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手少阳三焦经养生时间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手少阳三焦经养生时间

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在亥时最旺盛,即21-23点。此时可以按摩一下三焦经,也可以伸伸懒腰,有助于按摩三焦经的原穴,以 调理三焦。另外,有心肾疾病,低血压,低血糖,阳气虚者,应在此时及时服药,以预防夜半病发;睡前要少喝水,容易患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此时还是入睡的最佳时期。


支沟什么时候按摩好

建议晚上21-23点按摩。

一天二十四小时按甲子计时法划分可分为十二个时辰,每日十二个时辰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当令时间为亥时,即晚上21-23点,此时按摩支沟穴的话所带来的效果会相对于其它时间来说会更好一些。


手少阳三焦经经络示意图 手少阳三焦经特效穴位

关冲:正坐或俯卧,俯掌,在手无名指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心烦,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耳鸣耳聋等。

阳池:正坐或仰卧,俯掌,在腕背,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主治目痛,咽喉肿痛,耳聋,肘臂痛,腕痛,消渴,疟疾等。注意按摩阳池穴最好慢慢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

外关:正坐或仰卧,俯掌,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上肢疾患,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腮腺炎,胸胁痛等。

耳门:正坐,侧伏或侧卧,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下颌痛,下颌关节作响,牙痛。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分布穴位

关冲:在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有泻热开窍,利咽喉之功。

液门:握拳,在第四五指缝间,指掌关节前凹陷中。有清头目,利三焦之功。

中渚:握拳,在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液门穴后1寸。有开窍明目,清热通络之功。

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凹陷处。有祛风散热,疏经活络之功。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经活络,疏风解表之功。

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关开窍,活络散瘀,调理脏腑。

会宗 :支沟穴尺侧约1寸,尺骨桡侧缘取穴。有清热解郁,疏通经气之功。

三阳络:在腕背横纹上4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有通络开窍,镇静止痛之功。

四渎:尺骨鹰咀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有清咽喉,通耳窍之功。

天井:在尺骨鹰咀后上方,屈肘呈凹陷中。有疏风清热,通络宁神之功。

清冷渊:屈肘,天井穴上1寸。有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消泺:尺骨鹰咀与肩髎连线上,清冷渊穴上3寸。有疏经,活络,清热之功。

臑会:在肩髎与尺骨鹰咀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当三角肌后缘。有清胃热,通经络,利关节之功。

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有通经活络,祛风散湿之功。

天髎:在肩井与曲垣穴连线的中点,当肩胛骨上角处。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

天牗: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天柱穴相平。有祛头风之功。

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有散风热,通络开窍之功。

瘛脉:在乳突之中央,当翳风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接处。有清热解毒,镇痛之功。

颅息:耳后当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有散风通窍,镇静之功。

角孙:当耳尖上的发际处。有清头明目,疏风通络之功。

耳门:耳屏上切迹强,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有疏通经络,开窍镇惊之功。

禾髎: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前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后方。有祛风通络之功。

丝竹空:在眉梢处的凹陷中。有散风止痛,清头明目,平肝熄风之功。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手少阳三焦经的作用

三焦是人体的最大一个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大通道。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情志,气郁,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尤其对于更年期女性更为重要。经常按摩三焦经穴位还有保健美容的功效。心中有郁结之气,情绪不稳定,都可以从三焦经上来调节。


什么时间按摩支沟最佳

建议晚上21-23点按摩最好。

中医上,一天24小时按甲子计时法划分可分为12个时辰,每日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脉.

而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当令时间为亥时,即晚上21-23点,此时按摩支沟穴的话所带来的效果会相对于其它时间来说,其效果会更加好一些。


天髎的准确位置图 天髎穴的作用功效

天髎穴是手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颈肩相交之处,故祛风除湿,疏通经络,通经止痛,活血化瘀功效较强,以治肩颈部疾患为主;又因三焦经气入缺盆布膻中,本穴还可用于治胸中烦满。


听宫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听宫的作用

听宫穴中有个“听”字,与五官中的耳朵有关,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小肠经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胆经入耳,小肠经过耳,三焦经环绕耳周,故听宫能聪耳开窍,清心安神,滋阴潜肝,补肾行气的作用。


颈椎不好头痛怎么办

颈源性头痛,是指颈椎的损伤或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椎动脉及其进入枕骨大孔处受压,引起脑供血不足,亦可导致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受压,从而引起的头痛。按压天牖穴治疗,效果显著,简介如下:

取穴:天牖穴(位于颈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用10厘米高的枕头垫在前胸,使头低下靠床。医者双手中指沿手少阳三焦经在颈项段循行路线上,左右对照查找压痛点,-般多在天牖穴触到,然后用圆珠笔画上符号。医者在三焦经颈段轻轻推拿,接着用拇指尖对准天牖穴,向健侧同名穴顶推。若压痛点消失,表明治疗有效,若压痛点仍在,可再施指针一次。手法可分弱、中、强3种,因人体质而异,隔日一次,1~3次即可痊愈。

天牖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为颈项八要穴之-。手少阳三焦经在肩和头部与胆经和小肠经相交,-旦颈椎受损,三焦经经气运行不畅,-经受阻,则相交经感传受阻,不通则痛。指压天牖穴可以疏通经气,调畅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此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好,见效快。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 三阳络的作用

三阳络属手少阳三焦经,是“三阳络脉所交之处”,可清泻三焦郁热,通调三焦经气,其通经开窍的作用颇强,可用于三焦经气突然闭阻所致的耳聋,暴喑,热犯三焦的齿痛,经气不畅的手臂痛等。


中渚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自然握拳,手背部第4,第5掌骨指后可触及凹陷处即是中渚穴。

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本经腧穴,五行属性属木,系本经木穴,其疏调通达之力颇强,针之可推动三焦之气机,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善治外经病;而三焦又属火,从手循臂,入耳中,上达头面,所以泻木穴可减火热,本穴具有泻三焦之郁热,清头面风火,疏手臂上肢经络之功,而治疗三焦郁热所致的热病,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疾患,及上肢疼痛,功能受限等疾患;另外由于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母穴,凡三焦元气虚弱,久病不愈之耳聋等疾患,可补中渚以治之。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急性中耳炎吗

本病属中医“聤耳”范畴,肝胆热盛型,治则为清肝胆之热。用提插捻转之泻法施针。取听会、丘墟,乃是足少阳之穴,其循耳,具有清肝胆之热,通利耳窍之功效;翳风属于少阳三焦,又是少阳之会,能加强泄胆火,通耳窍之效;足三里具有强壮机体作用,据实验报告此穴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耳门系少阳三焦之穴,配之能加强泄热利窍作用。谙穴配伍,具有清化湿热,通利耳窍作用,使疾病得除。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即中医

耳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按摩耳门的好处

耳门穴位居耳前上方,归于少阳三焦,能清泄少阳相火,聪耳窍,祛风消肿,通络止痛。对于耳鸣,耳聋,齿痛,颈颌肿,唇吻强,腮腺炎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阳跷脉循行路线图片 阳跷脉交会腧穴

阳跷脉交会腧穴有申脉,仆参,跗阳(太阳膀胱),居髎(足少阳),臑俞(太阳小肠),肩髃,巨骨(阳明大肠),天髎(少阳三焦),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胃),睛明(足太阳膀胱)。

小儿阳池准确位置图

阳池位于第3,4掌骨直上腕背横纹凹陷处,属少阳三焦

支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是三焦阳气的过之处,为少阳三焦的常用腧穴之一。支沟有疏利三焦、聪耳利胁的作用,对于便秘、肋间疼痛、耳鸣、耳聋、热病、腰扭伤等有辅助治疗效果。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井的作用

肩井穴为足少阳的腧穴,又与少阳三焦,阳维脉交会,三焦及阳维脉的阳气因此汇入穴内,气行则血行,此穴一打开,全身气血也随之而起,从而起到通活络,消肿祛风的作用;加之肩井与足阳明胃交会,故点按该穴能疏泄肝之郁结,又能解胃之积热。

中渚的位置及方向

中渚属少阳三焦脉的穴道,在人体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的指根间下2厘米的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之感。

天井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位于臂外侧,先找到肘尖,肘尖1横指凹陷处即是天井穴。天井为少阳三焦合穴,属土,有疏风清热,通络化痰,舒筋利节之功。三焦为水液代谢通道,土可制水,“实则泻子”,故天井有调理三焦气,疏散风邪,清泻郁热,通调水道,利湿化痰的作用,用于风热上扰之偏头痛,痰热上蒙清窍之耳聋,癫痫,痰火凝结于颈项之瘰疬,三焦气不利所致的胸胁痛,颈项肩臂上肢痛等循病症。

消泺的准确位置图 消泺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通止痛。作用:消泺穴属少阳三焦,位于上臂,以治循病症胃主。三焦属火,其气上行,贯肘循臑,上肩抵头达面,故本穴有清泻三焦之火的作用,用于火盛循炎上之头痛,齿痛;也可通活络止痛,用于三焦所过之处气阻滞的疼痛,痿痹。

支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支沟的准确位置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是三焦阳气的过之处,为少阳三焦的常用腧穴之一。支沟的作用支沟有疏利三焦、聪耳利胁的作用,对于便秘、肋间疼痛、耳鸣、耳聋、热病、腰扭伤等有辅助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