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

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窦炎与其它疾病,如鼻窦癌等进行区别。

以上就是为鼻窦炎患者带来的关于鼻窦炎的一些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对鼻窦炎有更深的了解。

肺脓肿的抗生素治疗

(1)急性期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可静脉注射或应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脓腔局部给药。效果很好用药剂量要够大,疗程在1~2个月,一定要持续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部X线检查见脓腔及炎症完全消失,仅留下少量纤维索条阴影。如好转慢,要考虑耐药菌的问题,反复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更换适当药物。

(2)体位引流:及时把脓腔脓液排出,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根据脓的多少,每天体位排脓数次,每次15~30min,根据病变所在部位采取适当的体位,也可进行纤支镜检查明确脓的来源。体位引流可与雾化吸入疗法结合进行,大咯血者暂不宜体位引流,因有导致再咯血的危险。

(3)对症及支持疗法:应用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等,增加营养,必要时输血,特别在有明显贫血及准备手术前。

经过内科治疗后大部分急性病人可以痊愈,2~3个月后不愈者转为慢性后考虑手术治疗。

鼻窦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1.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浙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

2.鼻塞,多可出现-侧持续性、偶可发生双侧持续性鼻塞。

3.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观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达可能是蝶窦炎。

4.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

5.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时,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发库、咳嗽和咳痰,甚至恶心。

鼻窦炎的检查项目介绍如下,科学检查,科学治疗,效果更好。

1.鼻内镜鼻腔检查: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甚至息肉样变。有的可见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粘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严重者鼻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

2.鼻窦CT诊断:鼻窦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CT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指标。

3.体位引流:疑有慢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裂无脓液存留时,可行体位引流检查。

4.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5.牙的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专科检查。

6.鼻窦MRI的检查:MRI对鼻窦内软组织和液体有较好的区分度,对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有益。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1、祛痰剂

可服氯化铵,溴已新。亦可用溴已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喷雾吸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再作体位引流,以提高其疗效。

2、体位引流

因为患病部位的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体位引流。并且在引流的时候,让患者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并且用手拍打患部,这样可以提高引流的效果哦。

3、纤维支气管镜引流排痰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对那些经体位引流,但痰液仍不能排出的患者。操作时可予以支气管内滴入1%肾上腺素消除黏膜水肿,减轻阻塞,利于痰液排出。

鼻炎需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1.鼻窦透照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检查

2.后鼻孔检查观察有无息肉,鼻甲及中隔后端粘膜有无充血、肿胀、肥厚或分泌物附着。

3.鼻腔检查观察鼻腔内粘膜有无肿胀,鼻道有无分泌物,中鼻道有无息肉、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如果有脓液流出,要注意其流出的部位。如有必要,可于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作体位引流检查。

4.上颌部检查注意上颌部牙齿有无病变、鼻窦区有无压痛。

5.鼻窦X线摄片检查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窦炎与其它疾病,如鼻窦癌等进行区别。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方法

1、前述慢性鼻窦炎的症状。

2、耳鼻喉科医生的鼻腔检查。鼻部检查可有以下的表现: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或者有鼻息肉。有的有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粘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沟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

3、体位引流。医生如果怀疑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沟无脓液存留时,还会要求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穿刺部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

5、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6、牙的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检查。

体位引流的目的

体位引流的目的是按病灶的部位,采用适当体位,使支气管内痰液流入气管而易咳出。本操作可用于分泌物或细胞滞留引起的大块性肺不张,结构异常而引起分泌物聚集,长期无法排除(如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或肺脓肿);由于用力呼气受限(如COPD,肺纤维化)而无力排出分泌物的患者急性感染时;或咳嗽无力(如老年或恶病质患者,神经肌肉疾病,术后或创伤性疼痛,或气管切开术患者).

体位引流前需要进行相关评估,如1.了解个案呼吸系统疾病史、2.评估个案呼吸型态、速率,并听诊其肺部以确立分泌物积聚的部位、3.评估个案或家属执行此活动之能力、意愿及认知。

术中操作所需的用品包括:枕头数个、听诊器一副、弯盆一个或卫生纸数张。具体步骤如下:

1.向个案及家属解释操作过程、方法和目的。

2.洗手。

3.听诊肺部→确定分泌物积聚部位

4.协助个案采取适当姿势并以枕头适当支托,使分泌物积聚部位在最高处。

5.将弯盆或卫生纸置于个案下颔处,以收集排出之分泌物。

6.维持上述姿势至少5分钟→必要时予拍痰或震颤数次。

7.鼓励意识清醒个案作深呼吸咳嗽。

8.协助清除流出之分泌物。

9.若尚有其它部位积聚痰液时,重复步骤4~8→必要时予口腔护理或抽痰

10.协助个案躺卧休息。

11.洗手。

12.记录个案分泌物积聚的肺叶、呼吸音之变化、呼吸型态和分泌物性状,以及操作过程中个案反应与家属执行程度。

体位引流不得用于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无力排除分泌物(在这种情况下,体位引流将导致低氧血症);抗凝治疗;胸廓或脊柱骨折;近期大咯血和严重骨质疏松。

本操作应当和其它治疗方法合并使用,如喷雾、深呼吸咳嗽、拍痰、震颤或抽痰。此外,体位引流宜在用餐前至少一小时执行,执行后个案能有30分钟卧床休息。

宝宝呛奶怎么办 体位引流

如果婴儿呛奶程度较轻(宝宝有咳嗽,但是没有面色发紫的表现),将宝宝脸侧向一边,用空掌心拍宝宝的后背。如果宝宝呛奶的程度较重(有面色发紫的表现),应让其俯卧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并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利于气管内的奶引流出来。


支气管扩张如何保养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祛痰剂稀释脓痰,再经体位引流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一)祛痰剂可服氯化铵0.3-0.6g,溴已新8-16mg。亦可用溴已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喷雾吸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再作体位引流,以提高其疗效。

(二)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的作用有时较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可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咳出。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引流,每日2-4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时,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同时用手轻拍患部,可提高引流效果。在引流痰量较多的病例,应注意将痰液逐渐咳出,以防发生痰量过多涌出发生窒息,亦应注意避免过分增加患者呼吸和循环生理负担而发生意外。

二、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时,常选用阿莫西林(amoxicillin)0.5g,每日4次,环丙沙星0.5g,一日2次;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用青霉素80万u和庆大霉素8万u肌肉注射,一日2次;严重感染时可用氨苄青霉素4-6g,或一、二代头孢菌素加丁胺卡那霉素静脉滴注。对平日无症状的轻症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可服SMZ-TMP2片,每日2次,或红霉素、麦迪霉素0.3g,一日3-4次。另全身用药配合局部给药,可提高抗菌效果。可用青霉素10-20万u或庆大霉素4万u,于体位引流后雾化吸入,每日2-3次。有时可考虑环甲膜穿刺,注入抗生素及湿化液,加强抗菌和排痰作用。经纤支镜局部灌洗后,注入抗生素也有显著疗效。

三、手术治疗

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和)大咯血患者,其病变范围不超过二叶肺,尤以局部性病变反复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若病变很少,且症状不明显,或病变较广泛累及两侧肺,又伴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则不宜作手术治疗。四、咯血发生要及时到医院积极处理

鼻炎鼻窦炎检查

1.急性鼻窦炎 (1)查体局部红肿及压痛:前组急性鼻窦炎由于病变接近头颅表面,其病变部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可能发生红肿,由于炎症波及骨膜,故窦腔在体表投影的相应部位可以有压痛。后组急性鼻窦炎由于位置较深,表面无红肿或压痛。

(2)鼻腔检查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中鼻道及嗅裂等处为明显。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积脓,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积脓,或脓液自上方流至后鼻孔。

(3)鼻内镜检查鼻腔内可见脓液,鼻腔黏膜充血水肿。

(4)体位引流如疑为鼻窦炎,鼻道未查见脓液,可行体位引流试验,以助诊断。

(5)X线鼻窦摄片X线鼻颏位和鼻额位摄片有助于诊断,急性鼻窦炎时可显示鼻窦黏膜肿胀,窦腔混浊、透光度减弱,有时可见液平面。因颅骨重叠,观察效果欠佳。

(6)鼻窦CT可见鼻窦内液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CT由于其分辨率高,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急性鼻窦炎的较好指标。

(7)鼻窦MRI可见鼻窦内长T2信号,可以与鼻窦软组织影相鉴别。

2.慢性鼻窦炎

(1)鼻腔检查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甚至息肉样变。有的可见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黏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及中鼻道后部存有粘脓液,严重者鼻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 ①鼻内镜检查即前、后鼻孔镜检查,用麻黄素收缩鼻黏膜,然后仔细检查鼻腔各部,可见水肿、脓涕或息肉。 ②体位引流疑有慢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裂无脓液存留时,可行体位引流检查。 ③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穿刺冲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和药敏。 ④X线鼻窦摄片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 ⑤牙的检查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专科检查。 ⑥鼻窦CT诊断鼻窦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CT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指标。 ⑦鼻窦MRIMRI对鼻窦内软组织和液体有较好的区分度,对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有益。

相关推荐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诱因是什么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诱因是什么呢?支气管扩张症的典型表现是长期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和反复肺部感染。那么,该疾病的诱因有哪些呢?以下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由于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枝常伴随气管腔扩张并吻合,有的毛细血管扩张成血管瘤,以致病人在咳嗽时,引起血管壁或血管瘤破裂,引起反复咯血或大咯血。咯血或大咯血都容易出现窒息,需积极进行止血治疗,组织抢救。咯血是支扩的常见症状,且

支气管扩张咯血怎么预防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祛痰剂稀释脓痰,再经体位引流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一)祛痰剂:可服氯化铵,溴已新。亦可用溴已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喷雾吸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再作体位引流,以提高其疗效。(二)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引流,每日2-4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时,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 同时用手

吸入性肺脓肿的治疗方法

1.内科治疗(1)急性期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可静脉注射或应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脓腔局部给药。效果很好用药剂量要够大,疗程在1~2个月,一定要持续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部X线检查见脓腔及炎症完全消失,仅留下少量纤维索条阴影。如好转慢,要考虑耐药菌的问题,反复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更换适当药物。(2)体位引流:及时把脓腔脓液排出,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根据脓的多少,每天体位排脓数

支气管扩张的保养护理办法

支气管扩张病人多有慢性咳嗽、咳脓性痰和反复咳血等症状。发病者大多是壮年或中老年人,而病根多是他们在幼儿期留下的,这类病人在幼小时均患有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炎,由于反复感染形成慢性炎症,破坏了支气管结构,使之管腔扩张和变形。这些诱发病在当时应及时治疗并彻底治愈。一旦发病应卧床休息;大量咯血者应绝对卧床。居室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亲属及他人不在其卧室内吸烟,定时通风,以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新鲜。让病人

如何护理支气管扩张咯血

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窒息,与大咯血气道阻塞有关。2、焦虑|恐惧与大咯血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医嘱制动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疾病体力下降有关。5、知识缺乏与缺乏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体位引流支扩多发生在肺下垂部位,引流不畅。正常人排痰靠咳嗽,支扩患者支气管壁软骨及粘液清除机制已破坏,咳嗽并不能把痰全咳出,因此最好利用重力行体位引流,使周围的痰流至肺门处较大支气管再咳出。引流前首先

鼻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家庭用药(1)急性鼻窦炎可用扑尔敏,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呋麻合剂等。(2)慢性鼻窦炎可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5-10%弱蛋白银,扑尔敏等。2.体位引流法先给病人用l%麻黄素生理盐水点鼻。如病人是上颌窦积脓,取侧卧低头位,健侧向下,若双侧均积脓,于15或30分钟后再做另一侧;如病人是额窦或筛窦积脓,取正坐位低头引流法。另外,捏鼻闭口吸气动作、使鼻腔成负压,有助于体位引流,便于窦内脓液较快地排入鼻

支气管扩张咳痰怎么办

1,一些病人得了支气管扩张会出现痰多,医生会开些祛痰剂帮助病人把痰液排出去,但是很多人要是想自己买要吃又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祛痰剂,下面就来看看祛痰剂吧,主要的祛痰剂有痰液稀释药:氯化铵,黏痰溶解药:乙酰半胱氨酸我们一般叫痰易净,还有溴乙新。2,有些人吃药的话也不会让症状得到缓解,如果病人是青年,可以使用体位引流进行排痰,向病人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取得病人的合作。依病变部位不同

如何治疗肺脓肿

1、内科治疗(1)急性期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可静脉注射或应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脓腔局部给药。效果很好用药剂量要够大,疗程在1~2个月,一定要持续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部X线检查见脓腔及炎症完全消失,仅留下少量纤维索条阴影。如好转慢,要考虑耐药菌的问题,反复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更换适当药物。(2)体位引流:及时把脓腔脓液排出,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根据脓的多少,每天体位排脓数

支气管扩张治疗原则

支气管扩张最佳的治疗方法一、清除痰液①体位引流排痰作用有时较抗生素治疗更为明显,常作为首选方法。扩张的支气管因缺乏弹性和纤毛上皮脱落,因而自动排痰困难,一般多采用体位引流。使病侧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可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咳出,每天做2-4次,每次15-30min,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可使痰液变稀,同时做深呼吸后用力咳痰,并用手轻拍患处亦利排痰。②使用祛痰剂,氯化铵、必嗽平、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祛痰剂稀释脓痰,再经体位引流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1、祛痰剂可服氯化铵,溴已新。亦可用溴已新8mg溶液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剂喷雾吸入,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再作体位引流,以提高其疗效。2、体位引流因为患病部位的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体位引流。并且在引流的时候,让患者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并且用手拍打患部,这样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