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小儿退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吃药后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
口服退热药的起效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左右。服药半小时后,如果体温开始下降,继续观察即可;若体温还没有下降的趋势,请及时就医。
2、选择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
对于一般的发热,如果一种退热药可以很好的控制体温,则建议使用单一药物退热,以免发生两种药物剂量混淆的情况。
对于持续的高热,如果一种药物退热效果不理想,可以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做可以减少24小时内每种药物的使用次数,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3、副作用没有「传言」的可怕
很多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而犹豫是否用药。这里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两种药物在全球均广泛应用,其安全性经过了实践证明,请不要因为过分担心副作用而拒绝给宝宝用药。
4、尼美舒利禁用于 12 岁以下儿童
考虑到儿童用药安全的特殊性,尼美舒利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安乃近、阿司匹林也不常规用于儿童。
吃奥司他韦还用吃退烧药吗
在患有流感后,许多患者都会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而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达到退烧的效果,因此当体温达到38.5度以上时,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进行退热的。
如果发烧体温在38.5度以内,可以适当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
吃退烧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超过38.5度再用药
流感发烧后,体温如果不是很高的话,是不用吃退烧药的,因为退烧药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再提问超过38.5度时,就要考虑使用退烧药了。
宝发烧在38.5℃以下时,不要急着给宝宝吃退烧药,可以多让宝宝喝些白开水,并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在脑门上敷凉毛巾、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
2.小儿发烧需选择小儿退热药
如果患者是小孩,在小孩发烧时一定要选择小儿专用的退热药,而不能选择成人退热药,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成人用药物对宝宝肝肾的刺激较大。
3.注意药量
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药量。因为任何退烧药都不宜大量服用,特别家长在使用退烧药时,不宜持续让宝宝服用超过3天。另外,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后,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并细心观察宝宝对退热药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4.不宜交替使用多种退烧药
当一日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品,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也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
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好处。所以,孩子低热时不要急于退烧。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等,退热后要停用。不要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因为他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给患儿合并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个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退热药不要和小苏打、氨茶碱等碱性药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幼儿感冒用药的四大个原则
原则1
感冒发热别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
原则2
抗生素不要随便用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潘生丁)。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只有发生这些状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原则3
西药用药5项注意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原则4
中医中药需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三、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
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四、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五、可以选择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儿童感冒怎么治疗
小儿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多,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
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三、小儿感冒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小儿感冒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如何正确服感冒药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 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一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人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3、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4、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5、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小儿退热药都有什么
小儿退热药都有什么: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4、尼美舒利
注意:风险高,需慎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是,近期有报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极高的致严重肝损害的用药风险,需慎用。
5、复方氨基比林
注意: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退热药之一。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6、安乃近
注意:非万分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甚至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才用于紧急退热。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在对小儿退热药都有什么认识后,家长在给宝宝退烧药使用上,一定要根据宝宝症状进行选择,这些小儿退热药使用不能随意,如果对宝宝身体情况不了解,需要送宝宝到医院接受检查,这样使得药物选择能够正确进行。
小儿服用退烧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在给高热小儿使用退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意药物的选择:由于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小儿发热时不能服用成年人的退热药。非那西丁、消炎痛、复方阿司匹林、克感敏、安痛定片等进入人体后都必须经过肝脏代谢,然后经肾脏排泄。如果小儿服用这些药物,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缓慢,在肾脏排泄困难,势必会在体内蓄积,对肝肾形成一种化学性刺激,可导致肾脏无菌性炎症,甚至引起肾坏死。因此对不满15周岁的小儿禁止使用成人解热镇痛药。退热效果好、毒性低的药物要数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临床上常用于小儿退热,临床上常用的制剂如巴米尔、美林、恬倩、泰诺、百服宁等复方制剂中多数含有这些成分。
2、应注意掌握药量:退热剂不宜大量服用。大多数退热药通过排汗达到降温目的。如果大量服用,小儿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容易发生虚脱。
3、严密观察小儿的反应:服药后应给小儿多喝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水分的丢失。如体内水分不足,用了退热药,机体不能产生汗液,则达不到降温目的。同时多饮水也可增加尿量,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有助于体温下降和病情的好转。注意切忌给小儿穿或盖得太多。小儿发热时手脚发凉是末梢循环不良的表现。穿或盖得太多,不利于散热,反而会使体温继续升高,甚至引起高热抽痉。此外,还应注意个别小儿对退热药的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应立即停药。可改用中药或其它种类的退热药。以后发热时应避免使用同类药物。
4、及时查找体温不降的原因。如果用退热药后不见效,应注意是否有的小儿穿得太多,打包过紧妨碍了散热。有些小儿汗腺功能差,汗液分泌少,或体内水分不足,也会影响散热。但应注意,服退热药后体温下降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一般在服用药物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起作用。
用镇静药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用镇静药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既往有高热惊厥体质的孩子,每次发热时都应该警惕惊厥的反复发生,尽量早用退热药,热度高时可适当应用镇静药。所以家长可在家里备用小儿退热和镇静药,以便在孩子体温在38℃以上及时给孩子服用。并及时到医院,遵照医生医嘱处理。
小儿退烧应注意什么
小儿退烧注意事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一般在体温38.5℃以上才开始服用,间隔使用的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不能在短时间内频繁使用,一天不能超过4次,否则有可能造成药效过重和退热过度。体温下降,即停药。
2 、小于3个月的婴儿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多喝开水,用温水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
3 、不同退热药不要随意并用。非处方药中的解热镇痛药一般使用不能超过3天。
4 、滴剂浓度小、刺激性小,适合1岁之前的婴儿使用。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退热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选用小饼干形状的水果味咀嚼片。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作用较大,不建议使用。肌内注射不良反应较多,除非体温过高,一般不主张使用。
5、 发热时间超过1周甚至更长,或者原因不明的发热,一定要就医检查,以确认发热是否因为结核病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家长要密切注意发病情况或并发症情形。一旦情况紧急,如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热不退,同时合并意识不清、严重呕吐、活动力很差甚至抽搐等症状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