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丙肝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肝病的类型是有很多的,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丙肝了,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它的危害不仅仅只对于肝脏,丙肝还会对身体的其它器官造成威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丙肝的症状有哪些,希望患者能早日发现病情。
急性丙肝症状:
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的平均潜伏期为6~7周,潜伏期可因感染病毒量和感染方式不同而长短不同。
急性HCV感染期的主要症状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似,即肝区不适、乏力、嗜睡、厌食、腹痛、黄疸、轻度肝脾肿大、斑丘疹、关节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 2~12周。但在急性感染期,60%~75%的HCV感染者并无症状表现,少部分具有症状表现者亦常被认为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不适,而这种不适亦很快消失,因此报告症状者更少。在急性HCV感染阶段,暴发性肝炎非常少见。
慢性丙肝症状:
感染者的HCV R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丙肝患者。
部分慢性感染患者可有肝区不适、恶心、腹痛及瘙痒等症状,还有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对慢性丙肝患者进行内科查体,可见慢性肝病特征,如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等,至疾病后期,当进展为肝硬化时,则可出现黄疸、脾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等。慢性丙肝患者还可出现肝外表现。
对于丙肝的症状表现,以上已经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丙肝有分慢性的和急性的。以上对这两种丙肝的症状应该了解了吧。大家了解这些症状之后,在患上丙肝时就懂得做判断了,就可以尽早进行治疗了。
丙肝常见的发病症状有哪几种
一、急性丙肝常见的发病症状
1.急性黄疸型丙肝的症状:起病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只是有一少部分丙肝患者会有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丙肝的症状:该型的丙肝患者除了没有黄疸外,其他的症状与黄疸型丙肝的症状差不多,比黄疸型丙肝的发病率高。
二、慢性丙肝常见的发病症状
慢性丙肝的症状:一开始不大明显,大多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腻、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肝严重时症状比较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三、重型丙肝常见的发病症状
重型丙肝患者症状:主要包括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PTA<40%,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以及乏力,腹胀,尿少,肝掌,痴,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丙肝的早期症状到底有哪些表现呢
丙肝症状表现有哪些一、丙肝感染慢性重型时期:丙肝开始或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有的患者会出现嗜睡甚至是昏迷的现象,有的患者会转变为肝硬化疾病,也有的患者会带来其他的如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如果进行肝功能检查就会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而白红细胞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丙肝症状表现有哪些二、丙肝感染慢性时期:感染者由急性期转变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或许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会出现更多的症状表现,很多患者在皮肤上会有很明显的表现,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症状,如果进行肝功能检查就会发现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呈现持续性升高。患者要做好丙肝日常护理,以有效缓解症状。
丙肝症状表现有哪些三、丙肝感染急性黄疸型时期:顾名思义,此时丙肝患者开始出现黄疸现象,这个时期的患者除了出现黄疸以外,也会出现前两个阶段的症状,不同患者之间出现的症状不同,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进行相关的肝功能检查,会发现alt明显偏高,而且一般会持续偏高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得了丙肝症状是什么
很多的疾病在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丙肝就是这样的一个疾病,因此很多丙肝患者都不知道怎么是什么时候患上丙肝的,同时也就很多人都特别厌烦丙肝这个疾病,那么丙肝这个疾病,它到底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
1.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2.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3.丙肝常见单项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4.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5.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暴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暴发肝炎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6.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丙肝的病因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
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急性丙肝丙肝慢性率达50%左右。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丙肝:此型丙肝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丙肝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更隐匿,丙肝症状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有些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丙肝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丙肝,无黄疸型占2/3之上。急性丙肝症状同样比急性甲肝和乙肝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多数丙肝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
丙肝症状体征
(一)潜伏期: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d。
(二)临床经过
1、急性肝炎 各型病毒均可引起。丙型肝炎超过50%转慢性。
(1)极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丙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少数患者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为主,类似感冒。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本期持续1—21d,平均5—7d。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围。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恢复较快,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有些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 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很轻,无黄疸型占2/3之上。多数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
丙肝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3型肝炎。 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肝少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反A≤32g/L,Bil>正常上限5倍,PAT60%—40%,CHE
丙肝典型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重型丙肝患者症状主要包括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PTA<40%,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以及乏力,腹胀,尿少,肝掌,痴,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急性黄疸型丙肝起病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只是有一少部分丙肝患者会有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急性无黄疸型的患者除了没有黄疸外,其他的症状与黄疸型丙肝的症状差不多,比黄疸型丙肝的发病率高。
慢性丙肝的症状一开始不大明显,大多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腻、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可有肝大和轻度触痛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慢性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肝严重时症状比较明显,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常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丙肝的症状虽然不是很明显,专家提醒到,只要是你了解了丙肝有哪些症状,一旦发现的自己身体有和丙肝的症状相像的,就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不过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有很多医院在治疗丙肝的时候,只是采用抗病毒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
急性丙肝症状有哪些
一、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体征伴有肝大、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病情持续发展,丙肝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二、急性无黄疸型丙肝:此型丙肝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丙肝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更隐匿,丙肝症状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有些丙肝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丙肝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丙肝,无黄疸型占三分之二之上。急性丙肝症状同样比急性甲肝和乙肝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