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理
出血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理
出血热患者休克、出血、肾衰的发生原理:
出血热病程在4~6日,体温下降前后,常发生原发性休克。以后在肾功能衰竭期间,因水盐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和内脏大出血等可引起继发性休克。原发性休克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管容量骤减所致,故称“感染中毒性失血浆性休克”。小动脉扩张、间质性心肌炎、DIC的发生亦可能加重休克。
出血热出血原因可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因素,发热期出血是由于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后者可能与修补血管的消耗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休克期以后的出血加重,主要由于DIC所导致的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等。发病早期血中游离肝素增加,急性肾衰时尿毒症影响血小板功能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
出血热的肾脏损害与一般急性肾小管坏死相同,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与肾内肾素增加有关。DIC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等导致肾小球中微血栓形成亦为少尿的原因。由于缺血、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致使肾小管被压及受阻,也为导致少尿原因之一。
出血热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1.出血热患者经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到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但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因此,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为1~3个月,补充营养,开放伙食,适当增加糖、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不用补液,宜强调伙食调理。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护理人员往往在出血热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广泛,给患者造成肌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此类患者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患者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高热期:
此期的出血热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出血热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
应尽可能让出血热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在口味上宜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会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有可能使出血热的病情恶化。
少尿期:
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变性和管腔阻塞,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滤过率降低,这是产生少尿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此时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多尿期: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主要危险在于继发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主要工作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上也需要配合这方面。给予半流质食物,如细面条、稀饭、牛奶、肉汤等。不同时期的出血热患者应该如何饮食?另外注意适量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小米、香蕉、土豆等。注意休息,水分补充要足,口腔卫生也需要注意。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出血热患者一旦染病需经过多个症状阶段,治疗方法随之不同,其中少尿期是最危险的一个关口,因为此时病毒累及肾脏衰竭才导致患者水肿、少尿,因而此阶段的治疗尤为关键。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应是保持患者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1.稳定内环境平衡
(1)热量及氮质平衡:为减少氮质血症发展,每日糖量不低于200g必要时加用适量胰岛素。亦可用能量合剂:辅酶a、atp及细胞色素c等,同时可给蛋白合成激素如苯丙酸诺龙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限制进液量,每日入量以前一日尿量及吐泻量加500~700ml为宜,应以高渗糖为主,少尿时多有高血钾,一般应限制含钾药剂的应用。本期血钠降低多是稀释性低钠,不需补钠。
(3)维持酸碱平衡:对重度酸血症,可酌情选用碳酸氢钠。
(4)稳定血压: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00mmhg),可用利血平等。
2.促进利尿:
一般宜早期应用,但对器质性少尿效果差。
(1)渗透性利尿剂(20%甘露醇液)每小时尿量小于40ml,或24小时尿量少于1,000ml,酌用20%甘露醇125ml/次静滴或静推。用药后无利尿效果或血压上升者,即应停用,以免发生心功不全。
(2)高效利尿剂:常选用速尿或利尿酸钠。严重病例两药可交替使用。
①速尿:40~100ml/次,加入50%葡萄糖液20ml静注,每日2~4次。
②利尿酸钠25~50mg/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推。在肾实质严重损害时,往往无效,不宜盲目加大剂量。
(3)血管扩张剂: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
3.导泻疗法:
可缓解尿毒症,减少高血容量综合征,防止肺、脑水肿,降低血钾。常用甘露醇粉或中药大黄、芒硝等。
①甘露醇粉:每次25~40g,每2小时口服1次,连服2~3次。
②大黄30g用开水泡后冲服,芒硝5g。重度恶心、呕吐、消化道大出血者禁用。
4.放血疗法:
该法宜严格掌握指征,由高血容量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其他疗法效果不佳时可用之,每次放血300ml左右。
5.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人工肾),效果良好,但应掌握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尿毒症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l。
②高血容量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腔道大出血者。
③合并高血钾,心电图出现高钾图像,用一般方法不能缓解者。
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呕吐、大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30ml/dl,可不拘泥少尿天数及血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出血热需要多久能治好
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不分年龄的,不论何种年龄阶段的人患了肾综合征出血热只要及时配合医生的治疗,都是有治愈的可能. 只不过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治愈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会比较多,危险性较年轻人高而已. 肾综合征出血热都是经历过五个阶段的,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对于本病还是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学变化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医嘱执行,严密观察,注意有无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对于并发症的及时救治是本病治愈的关键所在.所以62岁患该病是可以治愈的.
登革热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登革热可引起的并发症:
心肌炎 :严重病例可发生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跳、气促、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
尿毒症 :多见于登革出血热患者,大量出血或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促进尿毒症的发生。
颅内高压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和眼葡萄膜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见于重型及登革出血热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窘迫,烦躁,发绀,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02)<8.0kPa(60mmHg),早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常<4.7kPa(35mmHg),晚期PaCO2则可>6.0kPa(45mmHg)。
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生于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ase dehydrogenase,G6PD)缺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排酱油样小便、气促、心率加快、贫血,标本检查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而潜血试验呈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G6PD含量可在正常范围,而于1个月后才出现含量缺陷。
出血热患者的饮食调理
清营汤
犀角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丹参 竹叶心 银花 黄连 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出血热患者的饮食方法
1、高热期:此期的出血热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应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在口味上宜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会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有可能使病情恶化。
2、少尿期: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肾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变性和管腔阻塞,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滤过率降低,这是产生少尿的主要因素。此时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出血热怎么治呢
1、一般支持治疗
出血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2、液体疗法
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
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4、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出血热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哪些
1、发热期的护理:出血热患者早期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噪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予以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特别是高热的患者,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此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故不宜用酒精擦浴。尽鼋少用解热镇痛药,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发热后期多汗、缸液浓缩。应鼓励病人多口服补液。必要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防止休克和保护肾脏。
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粗针头或多静脉通道。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
3、少尿期的护理:出血热患者少尿期应注意尿量每日3000ml为依据。此时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尿量每日>3000m1.补钾时应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人,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的补充。对尿量每日>5000ml者。可试用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注意病室内空气消毒。特别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4、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一般需l一3个月左右,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时间。
出血热患者高热期的食疗方
中医讲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在坚持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时可服用以下中医食疗药膳方,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姜葱苏叶橄榄汤:生橄榄60克,葱头15克,生姜10克,紫苏叶10克,水煎去渣加少许食盐调味饮用。有发表散热,健胃和中作用。适用于出血热发热、头痛,鼻流清涕等症。
桑菊蝉衣饮:桑叶10g,菊花10g,蝉衣6g,白糖适量。将桑叶、菊花择净,蝉衣去头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煎15分钟,滤渣取汁。再加白糖搅匀即成。常饮服,功用疏风散热,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头痛等。
薄荷姜参膏黄汤:薄荷30片,生姜2片,人参5克,石膏30克,麻黄2克。上述诸药共制粗末,水煎去渣取汁即成,代茶饮用,疏风散热,解表止咳,益气补虚。治疗体虚气弱或年老流行性出血热者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出血热患者发热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对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电解质溶液,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慎用发汗退热药物,以防止出汗后导致休克发生。
2、液体疗法:
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液体疗法的重点是针对每个患者的变化特点,维持好体内血容量、水、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的平衡,预防低血压休克的发生,保证肾血容量灌注,减轻损伤。
发热早期、中期、可按出量加1000~1500ml。发热晚期日用量可按出量加1500~2000ml。其补量可参照体温、血液浓缩及血压情况掌握,有少尿倾向,应区别是肾前性还是肾性,以便合理补液。
补液以平衡盐液为主,同时注意热量摄取。部分患者发热后期、中毒症状重,有恶心、呕吐、应依照病情调整酸硷平衡。在发热后期,尿量减至1000ml/日以下时,更应注意补液治疗。如尿蛋白持续“++”以上时,可酌情用20%甘露醇静滴,每日总量,以不超过250ml为宜,并注意出入量平衡和血压改变。
3、皮质激素疗法:
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高热持续不退,尤其是发热、低血压期重叠者可适当加大剂量。
出血热患者的饮食调理
根据出血热不同的病程采用不同的饮食类别。高热期:此期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应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及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和维生素的摄入,以满足机体需要。
清营汤
犀角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丹参 竹叶心 银花 黄连 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有哪些
第一、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周围神经及微血管病变,可使痛觉纤维受损,对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温度损伤感觉迟钝或消失,天冷取暖时极易烫伤。糖尿病足溃疡型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或坏死后缺失,感染损伤可以只在表皮或皮下,也可以深达肌肉,有的患者以感染为主,有的患者则以表皮坏死为主;深部组织感染型,又分累及骨骼、不累及骨骼、累及关节等不同情况。
第二、糖尿病性眼病
在糖尿病患病过程中,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的大部分组织都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和不同症状的眼部病变。糖尿病所致的眼病,主要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糖尿病性眼病也是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需要手术治疗。及早手术治疗是恢复视功能的前提,早期小范围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可挽救部分视功能,大范围的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较差。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真的不是错的,可是一般前期没有一点症状的糖尿病眼病要怎么预防呢?其实还是要降血糖,把血糖控制好的话,并发症也就不会再发生了。控制血糖还不可以选择有刺激性的,会对肾脏或是眼睛造成刺激,产生副作用,这是西药的普遍现象。
第三、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季节转化,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期,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要低,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伴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基础,继发感染后病情相对严重,给糖尿病患者带来重大伤害。
第四、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患者所并发的糖尿病性心脏病,主要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甚至剧烈的胸痛、呼吸短促、出汗、踝部肿胀等症状。
登革热的并发症
1、急性血管内溶血 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多发生于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排酱油样小便、贫血、气促、心率加快,尿标本检查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而潜血试验呈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G6PD含量可在正常范围,而于1个月后才出现含量缺陷。这是因为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G6PD缺陷的成熟、衰老红细胞已裂解,剩下的是G6PD含量相对较多的年幼红细胞,当其发育成熟、衰老时才逐渐出现G6PD缺陷所致。
2、精神异常 个别患者可并发感染性精神异常,尤其多见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
3、心肌炎 严重病例可发生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跳、气促、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
4、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常见,主要表现为肝轻度肿大、边缘锐利,质软,肝功能检查出现ALT、AST 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升高。严重病例可发生总胆红素(TBIL)升高,甚至出现肝肾综合征。
5、尿毒症 多见于登革出血热患者,大量出血或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促进尿毒症的发生。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见于重型及登革出血热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窘迫,烦躁,发绀,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02)<8、0kPa(60mmHg),早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常<4、7kPa(35mmHg),晚期PaCO2则可>6、0kPa(45mmHg)。
7、其他 其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颅内高压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和眼葡萄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