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中医治痛经3方法
通则不痛中医治痛经3方法
寒证痛经:温法
这种痛多是因为月经前后、经期或产后感受寒邪(淋雨涉水,或贪吃寒凉生冷食物,或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引起。表现为月经前或经期下腹冷痛,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按压局部则疼痛加重,月经血色暗而有血块。此类痛经生活调理非常重要:平时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加减衣物,避免受凉、淋雨,少吃生冷、冰冻食物,少喝冷水。经期则更应多加注意。
食疗对此类痛经往往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红糖60克,红枣10枚,生姜6克,加入适量水煎服。经前每天一次,连服3~5天;或使用于姜、艾叶各10克,苡仁30克,先煎煮干姜、艾叶取汁备用,再将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的干姜、艾叶药汁一起煮熟。此粥具有温经散寒、化淤、除湿、润肤的作用。
另可采用热敷疗法:小茴香12克、当归12克、吴茱萸9克、延胡12克、肉桂6克,加粗盐50克热炒后装入干净布袋中,放在下腹热敷局部,经前3~5天开始,月经结束后停止。一般热敷3~5个周期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具温经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气止痛作用,当归能活血,加粗盐热炒具温经散寒、活血通经的效果。
气滞血淤型痛经:理通法
这种痛经多由平时性情内向、心情抑郁、遇事易怒及工作压力大等引起。表现为月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疼痛呈游走样,伴乳房胀痛,月经血下行不畅。此类痛经最重要的是调理情志,减轻生活及工作压力,每天抽半小时左右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等;疲劳时听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以达到消除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解除心理负担的目的。
每天用月季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饮,长期饮用可以达到行气、活血、润肤的作用。夏秋季之月季花朵,以紫红半开放花蕾、气味清香者为佳。另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经前5天开始,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按摩10分钟,随后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可起到行气活血之功,缓解痛经。
气血两虚型痛经:补通法
这种痛经多见于多次流产、体虚久病、营养不良及青少年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及月经后小腹、下腹隐隐作痛,遇热及按压后减轻,活动后则加重,严重者不能从事日常生活及工作,常伴有头晕心悸、腰酸腿软、失眠等表现。此类痛经关键在于预防,平时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以增强体质,但忌负重及剧烈运动。
可食用当归羊肉生姜汤:当归10克,羊肉100克,生姜10克,炖烂,每日一次,经前连服5—7天。此汤具有养血止痛之功。或以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一起煮,去渣后饮汤,经前3—5天食用,可达到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兼以活血的作用。
另外可采用中药敷脐疗法:当归12克、川芎9克、艾叶12克研磨成细末状,加黄酒少量调成糊状,填于脐部用胶布固定。经前3~5天开始,连续使用5个月经周期往往起效。
“通则不痛”,“通”在痛经的预防和治疗中至关重要。只有擅于自我保健,加强身体锻炼,调节情志,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气血才会通畅,痛经才会远离你。
宫寒痛经症状有哪些
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有句话说“十女九寒”,在痛经的女性当中,大部分与寒有关。宫寒痛经的主要表现为痛经明显或严重,肚子发凉冷痛,喜按得热则减;血块多或大,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腰酸腰冷,后腰空虚感;经期延后或闭经,色暗量少或淋漓不畅;畏寒肢冷怕风,四肢不温;口渴不欲饮或喝完水后很快想小便,夜尿频多等。
宫寒大家都能理解,其实就是子宫内很寒,很凉,像有冷气。我们再做更深入的一个比喻,把子宫比喻成冰箱,血液比喻成水,子宫内膜比喻成冰块。水在冰箱内遇到冷气就会形成冰块。而子宫内膜里的血液遇到寒气,血液就会运行缓慢形成瘀血。
子宫内膜里瘀血越积越多,结成血块,血块堵塞严重者还会让子宫内膜增厚,或增厚的内膜向子宫发展,变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是很多女性经期会出现血块的原因。这也是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另外气滞血瘀也会使月经推后或形成闭经。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子宫受寒,寒气作用于血管让血管收缩变窄,寒气作用于血液让血液变慢,双重作用下使气血运行受阻,就会疼痛,这正如上面所说的,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血块排出后,痛经就会减轻,或在痛经时,用热水袋敷肚子(热能让气血运行比较好),痛经也会减轻,这就叫通则不痛。
女性体寒有什么影响 各种疼痛
体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通畅,令各种废物更容易沉积,慢慢形成淤血,甚至不通,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寒气重严重阻碍血行后,头痛、腰痛、关节痛、痛经等问题就容易出现。
宫寒的症状有哪些 痛经
中医有一个说法是“十痛九寒”,简单来说就是女性十个痛经里面就有九个人是宫寒的。
因为体内的血遇到冷就会凝固,而我们的经血是需要排出体内的。由于宫寒的原因,导致这些血液无法及时的排出。堵塞在体内,自然就会引起女性痛经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讲的也非常有道理。如果你的血液排出来了,自然就不会觉得痛了。
这种由于宫寒而引起的痛经,可以通过多喝热水、姜茶、红糖水或者暖宝宝等来改善,让你的小腹处于温暖的状态就会改善很多。
痛经喝藏红花有什么好处 藏红花对女性痛经有什么好处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很多女性的痛经是由于体内气滞血瘀,经血排出不畅而造成的,藏红花能促进女性血液循环,帮助经血排出。
藏红花可以在血液粘稠时,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血液运行,散瘀开结,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中医治痛经
一、【气滞血瘀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刺痛或绞痛,拒按难忍,上连两肋,经血夹肉膜样块状物,一经排出则疼痛减轻,经量或多或少,伴有心烦急躁、乳房作胀等症。
1、益母红糖蛋:
益母草30g与红糖适量加水煮30分钟,去益母草,打入生鸡蛋1个煮熟即可。经前7天开始每天1次。
2、红花甜白酒:
红花100g加白酒500g,放适量红糖浸泡1个月,经前开始服用,每天1次,每次10毫升,连服7天。
3、桃仁牛肉汤:
牛肉500g切小方块,加桃仁20g、生姜3片后,放水及盐炖4—6小时即可。
4、月季鸡蛋汤:
月季花5朵加红糖30g水煮30分钟,打入鸡蛋1只后煮熟即可。
二、【阳虚内寒型】
症状:
常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黑夹块,月经后错,喜温喜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等。
1、当归羊肉汤:
羊肉500g切小方块入砂锅中,加当归20g、生姜30g、大蒜10s.花椒及盐少许,放适量水煮6小时即可。
2、肉桂牛肉煲:
牛肉500g切小方块入油锅中,加入草果2个、八角5个、肉桂20g、干姜1块,花椒2g后反复炒至牛肉水分收干,加红糖、酱油、盐及水入砂锅中炖6小时即可。
3、鹿粉蒸肉饼:
五花猪肉200g剁细,加入鹿茸粉3g,姜末及水淀粉、酱油、白糖少许,加清水适量拌匀后上屉蒸l小时即可。
4、红参桂皮鸡:
母鸡1只剁块入砂锅中,加入红参10g、肉桂10g、当归10g、干姜1块,放清水适量,加盐少许炖2小时即可。
三、【寒湿凝滞型】
症状:
多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但按之则痛甚,喜食温饮,肢体困重,平素白带清稀量多等。
1、胡椒红糖蛋:
红糖50g加水煮化,打入鸡蛋 1只,加胡椒粉工小匙后煮熟鸡蛋 即可。
2、茴香牛骨汤:
牛骨500g加水熬汤,放入鲜 小茴香200g(切细),加盐即可。
3、腐乳干姜片:
干姜500g去皮切片,加盐后微晒干,放入豆腐乳汁中腌10天即可食用。
4、元胡牛肉汤:
牛肉汤1000g,放入元胡log砂仁5g、菠蔻仁5g,煮半小时后,加盐及姜葱末即可饮用。
四、【湿热下注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灼痛刺痛,拒按坠胀,色红质稠有块,经期提前,伴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结,带下量多色黄等。
1、绿豆苡仁粥:
绿豆100g、苡仁100g、糯米100g加水及盐煮2小时即可食用。
2、荠菜豆腐汤:
荠菜300g洗净入肉汤中,加入豆腐50g(切片),放盐即可。
3、车前鸭蛋汤:
鲜车前草100g洗净切细入肉汤中,将鸭蛋打入碗中调匀,入油锅中煎熟后放入车前汤中,加盐即可。
4、丹皮排骨汤:
猪排骨500g剁成块,加入丹皮20g、绿豆30g、加水煮2小时,放盐即可。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其标在肝胃,其本在肝肾。女子乳房属肝胃两经,若心情不好,整日忧郁寡欢,或暴怒伤肝,肝气不舒,则肝之疏泄失畅,久则由气及血,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中医讲: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或饮食不节,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精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乳中结块)。
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淤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所以很多乳腺增生患者伴有妇科疾病)(中医讲:不荣则痛)。中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阴气自半”、“阳气日衰”,人体内阴阳逐渐失去平衡,人也就逐渐衰老。这也为中年妇女治疗乳腺增生后期补益肝肾奠定了理论基础。
前贤有言:“治乳不离一个气字”,唯有调达肝气,滋补肝肾,调摄冲任,兼之改变生活方式方可起效,防止或减少其复发。因此以逍遥丸之类调达肝气,乳癖消之属软坚散结兼调达肝气,治疗两三月,后以乌鸡白凤丸或五子衍宗丸或金贵肾气丸滋补肝肾,调摄冲任。疼痛甚者,配以西药他莫昔芬,竞争雌激素受体,减少雌激素对乳腺之刺激,可收速效之功。中西药结合,共奏调达肝气,软坚散结,滋补肝肾,调摄冲任,调理内分泌,兼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复发,方为治疗乳腺增生之正道!
藏红花经期能喝吗 藏红花对女性月经有什么好处
很多女性的月经量少、经血不下等症是由于体内气滞血瘀,经血排出不畅而造成的,藏红花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能帮助通畅子宫血管,促进宫内经血排出。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很多情况下的痛经是因为体内血液凝结,堵塞血管所致,藏红花的活血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血液运行,通畅血管,从而改善痛经症状。
艾叶泡脚治痛经吗
艾叶泡脚可治痛经,且效果比较好。
中医所言“通则不痛”,痛经是因为湿热或体寒(宫寒)而造成血瘀,血液流通不通畅则堵塞在子宫处,而形成痛经。艾叶可暖血温经,促进血液流通,使血液的瘀阻迅速消散,起到止痛的作用。
如何采用艾灸治疗痛经
艾灸是古老的外治疗法之一,它的原理就是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活动,以达到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减轻老化的作用。女性常见的痛经、月经失调等,也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防治目的。
艾灸治疗痛经,主要是针对女子器官无病变引起的痛经,艾灸前要先明确是什么导致痛经的,然后找准穴位,对症治疗
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穴(脐上一寸)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如果是月经不调可以取三阴交穴位(在内脚踝上3寸)关元穴和气海、足三里,采用艾条悬灸法。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好的艾条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现在劣质艾条实在太多了,大家在买时千万要小心,可以去看看艾香地艾条,真的很不错。
女性缓解痛经的艾灸疗法
艾灸治痛经,主要针对女子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治疗前,首先要诊断明确,然后对症治疗。按经络循行线路准确取其主穴和配穴,再进行施灸。
主穴:
关元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气海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配穴:次髎、中髎、天枢、归来、曲骨
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次髎或中髎穴。每天进行一次。
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2~3个。
选择治疗时间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数日开始,到月经干净后数日。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艾灸治疗不同类型的痛经
艾灸治疗痛经,主要是针对女子器官无病变引起的痛经,艾灸前要先明确是什么导致痛经的,然后找准穴位,对症治疗
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穴(脐上一寸)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如果是月经不调可以取三阴交穴位(在内脚踝上3寸)关元穴和气海、足三里,采用艾条悬灸法。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好的艾条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现在劣质艾条实在太多了,大家在买时千万要小心,可以去看看艾香地艾条,真的很不错。
沙棘排湿排寒是真是假 沙棘为什么能排湿
黄帝内经记载,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经络是人体能量运行的管道,衰老、病痛都是从经络不通开始,养生的核心是通经络、排毒素,而影响经络的最大的障碍就是风湿寒还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