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挤奶的正确方法 热瓶挤奶法
产妇挤奶的正确方法 热瓶挤奶法
对于一些乳房肿胀疼痛严重的妈妈来讲,由于乳头紧绷,用手挤奶很困难,可用热瓶挤奶法。取一个容量为1升的大口瓶(注意瓶口的直径不应小于2厘米),用开水将瓶装满,数分钟后倒掉开水。用毛巾包住拿起瓶子,将瓶口在冷水中冷却一下。将瓶口套在乳头上不要漏气。一会儿工夫,瓶内形成负压,乳头被吸进瓶内,慢慢将奶吸入瓶中。待乳汁停止流出时轻轻压迫瓶子周围的皮肤,瓶子就可被取下了。
产妇挤奶的正确方法 挤奶的事前准备
挤奶前要洗干净双手。母亲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用温热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然后再把盛奶的容器放在靠近乳房的地方。先在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再开始按照步骤开始挤奶。
新妈妈怎样给宝宝喂初乳
1、准备哺乳工具
吸奶器(或者不用)、奶瓶、乳垫、奶瓶保温盒、干净纱布(清洁奶头用)。
2、挤乳动作
彻底将手洗干净,采用舒服的姿势并放松身心,轻柔地按摩乳房或在乳房上敷一条温热的毛巾,均有助于输乳管内乳汁的流出。正确的挤乳姿势乳房不会有疼痛,如果会痛,表示动作有误,需要重新调整大拇指与食指的位置。
(1)将容器靠近乳房,拇指在上,其余4指在下面托住乳房,握成一个C型。将拇指和食指及中指放在乳头后方约2.5~4厘米处。挤压的区域是以乳头为中心,半径约3厘米的区域。
(2)做有规律的一挤一放的动作,指腹向乳头方向滚动,同时将手指的压力从中指移动到食指,将乳汁推挤出来。挤压时避免太深或太用力,以免阻塞输乳管。不要挤压乳头,因为挤压或拉乳头就像婴儿只吸吮乳头一般,并不会促使奶水流出。
(3)将手指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有节奏性地重复按压、推挤的动作。隔一段时间,转换位置挤压。避免用摩擦或滑动的方式,以免皮肤被挤压造成红肿。刚开始不会有奶水流出,但挤压几次后,奶水会慢慢滴出。当催产素反射渐渐开始活跃,乳汁就会似泉水涌出。如果使用吸奶器,则按照使用说明上操作。
为了孩子的健康,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喝到初乳。不要因为体型而放弃哺乳,恰恰哺乳才有利于身材的恢复。
母乳储存与加热易闯四大误区
误区一:挤奶、吸奶不当造成二次污染
每一次挤奶前,妈妈需要清洗双手,如果使用吸奶器的话,也要记得清洗。不做好清洗工作,容易传播细菌,母乳容易被污染。另外,使用吸奶器挤奶的话,最好选用有防逆流的吸奶器,避免吸奶过程中,奶水倒流出现二次污染的印象,影响母乳质量。
误区二:母乳不分日期存放
母乳和其它食品一样,都有保质期。如果不分类存放,拿到不新鲜的母乳,不仅质量打折,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另外,已经融解过的母乳不要再次冷冻,有效时间内没有喝完的母乳应丢弃。因此,挤出奶之后把时间标记好很重要。分类存放,产奶日期较前的应当先喝完。一般情况下,母乳冷冻可保存3个月左右,但是冷冻条件好不常开关的话,可保存6个月。
误区三:用微波炉加热母乳
有些妈妈为了方便,直接把储奶袋或奶瓶从冰箱里拿出来就放进微波炉加热了。这种做法会破坏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或温奶器加热,温度不超过40度即可,温度过高会影响母乳的质量。
误区四:积攒几个奶瓶一起洗
宝宝的免疫力低,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奶瓶使用前后都要先消毒。有些妈妈每天使用好几个奶瓶,觉得一起消毒比较方便快捷。这种做法容易滋生细菌,建议奶瓶使用完后立刻清洗。另外,提醒一下各位妈妈,奶瓶是有使用期限的,一般在半年左右,尤其是塑料奶瓶。
产后涨奶怎么办
1、早开奶,勤哺乳
产妇在宝宝出生后未能及早哺喂,或哺喂间隔时间过长均能导致涨奶,因此,产妇早开奶,勤哺乳就能有效解决涨奶问题。
2、挤出多余的奶,以备不时之需
有的妈妈奶水较为充足,一个宝宝来不及吃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将多余的奶水挤出,存入冰箱,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要注意吸奶器与储奶瓶的保洁、消毒及其冷藏条件均要达标,否则还是倾倒处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妈妈无法及时哺乳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悄悄地挤掉一些奶水。
及时挤出涨奶,防止奶管堵塞形成肿块,或导致乳腺炎等棘手问题。
喂奶注意事项
1、新生儿应该怎么喂奶
新生儿喂奶可不定时不定量,每次喂奶之间的间隔时间没有严格限制,婴儿哭闹的时候说明想吃奶,此时应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新生儿时期,每天喂奶的次数控制在8到10次,大约1到2个小时左右孩子就会饿,需要喂一次奶。新生儿睡眠时间充足,不哭不闹,精神愉悦,体重有规律的增长,表示奶水充足,不能强行喂奶,每次喂奶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2、母乳喂奶
母乳喂奶之前应将乳头清洁干净,用干净的热毛巾擦拭乳头表面,适当按摩乳房,挤出前面的几滴奶水,然后开始母乳喂养。产后几天产妇身体疲惫虚弱,可以躺在床上喂奶,身体逐渐恢复后,可用坐姿喂奶,身体靠在床上或者椅子上,保持全身放松,一只胳膊将孩子抱着,另外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把奶头夹住,可避免乳房淹没孩子的鼻孔,影响呼吸。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身体应倾斜大约45度,奶水的流速不会太急,可避免孩子吃奶呛咳。
3、乳头内陷如何喂奶
乳头内陷发生率10%左右,影响喂奶。单侧乳头内陷的产妇喂奶时,孩子习惯性的吃容易吃到奶水的一侧乳房,此时孕妇要有耐心,可将内陷的乳头挤出,然后喂养,喂养的时候食指和中指夹住奶头,避免内陷。轻微乳头内陷,宝宝吮吸奶水的时候,可促使乳头突出。乳头无法吐出时,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放入奶瓶中给孩子喂奶。初次喂奶时,毫无经验,可请教有技巧的产科护士,在护士的帮助下哺乳。
4、正确的喂奶姿势
正确的喂奶姿势:将婴儿抱起来,婴儿头部靠在妈妈的肩膀上,喂奶时轻轻拍打婴儿脊背,帮助排空咽喉空气,避免喂奶时吐奶,孩子吃饱后自己会停止吮吸奶水。喂奶时孩子的头应该轻微后仰,抱孩子时应与地面有四十五度的倾角,可避免奶水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炎。不让婴儿含着奶头或者奶瓶睡觉,否则容易吞咽进空气,导致呕吐和腹部疼痛。喂奶前应将前面奶水挤出几滴,然后喂奶。
产妇挤奶手法 吸奶器挤奶法
吸奶器可在商店购买,注意在使用吸奶器挤奶前,所使用的所有器具都要事先进行消毒。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将吸奶器的广口罩在乳头周围的皮肤上,不让其漏气,按照操作方法使其存在负压吸力将乳汁慢慢地流入吸奶器容器内,当吸奶器中的奶较多时,应将奶倒入准备好的容器内。
产后涨奶怎么办
1.挤出多余的奶,以备不时之需
有的妈妈奶水较为充足,一个宝宝来不及吃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将多余的奶水挤出,存入冰箱,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要注意吸奶器与储奶瓶的保洁、消毒及其冷藏条件均要达标,否则还是倾倒处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妈妈无法及时哺乳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悄悄地挤掉一些奶水。
及时挤出涨奶,防止奶管堵塞形成肿块,或导致乳腺炎等棘手问题。
2.及时选择正规专业的催乳服务机构
如果妈妈涨奶的情况较为严重,通过上述方法均无法解决,或者有乳腺炎的迹象时,请妈妈及时选择专业的催乳服务机构,因为催乳是一门技术活,催乳师也是一个知识面需要非常广泛的职业,如果只会简单的“挤奶”、“揉奶”可能会耽误哺乳。
3.及时疏通堵塞的乳腺管
在哺乳时,常遇见妈妈乳腺管堵塞的现象,这时妈妈要做的是及时疏通乳腺管。
具体方法:可以让宝宝多吸吸,也可以通过把热毛巾热敷乳房,并配合着从乳房的四周向乳头方向梳理,热敷加按摩可以有效疏通堵塞的乳腺管。
4.早开奶,勤哺乳
产妇在宝宝出生后未能及早哺喂,或哺喂间隔时间过长均能导致涨奶,因此,产妇早开奶,勤哺乳就能有效解决涨奶问题。
5.温水浸泡乳房
妈妈涨奶了,可用一盆温热水放在膝盖上,再将上身弯至膝盖,让乳房泡在脸盆里,轻轻摇晃乳房,借着重力可使乳汁比较容易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