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并认识口臭呢
如何界定并认识口臭呢
口臭(halitosis)亦称口腔异味,是指口腔内的不良气味。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逐步增多,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及自身社会形象。口臭的治疗需求也迅速增加。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症状。贪食辛辣食物或暴饮暴食,疲劳过度,感邪热,虚火郁结,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龋齿以及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气不清爽。中医认为,口臭多由肺、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这些东西长期淤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变成了毒素。口臭的形成大多是由身体毒素长期累积形成的,因此消除口臭需要从根本上对身体进行调理才可根除,切不可急于求成用一些对肠胃刺激较大的药物,可以用渲郁汤等中医方剂调理,从根本上解除口臭。
口臭与饮食有关,难以消化的食物长期累积,形成毒素,就会产生口臭。患有口臭的人,平时应该加以注意饮食,多漱口,勤刷牙,对身体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除口臭的困扰,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充满自信。
认识口腔粘膜白斑与紅斑
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病,是国内外所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5%。口腔粘膜白斑是口腔粘膜上皮的过度角化,其表面上皮变为硬而厚的角质物。白斑在早期呈浅白色,并没有主观感觉,多在检查口腔时才偶尔发现。日久可变为灰白色,增厚发硬,用舌头舔时有粗涩感,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消失。如果白斑长在口底、舌腹两侧、口颊联合处、磨牙后区、软?和舌根部位,有癌变的可能。如果口腔粘膜折斑急速增厚,出现裂纹、出血、久治不愈的溃疡,基底部位变硬,就要考虑是否癌变。
口腔粘膜红斑也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病。近十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病理研究的进展,发现口腔粘膜红斑的癌变率要比白斑的癌变率高得多,国外报道高达85%,我国也达到52%。口腔粘膜红斑为口腔粘膜上平伏或微凹于粘膜表面的鲜红而柔软斑块,边界清楚,其表面酷似天鹅绒,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分为颗粒型或平滑型两种。损害区与正常粘膜界线清楚。患者可有轻微疼痛或不适,也可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如果发现塬因不明(凡有塬因而引起的如炎症、创伤时出现的红斑,叫继发性红斑,不在此列),不能诊断为其它疾病所出现的红斑时,必须要提高警觉,密切随诊復查。红斑一旦发生出血、变硬、溃疡则为癌变表现,应及时做活组织检查。
口腔粘膜白斑和红斑的发病塬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因素:长期慢性刺激,如吸烟,一般吸烟在5年以上﹔白斑发病率为10%左右,红斑也在7%左右﹔长期大量饮酒,喜欢吃过热的食物,口腔粘膜受到残余的牙根或烂牙的刺激,或假牙不合适,都可导致白斑和红斑的发生﹔另外,内分泌紊乱,如女性激素缺乏和营养障碍。口腔中有两种不同的金属修復体,如假牙或用两种不同金属补的牙产生微量电流刺激,也是导致口腔粘膜白斑和红斑发生的重要塬因。
生活中我们对口臭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口臭不是病,许多轻度口臭患者,以为抽烟,饮酒,吃热辣食物,难免不产生口腔异味,对身体并无伤害。把这归于病是杞人忧天,甚至一些重度口臭患者也认为,口臭反正自己也闻不到,照样吃饭睡觉,除不掉也无妨,却不知口臭正反映了肠胃功能的减退和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不加以治疗对身体是有所损害。
误区二:口臭病根在口腔,持此观点的人非常多,许多人认为口臭是由于食物残留口腔,牙缝被唾液腐蚀所致,也有人认为口腔溃疡,烟、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是导致口臭的直接原因,口臭病根在口腔,因此,这些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是漱漱口、多刷牙、嚼口香糖等等,没有抓住“胃”这以根本。
误区三:口臭不需要吃药,既然口臭是病,当然要用药治,选择口香糖、刷牙、漱口液等针对口腔的方法不但没有把口臭当做病治,最多也是治标之举。重度口臭并不是无所谓的生理现象和暂时现象,它反映了口腔和胃肠等消化器官出了问题治疗时应应有正确的方法,选择准字号口臭专用药时必要的。
认清病因治疗口臭
要想彻底预防和治疗口臭,我们必须了解引起口臭的确切病因,这是预防和治疗口臭的重要第一步。总的来说,口臭可由以下的几方面因素引起:
1、口腔疾病: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2、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来,我们还发现,导致许多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直接产生硫化物,引起口臭。
3、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4、节食减肥,或因病不能进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发生口臭。
5、少女口臭:有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较低时,口腔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从而产生口臭。
6、能使使唾液分泌减少的药物,如某些镇静药、降血压药、阿托品类药、利尿药以及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等。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昏迷患者,以及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囊肿等,亦可能引发口臭。
8、长期的便秘,会因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被吸收入血而引起口臭以及腹胀、食欲减退、易怒等自体中毒症状。
9、晚餐太“重”,吃得过饱或进食肉类、油腻食物比重过大或辛热刺激性调料用量过大,浓香有余、清淡不足,晚餐距睡眠时间过短,睡觉时胃中还存留着过多食物等等。
10、心理压力过大,经常性的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反射性地出现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减少,导致口干,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产生口臭。
11、精神因素。本无口臭,医生和其他人也闻不到臭气,但患者坚持说自己闻到自己有口臭,并“发现”别人“老是躲着我”、“不与我交往”、“说话的时候离我远远的”,他人偶然抓抓鼻子,摸摸脸,就坚持认为“他们闻到了我的口臭,刚要去捂鼻子,但碍于我的面子,怕我难堪,即转而用‘抓鼻子,摸摸脸’等动作来掩饰”。他们具有神经质、强迫症倾向,多见于疑病性神经症。
口腔癌预防
口腔癌日常预防
注意饮食,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生姜。
健康教育
1、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2、保证营养,保持口腔卫生。讲究营养的平衡,力戒烟酒,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3、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
4、不讳疾忌医,发现病变应及早就医,力争做到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也许会有家长过于放大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其实手足口病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虽然是传染病,但其传染性也不是很大,而且其预防和治疗方法也不是那么难,死亡率在传染病之中算是偏低,下面就让我们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一下手足口病。
首先,由肠病毒ev71引发的并非新的,世界各地已对它积累了多年的防控经验。这一传染病早在1972年就在美国被发现,1974年得到确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传染病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保加利亚、意大利、法国、哥伦比亚和日本等国大规模出现过,九十年代后,手足口病疫情开始在亚洲一些地方出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暴发过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以说,经过有关部门的防控,历次疫情最后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手足口病只具有轻度传染性,传染范围有限,死亡率较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专家指出,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与患病者的鼻腔分泌物、痰液、唾液、水泡破后流出的液体以及粪便等直接接触,目前的记录显示手足口病并不会在人与宠物或其他动物之间传播。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则指出,感染ev71病毒而患手足口病的主要是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而成人大多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会患病。在亚洲部分国家发现的手足口病病例,死亡率在今年4月17日到29日期间已变为0.2%,在各种传染病中远远称不上严重。
此外,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治疗药物,但对它的预防控制比较简单易行。世界卫生组织在本月的一份公报中就表示,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时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一般性卫生措施,包括勤洗手、对污染的衣物和场所消毒等,在某些情况下,应关闭托儿所和学校,减少传播途径,但没有必要限制旅行和贸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也指出,养成洗手、消毒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够使手足口病的感染概率大大降低。由此可见,重视家庭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从医学角度而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贯穿于人类文明历史。、流感等传染病,在21世纪仍然是许多国家的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增800万到1000万例,死亡人数达200万到300万,更不用说“世纪瘟疫”造成的死亡数字了。 与这些疾病相比,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和死亡率都低得多,几十年来人们更是具备很多成功防控的经验。因此,人们需要认识到,对于今天的手足口病,只要重视它的危害性,加强对它的研究,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采取有效的控制预防手段,借鉴有关的成功经验,它的传播与流行就一定能得到控制。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手足口病,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手足口病对于家长们来说也是重要的一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应付手足口病,不至于手足无措。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比例大,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正确认识腋臭免受危害
正确认识腋臭免受危害夏天是腋臭最佳猖狂季节,因此很多患者总是到夏季时候才会对腋臭有所重视。当眼看着别人穿着清凉的夏装走在大街小巷时候,患者们开始担心了,害怕自己的腋臭气味没法遮掩,总是提心吊胆的走在大街上,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对于腋臭认识不够清楚。小编提醒大家,正确认识腋臭免受危害?
狐臭是指腋窝发出的特殊气味,其味类似狐狸的分泌气味,医学上称为腋臭,臭汗症。腋臭一般不会给患者健康带来任何影响,也不会给肢体活动带来障碍,因此很多患者轻视了腋臭。其实狐臭危害不在身体健康方面,腋臭危害主要是散发的刺鼻恶臭,令人不能呼吸。常常是患者陷入尴尬之中,给患者带来精神以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社交,使患者失去爱情、友情以及事业等。正确认识腋臭免受危害?
腋臭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母一方有腋臭,其子女约有1/2为患者;如父母双方均有腋臭,则子女患腋臭的机会更多;父母有腋臭但本人未获遗传者,其后代也就不一定再有遗传。腋臭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是正常的,因为大汗腺的分泌与性激素成正比,这也是腋臭多发于青壮年的主要原因,当性激素分泌减少后,也就是40岁后,腋臭便会减轻甚至消失。但是腋臭危害让我们不得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口臭是属于哪一种疾病分类
很多人都不知道口臭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疾病,因为大多数的人认为只是口腔有问题,就会联想到牙病,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口臭是不是属于消化道疾病。那么,到底口臭是属于哪一种疾病的分类呢?专家解释,一般女人的口气重视体现在呼出的气体和口腔吐出的气体有臭味,严格来说没有一定的界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有口臭是身体某些常见疾病的反映。
从日常保健的角度出发,女人为什么会有口臭呢?你知道口臭是牙病还是消化道疾病?口臭可能是局部,或者是全身因素引起的生理现象。中医对于口臭的认识较早,如阴虚津亏胃肠肝胆虚火郁热上蒸,肝火犯胃,火气上炎紧密相关。有口臭的朋友,平时除了注意口腔卫生外,还应适当食用具有清热化湿、避秽除臭之食品。如茴香做汤饮或生嚼,经常嚼食橘饼,含化乌梅脯等。
存在口臭的原因:
首先是吃东西不讲究。一般来说,口臭程度随进食品种而异,与进食数量成正比,与进食时间成反比。排在第一的是蒜葱类,如蒜头、蒜叶、蒜苗、韭菜、大葱、洋葱头等。其次是臭字号食品,如臭冬瓜、臭乳腐等。还有咸鱼、咸蟹、虾酱、蟹糊等“咸货”,食后有咸腥臭。酗酒后的酒味怪臭,令人作呕,但部分醉酒者还经常健谈失控,使人大倒胃口。
再就是某种特殊气味的源头。最典型的是吸烟。吸烟者口中烟臭冲人,让人生厌。
很多疾病也会引起口臭。如肺脓疡、尿毒症等许多重病,亟须医疗,不在此赘述。还有未经治疗的蛀牙、牙周炎和牙垢石、慢性副鼻窦炎、慢性萎缩性鼻炎、重度消化不良等,都会使人有不同程度的口臭。
最后还有一种俗称“老人味”的口臭,多发于老年人,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口臭多数情况下不是病,然而臭起来却比牙疼还麻烦,如果确认口臭不是某种严重疾病引起的,不妨尝试以下几种简单的去口臭方法。
治疗的去口臭方法:
治口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使用口气清新剂。口气清新剂可以及时有效地除去口腔中食物代谢物引起的臭味,或因轻度鼻窦炎造成的异味和吸烟导致的口臭等。可以先喝几口清水,喷上口气清新剂后合上嘴数秒,便能令口腔保持数小时的清新。
治口臭最有品位的方法:喝柠檬水。饮清水可令口腔保持湿润,在水中加上一片柠檬,能刺激唾液分泌,减少因鼻塞、口干或口腔内残余食物引起的厌氧细菌造成的口臭。
治口臭最实惠的方法: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含有大量纤维质,可帮助消化、防治便秘。蔬菜和水果中含的维生素还可帮助牙龈恢复健康,防止牙龈流血,排除口腔中过多的黏膜分泌物及废物。
口红吃了对身体有害吗
口红是常见的化妆品,只要是正规生产的口红,安全性都是可以放心的,在嘴巴上涂抹口红之后,整个人的气色都会变得比较好,让人看起来很有精神,如果是吃饭、喝水这种的误服,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注意,不要购买三无口红,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口红是化妆品,小孩不认识口红,就有可能会出现误食的情况,一旦误食的话,需要立即进行催吐,然后观察观察,若后续有不适反应的话,可以前往医院进行诊疗。
预防口腔癌的方法浅析
口腔癌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病人最担心的肿瘤疾病,也是口腔癌患者最头痛的,由于口腔癌患病后,病情会迅速加重,口腔癌严重的时候,病人已经不能控制。
平衡饮食,粗细搭配,合理营养
不喝、吃过烫的水与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组织。
拔掉牙齿的残根、残冠不能修复的牙
配戴良好的假牙,不刺激组织。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经常刷牙。讲究营养的平衡,及时治疗残根、残冠,去除不良刺激。
积极参加口腔癌的防癌宣传
了解预防口腔癌的知识,认识口腔癌的危害性。
通过上文对口腔癌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口腔癌患者更深一步的了解口腔癌,也能正确认识口腔癌积极配合治疗。
如何调节青春期情绪 提高认识和修养
文化素质低,缺乏修养的人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而一个有修养,有一定认识水平的人是非常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并且自我调节情绪能力强,在青春期时,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修养水平,对保持愉快情绪,自我调节情绪是很有帮助的。
如何正确的来认识口疮
1、口腔溃疡≠上火
一旦我们发生口腔溃疡,第一联想到的就是“上火”了。有些人可能追查是不是最近吃太多的辣火锅,青菜吃得不够,水喝得少,或者熬夜打牌等,这些情形,总是被认为是“火气大”的原因,也是生口疮的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口腔溃疡医生观点:从临床角度来讲,口腔溃疡与“上火”相关性不是十分明确,因为给患者使用清热解毒的药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轻症患者,一般局部应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膜、药膏如西瓜霜、意可贴、珍珠粉,或者短期全身用药。重症患者,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全身治疗,一般一个疗程为3个月。
2、口腔溃疡≠维生素缺乏
发生口腔溃疡,很多人认为自己摄入维生素不够,一般医生也会给患者补充维生素B2进行治疗。
医生观点:其实,在城市里,正常的饮食是不会出现口腔溃疡的。除非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刚做过肠道的手术、胃溃疡等患者,由于身体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不能正常饮食才会需要补充维生素。当精神紧张、焦虑而导致身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这时诱发的口腔溃疡单用维生素B2治疗无济于事。
3、复发性口腔溃疡≠癌变征兆
口腔经常发生溃疡,很多人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如何正确认识口腔溃疡 医生观点:口腔溃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会演变为癌症的溃疡,如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另一类是与癌变有关的溃疡,包括溃疡型白斑和红斑。
一般可以完全自愈,过段时间又复发,这类溃疡发生癌变的机会极少,相反对于长期不能愈合(超过2-3周)的口腔溃疡,特别是伴有红色或白色改变的溃疡,要注意是否有癌变的可能,应及时到口腔专科医院诊治。
正确认识手足口病
记者: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特别是2~3岁的婴幼儿,4岁以下儿童可以占全部发病数的90%左右。
在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原因。个别重症患儿病程进展迅速,易引起死亡,而且从发病到死亡常常不到24小时。
记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是一组肠道病毒,大约有20多种(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ECHO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
记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患者一般在发病前后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发病后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较大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也就是所谓的带毒者、隐性感染者。
记者:手足口病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主要经粪-口途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具、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均可传播病原。此外,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