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集合系统分离

肾集合系统分离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

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另外部分病例的输尿管可能存在某些解剖结构的异常。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产科张惠欣

另一种为不可复性:积水宽度2.15—2.56厘米,肾实质厚0.3—0.2厘米,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有分泌功能的变化,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胎儿肾积水的转归,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发现了胎儿的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如胎儿肾积水宽度<1.63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

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

胎儿肾积水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以前不易早期发现的疾病,在如今要诊断已显得更简单和容易得多。在产科,B超发现胎儿肾积水的病例也就是“浮出水面”。那么,胎儿肾积水,是否要终止妊娠?如何面对?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另外部分病例的输尿管可能存在某些解剖结构的异常。另一种为不可复性:积水宽度2.15—2.56厘米,肾实质厚0.3—0.2厘米,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有分泌功能的变化,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胎儿肾积水的转归,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如胎儿肾积水宽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

肾盂分离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如果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一般不超10毫米,均不能诊断为肾积水,孕期对于胎儿泌尿系统的检查较为局限,目前来说,您的胎儿肾盂增宽,现在还不能确定此肾盂积水对胎儿生后是否会造成影响及何种影响。

建议有些轻度肾盂增宽的胎儿生后随访复查中,可逐渐消失,且对孩子的正常生活及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建议您继续复查。

右下腹疼痛不容忽视

急性肾盂肾炎:症状与阑尾炎相像,增强CT可见肾实质许多低密度区,呈楔形和条索状,肾脏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大,肾周脂肪条索。

肾和尿路梗阻:如急性严重梗阻,尿可从肾集合系统或输尿管外渗,并扩散到右下腹,出现脂肪条索,临床颇像阑尾炎,但CT显示阑尾正常。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

卵巢囊肿出血:表现为下腹盆腔疼痛,如发生在右侧颇似阑尾炎,CT显示界限清楚的环形结构,其密度高于单纯液体,囊肿破裂盆 腔出现游离液体或脂肪条索。

盆腔炎性病变:输卵管积水发生在右侧时,可与扩张的阑尾混淆,输卵管卵巢脓肿周围的炎症如在阑尾附近,可使阑尾浆膜水肿, 管壁增厚,CT显示炎症位于附件附近而非阑尾。

急性阑尾炎:CT上可见阑尾增大,直径大于6厘米,管壁增厚, 周围出现脂肪条索,有时可见阑尾石或末端回肠,盲肠增厚,早期轻 度患者阑尾大小可保持正常。

比较多,如果出现右下腹疼痛并常伴腰骶部疼痛及白带增多,常见于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淤血症以及心理性盆腔痛等。

肾集合系统分离是怎么回事

胎儿右肾集合系统分离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多数的人都是不知道的,正常的胎儿的肾脏集合系统会有轻度的分离,并且直径可以达到6毫米左右。如果肾积水达到10毫米的话就称为肾积水。肾积水有两种一种是可复性另一种是不可复性,可复性积水的胎儿可以继续妊娠,等出生后治疗,另一种不可复就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了。

胎儿下尿路梗阻所致的双侧肾积水的宫内手术可以通过缓解梗阻和恢复羊水水平而改善胎儿预后,但是出血、败血症、流产、早产以及肾脏和肺发育不良的存在仍是需要权衡的危险因素。最初的治疗方法为膀胱穿刺,但是这种方法常常不能使积水缓解或防止肾发育不良。随后,出现了经皮膀胱羊膜分流术、开放式胎儿手术和胎儿镜手术。手术限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双侧肾积水的染色体正常的男性胎儿,反流、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重复畸形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单侧肾积水不适于宫内手术治疗。国外研究的报道中总的经皮膀胱羊膜分流术的胎儿存活率仅为4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开放式胎儿手术的效果并不比经皮分流术的效果好,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很高。胎儿镜手术可协助诊断,此外,胎儿镜技术还可用于引流尿液或经子宫切除胎儿后尿道瓣膜〔5〕,对孕妇和胎儿的危险性相对小。但是,目前胎儿肾积水的宫内手术仍然是一个实验性的技术,宫内手术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手术是否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病死率。

如果在怀孕的时候去医院做产检检查处胎儿右肾集合系统分离的话不要太担心,可以看看胎儿的分离值是多少,如果正常的话只要定期去医院做产检,配合医生检查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不要太过担心,如果孕妇总是心情不好对宝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哦。

从宝宝胎动辨胎儿性别的方法

从宝宝胎动辨胎儿性别的方法

男孩女孩胎动的区别一

有一种说法是男宝宝大都是在肚子里左右动,也就是左边动了右边动,而女宝宝是在肚脐四周动。女孩动在左边,男孩动在右边!女孩胎动就是出拳头样的,一会这边鼓一会那边鼓;而男孩胎动就像是小动物在抖落毛样的或是来回串,一会这边一会就到那边了的觉得。稍晚一点看肚脐,假如是女孩平躺肚脐或是平的或是突起;男孩就是一个小坑。看胎动普通越往后越明显。

男孩女孩胎动的区别二

关于胎动的方式。男宝宝动起来大多是这边踢一下,那边打一拳,固然他也翻身但是很少,而女宝宝也会拳打脚踢,但更多的是肚子里象波浪似的,有点此起彼伏。

男孩女孩胎动的区别三

好象不管男孩女孩都在妈妈肚子里鼓包,男宝宝鼓的是小包,就好象是他的小拳头或者小脚顶在你的肚皮上。而女宝宝鼓大包,你会明显看到肚皮高高鼓了起来,好象是宝宝的屁股撅了起来。

胎动看男女准不准

胎动指的是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在怀孕满了4个月后,然而从第5个月孕妈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胎动的次数量、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

其真实民间关于男孩女孩胎动的区别有很多说法,这些说法仅仅是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并没有实践的科学依据,大家也不要对这个自觉的置信,要知道自己生的宝宝,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经过专业医生研讨,从孕期期间的状态也可以看出胎儿的性别,那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六大孕期病症看出胎儿性别

病症1:乡村有个说法,假如是怀男孩,孕妇的皮肤会变差,假如怀的是女孩则孕妇会变得漂亮而且皮肤会变的润滑。所以能够经过察看孕妇的容貌和皮肤的变化来判别怀男孩还是女孩。

病症2:能够从孕妇的肚型来判别病症,孕妇的肚型假如是尖凸型,则怀男孩;假如是浑圆型则会怀女孩。

病症3:经过胎心的强弱和快慢也能够判别胎儿的性别,普通假如胎儿是男孩则胎心会较强较慢,反之则怀女孩的可能性比拟大。

病症4:俗话说:酸儿辣女,孕妇在孕期口味也会有所改动,有些人以为孕妇假如口味和怀前胎时的不同,然而怀男孩女孩也会改动。

病症5:怀男孩的会比较爱吃平时喜欢吃的食物物,而且吃的也会相对来说较多。根据研究调查,怀男孩的孕妇所需的蛋白质均匀比怀女孩高出8%,而碳水化合物要多摄入9%等。

病症6:假如怀的是男宝宝,男胎睾丸则会分泌一种男性激素叫睾酮,这种激素会向妈妈发出一种想吃东西的信号,使得妈妈的食量增大。但不论怀男孩还是女孩都不会影响妈妈的们的体重的。

什么方法看男女最准确

有经验的网友给我们分享了一种方法。做B超的时候,如果是“双肾集合系统分离”的,99%是男胎。双肾集合系统分离的原因多半是宝宝憋尿,因为男宝宝尿道长,所以就会比较多这种情况。一般只要不超过1CM就没事,即使超过也问题不大,出生后就会好的。据说目前为止验证了凡是B超单上有这么写的都是男孩。

胎儿肾盂轻度分离怎么办

胎儿肾盂轻度分离怎么办

很多情况下,出现双肾分离情况的大多是男孩子,大部分是由于孩子爱憋尿导致的,有可能是阴茎受到了压迫,排尿不畅导致了肾集合系统的分离,肾集合系统的分离出现时便会引起胎儿双肾分离的症状。

发现胎儿双肾分离之后不要惊慌,要及时问专家应该如何处理,一般进一步观察一下,如果检查出来胎儿先天尿路狭窄的话,立即咨询专家治疗方案。有很多的双肾分离的胎儿出生后都是很健康的,作为父母不要太紧张了。

另外,检查出双肾分离之后,专家通常会通知父母并告知分离程度,如果专家说比较严重需要治疗的话那么就不可以拖。有一部分的男孩子是憋尿导致的双肾分离,还有一部分不是这个原因,具体要根据检查检查来确诊治疗方案。

在对胎儿肾盂轻度分离怎么办认识后,缓解胎儿肾盂轻度分离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法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问题很严重的话,缓解胎儿肾盂轻度分离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女性也不要过于着急。

胎儿双肾分离有什么影响

如果分离严重,说明孩子尿路系统狭窄或不通,但是很多情况时由于孩子爱憋尿造成的分离,特别是男孩子,可能阴茎受压迫,排尿不畅造成肾集合系统分离。从你的情况看,应该问题不大,需要观察。如果孩子先天性尿路狭窄,应该可以治疗的。

当然,很多分离的孩子,出生后都很健康,没有问题。医生没说什么你就放心吧,不要瞎想,如果问题严重,医生是不会瞒着你的。这种现象很多,大部分都是男孩子。

以上就是大双肾分离的一些常识,还有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问题,希望怀孕的妈妈们通过这些内容介绍之后,都可以格外的注意,一定要积极的产检,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听从医生的建议,看看是否要做胎儿双肾分离,这都是为了宝宝的健康负责。

胎儿双肾集合系统分离怎么办

女性在整个孕期都会特别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一时疏忽以及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胎儿的成长,但是往往有的时候在孕检的时候会发现双儿胎儿有双肾集合系统分离,这往往让很多孕妇在产在整个怀孕期间就会特别的担心,从而也会有一些自身精神上的焦虑,害怕胎儿的健康有问题,那么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胎儿双肾集合系统分离是怎么回事。

胎儿双肾集合系统分离怎么办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另外部分病例的输尿管可能存在某些解剖结构的异常。另一种为不可复性:积水宽度2.15—2.56厘米,肾实质厚0.3—0.2厘米,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有分泌功能的变化,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胎儿肾积水的转归,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发现了胎儿的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如胎儿肾积水宽度<1.63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

上面就是对胎儿双肾集合系统分离是怎么回事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出现这样的症状女性朋友不要太过于焦虑,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心情不好对胎儿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在饮食上一定要做好调整多吃些清淡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平时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到户外进行散步。

胎儿左肾集合系统分离的原因有哪些

胎儿肾盂积水自行吸收可能有如下原因:(1)胎儿出生前后由于肾血管阻力、肾小球滤过率及浓缩能力的不同,使胎儿尿流量比新生儿大4~6倍,可造成无显著性梗阻情况下输尿管或肾盂扩张〔4〕;(2)另有研究认为胎儿泌尿道对孕激素的反应而致暂时性宫内肾盂扩张〔5〕。

(3)胎儿肾缺如者,分为双肾缺如和单肾缺如,前者对胎儿的影响最大。此类胎儿超声无法探及肾脏,且伴有膀胱不显示及羊水过少。单肾缺如超声检查时只显示一侧肾脏,本组2例单肾缺如,胎儿无其他异常表现,膀胱正常大小,羊水适中。值得注意的是肾缺如胎儿一定要排除了异位肾的可能,方可诊断。

观察胎儿肾脏先天畸形与异常的左右分布情况,发现部分异常的左右发病率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与肾脏解剖有关。由于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时经由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通过,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右肾静脉则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因而左肾静脉回流不畅,左肾更易形成积水,双侧同时有积水时,一般左肾更重。.1988年胎儿泌尿学会成立后,确定了一种简单、标准化的分度方法,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后肾积水分4级〔4〕,0级:无肾积水;1级:肾盂轻度分离;2级:除肾盂扩张外,一个或几个肾盏扩张;3级:所有肾盏均扩张;4级:肾盏扩张伴有肾实质变薄.超声对于区分生理性肾积水、梗阻性肾积水、肾发育不良以及反流仍有一定困难,有人应用胎儿镜协助诊断。应用内窥镜技术观察输尿管开口形态、膀胱颈及尿道解剖确定积水原因,诊断准确率达73%。

各位孕妈妈们,了解了以上所介绍的导致胎儿肾积水的原因之后,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注意,避免或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不过,科学是谨慎的,并不是所有胎儿左肾集合系统分离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以上原因。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接受医师的诊断治疗。

肾上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1、体检:

2、彩超影像描述:

3、肝脏:右叶斜径14.3cm,体积增大,形状饱满,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肝脏回声呈中等强度细小点状。肝左叶可见回声,大小约12mm*6mm。门静脉13mm。

4、胆囊:大小63mm*27mm,壁厚2mm,内壁欠光滑。胆囊内透声好。胆总管6mm,内下段,透声欠佳。

5、胰腺:胰头13mm,胰体10mm,胰尾14mm,轮廓清晰,外形规整,内回声欠均。

6、脾脏:被膜光滑,肋间厚28mm,形态规整,回声均匀。

7、双肾:右肾集合系统可见实质回声穿行。右肾下极可见强回声,长径约5mm。

8、超声提示:

9、肝脏弥漫性病变,符合脂肪肝改变;肝内低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右肾重复肾,左肾结石。

10、检查部位:上腹部MRI+MRCP;检查方式:平扫+增强。

相关推荐

小儿泌外常见病小儿肾积水

概述现在产前发现的肾积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至今还没一个被学界公认的统一说法,就其结果来看大多数需要密切监测,只有少数需要手术治疗,极少数必须及早手术处理。大多数孩子除了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不会表现出其他任何异常。只有严重的肾积水才可能会有腹部包块、消化道功能紊乱、血尿、尿路感染引起的发热脓尿等症状,年龄较大的儿童还会有腰腹部痛。需要明确几个问题:1.单侧肾积水还是双侧肾积水,特别要警惕双侧同时有积

痛风症状的早期表现 痛风症状的晚期表现

此期由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造成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及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皮下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甚至溃破并析出白色的尿酸盐结晶。全身器官除神经系统外,都可能有尿酸结晶沉淀。排泄尿酸的器官一肾脏很容易受到影响,肾损害进--步加重,肾功能明显减退,发生痛风肾,包括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肾病2种。前者多见,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间质所致;后者少见,是肾

尿毒症酸中毒竟有这些症状

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不适。2.出现肾性贫血,已经患有肾性贫血的患者疾病加重;3.可出现肾性骨病,引起甲状旁功能亢进;4.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引发尿毒症脑病;5.心肌收缩力减弱,出现心力衰竭;6.蛋白质分解代谢速度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和损害;7.钾离子进入组织和血液,钾离子聚集过量时还会出现高血钾症危害患者生命。酸中毒可导致上述一系列危害,因此尿毒症患者平时需要坚持药物和饮食相结合,预

痛风症状的晚期表现

功能障碍此期由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造成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及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痛风石增多皮下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甚至溃破并析出白色的尿酸盐结晶。全身器官除神经系统外,都可能有尿酸结晶沉淀。肾功能明显减退排泄尿酸的器官一肾脏很容易受到影响,肾损害进--步加重,肾功能明显减退,发生痛风肾,包括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肾病2种。前者多见,是尿酸盐结晶

尿路X片能准确的检查出肾结石吗

尿路X线平片是诊断尿路结石最基本的方法。根据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区的不透X线阴影,可以初步得出有无结石的诊断。肾结石中的含钙量不同,对X线的透过程度也不同。大约40%的结石可以根据在X线平片上显示的致密影来判断结石的成分,草酸钙结石最不透X线;磷酸镁铵次之;尿酸结石是最常见的可透X线结石。胱氨酸结石因含硫而略不透X线。但是茚地那韦结石及某些基质结石在平扫的CT片是可以显影。肾钙化常见于髓质海绵肾

如何理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外,许多遗传性、先天性和获得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肾脏囊肿,囊肿可以为单个或多个,病变可以局限于肾脏,也可以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起病年龄与临床表现迥异,从无任何临床意义到肾实质进行性毁损和肾功能不全。本文主要介绍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髓质海绵肾、青少年肾消耗病、髓质囊性病综合征、结节硬化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一般在婴儿期即有明显表现,因此又称为“婴儿型多囊肾病”,少部

系统性硬化症的分类

根据皮肤受累的情况不同,系统性硬化症可分为:1.弥漫性硬皮病除面部、肢体远端和近端外,皮肤增厚还累及躯干。2.局限性硬皮病皮肤增厚限于肘(膝)的远端,但可累及面部和颈部。3.无皮肤硬化的硬皮病临床无皮肤增厚表现。但有特征性的内脏表现和血管及血清学异常。4.重叠综合征上述3种情况中任一种与诊断明确的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或)皮肌炎同时出现。5.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雷诺现象伴系统性硬

内分泌系统激素

激素的调节为了保持机体内主要激素间的平衡,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有一套复杂系统。激素一般以相对恒定速度(如甲状腺素)或一定节律(如皮质醇,性激素)释放,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激素的基础性分泌,也由传感器监测和调节激素水平。反馈调节系统是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自我调节机制,图6-1-1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经过下丘脑,垂体到达外周腺体,由靶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其中任何一段均受正或负反馈调节的控制。激素的传

肝肾阴虚的症状

肝肾阴虚的症状是什么呢?肯定是有许多人都是不知道的,不是吗?不过没关系,小编这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肝肾阴虚的症状。肝阴虚和肾阴虚合并成为肝肾阴虚,肝阴虚主要是由于肾阴虚、肾气不足导致的肝阴虚。肝肾阴虚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头晕目眩、目干、容易疲劳、肢体麻木、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隐痛,遗精、腰膝酸痛、耳鸣、不孕、舌红、少苔、女子月经量少等。症状分类传统医学所讲的“肾虚”概念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

胎儿左肾积水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以前不易早期发现的疾病,在如今要诊断已显得更简单和容易得多。在产科,B超发现胎儿肾积水的病例也就——“浮出水面”。那么,胎儿肾积水,是否要终止妊娠?如何面对?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