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慰情绪焦虑的人千万别说7句话
劝慰情绪焦虑的人千万别说7句话
1.“别为小事烦恼。”
你认为的小事对别人来说可能非常重要。当你试图通过这些来制造正能量,缓解紧张气氛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对别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克利夫兰诊所临床心理学家Scott Bea建议,“你应该进入到对方的思维模式中。对于焦虑的人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事。想要帮助他们,要试着从同理的角度出发,理解往往比劝导更有效。”
2.“要冷静。”
要知道,焦虑和恐慌的原因就是没法冷静下来,所以说这种话基本上是废话,起不到任何作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让自己冷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别提有焦虑症的人了。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教授Keith Humphreys说,“语言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同焦虑的人一起做点事或许才能帮他们减轻症状。与其瞎劝人,不如陪他们去做瑜伽、去散步、或去听音乐会,这些帮助都会更实际。”
3.“没办法,你忍忍吧!”
焦虑的人在面对恐惧时,你越对他们严厉,他们的内心就越脆弱。Humphreys说,“没人会无缘无故焦虑,告诉他们‘忍忍吧’是没用的,关键是要和他们产生共鸣。Humphreys建议可以说点“那种感觉真得很恐怖”或“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等,说这些有感情的话可以帮助焦虑的人冷静下来。
4.“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有焦虑情绪的人来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根本没用,因为没人会相信。Bea说,“安慰或许在短期内有点用处,但很快又会恢复到之前的焦虑情绪中。”
与其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如真正帮他们做点事,让他们看到一点“好起来”的希望。
5.“我也是压力山大啊。”
有人向我们诉说自己焦虑时,我们很可能拿自己作比较。Bea建议最好不要相互渲染这种悲观情绪,这样只会让情况更糟。如果不能控制情绪,最好还是不要介入到这种悲观的氛围中。研究指出,压力是一种会传染的情绪。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近期研究发现,甚至是婴儿,也能从妈妈那里接收到负面情绪。
6. “喝点酒吧”
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喝点酒,则可以减少焦虑感。然而,这样做的危险却是一旦开始“借酒消愁”,往往不仅是情绪陷入困境,连身体也受到损伤了。所以这么不健康的提议就不要对朋友说了。研究发现,酒里的成分会强化焦虑感,所以如果你的朋友焦虑,就更要让他远离酒精。
7. “我做错什么了吗?”
当自己的挚爱长期遭受焦虑痛苦时,我们会认为自己有责任,是自己的错。焦虑及担忧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不是一件事引起的。我们要接受无法控制他人情绪的现实,否则受挫感会更强。让你的挚爱之人知道你会一直在旁支持他,帮助他一起克服焦虑时,他们会更有力量。自责是没用的,坚定而始终站在挚爱的人身边才最重要。
切勿把焦虑情绪当做焦虑症
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有焦虑的时候,竞争的压力随着深灰的进步日益加大,焦虑症患者也日益增加。危机感是寻求突破的表现,适度的焦虑感,可以让人具有生机和活力,但过度焦虑容易引起焦虑症,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
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
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焦虑症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
面对焦虑,可以找些事情做,转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骑脚踏车、阅读等,找家人朋友顷诉,加以发泄,运动也有助于克服焦虑症,如果平日就有运动的习惯,不妨多做运动。
别把焦虑情绪当成焦虑症
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焦虑症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
面对焦虑,可以找些事情做,转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骑脚踏车、阅读等,找家人朋友顷诉,加以发泄,运动也有助于克服焦虑症,如果平日就有运动的习惯,不妨多做运动。
女人生气时千万别说5句话
你太窝囊了
可能他为人处世的方式真的让你很不爽,先别着急抱怨他,男人最怕女人絮叨个不停。“你真窝囊”这句话很可能让你在气头上脱口而出。亲爱的,好男人是女人塑造出来的,与其抱怨对方,不如换个角度来处理问题吧。
干脆分手吧
平日里精心经营的感情,在吵架的一瞬间你的一句“早就想分手了”,真的会让男人心灰意冷。相信这也不是你最本真的想法,但对方很可能会当真噢。之后再想要解释这句话的无心,可能也是白费力了。与其这样,不如生气时控制好自己的嘴,小心推翻你在这段感情中的良苦用心噢。
你为什么总是
男人们面对女人生气时的各种“为什么”真的很无奈,在他们的世界里,理智的去解决问题比在耳边唠叨实在的多。女人们生气时的各种“为什么”,只会让他想要逃开,而不是真的站在那里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
你不如某某家的老公
人无完人这句话谁都知道,但真的能融入到生活中的人却少之又少。可能你早就倾慕某某人的老公,肯能他的闪光点的确很吸引你,但请你把这种倾慕放在心里吧,直接说出来,尤其是在生气时带着抱怨的口气和他说,真的会很挫男人的脸面的。要知道,上天可能没有给你你想要的,但一定会更你最适合你的。
你真无能
天呐,如果你真的一不留神把这句话说出口,他表面上可能只是和你争吵,但背地里一定会痛哭流涕的。换个角度想,与其抱怨,不如和对方一起探索最适合彼此的房事生活,说他无能真的会让男人抬不起头来噢。
怎么跟抑郁质的人相处
如果你只有机会交一个朋友,建议你一定要交一个抑郁质的朋友。因为人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并不是你心情非常高兴的时候,而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此时需要一位能理解你,体谅你,能读懂你心思的人。
如果你此时去找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的朋友都不太理想。
如果你去找一位胆汁质的朋友,由于他本身心思就不细腻,大大咧咧的人,可能你说了半天的伤心话,他还没听懂你到底想说啥,或者他听懂了你的意思,最后给你来段概括性的总结,多大的事,还伤心成这样,过去就过去了之类的话。
你去找一位多血质的朋友,他根本就不太能坐住听你诉苦的人,或者耐着性子听你讲完了,由于多血质的人是不太会劝人的一种人,他可能只会说一些大家会说的劝人的话,‘别伤心了,伤心也没用呀!’等等。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找有些呆板的粘液质的朋友,他虽然能耐着性子听你讲完你的伤心事,但他由于是一个有些认死理的人,可能不但不会安慰你一段话,反而可能先按照他的原则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甚至批评你一顿。
心情不好的时候,唯独抑郁质的朋友最会安慰人。因为他内向、敏感、细腻、体贴、会关心人、理解人、心思比较缜密的一种人。当你向他说伤心事的时候,他会达到一种最大程度的理解与体谅,依据他敏感的心性,当你才开始说几句,他可能已经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了,说到伤心处,当你还没有伤心落泪时,他可能已经激动的热泪盈眶了,使你感觉一种无比的欣慰与理解,心情也会好许多。
但由于抑郁质的人过于敏感,你可能平时一句无心的语言又会使他伤心起来。另外,因为他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比较强,且很敏感,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批评一位抑郁质的朋友,如果你这样做了,可能你们的良好的友谊就至此结束了,不要希望他短期内会原谅你。
自慰到底对身体有没有伤害?
关于自慰在性学、性医学、性社会学几乎得到统一的共识:自慰无害。最近30年来,中国科学界的主流力量一直在宣传自慰无害,可是为什么科学的声音却仍然没有普及到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中去(见潘绥铭,性之变)?人们依然用各种理由劝导着:少撸,肾亏、早泄;少揉,处女膜、妇科病、高潮缺乏。如果自慰行为本身无害为什么要少呢?那多少合适呢?为什么一定要有标准呢?
国人的逻辑很奇怪(自勉),什么事都需要标准答案和别人一样。而性的问题常常不是简单的统一一致。别人三天一次,我一天一次——我有病。别人一次8分钟,我一次两三分钟——我有病。问题来了,这件事需要规定频率吗?食色性也,自慰就类似吃饭,吃饭一定要规定多少次,多少量吗?隔壁王叔叔,一天三大碗,怎么吃都保持着健硕好身材,你丫吃的比猫少,喝水都长肉,这能比吗?饿了,就吃。不饿,别强迫自己吃,你偶尔暴饮暴食也没关系,当然如果你每天都暴饮暴食撑死是时间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吃饭有害。当然国人已经形成了习惯:一日三餐,少吃多餐被认为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同理,自慰没有统一的标准,感觉来了就撸,没感觉说明你没饿或者吃饱了。就像网友总结的:小撸怡情,强撸灰飞烟灭一样。
总有些人会问:一天撸100次还没有害吗?这个问题我们也改写一下:一天吃100碗饭还没有害吗?问题来了,你吃100碗饭给我看一下?你一天撸100次给我看一下?这种“病理性自慰”极度少见,他们或者是无法控制,以致不计场合,有伤风化,或者是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生活和活动。这类类似于强迫症的行为才需要矫正。
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有害,比如吃饭,但是你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吃饭,因为会饿。吃饭是本能,于是你吃了。开始觉得罪恶了,这吃饭有害啊。开始担心了,吃了这么多怎么办?会不会撑死?你开始轻度焦虑了。过两天你又吃了一次饭,这真的很罪恶啊,说好的不吃,于是深深地焦虑了,也感觉自己记忆力减退了,脱发了,睡眠差了,腰膝酸软,肾也跟着虚了。
而上述所有的症状都会出现,这是吃饭引起的吗?显然不是,是错误的认知引起的焦虑情绪引起的。同理自慰无害,有害的就是错误的认知引起的焦虑情绪,而青少年往往成为这种焦虑情绪的受害者。所以,科学界几乎奔走相告:自慰无害。
重度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呢?
1
紧张。病人感到紧张和躁动不安,情绪敏感,往往很小的刺激也会使他们暴跳如雷,他们往往觉得有很多话要对别人诉说,但又极无耐心倾听他人的劝解或意见,使人感到很固执和刚愎自用。
2
惊恐。病人往往表现为极度的不安,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和难受感,但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恐俱,因为它没有明确的对象,不容易描述,只是主观上对那种说不清的“即将来临的灾难”的-一种不安的预感。
3
惶惑。病人会莫明其妙地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不知于什么事才好。有时一件事刚干了个开头,就会转向干别的事,明显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似乎只是为了抵抗惶惑性情绪,才不停地活动。
4
忧虑。病人整天显得忧心仲仲,唉声叹气,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会有什么不幸的事情落在自己头上。焦虑症的患者所担心焦虑的都不是什么具体的内容或实际存在的事件,正因为如此,焦虑症的患者在我们眼中才显得更无力更痛苦。
家长如何教宝贝疏导消极情绪
1、宝宝愤怒时怎么办
孩子们一旦发起脾气,经常让父母们无可奈何,做出令人难以忍受的任性行为,一旦对他进行批评与劝告,场面有时会变得更加壮观。面对愤怒的小宝贝,爸妈们想要控制住场面,安抚宝贝的情绪,就必须保持冷静,懂得正视宝贝的愤怒来源。
首先,要关注是什么事情让孩子发怒了。不由分说的批评与安慰,一点也帮助不了孩子的情绪。不要觉得孩子们总是为小事情生气而不值得一提,这个是你能借助沟通安抚孩子的保障。
向宝贝表达你的同情。生气大多数是因为受到伤害。即使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令孩子发怒。别认为孩子很小气,同情的安慰能令他内心放松很多。
帮助他解决问题。当孩子向你生气和抱怨事情时,千万别回答“你为什不……”“是你自己决定……”,愤怒与哭泣是因为无措,试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建议,相信他会停止哭声。
2、宝宝焦虑时怎么办
无论是胆大活泼,还是内向害羞,几乎所有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焦虑现象,有时候他们用不停地哭泣甚至抽搐表现,有时则会以呼吸急促、闭气、胸闷、惊慌、头晕、头昏、四肢发冷、腹泻、便秘、尿急、尿频、失眠、多梦等身体症状表现,有时是埋在心底,让我们难以察觉。
对此,许多父母们总是纳闷,在这个年纪,哪来的那么多焦虑呢?事实与我们想象中的相反,宝贝的焦虑来源其实有很多:
A.害怕分离,担心被抛弃和不再被爱而产生焦虑
B.由于内疚而产生的焦虑
C.接触陌生人而产生的焦虑
D.对自我能力怀疑而带来的焦虑
成长的过程中充满焦虑,任凭这些焦虑占据他们的心灵,会使他们变得更加敏感。父母们虽然无法帮助孩子消除所有的焦虑,但却要努力给他多一点的安全感。如在分离前给他准备,表达你对他的爱。痛苦和内疚时,给他安慰与关心,陪他共度这些经历;接受陌生人时,给他鼓励与自信,让他一步步地迈向外在世界。
别人早产 这六句话不准说
1.“往好处想”
只要表达方式正确、说话时间合适、说话的人也适宜,乐观鼓励的话语是受欢迎的。但是在你说出诸如:“我家宝宝早产10周 ,体重只有3.5磅。他现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之后,鼓励的话语就不适合再说出口。
下面是早产儿妈妈希望听到的一些话:
(1)“你家孩子能够保持这么小小的时间更长些真好。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出生时小一些。”
(2)“至少你可以带宝宝回家睡觉。”
(3)“我希望我家宝宝也在这儿。”
(4)“至少你不用夏天继续怀孕了。”
(5)“我觉得你家宝宝看上去很好呀。”
家长的应对方式:“谢谢你的祝福。这段时间,我们确实很辛苦。”
2.“我很抱歉……”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人们听到早产儿的消息就表现出难过与同情,也不是一件好事。有位妈妈曾经说过:“生育孩子是最美好的事情,哪怕过程不够完美。”
家长的应对方式:“谢谢,我们仍在坚持。我们很开心能有这个孩子。”
3.“天哪,宝宝好小啊。”
早产儿的父母本身就很在意宝宝的日常生长,总是被迫额外关注宝宝的身体大小,就会格外痛苦。父母既会对宝宝增重5磅感到自豪,同样也会对于宝宝的渺小很敏感。不管怎样,这是大多数早产儿父母共同的心病。
家长的应对方式:“宝宝现在是还小,但是我们在努力。”
4.“宝宝什么时候能回家”
如果宝宝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似乎这段时间里你遇见的所有人都在问你这个问题。其实许多早产儿都需要在医院呆很长一段时间,很难给出宝宝能够出院回家的确切日期。
家长的应对方式:“现在很难说定未来。一旦我们有消息,我们会尽快告诉你的。”
5.“是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才导致宝宝早产?”
就像是嫌你不够自责一样,人们往往一定要找出宝宝早产的原因。一位妈妈曾经说过:“一位营养师曾告诉我我怀孕34周时因为我太胖了。当时我就难过地哭了。”
家长的应对方式:“我的医生并不这样认为。”
6.沉默以对
沉默有时并不是金。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也不主动提供帮助,对于那些希望他人承认、祝福自己家大变化的家长来说最为痛苦。有的人会来看望孩子,但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一位妈妈表示,有的朋友和亲戚看着孩子就像孩子要死了一样,聊天时也不会谈论到孩子。这很令人难过。
家长的应对方式:给亲戚或朋友发个短信,向他们表示,自己对他们的需要。或者告诉那些你觉得在躲着孩子的人,我知道这有些吓人。但我和宝宝都希望你成为他成长中的一部分。
重度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焦虑症同其他心理疾病一样,也有重度焦虑症和轻度焦虑症之分。重度焦虑症有起病急,症状严重等特点,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惊恐、忧虑、紧张、惶惑等。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这几种常见的重度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一、惊恐这是危害最大的重度焦虑症的临床表现。病人往往表现为极度的不安,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和难受感,但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恐俱,因为它没有明确的对象,不容易描述,只是主观上对那种说不清的“即将来临的灾难”的一种不安的预感。二、忧虑重度焦虑症患者整天显得忧心仲仲,唉声叹气,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会有什么不幸的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三、紧张这是重度焦虑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病人感到紧张和躁动不安,情绪敏感,往往很小的刺激也会使他们暴跳如雷,他们往往觉得有很多话要对别人诉说,但又极无耐心倾听他人的劝解或意见,使人感到很固执和刚侮自用。四、惶惑重度焦虑症患者会莫明其妙地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不知于什么事才好。有时一件事刚干了个开头,就会转向干别的事,明显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似乎只是为了抵抗惶惑性情绪,才不停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