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到底怎么样
太极拳到底怎么样
1.双封引击法:和人推手时,将其两手封闭于两肘处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稳,顺其偏斜方向而击发之,彼必跌出。
2.迎门套:与人手相接触时,即以沉劲压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势引之,使其上体靠近我身,我以肩迎面一靠,彼即行跌出。
3.扭手制肱法:和人推手时,我的左右手,捂接人的左右手,我右臂从人左膀下,用搓劲,使其左膀伸直,左手下压,右臂上挑,使其脚根抬起,重心偏斜,顺其右向而发之。
4.左右顺转引击法:若人以两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劲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一外转便击,彼必跌出。
5.前闪后蹶法:如人在身后,搂住后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上猛蹶,则抱腰者,自然放开从我身后,倒跌于我面前。
6.反掌掀臂法:和人推手用捋时,趁势用右手背击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击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稳而跌出。
7.下引上击法:如人以双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劲下抄其阴部或腿部,人必惊惶下蹲,趁势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练太极拳穿什么鞋 太极鞋
太极鞋是专门练太极拳时穿的鞋子,有布制和皮制两种。它的鞋底比较大,一般是牛筋底,耐磨,舒适。太极拳的脚部动作非常多,前脚掌着地捻动或者是脚跟着地捻动都有,因此穿着舒适的太极鞋可以达到有效保护脚部的效果。
太极拳有实战作用吗 太极拳很慢怎么实战
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是很慢的,但是并不代表在实战中也会那么慢。太极拳的练习是为了让练习者把握好对气息肌肉的和顺、腰胯的打开、虚实的转换、对力的感觉等等。武术讲究“快”“准”“狠”。太极拳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太极拳善于运用巧力,依靠腾挪借力,以弥补自己力量、速度不足的弱势。
老年人怎样能练好太极拳
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我认为,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出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无数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创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阳具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海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学者练拳务不可自专自用,以一己之念而致固塞不通,每以十年苦功而不见长进,甚或成病,颇为可惜!概练太极拳若专求力必凝滞不灵;专求沉重必失之园活;若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虚必神意涣散,轻浮无根。此皆为太极拳之大病,学者切记!要而言之,练拳时须身体和顺,舒展园活,而尤须神气圆满无亏。心神为君,气为统帅,在心意的指导下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贯身,以至于节节贯穿,不疾不徐,不刚不柔,不轻不重;于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无形中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练至功形圆满,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注神于气海测得其中和之道,可应万物。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由来
太极拳曾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同一改编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在改革开放后才部分恢复原本面貌,从此分为两种:1.技击所用的太极拳;2.体操运动所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打太极拳腿没劲怎么办 练太极拳腿会变粗吗
不会。太极拳是一项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它能够帮助消耗脂肪,让腿部更加匀称完美,并且太极拳抻筋拔骨,有助于身材的修长。练太极拳会让你感觉腿部更加有力,但不会练出大肌肉。
为什么打太极拳膝盖疼 打太极拳膝盖疼怎么办
在打太极拳之前最好做下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膝关节和踝关节,同时拉伸一下肌肉,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快地进入状态。
打太极拳的时候最好把握运动的强度,不要连续长时间的进行,每次练习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
练太极拳的时候最好保证姿势正确,膝关节的方向要与足尖的方向一致,拳架不要放得太低,而且在练拳的时候最好慢慢来,同时保持放松,这样可以缓解膝盖疼的情况。
如果在打太极拳的时候出现膝盖疼的情况,最好马上停止这项运动,以免加重疼痛的症状。
如果在打太极拳的时候出现膝盖疼的情况,可以用冰袋或是冷毛巾敷在膝盖疼的部位,一般敷15-30分钟,每天可以敷2-3次。
太极拳能空腹练吗 太极拳运动时间
每天打太极拳的时间最好一样。
长期每天在一个时间段进行运动,养成规律,容易形成生物钟,使以后每日的这个时间身体能自动调节进入运动状态,激发运动欲望,具有更好的锻炼效果。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初练太极拳怎样护膝盖
太极拳是目前流传很广的一种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体操的精华。初学太极拳,有的人会觉得膝关节疼痛,这是常见的现象。但这种疼痛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
所谓正常的疼痛是因为运动量增大,热量消耗大,乳酸堆积增多,引起肌肉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疼痛则是练习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久痛不止,产生浮肿、积水、积脓等现象。要避免伤膝,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莫弓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得太过,膝关节很有可能受到伤害。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做太极拳运动时,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损伤膝盖,练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立身中正。
莫扭拧:在运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莫滞劲:行拳走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不激烈:在行拳走架之前都有个热身的过程。采取应抻、猛压、快转、强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伤的。在膝关节疼痛期间,不但热身时要按摩,练完拳也要按摩。初练拳时多由于大小腿运动机能差,劲力充足,膝关节就首当其冲遭受各种打击,待练习时间一长,腿上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自然就能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这时的膝关节就不那么“娇气”了。
练太极拳的好处 温馨提醒
练习太极拳好处很多,不管怎么样,身体健康为人之本。能体会其强身健体、凝神减压之效就足矣。
练太极拳能治腰椎病吗 腰椎病怎么练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要求动作准确,松腰松胯。建议选择师傅或者熟悉太极拳的人士指导,如果动作不对,随意乱扭,往往对腰部伤害更高。普通人都会如此,腰椎病患者应该更加谨慎,做到动作标准正确,才能有治疗效果。
腰椎病患者练习太极拳应该由轻到重,动作应当轻缓,每日的练拳的时间不宜过长。
压腿会使腰脊紧张,没有经过十分足够的训练,可能会加重腰突症状,所以建议压腿的动作少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