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切除术后护理注意什么
肾切除术后护理注意什么
1.肾切除手术后患者在全身麻醉未清醒之前,应平卧并将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而窒息,一般需平卧2~3日,观察无并发症后才可下床活动。
2.肾切除术后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用手去触摸或用水去清洗伤口,以免伤口感染,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治疗。
3.肾切除手术患者若有腹胀,可采用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
4.肾切除术后3~5天内,患者常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可采取物理方法降温。
5. 手术后应随时注意排尿情况,如24小时内尿量不到500ml,需警惕脱水或肾功能衰竭。
6.肾切除术后切口疼痛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约持续48~72小时可自行缓解,若手术后4~5天切口仍然疼痛且逐渐加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7.术后根据临床情况和化验检查结果,对非蛋白氮增高、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8.术后如进食量少,需由静脉补液。
9.如病情需要,肾切除术后应按肿瘤性质及时进行放射治疗或抗癌药物治疗。
肾切除术后饮食要注意,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不要让伤口感染,定期进行换药,术后几天感觉身体没有大碍的话可以下床适当活动,不要过于劳累,希望以上 肾切除术后护理注意什么?能帮到患者朋友。
肾癌怎么治疗最好
根治性肾切除术多数人的选择
肾癌的治疗有很多中方法,常见的有根治性肾切除术、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肿瘤剜除术治疗等等,但目前为止,对肾癌的治疗来说,最有效的仍是根治性肾切除术。这将有利于肾癌患者的存活。
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少部分人的选择
虽然说根治性肾切除术对是肾癌怎么治疗的最好办法,不过,对于某些肾癌患者来说,根治性肾切除术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风险,比如说如孤立肾肾癌、双侧肾癌甚至是对侧肾功能不良或对侧肾脏受到潜在病变的威胁者,而可能出现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者,由于根治性肾切除术会切除整个坏肾,而令上面这一群人面临无肾境地或对侧肾在手术后仍面临进行性恶化的危险。
肾癌怎么治疗最好
因此,这一部分人在面临肾癌怎么治疗最好这一问题,往往可采取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或肿瘤剜除术治疗,可取的满意治疗效果。
放疗化疗不主张选择
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常见办法,但对于肾癌的治疗而言,却不主张采取这种治疗手段,研咳嗽狈⑾郑肾癌细胞对放疗与化疗均不敏感,可能与肾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多重耐药有关,故目前不主张肾癌术后常规采用放疗或化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肾错构瘤治疗前注意事项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是破裂出血。
1.观察 Oesterling认为肿瘤<4cm可以不治疗,但要密切随访。Johns Hopkins报告一组35例,有些瘤体可以多年不继续增大。Steiner主张<4cm虽无症状,每年随访1次;>4cm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者,每半年随访1次。
2.栓塞 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3.保留肾单位手术 肿瘤<5cm可行剜除术,尤其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但有的肿瘤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界面不清,剜除就比较不安全,可以行肾部分切除术。
4.肾切除术 巨大的肾错构瘤可行肾切除;若为双侧病变要更多地考虑到肾功能的保存;少数病例可有局部及淋巴结侵犯,甚至瘤栓侵入大静脉,呈恶性行为表现,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5.肾移植或血液透析 仅适用于双侧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肿瘤破裂出血而必须行双侧肾切除的患者。
手术治疗肾结核
虽然抗结核药治疗在目前可以使大部分肾结核病人得以控制治愈,但是仍有一部分病人药物不能奏效,而仍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全肾切除、部分肾切除、肾病灶清除等几种方式,需视病变的范围、破坏程度和药物治疗的效应而选定。
1、全肾切除术
(1)全肾切除术适应证:①单侧肾结核病灶破坏范围较大在50%以上。②全肾结核性破坏肾功能已丧失。③结核性脓肾。④双侧肾结核,一侧破坏严重,而另一侧为极轻度结核,需将严重侧切除,轻度病变侧采用药物治疗。⑤自截钙化灰泥肾。
(2)肾切除术前、后的抗结核药应用:由于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是继发性的结核,更是泌尿系结核中的一部分,当肾切除术期间,可因手术的损伤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肾结核以外的结核病灶造成活动或播散,因此在肾切除术前、后必须应用抗结核药予以控制。
1)肾切除术前抗结核药的术前准备:抗结核药在手术前准备所选用的品种和药用剂量,同一般抗结核治疗相同。但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上有所不同。如异烟肼100mg每日3次口服,链霉素0。5g,每天2次肌肉注射,利福平300mg每天2次口服,应用方法为每天应用,持续2周,而再手术。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有其他器官结核,应酌情延长术前抗结核药的准备,有时术前用药可延长至3~4个月之久。术后仍需如此应用,直至术后体力恢复,约2周左右以后转入常规的抗结核治疗。
2)肾切除术后抗结核药的应用:就泌尿系结核而言,肾结核是其原发病灶,当病肾切除后,仅为将泌尿系的原发病灶切除,术后仍有残留的结核病变存在,这些残留的输尿管结核和膀胱结核或全身其他器官结核仍需要参照抗结核药的选择和长程或短程治疗方案按期应用,直至泌尿系结核彻底控制而停药。
2、部分肾切除术
(1)部份肾切除术适应证:①为局限在肾一极的1~2个小肾盏的破坏性病变,经长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而未能奏效。②1,2个小肾盏结核漏斗部有狭窄引流不畅者。③双侧肾结核破坏均轻而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如果唯一的有功能肾脏需作部分肾切除手术时,则至少应保留2/3的肾组织,以免术后引起肾功能不全。
(2)部分肾切除术前后的抗结核药应用:由于抗结核药治疗往往收到良好效果,因此部分肾切除术较少进行,对于适合此项手术的病人应在较长时间的抗结核药准备后才能施行。一般术前准备用药需3~6个月。术前尚需再次造影检查,确立病变情况后再决定手术。
手术后因余留有部分肾脏和泌尿系器官的结核,故仍需继续使用抗结核药至少1年,以巩固疗效。
3、肾病灶清除术
(1)肾病灶清除术的适应证:为肾脏的实质中存在密闭的肾盏所形成的结核性空洞,常充满干酪样物质。抗结核药不能进入空洞,而空洞中仍有活动结核杆菌存在。因此须切开空洞,清除干酪样结核组织,腔内再用抗结核药。
(2)手术前后亦需较长时期的抗结核药应用,以防结核播散和术后巩固治疗。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外科手术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方法,经治疗愈后良好。在外科治疗中,必须认识到病变蔓延所形成的病理变化给外科手术造成的困难和增加手术的危险。应根据临床病理分期拟定适当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1、患肾切除临床多数病人患肾为弥漫型病变,肾组织广泛破坏,肾功能丧失。这些病人通常作患肾切除。应注意的是Ⅲ期病人因肾周广泛粘连和纤维化,应采用经腹作患肾切除术式,以便分离患肾和处理肾蒂,否则患肾切除极其困难和危险。
2、保留肾手术本病为一种良性病变,有人提出局限型Ⅰ、Ⅱ期病变采用局部或肾部分切除,以保留健存的肾组织,并在临床治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文献报道有3例保留肾手术治疗,例1作局部肉芽肿切除,术后恢复和随访均良好;例2因输尿管结石并感染而引起本病,经作输尿管切开取石,肾引流,抗感染治疗,病人痊愈出院,随访3年,患肾无复发,肾功能有所恢复;例3因患肾与降结肠及后腹膜粘连严重无法切除,只进行了活体组织检查。术后患者用青、链霉素抗炎治疗,并从术后第20天起用超短波治疗,微热量,每次20min,1次/d。5次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治疗10次后,复查B超发现左肾下极肿物较前明显缩小。治疗25次后,B超复查左肾肿物消失。以后曾多次B超复查,均未见明显肿物。Anhalt亦曾报道1例左肾病变,行取石引流后痊愈。综上所述,对本病患者如患肾破坏轻,可采用外科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加强抗感染治疗及配合理疗,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使病人免除肾切除之苦。由于本病与肾癌、肾结核的鉴别诊断较难,易造成术前误诊,患肾多被切除。保留肾的治疗方法应用不多见,因此,术前能否正确诊断对于本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保留肾手术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二、预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预后良好,Osca报道局灶性者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随访4~12年无局部复发。另外目前尚未见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脏再发该病的报道。
生病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好,确实需要身边的人用心照顾。看到上面的介绍,知道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患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身边的人要用心对待一下
急性肾癌怎么办
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e grouping,cTNM),根据cTNM分期初步制定治疗原则,按pTNM分期结果修订术后治疗方案。对局限性及局部进展性肾癌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对转移性肾癌(晚期)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治疗方式。
局限性肾癌的治疗
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不推荐加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
⒈根治性肾切除手术 (radical nephrectomy,RN):是公认可能治愈肾癌的方法。近些年来,对采用经典根治性肾切术治疗肾癌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手术切除范围的变化(如选择适当病例实施保留同侧肾上腺根治性肾切除术、保留肾单位手术)已经达成共识,治疗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开放性手术。可经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死亡率约为2%,局部复发率1%~2%。不推荐根治性肾切除术前常规行肾动脉栓塞。
⒉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 :推荐按各种适应证选择NSS,其疗效同根治性肾切除术。NSS肾实质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1.0cm,EAU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中认为只要能完整切除肿瘤,边缘的厚度不影响肿瘤复发率。对肉眼观察切缘有完整正常肾组织包绕的病例,术中不必常规进行切缘组织冷冻病理检查。NSS可经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后局部复发率0~10%,而肿瘤≤4cm手术后局部复发率0~3%。NSS的死亡率为2%。
⒊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途径分为经腹腔、腹膜后及手助腹腔镜。切除范围及标准同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无周围组织侵犯以及无淋巴转移及静脉瘤栓的局限性肾癌患者,其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也有一定的死亡率。
⒋微创治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可以用于不适合手术、肿瘤较小的肾癌患者的治疗,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应严格按适应证慎重选择。
⒌肾动脉栓塞: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为缓解症状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术前肾动脉栓塞可能对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根治性手术机会有益。肾动脉栓塞术可引起穿刺点血肿、栓塞后梗死综合征、急性肺梗死等并发症。不推荐局限性肾癌手术前常规应用肾动脉栓塞。
⒍术后辅助治疗:局限性肾癌手术治疗后尚无可推荐的辅助治疗方案。pT1b~pT2期肾癌手术后1~2年内约有20%~30%的患者发生转移,手术后辅助的放、化疗不能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不推荐术后常规应用辅助性放、化疗。有待探索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
⒈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早期的研究主张做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后淋巴结阴性患者只对判定肿瘤分期有实际意义 ,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只对少部分患者有益,不推荐常规进行。
⒉ 肾静脉或/和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瘤栓长度、瘤栓是否浸润腔静脉壁与预后有直接关系。建议对临床分期为T3bN0M0的患者行肾或/和腔静脉瘤栓取出术。不推荐对CT或MRI扫描检查提示有腔静脉壁受侵或伴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行此手术。肾静脉或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死亡率约为9%。
3.术后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肾良性肿瘤治疗要点
1、错构瘤小于4cm可不予处理。错构瘤较大者可行剜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瘤体较大、肾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者,可以考虑行肾切除术。
2、各类肾恶性肿瘤于确诊后均应早期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各类肾恶性肿瘤包括肾周围脂肪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部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受累的肾上腺;如肾静脉内瘤栓已延及腔静脉则应将其一并摘除,然后再修复腔静脉。
3、放射治疗肾母细胞瘤的瘤体过大者可在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射治疗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的疗效较差。
4.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对肾母细胞瘤应常规应用,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可酌情应用,可选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肾癌术后患者可酌情选用。生物治疗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5、患肾动脉栓塞术确诊肾肿瘤须行切除治疗时,可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同时行患肾动脉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瘤细胞转移。
6、姑息性肾动脉栓塞,辅以放疗和化疗肿瘤累及范围广、邻近器官已受累而不能切除时,可行姑息性肾动脉栓塞,辅以放疗和化疗。
7、胸部摄片、B超和全身骨扫描(SPECT)随访检查肾肿瘤手术后需定期(3~6个月)作胸部摄片、B超和全身骨扫描(SPECT)随访检查,以发现肾蒂复发和转移。【随访】每3~6个月随访1次,特别注意腹部及肺转移
8、根治性肾切除肾盂癌除行根治性肾切除外,还应将全部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壁一并切除。
9、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的病变局限者可应用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
肾错构瘤怎么办
1.随访
肿瘤<4cm可以不治疗,但要密切随访。
2.栓塞
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3.保留肾单位手术
肿瘤<5cm可行剜除术,尤其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
4.肾切除术
巨大的肾错构瘤可行肾切除;若为双侧病变要更多地考虑到肾功能的保存;少数病例可有局部及淋巴结侵犯,甚至瘤栓侵入大静脉,呈恶性行为表现,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5.肾移植或血液透析
仅适用于双侧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肿瘤破裂出血而必须行双侧肾切除的患者。
肾癌患者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肾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
1. 根治性肾切除术
(1)适应证: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适应证为局限于肾周筋膜以内的肿瘤。手术前必须系统检查肺部情况、腹部CT,如有丹骼系统疼痛或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则应进行全身核素骨扫描,以除外骨转移灶,如发现已有转移,一般不考虑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癌有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不是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禁忌证,但必须术前了解静脉内癌栓的情况,以便手术切除。
(2)手术范围: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范围: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上1/2输尿管、同侧淋巴结起肠系膜上动脉起源处,下至肠系膜下动脉起源以上、下腔静脉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行肾癌切除术对应先结扎肾动、静脉,手术最关键的是必须从肾周筋膜外开始,有统计肾癌手术时约25%已穿透肾包膜进入肾周脂肪:肾上腺切除术适用于』择上部较大癌与肾上腺邻近,如肿瘤位于肾下半部可以保留同侧肾上腺;淋巴结清除范围目前仍有争议,一般从膈下肠系膜上动脉起源处到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以上,以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手术是完全性淋巴结清除术;也有主张局部性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肾蒂附近淋巴结。
2. 保留肾组织的肾癌切除术 小于4cm(亦有主张<3cm)的肾癌,位于表浅或一极,可以考虑行保留肾组织的肾癌切除术如肾部分除切术(一极或中部楔形)、甚至肿瘤剜出术,但多数人主张该手术主要适用于肿块<4cm、双肾癌、孤立肾癌或对侧肾功能低下时,并且,手术前必须明确肿瘤是局限的,无转移灶。
凡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必须紧密随访,术后4--6周,复查肾功能及排泄性泌尿系造影,如果肾功能不好,可以改行超声检查。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肝、肾功能、肺部、腹部CT1或超声检查肾有无肿瘤复发,4年以后每年检查一次,如发现局部复发,可再行肾切除术。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
1.错构瘤小于4cm可不予处理。错构瘤较大者可行剜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瘤体较大、肾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者,可以考虑行肾切除术。
2.各类肾恶性肿瘤于确诊后均应早期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肾周围脂肪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部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受累的肾上腺;如肾静脉内瘤栓已延及腔静脉则应将其一并摘除,然后再修复腔静脉。
3.肾盂癌除行根治性肾切除外,还应将全部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壁一并切除。
4.肾母细胞瘤的瘤体过大者可在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射治疗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的疗效较差。
5.化学药物治疗对肾母细胞瘤应常规应用,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可酌情应用,可选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肾癌术后患者可酌情选用。生物治疗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6.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的病变局限者可应用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
7.确诊肾肿瘤须行切除治疗时,可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同时行患肾动脉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瘤细胞转移。
8.肿瘤累及范围广、邻近器官已受累而不能切除时,可行姑息性肾动脉栓塞,辅以放疗和化疗。
9.肾肿瘤手术后需定期(3~6个月)作胸部摄片、b超和全身骨扫描(spect)随访检查,以发现肾蒂复发和转移。
肾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癌在临床上的治疗原则是尽早的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并且在行切除术前先做肾动脉栓塞手术,这样就可以避免做肾切除术是术中出血,同时也预防了术中癌瘤的扩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两边都是肾癌或是一边肾的功能不好的,不能做根治性肾功除术,此时最好选择保留肾组织的肾癌手术。
肾癌患者除了手术治疗之外,还有放射治疗、黄体酮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中医治疗、激素治疗等方法,不过这些治疗效果不是很确定。对于疗效的评价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种。
由于肾癌只有根治性肾切除才可能治愈,所以,早期发现很重要。因此,50岁以上都应做到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这样就可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肾癌晚期患者不能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时,只能使用介入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癌肿的缩小
儿童输尿管异位开口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治疗原则:1. 治疗异位输尿管开口的主要方法是将重复肾切除、重复输尿管低位切除。2. 肾切'除术。用于单侧肾发育不良伴异位输尿管开口的患儿。3. 输尿管膀胱移植术。
肾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错构瘤小于4cm可不予处理。错构瘤较大者可行剜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瘤体较大、肾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者,可以考虑行肾切除术。
2.各类肾恶性肿瘤确诊后均应早期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肾周围脂肪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部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受累的肾上腺;如肾静脉内瘤栓已延及腔静脉则应将其一并摘除,然后再修复腔静脉。
3.肾盂癌除行根治性肾切除外,还应将全部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壁一并切除。
4.肾母细胞瘤瘤体过大者可在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射治疗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的疗效较差。
5.化学药物治疗对肾母细胞瘤应常规应用,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可酌情应用,可选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肾癌术后患者可酌情选用。生物治疗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6.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病变局限者可应用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