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操作方法
音乐疗法
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选用情调悠扬、节奏徐缓、旋律清逸高雅、风格娟秀的古典乐曲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轻音乐为好。这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疗法
目前,一些针灸疗法对于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基本上是依据循经取穴原则,通过针刺作用,调节经络、脏腑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这也属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饮食疗法
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上要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猪心等。这也可心律失常的治疗里的一种。
心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颤、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等等。
由于各种心脏疾病产生心律失常的机制不同,以往因手段和方法比较匮乏,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较为困难。为了能够控制心律失常,必须给患者服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发展成为十分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的房扑、特发性室早和室速,成功率达到90%以上。
颈椎病会引起胸痛吗
颈椎病有的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还有病人表现为胸闷不适、气短、心慌等,这些因颈椎病引起的心血管症状,称作“颈源性心脏病”或“颈心综合征”。心前区疼痛称为“颈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称为“颈性心律失常”。这是由于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导致了交感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此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延髓内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收缩,也会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
颈心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关键是治疗颈椎病,在治疗前一定排除心脏病。
1 中药:根据患者情况予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散瘀,补气养血等,缓解症状有较好疗效。
2 针灸:针灸治疗颈椎病有独特疗效,中药加针灸能治疗大多颈椎病。
3 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等;疼痛减轻后用脉冲治疗仪或其他热疗。
4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更严重症状。
5 温热敷: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治疗心律失常的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基础上发生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好的病人,迭择药物的余地大,药物耐受性好,不易出现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对Ⅰ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良好的治疗反应。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清启
有器质性心脏病、在心功能不全基础上发生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差、尤其是舒张功能差的病人,心动过速发作时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这类病人常因伴有心肌损害和心电不稳定性致使心肌除极和复极非均质化,心动过速发作时猝死的发生率较高,治疗时选择药物的余地小,药物耐受性差,药物的促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这类病人不易宜宜选用Ⅰ类(尤其是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胺碘酮为首选药物。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已知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疾病有心肌梗死、QT间期延长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速、Brugada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以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对这些病人的治疗方法是植入ICD,无条件植入者应迭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断剂治疗。
治疗心律失常验方
女贞子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主治心律失常、阴虚内热、头晕、眼花、耳鸣等。
【处方组成】女贞子250克。
【用法用量】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900毫升。每次取30毫升,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或每日用药25克,加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分3次服。
【病例验证】用女贞子治疗心律失常43例。治疗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1周,服用女贞子1个疗程(4周)。总有效率76%。其中显效19例(心律失常消失),有效15例,无效9例。病程不到1年者,总有效率84.3%;1~5年者为81.2%,超过5年者为52.1%。
皂角粉
【功能主治】主治心律失常。
【处方组成】生皂角0.3克。
【用法用量】将药研成细粉,吹少许入鼻中,取喷嚏。
中医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气滞血瘀: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青皮、生地黄、当归、桂枝、甘草;中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
气阴两虚: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苔少,脉细。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朱砂;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丸、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心脾两虚: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选归脾汤:当归、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中成药有归脾丸、养血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
水饮凌心:
心悸眩晕,喘促难卧,胸闷脘痞,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陈皮、附子、黄芪、葶苈子、红花、生姜;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等。
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烦燥少寐,头晕目眩,口燥咽干,或口舌糜烂,五心烦热,盗汗,腰酸稀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选朱砂安神丸合知柏地黄丸化裁:朱砂、黄连、生地黄、当归、炙甘草、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等。
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哪些
一:音乐疗法
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选用情调悠扬、节奏徐缓、旋律清逸高雅、风格娟秀的古典乐曲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轻音乐为好。这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之一。
二:针灸疗法
目前,一些针灸疗法对于心律失常也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基本上是依据循经取穴原则,通过针刺作用,调节经络、脏腑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这也属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三:饮食疗法
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上要以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猪心等。这也可心律失常的治疗里的一种。
虽然心律失常这个疾病并不是对人们的心脏产生非常大的伤害,但是每一位心律失常患者还是应该尽早的治疗,因为只有尽早的治疗,才可以避免更大的危害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才可以保护好自己心脏的健康。
出现了心律失常疾病可能会使我们的患者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心律失常疾病是比较难以得到治愈的,即使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能够治愈疾病,也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在这个治疗的过程当中除了积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和治疗之外,患者也要重视日常生活和饮食的调理。
心力衰竭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1、病因治疗心力衰竭:病因治疗心力衰竭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脉狭窄、心功能不全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2、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心力衰竭。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Valsava动作等。电除颤和电复律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严重缓慢的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频率和节律。
3、药物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物(阿托品)。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洋地黄制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按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分为四大类,即膜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
更年期心律失常要如何调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这是心律失常的调理方法之一。
2、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急剧激动或情绪过度忧虑,都可引起心律失常。这也是心律失常的调理里的一种。
3、正确对待、心胸开阔。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这些也属于心律失常的调理。
4、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地进行锻炼;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才应长期卧床休息。这些心律失常的调理比较常见。
怎么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
一、少数老年人由甲亢引起的心房颤动,往往会被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如果不及时控制甲亢,就难以控制心房颤动。这类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老年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关键在于对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就是说心律失常究竟是心脏病引起的,或是并非心脏本身疾病引起的。要是由心脏病引起的,要积极的治疗心脏病变;如果由心脏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通过对症治疗如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某些药物、调整心情、控制不良生活习惯等,心律失常随之消失。
三、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很多,如果能合理地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应当注意的是,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一定要在专家的观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己随意用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引起副反应,所以使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时务必谨慎,尽量做到安全、有效,剂量不宜太大,服药过程要密切观察。
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怎么治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基本上是依据循经取穴原则,通过针刺作用,调节经络、脏腑之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趋于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1、治疗房颤用腕踝针,取左侧内关、神门,用2~6寸毫针与皮肤呈30°角,迅速刺入皮内后,与皮肤平行,缓慢进针。以产生酸、麻、胀、痛为宜。每日或隔日针一次,10天为一疗程,间隔10~15天。一般1~2疗程起效。
2、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取内关、间使。斜刺1~12寸,中强度刺激,出现针感后10~90秒,心动过速多可停止,并恢复窦性心律。
3、心律失常通用处方a)内关、三阴交、通里。
主穴:内关、心俞、神门。配穴:巨阙、脾俞、膈俞、足三里、尺泽、丰隆、膻中、肺俞。每次取主穴1~2穴,随证配穴2~3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以下是西药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50种以上,常按药物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来分类。
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膜抑制剂。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
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间接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细胞膜效应,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静。
心律不齐这种疾病对于身体虽然没有非常大的危害,而且这种疾病也经常发生于年轻人身上,一般情况下来说是不必要治疗的,经过活动以后心里就会自然的真快,症状也会消失,但是如果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提高心率的药物。
怎样治疗心律失常
祛除诱因:
消除各种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不要饮浓茶和咖啡;如果心律失常是药物引起的,要停用该药物。
治疗病因:
治疗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病因治疗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态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得到了矫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介导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会随之消失,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动过速就会得以终止。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二、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既有紧急情况下的电复律,也有根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主要有:
1、电刺激法:是一种经食管或心腔内快速刺激而终止心律失常的方法。
2、起搏治疗: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亦用于治疗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通过程序控制的单个或连续快速电刺激中止折返形成。
3、导管消融:该法发展较快,治疗的范畴和适应证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3)机械治疗:比如刺激迷走神经,压迫眼球,刺激咽部等。
(4)手术治疗:包括旁路或慢通道切断,长QT时的交感神经节切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治疗等。
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摒住气等。
对严重而顽固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反复发作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伴显著循环障碍,心源性猝死复苏存活者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率极快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张经临床电生理测试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后,静脉内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根据药物抑制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判断其疗效而制定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挑战及前景
由于早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评价基于正常动物的心脏,以此获得的结果照搬到人类心脏,偏差很大。上世纪70年代的追求目标是寻找耐受f生好的抗心律失常药,1980年代发展起来了耐受性好、治疗早搏十分有效的钠通道阻滞剂。然而一个1989年提前终止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发现使用钠通道阻滞剂使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增加2—3倍。后来被人们所熟知为“抗心律失常药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在钠通道阻滞剂因增加猝死风险而暗然失色之后,人们发现了Ikr阻滞剂。然而,Ikr阻滞剂的临床使用同样出现了促心律失常作用,因而也没有达到意想的地位。因此,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如胺碘硐)占领了目前的市场,尽管其明显的心外副作用,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较为安全的离子通道阻滞剂。
二、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向
非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抑制恶性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的认识是近年来在心律失常冶疗领域的一大进步,它最早是从?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作用中得到的认识和启发。?受体阻滞剂的疗效最为肯定,在 65个随机临床试验的18000例患者中,心肌梗死后?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可使相对危险性降低20%。鉴于上述观点,中医药的发掘,药方优化组合、纯化工艺提高,可望达到多离子通道阻滞和非离子通道调节的综合效果,创造出更合理的新药。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教授黄从新认为,部分中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显示出好的苗头,应该尽快启动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拿出令人信服的结果。吴以岭教授认为,低毒、安全、有效的中药是摆脱心律失常治疗困境的出路之一,并提出治疗心律失常需要“整合调节”,这是个非常好的开端。
三、整合调节——药物干预新策略
整合调节是目前在国际上新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强调对疾病的所有发病机理同时进行调节,非常适合用于治疗像心律失常那样发病机理复杂、病变类型繁多的难治病。整合调节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使心律失常发病机理得到全面改善,将四根“导火索”全部切断,从而有效预防治疗这些症状各异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