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小儿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小儿便秘按摩穴位
1、顺摩腹
患儿仰卧位,医者四指并拢,以脐部为中心,以手掌部或四指轻摩腹部。
2、按弦搓摩
患儿坐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并将两手上举至头部,医者可位于患儿前方或后方,双手手掌部置于患儿两侧腋窝下方,从上直摩至腰部。
3、推下七节骨
七节骨通俗定穴方法:从与系裤腰带处相平的脊柱骨处至股沟稍上方成一直线。患儿俯卧位,医者将食、中二指并拢稍弯曲后两指指端对齐,以食、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推。
宝宝便秘 不妨试试刮痧和推拿
针灸科介绍,中医按摩、刮痧一般3-5次即可治愈小儿慢性腹泻,4-6次即可治愈小儿便秘和急性肠炎,通常一天治疗一次,一次20分钟。
中医按摩、刮痧治疗小儿便秘、慢性腹泻和急性肠炎等疾病,借助轻柔的按摩、刮痧等方式,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从而增进小儿的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学龄前儿童都适用。
小儿便秘按摩来治疗
(1)治疗原则:润肠通便。若实秘,宜泻热通便:若虚秘,宜益气养血。
(2)治疗步骤
①清大肠: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小儿虎口推至指尖200次。
②按揉膊阳池:以拇指或中指端着力,揉小儿手背腕横纹中央凹陷中之后3寸处100次。
③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方向环行抚摩5分钟。
④揉天枢、足三里穴:以拇指或中指端揉脐旁2寸天枢穴、下肢足三里穴各50~100次。
⑤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小儿尾椎骨端100次。
⑥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100~200次。
⑦若实秘
a.清天河水:用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前臂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次。
b.退六腑:用拇指罗纹面或食指、中指罗纹面着力,沿小儿前臂尺侧,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100次。
c.搓摩胁肋:小儿两手抬起,或放于头上,术者用两手掌从小儿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穴处100次。
d.运内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心四周八卦穴作运法50次。
⑧若虚秘
a.补脾经: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罗纹面旋推300次。
b.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次。
c.揉二马:用拇指端揉小儿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100次。
d.捏脊: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脊柱正中肌肤,自龟尾穴捏至大椎穴,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并用力提拿3~5遍。
(3) 疗程:每天按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经按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仍须继续按摩,直至排便正常。
小儿便秘按摩手法图解 小儿便秘饮食注意事项
纯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宝宝便秘严重,除了考虑换奶粉外,要让宝宝多喝水。如果宝宝已经能吃饭了,要多吃些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比如火龙果,它的黑籽能加速肠道的蠕动,对于治疗便秘非常有效。
小孩便秘按摩方法 按摩肚子上的天枢穴
除了腹部的整体按摩外,便秘小儿还可以通过按摩肚脐旁的天枢穴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定位:天枢穴是以肚脐为对称轴的两个穴位,位于肚脐左右两寸处。
按摩方法:小孩睡前,家长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摩孩子的天枢穴5分钟。
小孩便秘怎么按摩肚子 小孩便秘的其他按摩手法
位置:龟尾穴位于小儿臀部的尾椎骨处,通过对龟尾穴的刺激可以通调督脉,调理大肠的功能,能够有效的缓解小儿便秘的症状。
按摩方法:在进行推拿时需用拇指或者中指的指端按揉小儿尾椎骨端100次。
位置:七节骨穴位于腰骶部正中位置,处于命门到尾椎骨底端的一条直线。按揉七节骨可调理肠胃机能,缓解便秘。
按摩方法:进行推拿时可用拇指挠侧或食指、中指指腹从小儿的腰部命门处至长强穴从上而下做直推100一200次。
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1、支沟穴
【身体部位】:手部穴道。
【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找法】:以手掌侧放,拇指、食指并拢,虎口纹路尽头处是穴位。
【穴道按摩DIY】:左手侧放,右手掌握住左手背,以右大拇指指尖按压穴道即可。
2、天枢穴
【身体部位】:腹部穴道。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
【穴位找法】:肚脐正中左右各外开2寸,就是穴位。
【穴道按摩DIY】:以肚脐为中心,天枢穴为左右角,以右手掌由右下腹往上按柔,经右天枢穴横向肚脐,经左天枢穴而下,以顺时针方向按柔即可。
小孩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1、揉按足三里穴
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紧附于小腿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2、按揉肾俞穴
同上坐姿,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3、按揉天枢穴
同上卧姿,双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侧,中指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4、掌揉中脘穴
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1、医生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肛肠病变患者多在承山穴处有明显压痛或条索性改变,即所谓的疾病阳性反应点。承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有润肠通便、清热利湿、化淤止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痔疾、肛裂、便秘的有效穴位。
2、此外,按揉承山穴还能预防肌肉抽筋。中医认为,肌肉抽筋多是由于感受寒邪、远行过劳、气血淤滞、经络不通、筋脉失养等造成的。承山穴位于腓肠肌肌腹,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能较好缓解腿骶部转筋、小腿痉挛疼痛。一般而言,短时间内做大量剧烈运动,或孕妇、中老年人等缺钙人群易出现抽筋症状,都可以使用艾灸或按摩承山穴的方法进行防治。在运动前按揉一下左右承山穴3~5分钟,能有效预防小腿抽筋。
3、操作方法
按摩法:
患者双手握住小腿腓肠肌下正中的 “承山穴”。拇指指腹由轻及重垂直点按承山穴,先柔后刚,先浅后深,当患者感觉到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度。与此同时,将踝关节尽量用力背伸,配合按揉2~3分钟,然后再轻揉局部放松。重复按摩2~3次,每日1~2次。
悬灸法:
患者取最舒适的坐位,艾条点燃后放于承山穴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灸,使温热感向深处扩散,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多用于防治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