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过缓的危害
窦性心律过缓的危害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临床常用“A”项药物治疗即可。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且无症状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症状明显者检查专案检查框限包括“A”、“B”或“C”。
窦性心律40~6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缓。无症状者,通常不需治疗。若是某些药物所致(如β受体阻滞剂等)则须停用有关药物。若是病理性(如心肌梗塞、病窦综合征等)则须加强原发病治疗。总之不论何种提高心率药物均应小心应用,使心率不至于太快,长期窦缓引起心衰者宜考虑起搏治疗。
收起
笨鸟都要先飞 | 15-09-24
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病人头晕等症状明显,且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选用下列药物: (1)阿托品 ①作用:阿托品为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故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②用法及剂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静脉注射. (2 )异丙肾上腺素 ①作用:为β-受体兴奋剂,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加速传导,故可使心率加快. ②用法及剂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 (3)麻黄素 ①作用:麻黄素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可抵销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用法及剂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可能促发心室颤动.此时的心动过缓在急性心肌梗塞所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仅次于室性过早搏动.后下壁梗塞时的发生率比前壁梗塞时大3倍
窦性心律不齐过缓怎么办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律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改善方法
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减,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梗等,可做心脏彩超检查,要除外病态窦房结功能不全的可能,必要时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2如果要明确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是否严重,最好去医院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一下最低心率,活动后心率是否增快,结合患者的症状,及时诊断。
3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注意休息,适当进行锻炼,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面对这种窦性心率过缓不齐疾病做治疗期间该手术的话还是需要及时给自己手术治疗的,窦性心率过缓不齐做治疗期间必须要先控制好自己的心情激动,激动了对疾病的害处很大,很多人就是因为控制不了心情,突然一激动的话就引起了生命危险。
心律不齐的情况有几种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自律除极的频率增加,超过正常窦性心律的上限,即成人超过100次/分,儿童则高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即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如果我们的窦性心律是低于每分钟六十次的话,这就是窦性心律过缓的一种情况了,这个时候还常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3)窦房结暂停
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能产生冲动,以致未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时,称为窦房结暂停。
(4)窦性心律不齐
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的几种情况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自律除极的频率增加,超过正常窦性心律的上限,即成人超过100次/分,儿童则高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即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如果我们的窦性心律是低于每分钟六十次的话,这就是窦性心律过缓的一种情况了,这个时候还常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3)窦房结暂停
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能产生冲动,以致未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时,称为窦房结暂停。
(4)窦性心律不齐
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过缓有什么危害
正常的窦性心律是60-100次/分,低于60次/分为心律过缓,如果心电图是窦性,称之窦性心律过缓.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律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导致窦性心律过缓的原因是什么
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律过缓如心律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律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伴心率不齐原因是什么
窦性心律过缓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低于60次/分为心律过缓,而正常的窦性心律是60-100次/分。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正常人为窦性心律,心率为60~100次/分。
当心率在60次/分以下为窦性心动过缓。
出现心动过缓,最常见的原因为:
1、生理因素:当迷走神经张力增强时,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另外,窦性心律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2、病理因素: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累及窦房结;使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过缓心律失常。
其他少见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高钾血症等。
生孩子如无妊高症等疾病,引起心脏疾病,一般是不会引起心动过缓的。
心动过缓在40~60次/分时,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对身体健康无明显影响,也不需要治疗。
心律不齐,主要是除外频发的早搏,房颤等,一般窦性心律不齐多是无害的。
关于生育:
如经心脏超心电图等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单纯有轻度的心动过缓或不齐,是不影响生育的。
如有心脏病,但心脏病较轻,心功能较好(Ⅱ级以下),无心衰病史,或其他并发症,在适当的医疗监护下,一般是可以耐受妊娠与分娩的。
窦性心律过慢饮食禁忌
专家提醒,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应选择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一些饮食禁忌不可不知,下列食物不符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保健要求,具体介绍如下:
(1)窦性心动过缓饮食应禁忌喝酒。喝酒有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可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摈弃烟、酒等不良嗜好。
(2)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不适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吃,常见的有酱菜、腌制食品、奶油、肥肉、蛋黄、螃蟹、鱼子等。常吃这些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利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
(3)此外,窦性心动过缓饮食禁忌还包括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凉菜、辣椒、花椒、蒜、芥末等.这些食物都可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刺激迷走神经,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在注意饮食禁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了解患者的最低心率,以及心动过缓是否由基础性疾病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每分钟心率不低于50次,未出现严重症状者,可暂不处理。如果心率过低,伴有严重症状,往往属于病理性心动过缓,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以上便是关于窦性心律过慢饮食相关知识的介绍。患有窦性心律过慢,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饮食的规律性。若是症状不明显的话,无需采取治疗措施,只需要保证心情愉快即可。若是症状严重的话,需要及时就医,以便于能够早日康复。
窦性心律过缓的原因及治疗
窦性心律过缓的原因
窦性心律过缓是一种无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的发病位置在心脏上,一般多见于健康的成年人,特别是那些运动员和老年人,窦性心律过缓若是低于60分钟每次而且高于50分钟每次,那么这时候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若是心律低于每分钟40次,那么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脏功能不全或者晕厥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必须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了,以免情况继续恶化。
造成窦性心率过缓原是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这种被也可能会有一些新外的病因,当然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说我们正常睡眠的时候,中午午睡或者是深夜的深睡眠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窦性心率过缓,这是因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原因所导致。
患上心律不齐和心律过缓疾病,对心脏都有很大的损坏,患者发现疾病症状后要立即做好急救,药物服用无法控制病情时,就要到医院检查。确诊疾病的严重程度后再制定有效的手术治疗。所以不要因为是小病就不重视。
注意事项:
多运动,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或调味品,比如葱、姜、醋、胡椒等。在晚上的时候,要少喝浓茶、咖啡,这样在晚上的时候,是无法入睡的,还要戒烟,避免出现酗酒的情况。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窦性心律过缓治疗
一般情况下窦性心律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提高心率药物。如果显著窦性心律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心律平
盐酸普罗帕酮片就是心律平,心律平是商品名,盐酸普罗帕酮片是通用名。其他中文别名还有丙胺苯丙酮、丙酚酮、来特莫诺尔、苯丙酰心安、丙苯酮、羟丙苯丙酮、丙柏芬浓、利他脉、悦复隆。
心律平主要用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其他国家,心律平也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及在急性心梗时出现的心律失常。心律平能使部分慢性房颤病人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也能使部分阵发性房颤病人房颤发作次数减少或不发作。心律平对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各种心律失常均有效。
普罗帕酮用于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是否增加死亡率尚不清楚.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室性或室上性早博,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及其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对冠心病,高血压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的疗效。
窦性心律过缓不及时多久死亡
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目前您的情况,心率尚可,观察,注意控制血压。定期的监测血压,考虑您的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在积极降压的同时,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看一下。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律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律过缓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的,且心率低于60次/分为窦性心律过缓,而正常人的窦性心率是60-100次/分。一般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主要是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它可见于正常的成年人,尤其是在运动员,老年人中多见,同时睡眠的时候也是可以出现的,也可以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如果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身上,就要积极地治疗这些心脏病。另外如果心率过于缓慢,导致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的时候,就可能要考虑是否要装起搏器来防止可能会出现心脏供血不足或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