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黄疸的药膳秘方
治疗黄疸的药膳秘方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因为个体的差异,所以每个人出现黄疸的症状也各有不同,但是每种症状都有相应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了解了具体的病因,不仅可以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而且可以防止病情再次复发。除此之外,日常的饮食调理也很重要。
治疗黄疸的药膳秘方
1、田基黄煮蛋
鲜田基黄100克(或干品50克),鸡蛋2~3个。鸡蛋煮熟后去壳,再与田基黄同煎煮,饮汤食鸡蛋,每日分次服食。有清热解毒,舒肝利胆退黄的作用。
2、牡蛎肉玉米须汤
鲜牡蛎肉100克,玉米须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碎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取出药袋,滤尽药汁,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分2 次服食,吃牡蛎肉,饮汤汁。有敛阴潜阳、滋阴养肝、清热退黄之功效。
3、苦瓜猪肝汤
苦瓜200克,猪肝200克,黄酒少许,加盐、酱油,腌15分钟,冷开水冲淋后,加水共煮。具有清热利胆养肝的作用。
4、蒲公英稠米汤
鲜蒲公英500克,稠米汤200毫升。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兑入米汤中,拌和均匀。早晚2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消退黄疸。
5、芦笋玉米须粥
芦笋50克,玉米须2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粥粘稠即成。早晚2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芦笋。具有清热利湿,健脾退黄的作用。
6、茵陈蛋汤
茵陈100克,浓煎取汁300毫升,打入鸡蛋2个,加醋20毫升搅匀,煮沸食。每日一次,可清热利湿退黄。
治疗黄疸的食疗配方
1、茯苓粉粥
原料:茯苓、白术各30克,红枣20枚。
制法:将茯苓、白术、红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红枣熟即可。
吃法:当点心食用。
功效:温补脾胃,利胆消黄。
2、黄瓜薏米粥
原料:黄瓜1条,薏米3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黄瓜洗净,切片。薏米、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放入黄瓜片,小火煮3分钟即可。
吃法:分次食用。
功效:补脾和胃,利湿退黄。
防治附睾炎的药膳秘方
(1)鲜海蚌肉50克,煮汤食之,每日1次。
(2)粳米50克,丝瓜1条,煮粥食之,每日1次。
(3)鲜马鞭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
(4)血见草、黄药子各12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5)肾经草18克、升麻15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6)刀豆仁4粒、白醋适量。刀豆仁捣烂,用醋调匀,敷患处,每日数次。
(7)小茴香、苍耳子、杜仲、丝瓜络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8)薰洗法:茄子1个及茄根、叶适量,共同煎水薰洗患处,每日2-3次。
(9)鲜连钱草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
(10)胡椒7粒研粉,用白面调成糊状,摊于青皮上,贴会阴部。
(11)七叶一枝花根茎适量,研成粉后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2次。
七款祛斑药膳秘方
1、胡桃芝麻饮
芝麻20克,胡桃3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将胡桃仁、芝麻研为细末,与牛乳、豆浆混匀,煮沸饮服,白糖调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剂。可补益虚损,生津润肠,润肤消斑。
2、白鸭消斑杨
白鸭1只,山药200克,枸杞子30克,生地100克,调料适量。将白鸭去毛杂骨,洗净,用食盐、胡椒粉、黄酒涂抹鸭体内外,撒上葱姜腌1小时左右后切为丁;山药切片。生地布包,置碗底,而后纳入山药、枸杞、鸭丁,上笼蒸熟服食,每周2-3剂。可补益肝肾,养阴消斑。
3、黑白消斑散
黑木耳10克,白木耳5克。将二耳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蜂蜜水冲饮,连续1月。可消淤化斑,润肤滋肌。
4、枸杞生地散
6、猪肾消斑粥
猪肾1对,山药100克,苡仁50克,大米200克,食盐适量。将猪肾去筋膜,洗净,切丁,加诸药,大米同加清水煮粥,食盐调味,分作2次服食,每日1剂。可补肾健脾,祛淤化斑。
7、当归山楂茶
当归、山楂各10克,白藓皮、白蒺藜各5克。将诸药同置杯中,冲入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续1月。能疏肝健脾,消斑化淤。
枸杞子100克,生地30克。将杞子、生地焙干、研末、混匀,每取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用白酒适量冲服,连续1月。可补肝肾,去黑斑。
5、健脾消斑粥
生山药30克,莲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实、白扁豆各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诸药加水煎沸40分钟后,纳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连续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快速治疗经期腹泻的药膳秘方
疼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但只要月经一结束,腹泻就会自然好转。这种情况称为经行泄泻。
据专家介绍,中医认为,虽然大多数腹泻都与胃肠道疾病直接相关,但也有些腹泻是由其他脏器的疾患波及胃肠道而引起的。长期出现经期拉肚子,会造成女性营养流失,不利于孕育条件的形成,久之容易导致不孕。
治疗经行泄泻,应以健脾止泻为主,调经为辅。脾虚为主者可服用健脾丸或参苓白术丸;肝郁型者可服用痛泻药方;肾虚者需服用四神丸,同时配以一些食疗的方子,在经前期食用。体质偏寒的人,可用生姜5片、红糖30克,水煎后,分2次服用,持续3天;脾虚泄泻者可用白扁豆60克、红枣60克、黑糯米适量,煮粥;肾虚者可用淮山药50克、糯米适量,煮粥食用。
脾虚型
证见:月经将潮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脘腹胀满,纳差神疲,或面浮肢肿。经行量多,经色淡红,质稀。面色黄,唇舌淡红,苔白,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调经。
方药:
1、主方:健固汤
处方:党参20克,白术15克,云苓30克,巴戟天15克,生薏苡20克,砂仁6克(后下),木香10克(后下),白扁豆30克,山楂子20克,石榴皮15克。水煎服。
若腹痛必泻,两胁胀痛者,为脾虚肝木乘之,治宜扶脾柳木,方用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白术15克,白芍20克,陈皮6克,防风15克,云苓20克,郁金15克,佛手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 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2) 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剂每次6克,每日2次;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次。胶囊剂每次3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 加味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处方:党参12克,白术9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砂仁3克,橘皮6克,麦芽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 补脾止泻汤
处方:人参10克(另炖),白术12克(炒),云苓18克,附子9克,肉桂9克,吴茱萸9克,山萸肉10克,车前子15克,菟丝子12克。水煎服。
肾虚型
证见:经前或正值经期,大便泄泻如水样,常于五更天亮前泄泻。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月经可后期,经色淡,质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扶阳,暖土止泻。
方药:
1、主方:四神丸、合健固汤
处方:补骨脂15克,吴茱萸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9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云苓30克,巴戟天15克,生薏苡仕0克,炮姜9克,石榴皮15克,白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丁蔻附桂理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温肾健脾汤
处方:仙茅12克,仙灵脾24克,茯苓18克,白术10克,山楂12克,台乌20克,砂仁6克(后下),干姜8克,防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大枣18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便秘的药膳方子
麻仁栗子糕
【原 料】 火麻仁、芝麻各30克,栗子粉、玉米面、红糖各适量。
【制 作】将火麻仁淘洗干净,研为细末,芝麻淘洗干净。把火麻仁末、芝麻与玉米面、栗子粉、红糖充分混合,用水和成面,制成糕,蒸熟即可。
【用 法】 早餐食用。
【功 效】 补肾,润燥,宽肠。
【适应证】 老年人体虚肠燥、大便干结。
虾仁炒韭菜
【原 料】 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香油、淀粉、花生油、食盐、酱油各适量。
【制 作】 将韭菜洗净,切成小段;虾仁水发,沥干。将鸡蛋液搅匀,与香油、淀粉一同调成蛋糊,再倒入虾仁拌匀。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至油烧热时入虾仁糊翻炒,待蛋糊凝结后下韭菜段,同炒至熟时,放入食盐、酱油,再略炒即成。
【用 法】 早晨趁热食用。
【功 效】 润肠通便。
【适应证】 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
萝卜鸡杂汤
【原 料】 白萝卜1 000克,鸡杂1副,芹菜200克,生姜、食盐、香油各适量。
【制 作】 将白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块;鸡杂洗净,切成片;芹菜去叶,洗净,切成小段;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片。把萝卜块放入大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煲至熟透,再放入鸡杂片、芹菜段、生姜片一起煲至全熟时加入食盐、香油即可。
【用 法】 喝汤,吃菜。
【功 效】 健脾消食,理气通便。
【适应证】各种便秘,对肝郁气滞型便秘效果尤佳。
母乳性黄疸眼白会黄吗 眼白会黄不一定是母乳性黄疸
虽说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宝宝眼白会发黄,但是眼白发黄也还是其他黄疸的症状,如生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药物性黄疸等都会出现眼白发黄的现象。而黄疸的主要表现症状就是皮肤黏膜黄染及巩膜黄染,其中巩膜黄染就是常说的眼白黄。
治疗黄疸的药膳秘方
1、田基黄煮蛋
鲜田基黄100克(或干品50克),鸡蛋2~3个。鸡蛋煮熟后去壳,再与田基黄同煎煮,饮汤食鸡蛋,每日分次服食。有清热解毒,舒肝利胆退黄的作用。
2、牡蛎肉玉米须汤
鲜牡蛎肉100克,玉米须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碎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砂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取出药袋,滤尽药汁,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分2 次服食,吃牡蛎肉,饮汤汁。有敛阴潜阳、滋阴养肝、清热退黄之功效。
3、苦瓜猪肝汤
苦瓜200克,猪肝200克,黄酒少许,加盐、酱油,腌15分钟,冷开水冲淋后,加水共煮。具有清热利胆养肝的作用。
4、蒲公英稠米汤
鲜蒲公英500克,稠米汤200毫升。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兑入米汤中,拌和均匀。早晚2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消退黄疸。
5、芦笋玉米须粥
芦笋50克,玉米须2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粥粘稠即成。早晚2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芦笋。具有清热利湿,健脾退黄的作用。
6、茵陈蛋汤
茵陈100克,浓煎取汁300毫升,打入鸡蛋2个,加醋20毫升搅匀,煮沸食。每日一次,可清热利湿退黄。
治疗黄疸的食疗配方
1、茯苓粉粥
原料:茯苓、白术各30克,红枣20枚。
制法:将茯苓、白术、红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红枣熟即可。
吃法:当点心食用。
功效:温补脾胃,利胆消黄。
2、黄瓜薏米粥
原料:黄瓜1条,薏米3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黄瓜洗净,切片。薏米、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放入黄瓜片,小火煮3分钟即可。
吃法:分次食用。
功效:补脾和胃,利湿退黄。
吃黄疸药就能退黄疸吗
1、吃黄疸药就能退黄疸吗
小儿黄疸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是肝酶诱导剂,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等。中药治疗可用菌陈黄(黄连、黄苓、黄柏、栀子、菌陈、大黄)或菌陈蒿汤口服。因此婴儿黄疸是可以通过黄疸药物治疗的。
2、治疗黄疸的药物有哪些
2.1、中药治疗小儿黄疸。
2.1.1、伴有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的小儿黄疸患儿,可以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
2.1.2、伴见有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小儿黄疸患儿,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2.1.3、如果小儿黄疸患儿已经昏,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
2.2、西药治疗小儿黄疸。
2.2.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2.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2.2.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2.2.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治疗便秘药膳偏方
治疗便秘偏方[方一]
麻仁、杏仁、瓜蒌各等分,白蜜适量。三味共为细末,白蜜炼为丸如枣大,日服2-3丸,温开水送下。
本方清热润肠,适用于热结所致的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二]
香蕉1-2个,冰糖适量。将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炖服,日1-2次,连服数日。本方适用于津枯肠燥之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三]
锁阳、桑椹各15克,蜂蜜30克。将锁阳切片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气虚之便秘。
治疗便秘药膳偏方
治疗便秘偏方[方一]
麻仁、杏仁、瓜蒌各等分,白蜜适量。三味共为细末,白蜜炼为丸如枣大,日服2-3丸,温开水送下。
本方清热润肠,适用于热结所致的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二]
香蕉1-2个,冰糖适量。将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炖服,日1-2次,连服数日。本方适用于津枯肠燥之便秘。
治疗多发性神经炎药膳秘方
(1)双仁煲鹅肉
配方:薏苡仁30g,桃仁10g,鹅肉400g, 胡萝卜150g,绍酒10g,酱油20g, 姜10g,葱15g,盐4g,素油30g
制作:薏苡仁洗净,除去杂质;桃仁洗净;鹅肉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切4cm见方的块;胡萝卜洗净,切4cm见方的块;葱切段,姜切片#。薏苡仁放入碗内,加水50ml置蒸笼内蒸熟待用。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随即加入鹅肉、盐、酱油、胡萝卜、桃仁、熟苡仁(连同苡仁汁液)、盐炒匀,注入清水300ml用文火煲4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每次吃鹅肉50g。
功效:健脾利湿,除痹缓急。 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2)牛膝炖凤爪
配方:牛膝l0g,黄芪20g,大枣6枚,鸡爪250g,姜l0g,葱15g,盐4g。
制作:牛膝洗净切段,黄芪润透切片;大枣去核切片;鸡爪洗净去甲尖,姜切片,葱切段,牛膝、黄芪、大枣、鸡爪,同放炖锅内,放入姜、葱、盐,注入清水500ml。用武火烧沸,文火炖熬1小时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鸡爪50g喝汤。
功效:补气血,通经脉。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3)党参麦芽茶
配方:党参20g,麦芽15g,大枣6枚。
制作:党参洗净切片;麦芽洗净去杂质;红枣洗净去核,切片。党参、麦芽、大枣,同放炖杯内,加水200ml,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15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4)木瓜桃仁蒸石斑鱼
配方:木瓜15g,桃仁6g,石斑鱼500g,料酒15g,姜l0g,葱15g,大蒜l0g,白糖l0g。制作:木瓜洗净切成薄片;桃仁洗净,去杂质;石斑鱼洗净去鳞、鳃、内脏。石斑鱼放在蒸盆内,加入料酒、盐、白糖,抹匀,放入姜、葱、木瓜、桃仁,注入清水300ml。蒸盆置蒸笼内,武火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行气,补气补血。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5)茯苓白鹅汤
配方:茯苓15g,黄芪30g,当归、菟丝子、川牛膝、杜仲、木瓜、白术各l0g,熟地20g,白鹅肉500g,料酒20g,姜10g,葱15g,盐5g。制作:以上9味中药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白鹅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切5cm大小的块;姜拍松,葱切段。白鹅肉、药包、姜、葱,同放炖锅内,加入盐,放入清水1000ml。炖锅置武火烧沸,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食法:每8小时服1次,每次服200ml汤。
功效:
滋补肝肾,益气补虚。用于多发性神经炎患者
治疗便秘药膳偏方
什么是便秘?便秘是指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通常两三天不大便,或有便意,但排便困难者。便秘病发生原因常有燥热内结、气虚传送无力、或阴虚血少等。下面介绍治疗便秘常用有效的偏方大全。
治疗便秘偏方[方一]
麻仁、杏仁、瓜蒌各等分,白蜜适量。三味共为细末,白蜜炼为丸如枣大,日服2-3丸,温开水送下。
本方清热润肠,适用于热结所致的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二]
香蕉1-2个,冰糖适量。将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炖服,日1-2次,连服数日。本方适用于津枯肠燥之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三]
锁阳、桑椹各15克,蜂蜜30克。将锁阳切片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气虚之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四]
蜜糖30克,金银花15克。先将金银花煎水,去渣放凉,分次加入蜜糖溶化后饮用。煎时不要太浓,一般煎成两碗银花汁,瓶贮分冲,冲蜜糖服。本方清热通便,适用于热结所致的便秘。
治疗便秘偏方[方五]
马铃薯不拘量。将其洗净,压碎,挤汁,纱布过滤。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杯。本方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
哮喘患者的药膳秘方
1.发作期哮喘
冷哮
由于外感风寒,失于表散,外邪犯肺,聚液生痰,或平素已有寒痰内伏于肺,遇寒而发。表现为咳嗽气促,痰稀薄,有哮鸣音,形寒无汗,怕风,舌苔白滑、质淡,脉浮、滑、紧。宜用宣肺散寒,豁痰平喘药膳。
1、苏杏生姜粥
原料:紫苏子10克,苦杏仁10克,生姜5克,粳米60克。
制法:将紫苏子炒爆花,苦杏仁去皮、尖,生姜捣烂,粳米淘洗净。先把紫苏子、苦杏仁捣碎与生姜混合,待粳米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再略煮片刻,至熟烂成粥时加冰糖少许。
功效:紫苏子味辛,性温,善解表散寒理气,对气喘咳嗽有一定作用;杏仁味苦,性温,可祛痰止咳平喘;生姜味辛,性温,可解表散寒。三者配合起到散寒邪、止咳嗽、平哮喘作用。
2、核桃白果生姜汤
原料:核桃肉10克,白果10克(去壳),生姜5克。
制法:三料共入锅,水煎后饮汤。每日1剂,连用10~15日。
功效:核桃仁味甘,性温,可敛肺定喘;白果味甘、苦、涩,性平,可敛肺平喘止嗽,与解表散寒之生姜同用,共奏温肺定喘之效。
热哮
由于肥甘厚味食之过多,积而成痰,或素体阳盛而伤阴,致使痰热内伏于肺,痰浊壅盛而发。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喉间哮鸣不能平卧,痰稠色黄,喜冷饮,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食宣肺清热、化痰平喘的药膳。
3、蕺菜拌海蜇
原料:鱼腥草(蕺菜)50克,海蜇50克,蒜、芝麻油、酱油、盐、糖、醋适量。
制法:将海蜇洗净切丝,鱼腥草洗净,在沸水中焯后放入盘中,加入海蜇丝及蒜末、盐、糖、醋、酱油、芝麻油等调料拌匀即可。
功效: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可清肺热,有解毒、消炎、通利小便的作用;海蜇味咸,性平,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润肠消积,二者对痰热引起的热哮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缓解期的哮喘
肺虚型
易感外邪,多因气候变化而诱发,畏寒,气短,自汗,喉间常有哮声,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宜食益气固表补肺气药膳。
1、双杏全肺汤
原料:银杏(白果)15克,甜杏仁30克,猪肺一只(300克左右),黄酒、盐适量。
制法:将白果去壳、衣,打碎,甜杏仁洗净打碎,与白果放在一起,加黄酒湿润备用。猪肺洗净后,将白果仁、甜杏仁塞入气管内,将气管扎紧,放入沙锅,加黄酒、盐,炖至熟烂,切片食用,每日2~3次,可供6次食用。
功效:白果味甘、苦、涩,性平,可敛肺气,定喘嗽;甜杏仁可止咳下气;猪肺味甘,性平,入肺经,《本草纲目》称之为补肺气止咳的佳品。三者配伍,加强了补肺通气、定喘宁咳、灭菌消痰之功效,对于久病肺虚喘咳有一定疗效。白果有小毒,每次食3~5个即可,勿过量。
脾虚型
平素痰多,喉间时有哮鸣,面色萎黄,食少便溏,乏力,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腻,脉缓无力,宜食健脾化痰药膳。
2、茯苓大枣杏仁粥
原料:茯苓15克,大枣10克,甜杏仁(研碎)25克,粳米60克。
制法:以上诸料洗净共入锅中,慢火煮粥。
功效:茯苓利尿祛湿健脾,大枣补气健脾,杏仁润肺止咳,粳米补中益气。湿去脾健,脾健则痰不易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品对于四肢浮肿、便溏、乏力的哮喘者尤为适宜。
肾虚型
表现为喘促气短,动则心悸,呼多吸少,痰吐起沫,腰酸肢软,畏寒神怯,冷汗自出,舌质淡,脉沉迟,宜食补肾纳气平喘的药膳。
3、核桃骨脂胶冻
原料:核桃仁250克,补骨脂35克,石花菜15克,糖桂花、白糖适量。
制法:将补骨脂加水煎汁,去渣,再将核桃仁加部分煎汁磨浆。石花菜加煎汁在锅中烧至溶化,加白糖搅匀,把磨好的核桃仁浆放入搅匀,加热至沸。出锅倒入餐盒中,冷后入冰箱冻结后撒上糖桂花,切块食用。
功效:核桃仁甘温,可补肾养血,润肺纳气定喘;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可补火温阳,温肾纳气而平喘咳。石花菜胶黏成冻,桂花及糖可调味。本品对肺肾寒喘咳有一定效果。
爱心提醒
哮喘患者平素应注意保暖,饮食要忌生冷,少吃咸食,也不可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因其可积热生痰。对于过敏性食物、发物,如海鱼、虾、蟹等,要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要禁食,以防诱发哮喘。由于患者体弱,冬季合理对证进补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