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护齿秘诀远离掉牙

老人护齿秘诀远离掉牙

老年人如何保护牙齿

(一)牙齿磨耗:

老年人的牙齿经过长期咀嚼,发生牙釉质磨耗,严重时牙本质也有磨耗。牙齿磨耗的常见症状是:1.牙本质过敏。牙本质的过敏区或过敏点:后牙多发生于咬俺面,前牙多发生于切缘。2.牙齿邻接区缺损:常常是由于邻接区硬组织磨耗,也可能因为边缘薄弱而发生折断。引起边缘折断的原因大多是含骨性食物或米饭中砂子造成牙折。3.侧俺创伤:是由于磨耗后的牙齿的受力点发生改变,偏在牙的一侧。牙齿的受力点改变可使牙槽骨一侧受压,引起受压侧牙槽骨吸收,形成创伤性牙齿病变。

(二)牙龈萎缩:

医学上称为生理性牙龈萎缩。关于生理性牙龈萎缩的原因:1.有人认为是牙龈发炎后,牙龈坏死脱落造成的。临床常见的是横刷牙损伤了牙龈组织,可引起牙龈萎缩。2.与牙槽骨吸收程度有关。关于牙槽骨吸收的原因,多认为是由于牙周组织缺乏正常的功能刺激。这与老年人的咀嚼力下降有关。如果老年人有牙齿缺失,一侧牙齿长期不能使用;或两侧牙都缺失时,在进软食时,牙槽骨受压力刺激减轻,牙槽骨便发生稀疏。3.牙龈附着的高度与牙槽骨的高度有密切关系,牙槽骨吸收愈多,牙龈萎缩也愈多。

(三)根面龋坏:

老年人牙间隙较大,容易嵌塞食物,从而引起牙根面龋坏。

保护好老年人的牙齿,使牙齿有助于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和保护老年人牙齿的措施如下:

老年人如果牙面磨耗,遇冷、热刺激产生疼痛,有条件可到医院治疗;为巩固治疗效果,可使用脱敏牙膏或防酸牙膏。没有医疗条件时,可以使用生大蒜、生茶叶等防治牙本质过敏。

老人牙齿保健要注意5大误区

误区1: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

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脱落的年限。

误区2: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过度磨损就会被破坏掉牙外层的珐琅质。牙齿磨损严重,会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形改变,并引起耳旁的颞颚关节因长期不当咬合而引发疼痛,所以应特别注意避免磨损。

误区3:只漱口不刷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不少高龄老人至今没有刷牙习惯,尤其农村的老人更多见。其实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误区4: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饮食可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

误区5: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

其实,这样下去害处很多,它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假牙可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

失牙老人的口腔保健和饮食营养

少牙或无牙老人咀嚼功能的降低,使许多食物的进食受到限制,极易造成老人的营养不良。这就需要根据老人的口腔特点做好口腔保健并注意科学饮食。

口腔软组织中承担咬合力的主要部分是胶原纤维。有不少老人进食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压痛,多是因为缺乏维生素引起的。

胶原纤维的形成必须有维生素C,如果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C,就会引起坏血病,其主要表现就是牙龈出血。

少量缺乏维生素C虽然不至于出血,但却会影响胶原组织的形成和修复,从而使缺牙区域内的牙龈组织出现萎缩或炎症。

另外,由于缺乏维生素C而减弱了口腔组织对粗硬食物的适应能力,过大的咬合力还会对软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维生素B缺乏则易发生萎缩性舌炎、唇炎。

由于老年期修复能力降低,加之在失牙过程中营养不良,使得口腔粘膜及有关组织对张力、压力和疾病的反应极敏感,微小的机械刺激都会产生较大的反应。

为了减少缺牙所致的不良作用,失牙老人应注意饮食营养:

1、应食易于咀嚼和利于消化并富有营养的食品,可多食肉汤、乳类制品、鸡蛋、软鱼和水果等。

2、应多食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因为维生素对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有很大关系。矿物质,尤其是钙、磷对骨质的影响较大。

3、应食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老年人每天摄入蛋白质以男性75克,女性65克为宜。按这一要求食用足够量的蛋白质,有利于口腔支持组织的健康耐力。

4、食物中添加调料和作料味道要浓一些,可刺激老人味觉和增加食欲,但老年人不要食用过多的食盐和糖。在吃饭时要多咀嚼以增加唾液,以唾液增加味觉,以味觉增加食欲。

5、要保持口腔洁净,使口腔内少有杂味,这样能增加味觉敏感性,有利于提高食欲。同时失牙老人还应尽可能地补牙、镶牙和装上假牙,以改善口腔咀嚼功能。

老年人保护牙齿的方法

1.有牙病要及时治疗。

2.注意合理应用和锻炼牙齿。进食时要充分咀嚼,尽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因为咀嚼能起到刺激唾液分泌,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的作用。不要硬咬坚硬的东西,如酒瓶盖、核桃皮等。

3.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4.注意营养全面,多吃含有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多吃豆制品、牛奶、洋葱、萝卜、虾皮、韭菜、鱼类等,少吃含糖且黏的食物,如软糖、糕点、饼干等。因为龋洞的形成主要是细菌利用糖的代谢产物——酸,使牙齿脱钙而成。

5.平时选用含氟牙膏和多食含氟量较高的食物。以提高牙齿对龋病的防御能力。

6.定时做口腔检查。一般半年至少一年检查一次,定期洗牙,不要随意拔牙。

7.牙齿缺失后及时修补。

如不修补不但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还会加快邻牙松动脱落。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镶牙或做人工种植牙、烤瓷牙等。

8.戒除不良习惯。如嗜烟、酗酒、经常用尖锐的硬东西剔牙等对牙齿有很大损害,应当尽快改变。

饭后养生知识 睡前一小时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不容易得到养分与血液。睡前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都有好处。泡脚的黄金时间点在9点左右,在此时泡脚,能让肾脏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最重要的是,睡前把牙刷干净,更能起到预防心脏病的功效。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刷牙时最好采用上下刷法,千万不要横着刷,否则会对牙齿造成伤害,导致掉牙。

临睡时经常做揉腹运动。方法是:平卧、全身放松,以左手心按腹部,右手叠于左手背上,逆时针旋转64周,然后顺时针旋转64周,再自胸部向腹部,自上向下,推按64下。用力宜轻柔,将力透于皮肤之下,又不可用力太大。

睡前用木梳,从前额处一直往下梳到后脑勺,大约梳个五分钟,能通达阳气,疏通气血,防止脱发和白发。

“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睡前花几分钟时间按摩涌泉穴,可以排毒养肾。

为什么明明是同龄人,有些人看起来就是年轻很多?因为他们顺势抓住了养生黄金期。

现在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养生黄金期,人人都有,做好其中的几件事,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


怎样做到老了不掉牙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许多人以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到老年人也是可以做到不掉牙。其实,早在2001年,世卫组织就提出了“8020计划”,希望人们到了80岁还有20颗健康的牙齿,那么,怎样做到8020,我们来教大家怎样做到老了不掉牙。

首先,我们从掉牙的原因说起,据统计,掉牙的原因主要是牙周病、蛀牙、外力撞击以及阻生牙造成的。其中69%是因为牙周病,18%因为蛀牙,5%蛀牙以及8%的外力因素。因此,防范这些因素成为了预防掉牙的诀窍,我们就来为大家来做到老了不掉牙的诀窍。

1、保持口腔清洁。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要注意早晚刷牙,而且每次刷牙都不能少于三分钟,并且注意饭后漱口,如果牙齿清洁不够干净可以用牙线剔除。

2、正确咀嚼。不能经常单侧咀嚼,应该两侧交替咀嚼,因为单侧咀嚼容易导致另一侧缺少生理性刺激,容易发生费用性的萎缩,而另一侧可能因为负荷过重,导致牙髓炎,引起掉牙。

3、定期洗牙。中老年人口腔内普遍有牙垢和牙结石,这样会压迫到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受损,从而引起抵抗力下降的情况,有利于细菌滋长繁殖,引起慢性炎症。而洗牙能够去除牙垢和牙结石,防止牙周炎的出现。

4、定期检查。每半年去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发现口腔问题,及时治疗。

5、叩齿。每天早上和晚上可以做上下牙齿互相叩击50次,这样可以增强牙周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让牙齿保持坚固。

其实,保护牙齿健康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对口腔进行有效的保健,我们是可以做到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能够做到老了不掉牙,让微笑面对夕阳红。

160岁老人长寿秘诀:八个3分钟

160岁老人长寿秘诀:刷牙持续3分钟

研究发现,60.4%的人刷牙时间在1-2分钟,23.8%的人不够1分钟,15.8%的人用时在两分钟以上,也就是说八成多的人刷牙时间不够。刷牙时间不够长,刷了也等于白刷。

牙膏除有按摩清洁作用外,尚有杀菌和其它多种保健功能,牙膏与牙齿接触不充分,接触时间过短,将不能完全发挥其功能作用。每次刷牙时间最好在3分钟左右,使牙齿处在较高浓度的氟环境下,提高其表面的抗脱钙、防龋能力。

160岁老人长寿秘诀:水沸后再烧3分钟

自来水中有一些有害物质,这种物质的含量与水温变化和沸腾时间长短关系密切。把水煮沸后再烧3分钟,有害物质的含量可降至最安全饮用标准,是真正的“开水”。

所以老人烧水时,不妨分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放置一会儿再烧。然后等水快开时把盖子打开。最后,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

160岁老人长寿秘诀:吃热喝凉间隔3分钟

老人吃完热菜后,如果立即大量饮用冰水,会导致血压增高,出现头晕、恶心、胃疼、腹胀等症状,对血压较高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所以,短时间内最好不要食用温度反差强烈的食物。即使吃完热的想喝点冷饮解渴,也要间隔3分钟以上,这样可以减少伤害。

160岁老人长寿秘诀:开水泡茶3分钟

最好将茶水先泡3分钟,倒掉水后再冲泡3分钟,最佳水温是70℃-80℃,这样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

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于高温水中,就像温火煎煮一样,茶多酚、单宁等物质会大量浸出,使茶水颜色浓重、有苦涩味。由于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温,茶中的芳香油会很快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这样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减少了茶香,还使有害物质增多。

而泡茶3分钟,茶中的咖啡碱基本上都渗出来了,这个时候的茶,最能提神醒脑。如果要避免茶后兴奋,只要将第1道泡的茶水在3分钟内倒掉,然后再冲泡品尝,便可安心养神了。

掉牙从多少岁开始

老人养生:掉牙从多少岁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1年对中老年人牙齿保健提出目标:80岁时,至少有20颗牙能正常咀嚼。但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的老年人中,有牙齿缺失的达到86.1%,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颗, 10.51%的人满口牙一颗不剩,仅有57.68%的人有20颗以上的恒牙,仅存的天然牙中龋齿和牙周病的患病率也很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比较贫乏,身体机能又开始衰老,所以患龋齿、牙周病的几率远远高于年轻人。

老年人要想不掉牙,保护是关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早晚刷牙,盐水漱口。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2、饮食护齿。少吃过热、过冷、过酸、过甜的食物;多吃粗粮以增强牙齿的咀嚼力量和自洁作用;多进食新鲜蔬菜与瓜果,给牙周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

3、每半年到1年去医院检查。已经有口腔疾病的老人要进行积极的治疗,龋齿要充填,牙周病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

预防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大多是患牙周病引起的,患牙周病时,牙体完整无损,只有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发生慢性进行性萎缩、变性和炎症时,牙齿便松动了。

慢性发炎、化脓由浅入深,使牙周组织逐渐破坏,逐渐丧失牙齿的功能,以致牙齿渐渐松动脱落。慢性炎症,病程缓慢,直到牙齿全部脱落,咀嚼功能全部消失为止。

预防牙齿松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讲究口腔卫生,坚持早晚正确刷牙。

2、发现龋齿要尽早填补,及时治疗。

3、还要防止外伤造成的牙齿松动。

4、有牙龈炎或早期牙周病时,应当及时去医院口腔科治疗,只吃消炎药或漱口药,并不能有效治疗。

老年人预防牙齿松动的秘诀:

一、要积极防治各种能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许多老年人都认为自己牙齿的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不需要也无法进行防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牙齿出现松动、脱落大多是由牙周病、牙髓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引起的。因此,老年人只要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是完全可能拥有一口好牙的。

二、要少吃坚硬的食物:人的牙齿上包有一层珐琅质。人若经常吃一些坚硬的食物,会使这层珐琅质因过度磨损而受到破坏,甚至使深层的牙本质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经失去保护。

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少吃甘蔗、榛子等坚硬的食物,更不能用牙齿去启瓶盖、拔钉子,以防止牙齿受到损害。

三、既要常漱口,又要常刷牙:有的老年人认为只要经常漱口就能保护牙齿,不必总刷牙。其实,常漱口很有必要,但漱口代替不了刷牙。因为刷牙既能清洗牙齿表面的污垢,又能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人们长期坚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止牙菌斑和牙石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应该养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习惯。

让老人更长寿的小秘诀

1、长寿秘诀 —— 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2、长寿秘诀 —— 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3、长寿秘诀 —— 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4、长寿秘诀 —— 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5、长寿秘诀 —— 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6、长寿秘诀 —— 洗(搓)脚

广告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老人保护牙齿远离六大误区

1、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饮食可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

2、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

事实上,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疾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脱落的年限。

3、只漱口不刷牙。

不少高龄老人没有刷牙习惯,尤其农村的老人更多见。其实,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4、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其实,过度磨损会破坏牙外层包的珐琅质。牙齿磨损严重,会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形改变,并因长期不当咬合而引发颞颚关节疼痛。所以老人的牙齿应特别避免磨损。

5、抽烟、喝茶沉积的黄牙、黑牙无法变白。

目前的牙齿美容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吸烟、喝茶、喝咖啡等形成着色性污垢也容易除掉。同时,牙齿美白不仅仅是为了美容,也是牙齿保健和牙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6、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

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缺了牙又不想镶假牙,怕麻烦怕花钱多。这样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假牙可助老同志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固邻近的牙齿。

老年人保护好牙齿的秘诀

一、要少吃坚硬的食物

人的牙齿上包有一层珐琅质。人若经常吃一些坚硬的食物,会使这层珐琅质因过度磨损而受到破坏,甚至使深层的牙本质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经失去保护。这不仅易使人患牙本质过敏症(倒牙),还容易引发龋齿等比较严重的牙病。另外,人的牙齿磨损严重还会造成牙齿的向前移位,导致人的脸形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人的容貌。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少吃槟榔、甘蔗、榛子等坚硬的食物,更不能用牙齿去启瓶盖、拔钉子,以防止牙齿受到损害。

二、要积极防治各种能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

许多老年人都认为自己牙齿的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不需要也无法进行防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牙齿出现松动、脱落大多是由牙周病、牙髓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引起的。因此,老年人只要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是完全可能拥有一口好牙的。

三、既要常漱口,又要常刷牙

有的老年人认为只要经常漱口就能保护牙齿,不必总刷牙。其实,常漱口很有必要,但漱口代替不了刷牙。因为刷牙既能清洗牙齿表面的污垢,又能杀灭口腔中的细菌。人们长期坚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止牙菌斑和牙石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应该养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习惯。

四、要定期洗牙

有的老年人认为保护牙齿只要坚持刷牙就可以了,没必要总去洗牙。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其实,刷牙是不能代替洗牙的。这是因为牙刷只能刷到牙齿的正面和上面,却无法刷到牙齿的背面和侧面。若一个人长期只刷牙不洗牙的话,那么在其牙齿的背面和侧面就会形成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石。这些牙菌斑和牙石会逐渐腐蚀掉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从而使牙齿变脆。牙齿上的珐琅质一旦被完全腐蚀掉,牙本质就会暴露在外,从而可引发牙髓炎等疾病。而洗牙则可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去掉牙齿各个面上的牙茵斑和牙石,从而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因此,老年人应养成定期洗牙的习惯,最好每年洗牙2~3次。

老年人长寿八大秘诀

秘诀之一:大便通畅

每天早晨排一次大便,从医学角度看,老人每天定时大便有助于排泄体内废物,使自己免受毒素荼毒,这便起到了保健效果。

宜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多纤维素食品,能使大便通畅。切记不要随意采用泻药。

秘诀之二:体重适宜

肥胖的最大危害是它会带来许多老年性疾病,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和胰腺炎等病。

另外,老年人体重超重还会增加脊柱和关节的负担;容易发生背痛、关节炎和关节变形等,所以老年人要避免老来“发福”,最理想的办法是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

秘诀之三:坚持梳头

许多老年人头发日渐稀少甚至成了光脑袋,便不再梳头。其实,梳头中蕴涵着重要的养生意义。

首先,梳头是保护头发的好方法。反复梳头可产生生物电感应,刺激头皮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减轻脱发,促生新发。

同时,梳头也是促进大脑运动的好方法,能够收到健脑安神的意外效果。

秘诀之四:定时喝水

医学研究证明,水在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以及防疾疗病方面的作用,丝毫不逊于蛋白质等营养要素,饮水量不足使许多人的神经肌肉状态不佳,肝与肾的功能降低,毒性物质增多而成为疾病的温床。

尤其是老年人,口渴感变得迟钝,等到口渴感出现时,体内缺水已相当严重,此时补水难免有“亡羊补牢”之憾,身体已经遭受的损失无法补救。

秘诀之五:调养精神

研究证明,失落、孤独、气怒、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刺激个人,将导致其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机能下降、老年性疾病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待人接物应豁达大度,说话行事要光明磊落,想得开,少生气。

秘诀之六:动静结合

老年人退、离休后,应每天坚持户外运动。但运动量要适度,不宜太剧烈,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为好。同时,亦要有静坐静卧的时间,特别是在疲劳后,更应安静休息。

家务劳动可以说是一种运动与静养、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最佳形式。家务劳动的内容丰富、机动灵活、可提可放、可轻可重,不同情况的老年人都可运用。

秘诀之七:勤洗下身

人到老年,不少男人性事也“退休”了,也就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件事。对此,医生提醒老年男子:勤洗下身还有自我保护的作用,务必善始善终。

男性生殖器,特别是包皮中皮脂腺分泌旺盛,如果不经常清洗,会使分泌物大量积存在包皮下,形成豆腐渣样的包皮垢,引起包皮炎还在其次,如果诱发了尿路感染甚至阴茎癌,那可就是关乎生命的大事了。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勤洗下身,以降低患癌的风险,还有是平时也应常常吃点硒维康片,以增强体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患癌的风险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秘诀之八:坚持刷牙

许多老年人认为没了牙,刷牙也就成画蛇添足之举了。其实不然,刷牙不仅限于保持牙齿卫生,预防蛀牙,对整个口腔乃至邻近器官都有保健作用。

刷牙还可防止老年性肺炎的偷袭,奥妙在于刷牙时牙刷刺激牙龈、牙槽,引起兴奋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增强,防止口腔中的异物错吸入呼吸道而诱发吸入性肺炎。

四大护胃秘诀让你远离胃病

春暖花开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季节,但在这个季节却有很多慢性胃炎的患者会出现胃不舒服的症状,为何到了春季胃病常会找上门呢?

沙卫红表示,季节交换时胃病最容易复发,这与天气变化、人精神状态改变有关,都会导致老胃病复发。如何在春季养护好自己的胃呢?她给出三个建议。

第一,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很多人在春天容易“春眠不觉晓”,常感精力不够喜欢一觉睡到中午,但是这样的作息容易“饥一顿饱一顿”,最容易伤胃;

第二,尽量清淡饮食。不建议暴饮暴食、吃太油腻的食物,进食过多容易撑出急性胃扩张;

第三,中药食材帮调理。有胃病者可以吃些对胃有帮助的中药或食材,如猴头菇、前胡、淮山,这些食材已证实可以养胃,用食材煲汤、煲水均可。

第四,远离损胃食物。禁烟酒,太刺激、太油腻的食物不吃;淀粉含量太高食物亦不吃,如糯米、番薯、芋头,含糖量太高,胃酸一刺激容易产酸;碳酸饮料容易产气会引发打嗝,最好也不要碰。

揪出胃病的“蛛丝马迹”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在老百姓口传中有“十人九胃”的说法。防治胃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哪些“蛛丝马迹”可以早期揪出胃病呢?

沙卫红回答说:“胃病最常见的症状有胃痛、恶心、腹胀、上腹不适感。大家可以自己初步判断下,如果是空腹出现这些症状,进食后可缓解,大多数与胃病有关。”

据专家介绍,胃病或溃疡病有三个特征,即“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如果空腹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要警惕胃病,如果是餐后则要警惕胆囊病变,但最终都需要到医院做最终确诊。

所以,一旦你的胃部出现不适,或者经常胃痛发作,建议一定要去医院做彻底检查,千万不要等到出现大症状才治疗,有时在你长期的忽略中已慢慢养出了慢性胃病。(

四大护胃秘诀让你远离胃病

第一,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很多人在春天容易“春眠不觉晓”,常感精力不够喜欢一觉睡到中午,但是这样的作息容易“饥一顿饱一顿”,最容易伤胃;

第二,尽量清淡饮食。不建议暴饮暴食、吃太油腻的食物,进食过多容易撑出急性胃扩张;

第三,中药食材帮调理。有胃病者可以吃些对胃有帮助的中药或食材,如猴头菇、前胡、淮山,这些食材已证实可以养胃,用食材煲汤、煲水均可。

第四,远离损胃食物。禁烟酒,太刺激、太油腻的食物不吃;淀粉含量太高食物亦不吃,如糯米、番薯、芋头,含糖量太高,胃酸一刺激容易产酸;碳酸饮料容易产气会引发打嗝,最好也不要碰。

中医保护牙齿的秘诀

1、爱牙齿,先养肾

中医认为,任何局部病症都与人整体的健康状况有关。肾主骨,牙齿健康与肾脏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牙齿稀疏、牙齿松动与肾虚症有关。

日常可用旱莲草或甘草擦拭牙齿;用淫羊藿、山药、骨碎补等补肾的草药,磨粉后食用,前者清洁牙齿,后者补肾壮骨。冬季是养肾的黄金季节,从根源上保障你的一口牙齿健康陪你度余生。

推荐健齿粥——牛膝生地黑豆粥

配方:牛膝12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三味药用纱布包裹,粥成后挑出不用),黑豆6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

适合肾虚体质者。

2、每日叩齿30下,牙齿更坚固

大文豪苏轼到晚年时仍拥有一口好牙,传说他有一个陪伴一生的好习惯——每天叩齿30下。专家认为叩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牙方法,闲暇时或三餐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碰撞,发出轻微声响,连续30下,既可以活动面部肌肉,又可以保护牙齿。还有的中医建议在大便时闭目、叩齿,也可达到坚固牙齿的作用。

3、唾液对牙齿有天然保护功能

中医认为,唾液是口腔里的天然清洗剂。用舌头在口腔里搅动1分钟,就能产生丰富的唾液,含漱片刻后徐徐咽下,让口腔自净是护齿的好方法。另外,如果感觉自己口腔干燥,除了及时补水外,还可以含2片甘草或一枚话梅,以刺激唾液的分泌。

4、漱口有利于牙齿健康

每次进食后,都应立即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对牙齿的腐蚀。如果你需要经常参加酒会,每次酒会后都应用温水、茶水或者苏打水漱口。因为果汁、果酒和碳酸饮料都对牙齿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会增加牙齿患上疾病的几率。

中老年人掉牙齿的原因是什么

牙齿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餐桌上大快朵颐、工作上与人交流,还是公众场合给人留下好印象,都是离不开牙齿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掉牙的多为中老年人,特别是过了60岁的老年人。现在老人失牙现象很严重,一旦失牙不及时修复,就会导致缺牙间隙附近的余留牙出现倾斜等情况。

为什么中老年人掉牙更多?与年龄因素相关?还是与其他因素相关?可以说,年龄和牙周疾病是两大因素。可是,老了后牙齿会逐渐掉光,这是人们对老人直观的印象,也是很大的一个误区。事实上,注意口腔健康,牙齿的掉落是可以大大延缓的。

严重的牙周问题,会让牙齿加速松动和脱落。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病变,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到了晚期出现牙齿松动脱落或急性发作引起疼痛时,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有牙周问题,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会引起牙齿掉落。很多人年纪轻轻,牙齿却出现了松动,很多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的毛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年轻人的身上,很多就是牙周病的因素。

想要防止牙齿掉落,必须重视牙周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搞好口腔卫生是预防牙周病的常用措施,定期清洗牙菌斑和牙结石是有效预防牙周病的保护措施,为了远离这种疾病的困扰,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做好对此病的预防。

牙齿的健康与否与我们是否重视有密切的关系,而当牙齿有问题,我们进行修复时间的早晚,也是很重要的。在弄明白自己的牙齿问题之后,一定要及时修复。

怎么样防治龋齿

俗语说“牙好胃口好”。但是当我们患有龋齿时,对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们要注意口腔清洁,更好的呵护自己的牙齿,远离龋齿,拥有亮丽洁白的牙齿。今天就教大家一些生活小秘方,让你和龋齿说ByeBye。

1、对牙膏的使用体会 找到一款比较适合你的牙膏。可以选用含氟牙膏。

2、含氟牙膏刷牙后,含着泡沫漱口两三分钟,让泡沫在唇齿间流动,再吐掉。

3、刷牙方式,对于咀嚼面用横刷法,来回拉锯动作。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这样可以把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清洁掉。

4、每隔3天使用一次含氟的漱口水,漱口水可以深入到牙膏难以企及的牙缝深处,清除牙垢和牙菌斑。无需多用。

5、餐后刷牙。若无法做到,餐后用温水漱口,不能随便漱一下就吐掉,而是在口中用力漱100下,这样才有作用。吃零食后也要漱口。

6、牙菌斑、很微小的蛀斑、很浅很浅的龋洞,用含氟牙膏完全可以彻底搞定,不需要填补!

本文为大家讲述了防治龋齿的一些方法,大家只要做好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患上龋齿的,好了,小秘方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这只是预防龋齿的发病,如果患有龋齿,还需去医院在牙医的指导下治疗。

相关推荐

老年人从多少岁开始掉牙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1年对中老年人牙齿保健提出目标:80岁时,至少有20颗牙能正常咀嚼。但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的老年人中,有牙齿缺失的达到86.1%,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颗, 10.51%的人满口牙一颗不剩,仅有57.68%的人有20颗以上的恒牙,仅存的天然牙中龋齿和牙周病的患病率也很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比较贫乏,身体机能又开

保护牙齿健康的四个诀窍

诀窍一:减少各种致病因素。要节制甜食、甜饮料的摄入,降低唾液及龈沟液的酸度,以减少龋齿和楔状缺损的发生率。诀窍二:自我保健意识。有不少中老年人认为牙痛不是病,平时不注意口腔保健,有病不及时治疗。自我保健法就是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以清除牙菌斑、软垢。食物嵌塞牙缝后用牙线清理。此外,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洁牙一次(即洗牙),及早发现口腔病,及时治疗,缺牙及时镶牙。>>>>>轻松

为何老年人易掉牙

为何老年人易掉牙?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吗?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恰恰相反 ,许多人到八、九十岁,牙齿照样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岁时,还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牙齿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所致。由此看来防治牙周病是保护牙齿健康、延长牙齿寿命的重要措施。牙周病是牙周围组织疾病的统称,包括牙周炎、牙龈炎等,其发生原因很多,除了平时对口腔卫生不重视、机体免疫功能低

为何老年人易掉牙

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吗?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恰恰相反 ,许多人到八、九十岁,牙齿照样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岁时,还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牙齿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所致。由此看来防治牙周病是保护牙齿健康、延长牙齿寿命的重要措施。牙周病是牙周围组织疾病的统称,包括牙周炎、牙龈炎等,其发生原因很多,除了平时对口腔卫生不重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外,从中医

牙齿不好预示着你得病几率变大

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我国65~74岁人群中,患龋齿率高达75%,且大多数龋齿未得到治疗。台保军指出,人们在口腔护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误区,需格外注意。老了一定会掉牙。“老掉牙”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咬不动是因为老了,这导致很多人不把口腔问题当回事。台保军说,人老了牙齿并不一定会跟着“老”,掉牙的主因是口腔不健康。缺颗牙无所谓。北京煤炭总医院口腔

人从多少岁开始掉牙齿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01年对中老年人牙齿保健提出目标:80岁时,至少有20颗牙能正常咀嚼。但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的老年人中,有牙齿缺失的达到86.1%,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颗, 10.51%的人满口牙一颗不剩,仅有57.68%的人有20颗以上的恒牙,仅存的天然牙中龋齿和牙周病的患病率也很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比较贫乏,身体机能又开

口腔是健康的晴雨表

健康生活离不开一口好牙,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口腔健康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在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到来之际,合肥贝杰口腔医院特举办“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大型主题爱牙日活动,并免费为市民朋友口腔拍片检查。旨在通过爱牙日的活动,让更多市民朋友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人到了中老年,身体各部组织逐渐老化,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的变化同样如此,容易发生各种口

吃对水果美容养颜抗衰老

1.火龙果火龙果家族中最珍贵的品种。果肉细致,带着淡淡的清香。吃法:扒掉外皮即食,也适合拌沙拉、制作果汁。营养价值:它能帮你减轻焦虑,轻松入眠。挑选秘诀:果皮光鲜,硬度适中,过软或过硬均会影响口感。产地:美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2.牛油果 美容大王著名的美容果,细嫩肌肤,呵护贝齿,亮泽秀发,全靠它了。吃法:去皮去核即食,加点细盐,会有蛋黄的味道。牛油果配烤三文鱼、牛油果三明治,都是西餐中的

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

牙痛、牙病在过去被认为是小毛病,无关紧要,到了老年,牙周组织萎缩,牙根暴露以致牙齿松动、脱落,也当作是"老掉牙"的现象,不以为然。那么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吗?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恰恰相反 ,许多人到八、九十岁,牙齿照样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岁时,还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牙齿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所致。由此看来防治牙周病是保护牙齿健康、延长牙齿寿命的重

​老年人保护眼睛秘方 远离流眼泪

1.1、应经常做眼保健操,按压太阳穴,或是闭目养神,闭目养神既能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休息大脑。1.2、不要躺着看书,不要边走边看,坐车时也不要看书,看书时一般每小时要起来活动一下,并用双手掌捂住双眼轻轻按摩,然后往远处眺望,望得越远越好,最好是看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强光中的紫外线,减少或消除紫外线对人眼睛的有害作用,给眼睛一种舒适的感受。1.3、平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如平时看书、写字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