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退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小儿退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吃药后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

口服退热药的起效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左右。服药半小时后,如果体温开始下降,继续观察即可;若体温还没有下降的趋势,请及时就医。

2、选择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

对于一般的发热,如果一种退热药可以很好的控制体温,则建议使用单一药物退热,以免发生两种药物剂量混淆的情况。

对于持续的高热,如果一种药物退热效果不理想,可以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两种药物交替使用,这样做可以减少24小时内每种药物的使用次数,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3、副作用没有「传言」的可怕

很多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而犹豫是否用药。这里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两种药物在全球均广泛应用,其安全性经过了实践证明,请不要因为过分担心副作用而拒绝给宝宝用药。

4、尼美舒利禁用于 12 岁以下儿童

考虑到儿童用药安全的特殊性,尼美舒利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安乃近、阿司匹林也不常规用于儿童。

吃奥司他韦还用吃退烧药吗

在患有流感后,许多患者都会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而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达到退烧的效果,因此当体温达到38.5度以上时,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进行退热的。

如果发烧体温在38.5度以内,可以适当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降低体温。

吃退烧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超过38.5度再用药

流感发烧后,体温如果不是很高的话,是不用吃退烧药的,因为退烧药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再提问超过38.5度时,就要考虑使用退烧药了。

宝发烧在38.5℃以下时,不要急着给宝宝吃退烧药,可以多让宝宝喝些白开水,并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在脑门上敷凉毛巾、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

2.小儿发烧需选择小儿退热药

如果患者是小孩,在小孩发烧时一定要选择小儿专用的退热药,而不能选择成人退热药,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成人用药物对宝宝肝肾的刺激较大。

3.注意药量

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应注意掌握药量。因为任何退烧药都不宜大量服用,特别家长在使用退烧药时,不宜持续让宝宝服用超过3天。另外,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后,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并细心观察宝宝对退热药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4.不宜交替使用多种退烧药

当一日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品,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也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

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好处。所以,孩子低热时不要急于退烧。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等,退热后要停用。不要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因为他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给患儿合并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个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退热药不要和小苏打、氨茶碱等碱性药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幼儿感冒用药的四大个原则

原则1

感冒发热别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

原则2

抗生素不要随便用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潘生丁)。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只有发生这些状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原则3

西药用药5项注意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原则4

中医中药需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三、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

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四、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感冒用药注意事项五、可以选择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儿童感冒怎么治疗

小儿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多,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

一、 小儿感冒不要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这种药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

二、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由于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必须使用抗病毒药。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三、小儿感冒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四、小儿感冒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如何正确服感冒药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 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一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人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3、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4、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5、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小儿退热药都有什么

小儿退热药都有什么: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4、尼美舒利

注意:风险高,需慎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是,近期有报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极高的致严重肝损害的用药风险,需慎用。

5、复方氨基比林

注意: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退热药之一。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6、安乃近

注意:非万分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甚至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才用于紧急退热。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在对小儿退热药都有什么认识后,家长在给宝宝退烧药使用上,一定要根据宝宝症状进行选择,这些小儿退热药使用不能随意,如果对宝宝身体情况不了解,需要送宝宝到医院接受检查,这样使得药物选择能够正确进行。

小儿服用退烧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在给高热小儿使用退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意药物的选择:由于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小儿发热时不能服用成年人的退热药。非那西丁、消炎痛、复方阿司匹林、克感敏、安痛定片等进入人体后都必须经过肝脏代谢,然后经肾脏排泄。如果小儿服用这些药物,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缓慢,在肾脏排泄困难,势必会在体内蓄积,对肝肾形成一种化学性刺激,可导致肾脏无菌性炎症,甚至引起肾坏死。因此对不满15周岁的小儿禁止使用成人解热镇痛药。退热效果好、毒性低的药物要数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临床上常用于小儿退热,临床上常用的制剂如巴米尔、美林、恬倩、泰诺、百服宁等复方制剂中多数含有这些成分。

2、应注意掌握药量:退热剂不宜大量服用。大多数退热药通过排汗达到降温目的。如果大量服用,小儿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容易发生虚脱。

3、严密观察小儿的反应:服药后应给小儿多喝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水分的丢失。如体内水分不足,用了退热药,机体不能产生汗液,则达不到降温目的。同时多饮水也可增加尿量,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有助于体温下降和病情的好转。注意切忌给小儿穿或盖得太多。小儿发热时手脚发凉是末梢循环不良的表现。穿或盖得太多,不利于散热,反而会使体温继续升高,甚至引起高热抽痉。此外,还应注意个别小儿对退热药的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应立即停药。可改用中药或其它种类的退热药。以后发热时应避免使用同类药物。

4、及时查找体温不降的原因。如果用退热药后不见效,应注意是否有的小儿穿得太多,打包过紧妨碍了散热。有些小儿汗腺功能差,汗液分泌少,或体内水分不足,也会影响散热。但应注意,服退热药后体温下降要有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一般在服用药物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起作用。

用镇静药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用镇静药不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既往有高热惊厥体质的孩子,每次发热时都应该警惕惊厥的反复发生,尽量早用退热药,热度高时可适当应用镇静药。所以家长可在家里备用小儿退热和镇静药,以便在孩子体温在38℃以上及时给孩子服用。并及时到医院,遵照医生医嘱处理。

小儿退烧应注意什么

小儿退烧注意事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 、一般在体温38.5℃以上才开始服用,间隔使用的时间至少6小时以上,不能在短时间内频繁使用,一天不能超过4次,否则有可能造成药效过重和退热过度。体温下降,即停药。

2 、小于3个月的婴儿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多喝开水,用温水毛巾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

3 、不同退热药不要随意并用。非处方药中的解热镇痛药一般使用不能超过3天。

4 、滴剂浓度小、刺激性小,适合1岁之前的婴儿使用。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退热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选用小饼干形状的水果味咀嚼片。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作用较大,不建议使用。肌内注射不良反应较多,除非体温过高,一般不主张使用。

5、 发热时间超过1周甚至更长,或者原因不明的发热,一定要就医检查,以确认发热是否因为结核病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家长要密切注意发病情况或并发症情形。一旦情况紧急,如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热不退,同时合并意识不清、严重呕吐、活动力很差甚至抽搐等症状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幼儿发烧抽筋的治疗方法

保持气道通畅。因为抽筋时喉部肌肉痉挛常致气道不畅,所以保持气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具体做法是迅速将孩子的头后仰并偏向一侧,松开颈部衣物。止惊。用指尖按压刺激人中(鼻下方、上唇正中)2―3分钟,注意不要用指甲压,以免小儿皮肤受损;给小孩口服“鲁米那”片,按每次每公斤3毫克计算,或口服“安定”。按每次每公斤0.2―0.3毫克计算给予。降温。用冷水毛巾或70%酒精加等量水,持续轻擦小儿的腋窝、大腿根部、

婴儿感冒能吃小柴胡颗粒吗

小柴胡颗粒是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物组成有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小柴胡颗粒可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患儿父母使用中成前应辩证清楚,不可盲目用小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或调整用或调整剂量,使用更趋合理,争取早日痊愈,减少或避免源性疾病的发生。

38.5℃以下勿用退烧

小儿发热,当体温介乎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当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体温波动,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先别急于用退烧,可以采用多饮水、温水擦身等办法进行降温。(1)温水擦身体: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如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以便散热降温。(2)使用退热贴、退热栓等。将退热贴贴在患儿额头或颈部,通常15-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治

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后,患者的身体状态整体是非常差的,看着孩子蔫蔫的,家长们的心情肯定也是非常难受的,因此,在发现孩子患有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呢?1、及时退热感冒后,可引起发烧,有些孩子发烧后,温度烧得很高,并且出现高热惊厥(也就是俗话说的抽风),这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孩子发热时,及时控制好体温很关键。一般应将体温控制在38.5度以下,

儿童反复低烧怎么办

注意是否是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可能,也可能是症状不明显的肺炎啊。看医生,诊断清楚。再说治疗啊。当然首先要及时控制体温,然后针对原因治疗啊。退热应作为家庭小儿必备,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有“泰诺林、泰诺、美林、小儿百服宁咀嚼片”等等,可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备用,当体温超过38.5℃时使用,也可备上羚羊角粉或胶囊,在小儿高热时配合退热防止抽搐发生;应给予多饮温水,也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大血管的地

宝宝吃什么退烧

如果发现宝宝发热,应该及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宝宝的精神状态也还不错的话,不建议使用物进行降温治疗,应该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当然,如果宝宝体温大于等于38.5℃,或者是出现明显不适的时候,或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8.0℃时,建议及时采用退热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人服用的退热并不适合小儿服用,家长不要将平时自己备用的退热给孩子服用,小儿

儿童感冒哪些可吃哪些不能吃

季节转换 感冒频发目前面对冬春季节的转换,一些抵抗力较差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病毒、细菌或其他的一些原因引起疾病,开始咳嗽、流涕,甚至出现寒战或发热,他“感冒”了。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又称为急性鼻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组综合征,中医称之为"感冒",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外感病的范畴。 其中80%~90%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余可能是细菌、其他微生物等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小儿感冒

儿童发烧肚子痛怎么办

宝宝发烧容易引起呕吐和腹泄,夏天的空调和秋冬季的温差易引起宝宝的肠胃受寒和感冒,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要做特别处理。贴个退热贴可以辅助退热,或者吃包小柴胡颗粒发发汗退热,高于38.5℃时,可以服用一滴管美林,四小时内不重复使用,低于38.5度不可以服用美林,39℃以上高烧的宝宝,可以用75%的酒精加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可以退烧。也可以用煮熟的鸡蛋去壳包纱布沾稀

宝宝发烧腹泻应该如何物理降温

温水降温: 取30—40度的温水将毛巾浸湿,在小儿身体的皱折处擦洗,直到体温降至正常,通常宝宝的脖子,腋窝,大腿根等。冷敷降温: 用塑料袋包裹细小的冰块、冰棒放在患儿的颈部、前额、腋窝、腹股沟,直到体温降到38度左右。酒精降温: 30%—50%的酒精,用毛巾擦患儿的背部、四肢、肋窝、腋窝和腹股沟,直到体温降到38度左右。新生儿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若用酒精易被吸收而发生中毒,会加重惊厥,故而忌用

小孩发烧惊厥的原因有哪些

1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小儿发烧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胶原病)、。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 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及镇静(特别是小儿)。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