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的相关知识
早期肺癌的相关知识
早期的肺癌,医学上认为病变局限在胸腔内,局限在肺的原发病灶,有很少的淋巴结转移。但是这种病人的发现有一定的困难,临床上早期发现的手段在不断的进步,2011年的一大研究进展就是对肺癌高危人群使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最终降低肺癌20%的死亡率。高危人群,一般指45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有慢性肺病或者尘肺矽肺职业病的病史,都是属于高危人群。这种人群要定期做体检,能够发现早期的病变。
另外,我们要注意一些胸部的症状,尤其是是抽烟人群,如果咳嗽性质发生改变,或者偶尔发现痰中带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早期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我们无论用什么治疗手段,治疗目标都是治愈,研究显示筛查发现的I期肺癌病人的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根据肺癌病灶的大小、有没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没有肺外远处转移,我们把肺癌分成四期,分别是1A期、1B期、2A期、2B期、3A期、3B期和4期。
目前我们把1期肺癌列为早期肺癌。外科手术可以根治早期肺癌,即单纯通过外科手术就可以根治1a期肺癌。通过微创手术切除病灶,然后常规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我们把肺癌分成两个大的类型,一类是小细胞肺癌,一类是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方法,指的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肺癌的手术方式首选是肺叶切除,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如果通过术前分期检查没有淋巴结转移,肺内病灶小于3个厘米,我们首推胸腔镜肺叶切除,这是目前早期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同时要常规做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
另外,随着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民众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病灶小于3个厘米,甚至小于2个厘米的早Ia期肺癌。这样的早Ia期肺癌能不能用肺段切除或肺楔形切除来代替肺叶切除术,目前临床多中心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同时,针对早期肺癌我们推出了微创外科的手术观念,也叫做现代胸外科或微创胸外科技术。以往传统的肺癌手术都要切肋骨、断肌肉,手术切口在30乃至40厘米。近十五年来,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胸外科领域开始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肺叶切除的手术,只需要打两到三个1.5厘米的孔洞,通过电视屏幕用筷子夹肉的方式做肺切除手术。病人接受切肋骨、断肌肉的传统胸外科手术方式要术后两到三周才能出院,术后康复需要半年以上。
风湿病的相关知识
有关注儿童风湿病的组织估计,目前香港每一千名儿童中,便有一人患上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发病年龄最常见于八至十六岁,年龄最小的患者更只有两岁。患者会因为四肢肿痛而导致活动力受阻,严重者更可能会失明或残障,甚至因并发症而死亡。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属最常见的一种儿童风湿病,有别于成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于出现特发性关节炎的成因仍然未明,估计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发病年龄介乎于八至十六岁。在正常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做出一些抗体来对抗细菌感染,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把体内的正常细胞及组织误认作有害物质,导致关节、骨骼及周围的软组织产生发炎的免疫反应。 儿科专家指出一个或以上的关节疼痛达至两周,或有关节肿胀;持续低烧达五日以上;于非湿疹常见的皮肤部位出疹,持续并日趋严重;体重无故下降,都属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征兆。提醒家长,由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变形及永久性的破坏,一旦发现年幼子女出现病征应及早求医。现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包括药物及骨科手术。风湿科专科医生陈德显表示,部分病人对传统药物的治疗反应未如理想,而且很多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高脂血症相关知识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如何调理好肺癌患者情绪
大多数患者知道身患肺癌后表现为郁郁寡欢、神情淡漠、精神崩溃等,其往往持有消极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很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耐受性,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后期康复。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家属可使用以下方法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如针对消极抑郁的患者,给予讲解肺癌当前的治疗方法及可达到的效果、患者治疗后可能存活时间,并向患者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告知患者得了肺病并不等于判了死刑,有许多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最终均延长了生存期限甚至治愈,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对于焦虑不安的患者首先给予患者及家属肺癌相关知识讲解,让其明白肺癌的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提高肺癌的防治知识,让其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种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克服焦虑不安的情绪。
教会肺癌患者放松身心的方法,每日督促进行放松练习3~5次,这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改善焦虑抑郁等状态有良好作用。对哭泣愤怒的患者首先要鼓励患者勇敢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愤怒之情,让其找到自身不良情感的发泄途径,帮助患者对这些愤怒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和引导,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牙周炎的相关知识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
牙周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不仅在刷牙时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偶也可有自发出血。牙龈颜色暗红,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牙或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而在初期和早期龈炎阶段,轻探龈沟即可出血。它比牙龈颜色的改变出现的早些,而且也较客观。故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此外,还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
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慢性破坏,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早期的牙周炎牙齿不松动,只有在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才可以导致牙齿松动。牙龈退缩也是牙周炎的症状之一,但患者常不易察觉。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炎,由于长时间受大量牙石的压迫,刺激牙龈,所以,龈缘外形出现水平式的退缩。至于老年性的牙周组织退缩,一般属于生理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牙周组织本身的退缩;另一方面是由于牙齿的磨耗而使牙齿继续萌出,形成牙根面暴露。由于牙根面的暴露,对冷、热、甜、酸食物或机械性刺激,都有敏感的表现。但也有的是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同时存在。
出冷汗的相关知识
1病因
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2诊断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
3鉴别
中青年“盗汗”与小儿血钙偏低引起的“盗汗”发病机理不同。冬春转季是中青年“盗汗”的高发期,原因多为病人“阴虚”所致,用通俗的话讲,即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储存在人体内的“精气”已不足,当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盗汗症状,如潮热颧红、心烦盗汗、失眠、乏力等现象。而中青年人群,面临工作、家庭压力较大,体力、精力透支明显,极有可能导致人体植物神经紊乱,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补“气”,则必然受到盗汗症的“垂青”。
女性保养相关知识
很多的女性知道自己需要保养,可是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女性的保养要从很多的方面入手,下面介绍女性保养知识,使广大的女性真正的知道如何保养自己,做一个健康美丽的女人。
女性保养小常识:一般来说,女性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要减少脂肪摄入量,要少吃油炸食品,以防超重与肥胖。脂肪的摄入量标准应是总热能的20%至25%,但如今很多女性已超过30%。倘若脂肪摄入过多,则会容易导致脂质过氧化物增加,让活动耐力降低,影响工作效率。
女性保养小常识——不可忽视矿物质的供给
女性保养小常识:女性在月经期,伴随着血的丢失还能丢失许多铁、钙与锌等矿物质。所以,在月经期与月经后,女性应多摄入一些镁、钙、锌和铁,以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能多饮牛奶、豆奶或是豆浆等。
女性保养小常识——不要忽视氨基酸的供给
女性保养小常识:现代女性中不少人是做脑力劳动者,因此营养脑神经的氨基酸供给需要充足。豆类、芝麻等食物含谷氨酸及天门冬氨酸较丰富,要适当多吃。
颈椎病相关知识
1、颈椎病急性发作?快躺下休息!
“一旦被诊断为颈椎病,有些人可能会忙着推拿按摩,其实这些多半是雪上加霜!颈椎病患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而且应该是‘全休’!”陈刚说。
据陈刚教授介绍,这首歌谣的第一句,就已经说明了休息对于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严重时还需要绝对卧床静养,而此时任何活动,包括推拿、按摩或者各式各样的颈椎操,都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此外,颈椎病患者的休息和治疗还要保证有足够时间。人体炎症从发生到消退,整个自然过程一般都需要三周左右!所以休息几天就想起来嗨,是不现实的。
另外,在卧床3-5天、度过症状最重的急性期后,患者虽然开始能起床活动,但一定要记得佩戴软颈围和颈托。一般要佩戴2-3周左右,时间太短颈椎还没来得及恢复,时间过长则会影响颈部肌肉,所以一定要听医生的。
2、这种颈椎病不疼?情况可能更糟
在“颈椎病防治歌”里,第二句说的就是颈椎病的症状和分型,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
陈刚说,颈椎病分六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症状表现差别比较大,预后也差很远。比如颈型颈椎病,表现为头颈、项背、肩关节的疼痛僵硬;神经根型颈椎病则以颈肩背及上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也有不怎么疼的颈椎病,比如脊髓型颈椎病,只表现为四肢无力麻木、手部不灵活、行走不稳似踩棉花,但它的后果却可能最严重,一旦伤到脊髓神经,就可能引发瘫痪。
所以,医生对不同颈椎病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情况好的可以保守治疗,脊髓性颈椎病这类严重的当然要尽快手术。而对于一般市民来说,无论哪种颈椎病都需要就医,但四肢发麻、无力、腿软可能更加危险,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3、颈椎病能靠吃药解决吗?不太现实
对于颈椎病,大部分人还是寄希望于吃吃药,或者做点理疗什么的。而陈刚教授说,其实药物治疗在颈椎病治疗中,只算是辅助手段,迄今为止没有一种专门治疗颈椎病有奇效的灵丹妙药。
至于理疗牵引,无论是超声波、超短波,还是颈椎牵引、推拿,都只有在专业医生操作下才安全。陈刚教授特别提到推拿,因为颈椎病里有很多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正所谓“用对了救命,用错了送命”,绝对不能自己随便推拿一番了事。
比如要是脊髓型颈椎病,很多时候要绝对禁忌推拿与按摩,否则瘫痪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至于那些必须接受手术的患者,“尽早手术”往往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颈椎病是病变部位压迫刺激了颈部神经或血管所致,解除压迫非常重要。手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消除卡压,当然不能等严重损伤已经发生后才进行;否则,如果神经已经坏死,即使手术也救不回来了。而手术的风险在歌谣里也说得很清楚,“手术风险百有五。”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耐受手术,治疗预后也很好。
肝癌的相关知识
肝癌是怎样形成
肝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嗜酒等因素有关。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资料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有既往肝炎病史;56%%可查出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阳性指标;而肝硬化患者中,16.5%%—51.5%%可发展成肝癌;肝癌高发区有26%%的人群可能是乙型肝炎患者或长期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由此可见,肝癌的发病与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
如何做到早发现
对于如何做到早期发现肝癌,解放军302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冯永毅指出,没有得乙肝的人,要注射疫苗;如果得了乙肝,要及早治疗。有乙肝病史或有癌症家族史、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患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以及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均属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需定期的随访观察,建议至少每半年全面检查一下肝病的生化和影像学指标,包括做B超、查甲胎蛋白(AFP)。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就要做CT等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如果患者AFP持续升高,B超和CT检测不能支持诊断,应进一步做肝动脉造影检查,这对早期小肝癌和肝癌子灶的发现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