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容易摔倒怎么办
老人容易摔倒怎么办
1、要预防身体机能退化
有远视、近视、散光等问题的老人应佩戴合适的眼镜,避免用眼过度。听力下降者佩戴助听器。尿失禁者每日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夜尿多者睡前少喝水,床边准备尿壶。
2、要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和地面不平的路
注意利用楼梯扶手和拐杖。有的老人不服老,觉得自己身体好,出门时携带物品过重或买很多东西,造成走路不稳,从而增加跌倒风险。搭乘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不要心急。避免走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天亮前和天黑后最好减少出行。在卧室、浴室和过道都装上夜间照明灯。
3、要选择合适的衣服和鞋子
有的老人一双鞋穿了很多年,鞋底的纹路已经磨没了仍然不舍得换,但鞋在保持躯体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的老人衣服松紧大小不合适仍凑合着穿,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老年人摔倒该这样办
如果摔倒时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话,只能靠自己。首先慢慢动动身体,看看四肢还能不能懂,然后想办法翻身跪立,慢慢地用手撑起来,能找到一个支撑物好。如果发现四肢动不了,就平躺着,大声呼喊或想办法打电话呼救。如果摔倒时还有其他人在,就向身边的人请求帮助。大家虽然调侃“老人扶不扶”,但真正遇到了,还是会热心帮忙的。老人摔倒后果很严重,防止摔倒以及摔倒后及时扶起来才是关键。于老人自身,应该多补钙多锻炼,强身健体;作为子女,多多关心爸妈,能一起住就一起住。如果工作在外,条件不允许,也要想办法让爸妈住进养老院,毕竟养老院的其他老人和工作人员都能给爸爸妈妈一点照应,尽量避免让老人独居。我们小时,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一切;如今父母老了,我们也不能吝啬对他们的关爱。
老人爬山晨练要注意什么
1、老人爬山晨练不宜空腹
空腹锻炼容易引起老年人低血糖,使人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是发生昏厥,因而要严加注意。
2、老人爬山晨练不宜早
老年人晨练不能贪早。因为时间太早,光线不明,气温也比较低,老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容易摔倒或受凉,从而诱发感冒、
3、老人爬山晨练不宜露
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清静、空气新鲜的场所,不要顶风跑,不可减衣活动,更不能脱衣露体锻炼。
洗澡时有哪些禁忌呢
温度不宜过高。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天,洗澡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洗澡水温度太高,会造成皮肤脱水,可能会发生昏厥,而且对皮肤不好,会伤害皮肤,一般情况下水温在37度左右为宜。
时间不宜过长。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在洗澡的时候,空气不是很流通,而且有水蒸气,会让浴室闷热,容易缺氧,而且水温让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往四肢多,流向大脑减少,使大脑缺氧,容易昏厥。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分钟左右。
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运动后身体需要散发热量,毛细血管扩张,如果这时候用凉水洗澡会让毛细血管突然缩小,对身体不好,运动后也不能洗热水澡,会造成大脑缺氧。
醉酒后不宜洗澡。醉酒后不宜马上洗澡,首先酒后洗澡容易摔倒,而且酒精发作起来晕在厕所,而热水不断流,容易造成窒息,其次酒后身体发热需要排除热量,洗澡后身体凉爽了,但是热量没排出去,会加重醉酒的状态。
饭后不宜马上洗澡。俗话说“饱不澡,饿不跑”是有一定道理的,饭后肠胃正在消化,如果洗澡会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容易消化不良。
洗澡必须通风换气。洗澡的时候必须换气,不然容易头晕造成晕倒窒息。洗澡的时候可以开一点窗户,如果没有窗户就要把浴霸的换气打开。
洗澡时注意防滑。洗澡的时候注意防滑,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平衡比较差一些,容易摔倒,洗澡的时候把防滑垫垫上。
洗澡前喝一杯水。洗澡会出汗水,水分流失,所以在洗澡之前补充一杯水。
注意事项
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洗澡时注意换气
老人小孩洗澡时,应注意洗澡时间,偶尔叫一下,以防万一发生摔倒却不知道。
老人摔倒怎么办
老人摔倒别先急着扶起来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先看看对方有没有意识,如果晕过去了,可以掐人中、合谷、劳宫穴,等他清醒过来。如果是老人摔倒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把他扶起来,可能还会坏事。需要做的就是问问他话,看他意识是否清醒,然后打120求救。
老人突然跌倒好先不要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应分析一下老人摔倒的常见原因:
中风引起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患者会发生昏迷、偏瘫等。
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患者一般无意识障碍。
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患者会发生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急性发作。不慎摔跤,导致了骨折及癫痫等。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一般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对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如果立即扶起,会加重出血症状,反而使病情急转直下。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平卧更有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如此时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如发生骨折和脱臼,不当的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椎骨折的病人若伤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扶起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此,遇到老人摔倒时,要先观察其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病人,可先让其服下急救药,再视情况送往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碰到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转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动作宜缓慢、平稳,好让病人保持平卧。
看了这些,希望大家在老人摔倒的时候能给予正确的帮助。但是本文的初衷,绝对不是给大家一个冷漠的借口。看到老人摔倒,不要立即扶起来,但是也不要冷漠的转身走开。
扭腰机的危害 容易摔倒
在扭扭腰机时,如果身体平衡能力不强,特别是刚开始扭腰机锻炼时,因不能保持身体平衡而摔倒的几率是很大的,进而会导致因摔倒身体受伤的情况。所以刚开始锻炼或不能平衡身体者,先双手扶着墙壁或固定物体练习。
老人摔倒以后怎么办呢?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老年人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可抑制骨质疏松症
一、低体重:重力和肌肉收缩可影响骨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体重过轻或太空失重,均可发生骨质疏松。
二、性激素低下:不仅仅是绝经后的妇女,年轻女性各种低雌激素性闭经、产后哺乳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危险。
三、吸烟、过度饮酒:吸烟会降低肠内钙的吸收,吸烟者常常绝经早,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丢失。酒精可抑制骨形成,酗酒者发生肝损害时,可降低肠钙的吸收。
四、咖啡及碳酸饮料:过度摄入咖啡及碳酸饮料,可引起钙丢失。
五、体力活动缺乏:缺乏肌肉活动,会导致废用性骨量丢失。缺乏运动会引起肌肉力量下降和平衡协调功能低下,使老人容易摔倒,从而增加骨折的危险。
六、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摄入少):国人每天摄入钙的剂量应为800-1000毫克,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老人需要的钙量更多。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老人光照少,可影响维生素的活化过程。
七、有些疾病和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亢、柯兴氏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胃肠吸收功能障碍、多发性骨髓瘤或骨转移瘤等及I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低骨量。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肝素等抗凝剂或利尿剂都已证实与骨质疏松发病有关。
老人为什么容易跌跤摔倒
老人为什么容易跌跤摔倒?
一般太活跃或不太活动的人都容易发生危险,因而是U字形曲线。80岁以上老人主要是因内在危险因素,75岁以下者多因外在因素。当然以上危险因素越多则跌跤机会越大,这些因素全有则100%会跌跤,即使没有,老人跌跤机会是12%。
1、内在危险因素
过去跌过跤。
年龄越大危险因素越高。
老人中女性危险性较男性高,但较年轻者男女相等。
独居,特别是老人不能从地板上爬起来。
用药:服用安定类药使危险性增加44%,用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地高辛、利尿剂、镇静剂等均增加危险性。一般认为服4种药以上就使危险性增高。
慢性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症、关节炎等都可使危险性增加32%。甲状腺病及糖尿病,以及眩晕及尿失禁都有关。
动作及步态困难,肌肉软弱及平衡失调,如帕金森病等。
静坐行为,常不活动。
精神状况,如怕跌跤,更易跌跤。
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D缺乏。
认知障碍,如各种痴呆。
视力障碍。
足有病,甚至鞋不合适。
2、外在危险因素
住在社区者约30%-50%是因环境因素,如光线暗、地板滑、路面不平等,或因鞋及衣服不合适,或因拐杖等缺点。
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第一,有些老人的着装不适合。有些老人穿的衣服比较紧,尤其穿比较长的裤子,很容易发生绊倒的情况,因此要格外注意。
第二,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摔倒一般和心脑血管有关,因此建议平时要多做体检,提早预防疾病,防止摔倒。
第三,路况不良。很多小编身边的老人都是因为雪天或者有冰才会摔倒的,因此在这么不好的天气状况下,老人尽量不要出门。
第四,身体素质比较差。有些老人身体素质还是很差的,整个身体技能差,所以走路会不稳。
第五,有些老人腿脚不方便。这些老人需要人搀扶,在没有拐杖和人搀扶的情况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要格外注意。
第六,有些老人骨质疏松会造成摔倒。老人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腿脚比较软,所以就会造成摔倒,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补充营养。
第七,此经验在这里借助百度经验平台为大家分享。感谢百度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如果帮助到你,记得投一票并给与评价,本人不甚感激。
老人摔倒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可以防摔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一半。为了防止老年患者摔倒,医院都有防摔手册。那么,家里有老人的,作为儿女千万要时刻警惕了,为了防止老人摔倒,还是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吧。……
防摔技巧
1.防摔可练练太极
要防止老人摔倒,首先要增强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如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其中,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健身运动。其次,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熟悉生活环境,道路、厕所、路灯以及紧急时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等;老年人着装宜舒适合体,裤腿不要过于肥大或过长,鞋子大小要合适,尽量别穿系带的鞋。
2.雪天出行先防滑
冬天寒冷,道路结冰或积雪,容易滑倒,扬州市东方医院宋小学提醒老年人,出行速度不要太快,最好穿防滑鞋或旅游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在雪地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最好用双手来回摆动行走,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地起到平衡作用。尽量避过大理石路面,因为大理石路面比较光滑,容易滑倒;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
3.吃药后小心头晕
服用药物,尤其是同时服多种药物,可能增加跌倒风险。因为有些药物会使人感觉嗜睡、头晕。老人在服用处方药或营养补充剂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了解潜在的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眩晕、昏睡感,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或在陪伴下活动,以防摔跤。一般来说,安眠药易导致头晕。止痛药可能造成神志不清。镇静药有头晕、视物模糊的副作用。降血压药过量,可能带来低血压,降血糖药过量则会导致低血糖,都有晕厥的风险。抗过敏药也可能让人嗜睡,服用时要谨慎。
4.摔倒后怎么办,建议按以下步骤处理:
最好先坐着或躺着不动,并大声求救。先检查是否有严重肿胀、骨头变形、无法移动肢体、不能忍受的疼痛。如果有以上症状,就可能已经骨折,可就近取木板或长型硬板(长度要超过伤处上下的关节),再以纱绷或丝袜、毛巾做简易的固定,限制伤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和减少疼痛。立即送医检查、治疗。若没有上述第2项的症状,可在旁人的协助下,或自己慢慢站起来.持续观察,并给予冰敷,如事后仍有上述第2项的症状,或疼痛加剧、渐渐无法活动,仍可能是骨折,需马上就医。
简单的测量是否属于易摔人
1.平衡试验
半足距站立:身体站直,将两脚合并,左脚向前,右脚错后半步,看是否能站稳,身体不晃动。要求65岁以下的人,坚持60秒以上;超过65岁的人,能坚持30秒,即达标.全足距站立:将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脚尖抵着前左脚跟,两脚在前后一条直线上,同样,看看65岁以下的人,能否坚持60秒以上;超过65岁的人,能否坚持30秒,身体不晃动。如果站不稳,说明身体的平衡能力差一些,这样的老人走路就要小心跌倒。起坐试验双手交叉在胸前,从椅子(座高46cm)上站起来再坐下,10秒之内尽可能快地反复做5次。如果在10秒内能完成这些动作,说明老人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没有问题。
2.起立行走测试
在3米的距离内,一端为始点,另一端作为终点。在始点处,放置一把椅子,首先,老人坐在椅子上,然后,从椅子上起立,向前走步,走到3米尽头处,转身向回走,走到椅子处坐下。这一连串动作,如果在12秒内完成,说明老人机体活动自由、灵活;如果在12~20秒之间完成,说明老人大部分情况下可独自活动;如果在20~29秒之间完成,说明老人的活动能力不稳定;如果超过30秒才完成,说明老人存在活动障碍。
3.步行试验
要求测试者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分钟行走距离。当6分钟内行走小于300米时,提示这个人行走困难,有跌倒风险。只有一个人行走距离大于450米时,才表明他行走功能正常。
4.静态坐位平衡试验
对于已经卧病在床、不能行走的老人,要通过静态坐位平衡试验来测定他是否有跌倒的风险。具体方法:端坐椅上(双脚踏地),或坐在床边,两手放在大腿上,计算能维持端正坐位的时间。如果维持端坐时间少于20秒,说明这个老人身体难以支撑平衡坐位,有跌倒风险。
房间太热往地上洒水有用吗
房间太热往地上洒水有一些作用,但是洒水后踩到水面容易摔倒,因此较少使用这个方法。
洒水需要是瓷砖地面,如果是木质地板的话,不适用,而且在瓷砖地面洒水,如果有积水的话,踩到了很容易摔跤,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大使用这个方法,尤其是家里面有老人、小孩以及孕妇的话,要杜绝在地上洒水,以免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