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光眼症状表现有那些
儿童青光眼症状表现有那些
1、眼压升高:用修兹氏眼压计测量,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用手指触按眼球富于弹性,当眼压上升到25-40毫米汞柱时,用手指触按眼球好似打足气的球,比较硬。当上升到40-70毫米汞柱时,再用手指触按,眼球硬得象石头一样。
2、恶心呕吐:眼压升高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
3、虹视:由于眼压升高,眼内体液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折光改变,这时看日光特别是看灯光时会出现外圈橙红,内圈紫兰,中间挟绿色的彩环现象。当眼压恢复正常之后,彩环即随之消失。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虹视。
4、头痛眼胀: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稍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患者常感到有偏头痛和眼睛胀痛。
5、视野变窄,视力减遇:因眼压过高,视神经受到损害,早期多在夜间出现视力下降和雾视,第二天早晨消失。
白领办公族轻松防青光眼
青光眼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青年人也容易患上,尤其是经常使用电脑工作的白领,患上青光眼的几率很大。如果患了急性青光眼,症状会比较明显,多数会感觉眼痛、眼胀、视力急剧下降,当眼压升高到50-60mmHg(正常情况下12-21mmHg)时,还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则病程较慢。
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是其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专家说,一旦出现青光眼导致视力下降,是无法恢复到正常视力的。而偏偏这些患者多是等到看不见了才来就诊。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青光眼,患上青光眼是取决于视神经可以承受的眼压水平,这数字会因人而异。正常眼压一般是12-21mmHg,纵使眼压维持在这个幅度,仍然可能会患上青光眼,所以,接受正式的眼睛检查是非常重要。
青光眼早期诊断较困难,很多年轻人都无法把眼痛、视力下降和青光眼相联系,只有症状无法忍受时才会就医。
其实想早期发现青光眼也很简单,只需要在体检中多加一项,测测眼压,就能提早发现眼疾。如果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压眼等高危人群,还可以通过常规的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和视野检查等,做进一步的青光眼筛查。
青光眼的四大分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疼、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睫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使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水,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建议青光眼病人积极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将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青光眼是什么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青光眼症状
一、早期症状有四种:
1、经常觉得眼睛疲劳不适;
2、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
3、视力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
4、眼睛经常觉得干涩。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闭角型
发病急骤,表现为患眼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眼压迅速升高,眼球坚硬,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患者看到白炽灯周围出现彩色晕轮或像雨后彩虹即虹视现象。
2、亚急性闭角型
(包括亚临床期、前驱期和间歇期) 患者仅轻度不适,甚至无任何症状,可有视力下降,眼球充血轻,常在傍晚发病,经睡眠后缓解。如未及时诊治,以后发作间歇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延长,向急性发作或慢性转化。
3、慢性闭角型
自觉症状不明显,发作时轻度眼胀,头痛,阅读困难,常有虹视。发作时患者到亮处或睡眠后可缓解,一切症状消失。此型青光眼有反复小发作,早期发作间歇时间较长,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次发作后,发作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如治疗不当,病情会逐渐进展,晚期视力下降,视野严重缺损。
4、原发性开角型
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先天性青光眼一般在幼儿或少儿时出现临床表现。如在3岁以前发病,可出现羞明、溢泪、眼睑痉挛和大角膜;3岁以后发病,则可表现为少儿进行性近视。
三、分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
1、先天性: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在1-6岁时出现症状。
2、原发性: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3、继发性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4)外伤性青光眼。
4、混合型: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四、并发症
急性闭角青光眼,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等,少数病人可有腹泻发生。慢性闭角青光眼,常伴有视蒙、虹视。本病最严重得并发症是失明。
青光眼有哪些表现
青光眼症状1:眼胀、眼痛。
在强光处或阴暗处(电影、电视、电脑、暗室等)停留过久时,会出现眼胀、头痛、视力模糊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多次反复出现容易导致严重急发性青光眼。
此外,如果你一次性喝水较多时会出现头疼,那也要警惕是青光眼。多数青光眼患者在饮水后半个小时内会出现眼胀头痛的症状。
青光眼症状2:视力显著下降
很多青光眼患者表示,在患病初期他们的视力会突然明显下降,而且如果在40岁以下出现老花眼,老花度数变化快的情况下,可能是青光眼早期病变的症状。
青光眼症状3:晨起阅读困难
青光眼患者24小时内眼压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尤其在早晨眼压会升高,所以患者起床后看书看报纸等都比较吃力。
青光眼症状4:虹视症
虹视在医学上是指夜间看灯光时会出现色彩斑斓的晕圈,这是由于眼压上升导致角膜水肿所致的,这是青光眼的一个特殊症状。
老年青光眼的症状是什么
首先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来说,充血性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病急剧,症状剧烈,发病前一般有征兆。最初可见看灯火时有红、绿色彩环,俗称虹视,并有视物昏蒙如隔雾状,头微胀痛等先兆症状。非充血性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自觉症状多不明显,但比较细心的人会有所感觉,如当过于看近东西,且时间长,失眠,过度疲劳后,出现视力疲劳、眼胀、虹视、头痛等症状。
另外,对于老人青光眼症状,从继发性来看,通常情况是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比较复杂,都是先有其他各种眼病,如白内障,眼撞击伤,眼内出血,肿瘤等病因,最后继发了青光眼。一般先有原发病的症状,而后才出现青光眼的症状。
在生活中出现的疾病却是越来越多了,很多的人们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眼部疾病,当让常见的就是我们说的青光眼,老年人也是会患病的,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正常生活的,想要快速的把自身的青光眼疾病治好,还需要弄清楚其患病症状,对症治疗才是治好老年青光眼的关键。
儿童眼病处方需慎用类固醇激素
根据 WHO 视力标准,儿童青光眼占儿童失明原因的 3%。局部外用类固醇春治疗春季角结膜炎(VKC)导致的 SIG 十分常见,但迄今没有研究评估 SIG 的患病率和严重性。
Gupta 教授等针对类固醇类激素性青光眼(SIG)的流行、危险因素以及视力丧失的严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SIG 是严重的致盲性疾病。该研究近期发表于 BMJ。
研究通过收集五年中就诊于青光眼服务保健中心的所有儿童青光眼病例。记录 SIG 儿童的视力、最高基线眼压、杯 / 盘比、视野以及是否需要行青光眼滤过手术。并与儿童父母进行了面谈,以评估使用类固醇的指症、类固醇的类型、开处方的医生和使用滴眼液的持续时间。根据 WHO 标准计算视力下降的患病率。
1259 例儿童青光眼患儿,59 名(4.7%)被诊断为 SIG,其中 51 名(87%)是局部外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春季角结膜炎(VKC)。药物使用的中位持续时间是 18 个月(1 个月到 8 年)。82% 的 VKC 患儿使用处方类固醇激素,52% 局部使用激素〉1 年。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占儿童致盲病因的 37.3%(22/59)、低视力的 23.7%(14/59),27%(16/59)是单侧致盲。
本研究发现儿童因意外使用激素导致视力残疾。此研究中 1/3 患有 SIG 的儿童导致双眼致盲,1/3 导致单眼致盲。出乎意料的是,眼科医生应该为大多数儿童大剂量类固醇处方负责。部分儿童使用类固醇高达 8 年,即使定期进行眼科复诊,确诊时已是晚期青光眼。
研究还发现,可能使因为地塞米松廉价、容易获得,并且无处方量的限制,导致激素类滴眼液的滥用。因此,需要规范类固醇眼药水的使用准则,眼科医生需注意监测患儿眼压。同时加强相关法律约束。目前迫切需要通过各种不同公共平台包括媒体,尤其是电视提高公众的意识。
总之,眼科医生需要考虑使用少量的类固醇滴眼液治疗 VKC,并密切观察局部外用类固醇激素的儿童,防止发生青光眼,导致儿童发生不必要的失明。
不同类型青光眼有哪些症状区别
青光眼其实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造成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症状也是比较典型的,了解了下面这些青光眼症状对于加强对疾病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都会使患者出现不适现象,而且有的类型的不适是比较明显的。慢闭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发作性视朦与虹视。多发生于冬季,在傍晚或午后出现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易反复发作。少数人无任何症状。前房角:病眼均为窄角,在高眼压状态时,前房角部分发生闭塞,部分仍然开放。早期病例,当眼压恢复正常后,房角可以完全开放,但是反复发作后,则出现程度不同的周边虹膜前粘连。至晚期房角可以完全闭塞。
而且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还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是由疾病造成的。开始一段时间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间隔,晚上仅持续1-2小时或数小时,翌日清晨,眼压完全正常。眼底改变:慢闭性青光眼的早期症状眼底完全正常,到了发展期或晚期,则显示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盘凹陷扩大及萎缩。早期视野:视野早期正常,当眼压持续升高,视神经受损,此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晚期出现典型的青光眼视野缺损。
由此可见,如果得上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眼底改变等多种症状,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青光眼症状,尤其是当出现了几种症状时就要怀疑是不是得上了青光眼了。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可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预后。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较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
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
(2)角膜、结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
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外伤性青光眼 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以上就是对青光眼的早期症状详细介绍,这些都是青光眼早期症状,因此对它在治疗上方法也是不同,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青光眼疾病,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这样对眼部问题的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
青光眼症状
1、恶心呕吐
很多青光眼患者都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患病时眼压升高引起迷走和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而引致的。所以如果发生恶心呕吐和眼部不适时,就要警惕青光眼了。
2、头痛眼胀
眼压的升高同时还有刺激三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偏头痛或眼睛胀痛的症状。
3、眼压升高
随着青光眼越发严重,眼压也会急剧升高,可能会危及患者身体,所以得了青光眼,必须要控制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