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必须要住院治疗么
白细胞减少必须要住院治疗么
白细胞减少并不全都需要住院治疗,但以下情况时需住院治疗:
(1)白细胞反复减少的病人需住院寻找原因;
(2)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 0.5×109/L,并伴有感染时;
(3)白细胞减少导致严重感染时,或病人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时,如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白细胞减少应怎么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穌),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需要住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一般情况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比较容易确诊,大部分在诊坚持正规治疗即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住院治疗。
(1)甲状腺危象:当甲亢患者出现高热、心动过速、呕吐、腹泻、大汗淋漓、烦躁甚至昏迷时,应考虑到甲状腺危象的可能,这是甲亢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治,有生命危险。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的患者。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严重肝功能异常、肝损害的患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当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少于4.0×109/L时,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少于1.5×109/L时,必须立即住院,否则极易引起各种严重的感染;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白细胞发生了上述改变时,也应该及时住院治疗。
(5)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时。
(6)合并甲亢性肌病,尤其是周期性麻痹发作时。
(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
(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颈前新液性水肿的患者。
(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住院进行术前准备,妥当后进行手术。
(10)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后,短暂隔离观察时需要住院。
(11)诊断不明确,需要特殊检查,如甲状腺穿刺、甲状腺功能试验的患者。
(12)口服药物治疗,出现严重过敏的患者。
(13)需要特殊治疗如甲状腺动脉栓塞术的患者。
(1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严重精神症状的患者。
(1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妊娠,应在分娩前提前住院。
(1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早期妊娠,防止流产时也应该住院。
如何治疗白细胞减少
一、西医治疗
1.促白细胞生成药物
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
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
病因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d),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则不宜采用。
食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白细胞减少症吃蜂王浆
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病人食用。
2、白细胞减少症吃大枣
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3、白细胞减少症吃香菇
从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一般家庭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做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放疗的效果,预防由此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体内白细胞减少要怎么办
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个/L,一旦体检发现有白细胞减少,需要分析原因,如果有较严重的降低或者伴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定期复查血常规。
1轻度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轻度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是在3.0至4.0之间的患者,可以口服一些常用的升白细胞药物,比如升白胺片、利血生片,服药后一个月左右复查血常规。
2中度白细胞减少:一般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在2.0至3.0之间,需要口服一些效果较好但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比如碳酸锂片,服药后半个月左右复查血常规、血清锂浓度。
3重度白细胞减少: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在1.0至2.0,甚至低于1.0的患者。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当地医院血液科检查骨髓,并且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比如口服碳酸锂片,注射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果有发热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
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
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同时有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
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