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幼儿阴道炎中医辨证治疗

婴幼儿阴道炎中医辨证治疗

婴幼儿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阴肿”的范畴。发病与脏腑稚嫩,感染湿热、虫邪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①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阴部分泌物黏稠色黄,有臭味,尿频急,尿痛,舌红,苔薄黄而腻。治疗以清热利湿之法,选用五味消毒方加减。药如:蒲公英、野菊花、车前子(包煎)、黄柏各5克,紫花地丁、苍术各9克,甘草梢3克,水煎,加水200毫升,煮取60毫升,分2-3次,口服。配合外用熏洗方:蛇床子、土槿皮各9克,黄柏6克,吴萸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感染虫邪证。表现为阴痒难忍,阴部灼热、红肿,阴道排液稀薄臭秽,或有白色片状物,伴有排尿不畅,尿黄、频数。治法为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可采用苦楝根皮9克,川椒3克,胡黄连、榧子、百部各6克,水煎服。外用方: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各9克,黄柏6 克,川椒、明矾各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中医外治法:苦参、黄柏、云苓、生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夏枯草各9克。加减:外阴臭味重者加苍术9克、蒲公英5克,伴血性分泌物者加鲜茅根30克、小蓟10克,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车前草10克、泽泻10克。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上药用10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煮开后微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置于干净的浴盆内,药液热时先熏,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坐浴(双腿分开,身体略向前倾,使药液接触外阴部) ,每次坐浴20~30分钟,每日2次。有小阴唇粘连者,先局部消毒分离,然后中药坐浴,7日为1个疗程。

婴幼儿阴道炎检查

1、注意事项:

检查要轻巧敏捷。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腹壁放松。

如有必要,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检查。

2、常用检查方法:

(1)检查外阴

用中、食二指分开大阴唇,仔细观察外阴、尿道及阴前庭等处。

(2)阴道窥镜检查

常用仪器:凯莱(Kelly)空气膀胱镜、支气管镜或鼻镜、特制的小型阴道鸭咀器。

观察宫颈情况,检查阴道上皮及分泌物情况,检查有无异物。

(3)涂片、培养检查

用小棉棒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用革蓝氏染色,或进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

(4)直肠、腹部双合诊检查

用左手中指及食指分开双侧大阴唇,以右手食指或小指伸入患儿肛门与腹部,另一手互相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子宫大小及盆腔情况。

协助取阴道分泌物:直肠的手指向前挤压阴道后壁,另一手拿以消毒的玻璃管,边挤压直肠边抽吸阴道分泌物。

滴虫性阴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药组成: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清下焦之湿热,而本证主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故以龙胆草为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亦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柴胡归肝经,可引诸药入肝胆而药达病所;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方中诸药合力清中有泻,泻中有补,共效达病,药到病除。《谦斋医学讲稿》中提到: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可治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辨证加减: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婴幼儿阴道炎诊断

由于婴幼儿解剖的特点及不能为动及医生合作,因此,结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体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因此,医生需要高度耐心与细心地向患儿母亲与保教人员详细询问病史。检查时手法要轻巧敏捷,有时为了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须设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如边检查边与患儿交谈,使其腹壁放松。个别情况下,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对患儿进行检查。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

(一)检查外阴用中、食二指轻轻分开大阴唇,仔细观察外阴、尿道及阴前庭等处。

(二)阴道窥镜检查最好的检查器械是凯莱(Kelly)空气膀胱镜。也可用支气管镜或鼻镜作阴道窥器。较大的女孩可采用特制的小型阴道鸭咀器。通过上述窥器,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及宫颈情况,检查阴道上皮及分泌物情况,有无异物,同时,用小棉棒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用革蓝氏染色,还可取分泌物作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如此便可确定病原菌。

(三)直肠、腹部双合诊检查用左手中指及食指分开双侧大阴唇,以右手食指(较小幼儿进入食指有困难时,也可用小指)伸入患儿肛门与腹部,另一手互相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子宫大小及盆腔情况。直肠检查还可协助取阴道分泌物。方法是直肠的手指向前挤压阴道后壁,另一手拿以消毒的玻璃管,边挤压直肠边抽吸阴道分泌物。

婴幼儿阴道炎的检查

由于婴幼儿解剖的特点及不能为动及医生合作,因此,结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体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因此,医生需要高度耐心与细心地向患儿母亲与保教人员详细询问病史。检查时手法要轻巧敏捷,有时为了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须设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如边检查边与患儿交谈,使其腹壁放松。个别情况下,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对患儿进行检查。常用的几种检查方法:

1)检查外阴:用中、食二指轻轻分开大阴唇,仔细观察外阴、尿道及阴前庭等处。

2)阴道窥镜检查:最好的检查器械是凯莱(Kelly)空气膀胱镜。也可用支气管镜或鼻镜作阴道窥器。较大的女孩可采用特制的小型阴道鸭咀器。通过上述窥器,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及宫颈情况,检查阴道上皮及分泌物情况,有无异物,同时,用小棉棒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用革蓝氏染色,还可取分泌物作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如此便可确定病原菌。

3)直肠、腹部双合诊检查:用左手中指及食指分开双侧大阴唇,以右手食指(较小幼儿进入食指有困难时,也可用小指)伸入患儿肛门与腹部,另一手互相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子宫大小及盆腔情况。直肠检查还可协助取阴道分泌物。方法是直肠的手指向前挤压阴道后壁,另一手拿以消毒的玻璃管,边挤压直肠边抽吸阴道分泌物。

婴幼儿阴道炎治疗不可忽视

多数人认为,阴道炎是成年已婚妇女才患的疾病,而在临床上婴幼儿阴道炎治也不少见。婴幼儿阴道炎多是由外阴炎治疗不当蔓延而来。妇科疾病专家提醒:婴幼儿阴道炎治疗不可忽视。

婴幼儿阴道炎治疗不可忽视

因为一般不对幼女进行阴道检查,故患儿初患阴道炎时,漏诊和错治率极高。当患儿的病情发展到出现阴道流脓,自诉阴道灼痛、瘙痒时,多已合并尿道和膀胱的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明显症状。

此时,虽然可明确诊断为阴道炎,但家长和医生又常顾忌为患儿直接进行阴道治疗,会破坏处女膜,而往往采用治疗效果较差的外阴清洗、口服和注射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就使婴幼儿阴道炎病情久治不愈,合并许多并发症,从而影响了患儿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妨碍其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和正常生育。

婴幼儿阴道炎需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1、以柔软、清洁的纯棉内裤换掉开裆裤,孩子的母亲还要经常保持幼女外阴及内裤的清洁卫生。

2、以软而细的消毒导尿管轻轻插入患儿的阴道内,再经此管用浓度适当的杀菌药液冲净阴道内的炎症分泌物,每天一次。

3、如并发尿道炎和膀胱炎,可经尿道口直接向尿道和膀胱内注入无腐蚀性的杀菌药,每5天一次。

4、用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为幼女坐浴,每次15分钟,早晚各一次。

5、口服头孢类抗菌素。

6、幼女合并性病时(如淋病、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家长也应进行检查,发现有异常时,应同幼女一起进行系统的治疗。

需注意的是,当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的症状消失,尿液化验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均正常后,还应继续口服一周抗菌素,以巩固疗效。

尿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下焦湿热型

本型见小便频数短涩,或尿道有黄白色秽浊之物流出,女性有阴部瘙痒,带下量多,小腹疼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口粘,脘腹胀满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毒邪侵犯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常用方药如下:石菖蒲20g、车前子10g、黄柏10g、白术10g、丹参30g、莲子心10g、败酱草30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0g。如疼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马鞭草30g;如分泌物多时,可加入木通10g,泽泻1。0g。本方既有清热除湿的车前子,莲子心,又有解毒化浊的石菖蒲,黄柏,败酱草,忍冬藤,土茯苓,生甘草等。

2、气血瘀阻型

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

常用药物为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枳实10g、元胡10g、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10g、牛膝10g、土茯苓30g、滑石20g、生甘草10g。如尿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淡竹叶10g。本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五灵脂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枳实,元胡,乌药,香附理气行滞,土茯苓,滑石,生甘草解毒利湿。

3、脾肾亏虚型

主要症状为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即发,或尿道口有白浊之物,女性白带量多,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这是由于久病失治误治,伤及脾肾。治疗宜健脾补肾,利湿化浊。

常用方药为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30g、山药30g、山茱萸10g、熟地10g、泽泻10g、丹皮10g、牛膝10g、忍冬藤30g。本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均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山茱萸,熟地补肾;泽泻,丹皮,牛膝,忍冬藤利湿,活血,解毒

尿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下焦湿热型

本型见小便频数短涩,或尿道有黄白色秽浊之物流出,女性有阴部瘙痒,带下量多,小腹疼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口粘,脘腹胀满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毒邪侵犯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常用方药如下:石菖蒲20g、车前子10g、黄柏10g、白术10g、丹参30g、莲子心10g、败酱草30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0g。如疼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马鞭草30g;如分泌物多时,可加入木通10g,泽泻1。0g。本方既有清热除湿的车前子,莲子心,又有解毒化浊的石菖蒲,黄柏,败酱草,忍冬藤,土茯苓,生甘草等。

2、气血瘀阻型

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常用药物为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枳实10g、元胡10g、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10g、牛膝10g、土茯苓30g、滑石20g、生甘草10g。如尿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淡竹叶10g。本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五灵脂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枳实,元胡,乌药,香附理气行滞,土茯苓,滑石,生甘草解毒利湿。

3、脾肾亏虚型

主要症状为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即发,或尿道口有白浊之物,女性白带量多,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这是由于久病失治误治,伤及脾肾。治疗宜健脾补肾,利湿化浊。常用方药为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30g、山药30g、山茱萸10g、熟地10g、泽泻10g、丹皮10g、牛膝10g、忍冬藤30g。本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均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山茱萸,熟地补肾;泽泻,丹皮,牛膝,忍冬藤利湿,活血,解毒

相关推荐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1、中药贴敷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2、熏灼法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3、火针法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偏方有没有

方法取虎杖。水煎2次,取药液混合成1000毫升,待温坐浴10~15分钟,每日1次,治疗7日为1疗程。主治霉菌性阴道炎,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症见阴部瘙痒,甚则疼痛,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气味腥臭,心烦失眠,口苦而腻,胸闷不适,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数。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霉菌性阴道炎30例,全部治愈。再推荐几种小偏方1、抓一小把艾草,放在干净的锅内,武火煮开后文火煮15分钟。2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1、脾胃虚弱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2、气虚血瘀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治疗法如下: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桑杏汤方(辛凉法)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外阴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女性外阴炎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单纯性外阴炎、霉菌性外阴炎、婴幼儿外阴炎、滴虫感染引起的外阴炎症。当外阴发生炎症时,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患者都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外阴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从中医理论讲,属湿热论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中草药煎水坐浴,可以明显缓解外阴的痒痛不适,治疗外阴炎症。

人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流患者后出现长期腹痛是由外因致胞宫气血受损,亏虚无法容养胞宫而导致的。对人流后腹痛的调理就要着重温养胞宫气血,由益母草、丹参、红花、当归、元胡等组成的方药可养血、调经止痛,对人流后腹痛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方药:益母草、丹参各30克,桃仁18克,红花、当归、元胡、白芍、五灵脂各12克,香附10克,黄芪24克,炙甘草6克,桂枝3克。用法: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功

婴幼儿阴道炎的检查

检查外阴用中、食二指轻轻分开大阴唇,仔细观察外阴、尿道及阴前庭等处。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甚至有脓性分泌物。急性期后可造成小阴唇粘连,粘连时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阴道窥镜检查可以用空气膀胱镜或支气管镜、鼻镜作婴幼儿阴道窥器。较大的女孩可采用特制的小型阴道鸭嘴器。通过阴道窥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及宫颈情况,检查阴道上皮及分泌物情况,有无异物,同时,用小棉棒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脾胃积热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3、热毒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