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分类
痛风的分类
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尿酸生成过多型: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减少型: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24小时尿中尿酸定量测定 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生成过多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 尿尿酸(Uua)测定方法是准确收集60分钟尿,留中段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属生成过多型,10%属生成过多型,1.O属生成过多型,
引起痛风的病因有哪些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其中继发性痛风由基础疾病导致的。基础疾病导致尿酸过多或排泄不良使尿酸升高从而引起痛风。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代谢方面的疾病或一些肿瘤等都可能导致高尿酸。
另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使尿酸代谢异常。如抗感染药物、抗结核药物、免疫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等。如果没有基础疾病的存在,就是原发性痛风。其存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也就是人体在核酸代谢过程中,出现了代谢异常的转运酶,产生了过多的嘌呤从而引起尿酸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关节或组织的炎性反应。
除此之外,不合理的饮食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痛风的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保持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
患上了痛风传染吗
痛风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发性痛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体内尿酸生成过多的病因,但是该疾病是不会传染的,所以患者朋友可以放心。
现在临床上对于痛风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高尿酸血症,迅速缓解急性发作,预防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出现及痛风石的形成为目的,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西医能迅速缓解痛风的急性发作,对控制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治疗痛风应找出痛风的病因,其实痛风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体内的嘌呤物质饱和超标,肾脏不能通过正常的代谢排出体外,会使得嘌呤物质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处,从而引起关节肥大疼痛。迅速降低血尿酸并清除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减少尿酸结晶物的沉积。
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保持理想体重,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劳逸结合,使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交替进行,并持之以恒。合理安排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及节制,同时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参加文娱及体育活动。
痛风病的原因
(1)痛风发病病机,主要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于体内,留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通,湿浊流注关节,发为痛风。久病入络,气血失畅,淤血凝滞,痰淤互结而导致的关节肿大畸形,病久不愈。脾肾阳虚,阴毒内蕴。可发为尿酸性肾病、肾功能不全。以上所述可归结为一点,即正虚邪实。
临床上痛风多呈发作性,多由疲劳、房室不节、厚味多餐或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诱发,发作时表现为某一局部剧烈疼痛,重则背不能动,或手不能举,或足不能履地,并且有日轻夜重和转移性疼痛的特点。经休息和治疗虽可好转,但时息时发,日久可致受损部位出现肿胀、畸形,恢复较为困难,甚至可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危重症状,所以一定要及时坚持治疗。
(2)痛风发病病因:痛风是先天遗传基因〔体质〕及后天饮食环境两个因素共同造成,若无遗传痛风体质〔不一定要有痛风家族史〕,则不容易因饮食过度而引起痛风,但若有尿酸过高体质,则可透过饮食控制来减少或预防痛风的发病。痛风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大部分(占85%~90%)在30~40岁以上发病,近十几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许多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得到痛风,可能与饮食过盛有关。痛风好发于成年男性,男性占95%。女性多于更年期停经之后发病(占5%),这个年纪也是退化性关节炎及假性痛风的好发年龄,应特别细心留意,以免造成误诊。原发性痛风常有家族遗传史。由特异酶缺陷所致者可在青少年发病。以下描述是痛风最常见的情况,有一些特殊病例出现的情况可能不同,若有疑问应与医师讨论,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遗传因素:痛风患者可有家族遗传史,或称之为有家属性发病倾向,但在世代和家系中,痛风出现是不规则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约10-25%痛风患者有痛风家族史,各国报告范围为8-30%。痛风病人近亲中,15%-25%有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性不完全。很多因素可影响痛风遗传的表现形式,如年龄、性别、饮食及肾功能等。已确定有两种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症是性连锁的遗传,见痛风分类中的酶代谢缺陷章节。继发性痛风中糖原积累病I型(vonGierke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情况变异极大,可能是多基因性的。
痛风缓解,不可麻痹:痛风发作时非常疼痛,严重时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因此有人称之为痛风。但也因为如此使患者以为是吃草药或拜神好了,或以为不痛就没事了,因而失去警戒心不去管它,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痛风的分类有哪些
(1)原发性:①病因未明,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②遗传原因导致的体内某些酶的缺陷(少数)。
(2)继发性:①断发于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疾病(如糖原累积病Ⅰ型)。②某些药物,如呋塞米(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及烟酸等的副作用。③酗酒、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及乳酸中毒等。
当今遗传学研究进展显示,目前,对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基因遗传病这一观点基本达成共识。医学专家应用家系连锁分析方法,对21个台湾土著民族痛风家庭系共91例病人进行了痛风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发现痛风的易感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25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对痛风易感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人类对痛风的认识从何时开始
痛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痛风的有关特征作了详细的记载。他是最早描述痛风的医生。随后,很多医生都对痛风有过详细的报道。但是他们对痛风这个以关节炎和痛风石形成为特点的疾病本质却一无所知,只是推测可能与某种有毒物质沉积在关节内有关。到13世纪,开始尝试用禁欲、针刺、放血、冲凉水或泻剂来治疗。那时候西方人认为患痛风是被魔鬼咬住脚。大约200年后,经过许多医生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对痛风与尿酸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确知痛风发生的关键乃是体内尿酸生成、集聚过多。
你知道“痛风”一词的由来吗?
痛风一词来源于拉丁文Tophus的音译形式,该词最早由希波克拉底的弟子引用,其含义就是“筋瘤”、“灼热”、“结节肿块”等,实际就是指痛风结节的意思。大约在1270年,因为当时对痛风的病因尚不清楚,认为是由于某种毒物沉积在关节内及皮下组织,进而导致关节炎和痛风石的发生,所以就采用痛风这个词作为病名,并沿用至今。
在我国,中医也有对痛风的描述,最早在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中,提到痛风因为发作时非常疼痛,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有时候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所以,称之为“痛风”。
温情提示:痛风必须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了解痛风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痛风的诊治。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痛风的典型症状,提高警惕,做到早防早治,防患于未然,彻底杜绝痛风危害我们自身健康。
熬夜会得痛风吗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
痛风是因为体内的血尿酸过高导致的,要注意避免高嘌呤的食物,比如说酒精,海鲜或者是大豆类的食物。要注意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来改善,平时的话还要注意定期检查一下的。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性。继发性痛风多继发于肾脏疾病,也可见于药物导致和骨髓增生异常。和熬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熬夜对身体多个器官系统都与损害,应避免熬夜。
根据尿酸是怎么把痛风分类的
根据尿酸是怎么把痛风分类的?痛风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多发疾病,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根据尿酸可以给痛风分类,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进一步将痛风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尿酸生成过多型: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减少型: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1.24小时尿中尿酸定量测定 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生成过多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 尿尿酸(Uua)测定方法是准确收集60分钟尿,留中段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属生成过多型,10%属生成过多型,1.O属生成过多型。
看尿酸给痛风分类有哪些
看尿酸给痛风分类?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尿酸生成过多型: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减少型: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24小时尿中尿酸定量测定 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生成过多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 尿尿酸(Uua)测定方法是准确收集60分钟尿,留中段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属生成过多型,10%属生成过多型,1.O属生成过多型。
尿酸偏高引起的痛风分类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大家都很在意身体状况,而进行体检后如何从体检单分辨自身身体状况呢。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相关知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痛风的起因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由尿酸引发的痛风种类有哪些。
由于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尿酸生成过多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减少型是指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以上的两种状况都是由尿酸引起的痛风起因,希望大家在体检时能多注意这两项数值,可以帮助您自己分辨出是否有痛风的潜在威胁。正确分辨通风起因,帮助您合理预防,摆脱痛风困扰。
痛风的分类有哪些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①病因未明,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②遗传原因导致的体内某些酶的缺陷(少数)。
(2)继发性:①断发于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疾病(如糖原累积病Ⅰ型)。②某些药物,如呋塞米(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及烟酸等的副作用。③酗酒、金属中毒(如铅中毒)及乳酸中毒等。
当今遗传学研究进展显示,目前,对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基因遗传病这一观点基本达成共识。医学专家应用家系连锁分析方法,对21个台湾土著民族痛风家庭系共91例病人进行了痛风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发现痛风的易感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25区。这是国际上首次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对痛风易感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
人类对痛风的认识从何时开始
痛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痛风的有关特征作了详细的记载。他是最早描述痛风的医生。随后,很多医生都对痛风有过详细的报道。但是他们对痛风这个以关节炎和痛风石形成为特点的疾病本质却一无所知,只是推测可能与某种有毒物质沉积在关节内有关。到13世纪,开始尝试用禁欲、针刺、放血、冲凉水或泻剂来治疗。那时候西方人认为患痛风是被魔鬼咬住脚。大约200年后,经过许多医生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对痛风与尿酸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确知痛风发生的关键乃是体内尿酸生成、集聚过多。
你知道“痛风”一词的由来吗?
痛风一词来源于拉丁文Tophus的音译形式,该词最早由希波克拉底的弟子引用,其含义就是“筋瘤”、“灼热”、“结节肿块”等,实际就是指痛风结节的意思。大约在1270年,因为当时对痛风的病因尚不清楚,认为是由于某种毒物沉积在关节内及皮下组织,进而导致关节炎和痛风石的发生,所以就采用痛风这个词作为病名,并沿用至今。
在我国,中医也有对痛风的描述,最早在元代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中,提到痛风因为发作时非常疼痛,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有时候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所以,称之为“痛风”。
温情提示:痛风必须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了解痛风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痛风的诊治。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痛风的典型症状,提高警惕,做到早防早治,防患于未然,彻底杜绝痛风危害我们自身健康。
如何有效预防急性痛风
如何有效预防急性痛风??痛风患者都清楚,痛风分为不同的时期,最主要的就是无症状期,急性期,中间缓解期以及慢性期。其中最让患者感到头疼的就是急性期。急性痛风的发作让患者痛苦难忍,所以,所有的痛风化妆都希望能有效的预防急性痛风发作!那么如何有效预防急性痛风?
急性痛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作,所以仅仅是预防急性痛风并不能为患者带来什么具体的效果!所以对于急性痛风,应该防治相结合!在预防方面,患者除了要尽量避免食用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外,还应该大量饮水,促进排泄,戒酒,防止过度劳累等。在治疗方面,目前治疗急性痛风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急性痛风,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不仅可以吸收中西医的优势,而且还能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它结合了中西医多种治疗手段于一身,针对不同的病情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急性痛风的治疗!
如何有效预防急性痛风?不知道上面说的方法您都记住了吗?不过及时完全做到上面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防止急性痛风发作!专业有效的治疗才是急性痛风患者最好的选择。
白癜风分类
先天性白癜风:先天性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减退、丧失而引起的。皮损为没有一点色素、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全身各处均可发生白斑,边界清楚,边界色素较深,斑内毛囊变白。
创伤性白癜风:创伤性白癜风是一获得性、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是一种影响美容的常见皮肤病。易诊断而治疗难。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癜”或“白驳风”。由创伤、手术、搔抓等诱发的白癜风称为创伤性白癜风。
节段性白癜风:节段性白癜风是一种局限的黑素脱失性皮肤病。青少年发病较多。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白斑,圆形、卵圆形或不整形。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无自觉症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影响美容,可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少数小片皮损可自行消退,精神因素、日晒、外伤可使症状加重或诱发本病。病因不明,有自身免疫学说、神经体液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等等。病损广泛者可试用光化学疗法,即口服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局部可用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