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怎么引起的
肝病是怎么引起的
肝病的各种类型的病原毒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HAV具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HBVDNA的基因组约含3200个碱基对。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DAN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当HVB复制时,内源性DNA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HBV 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框(ORF),即S区、C区、P区和X区。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区基因,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C区以包括前C区,C区基因编码HBcAg蛋白,前C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X基因的产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HBVDNA的短链不含开放读框,因此不能编码蛋白。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可查见3种颗粒:①直径22nm的小球形颗粒;②管状颗粒,长约100~700nm,宽约22nm;③直径为42nm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颗粒即病毒颗粒,有实心与空心两种,空心颗粒缺乏核酸。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以及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于感染后2-1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前,即可由血内测到,一般持续4~12周,至恢复期消失,但感染持续者可长期存在。HBsAg无感染性而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在HBsAg自血中消失后不久或数星期或数月,可自血中测到抗—HBs,抗HBs出现后其滴度逐渐上升,并可持续存在多年。抗-HBs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近期感染者所产生的抗-HBs属IgM,而长期存在血中的为抗-HBsIgG。
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HBcAg主要存在于受染的肝细胞核内,复制后被释至胞浆中,由胞浆中形成的HBsAg包裹,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后释放入血。血液中一般不能查到游离的HBcAg。血中的Dane颗粒经去垢剂处理后可以查到其核心部分的HBcAg和DNA聚合酶。
HBVDNA聚合酶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内,是一种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其功能与修补及延伸双链DNA的短链有关。患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常伴有HBV增殖。在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内,血清ALT升高之前,血清DNA聚合酶活力即已升高,因此,DNA聚合酶活力测定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急性肝炎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若HBVDNA聚合酶活力仍持续升高,是肝炎转为慢性的征兆。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
HBeAg是以隐蔽形式存在HBV核心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其编码基因相互重叠,是HBcAg的亚成分。在感染HBV后,HBeAg可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于血中,其消失则稍早于HBsAg。HBs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的血液中,通常伴有肝内HBVDNA的复制,血中存在较多Dane颗粒和HBVDNA聚合酶活性增高,因此,HBeAg阳性是病毒活动性复制的重要指标,传染性高。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RNA病毒,直径50-60nm,其基因组为10kb单链RNA分子。HCV的基因编码区可分为结构区与非结构区两部分,其非结构区易发生变异。HCV与HBV及HDV无同源性,可能是黄病毒属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病毒。本病毒经加热100℃10分钟或60℃10小时或甲醛1:100037℃96小时可灭活。HCV细胞培养尚未成功,但HCV克隆已获成功。HCV感染者血中的HCV浓度极低,抗体反应弱而晚,血清抗-HCV在感染后平均18周阳转,至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消退,而慢性患者抗-HCV可持续多年。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现HBV同时或重叠感染。HDV是直径35-37nm的小园球状颗粒,其外壳为HBsAg,内部由HDAg和一个1.7kb的RNA分子组成。HDAg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感染HDV后,血液中可出现抗-HD。前已知HDV只有一个血清型。HDV有高度的传染性,及很强的致病力。HDV感染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害,实验动物中黑猩猩和美洲旱獭可受染,中国已建立东方旱獭HD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为直径27-34nm的小RNA病毒。在氯化铯中不稳定,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83S。HEV对氯仿敏感,在4℃或—20℃下易被破坏,在镁或锰离子存在下可保持其完整性,在硷性环境中较稳定。HEV存在于替伏末期及发病初期的患者粪便中。实验动物中恒河猴易感,国产猕猴感染已获成功。
(六)庚型肝炎病毒(HGV)
庚型肝炎病毒[5](HepatitisG Virus, HGV)
1967年,DEINHARDT等人发现采自一名黄疸患者的血清标本接种狷猴(tamarin)后,可使狷猴发生肝炎,并可在狷猴中传代感染,因此根据患者名字的字首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GB因子。1995年,美国科学家从接种GB因子的狷猴体内获得了2个与黄病毒相关的基因序列,命名为GBV-A和GBV-B。随后,又从一名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体内扩增出人GBV核酸序列,命名为GBV-C。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另一实验室科研人员也从一名输血后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发现相似的基因序列,称为HGV。进一步的研究表明,HGV的基因序列与GBV-C有很高的同源性,两者NS3区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5%,氨基酸同源性达100%,因此确定两者为同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故将其统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G Virus, HGV)。
引起丙肝的病因是什么
丙肝对肝脏的危害比较大,患者感染了疾病往往不能自查,有的甚至患病多年也无任何明显症状,生活中要注意做好疾病的防范,了解引发丙肝的病因可以初步了解这种疾病,不论是对疾病的治疗还是护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丙肝病毒
丙肝是丙肝病毒直接引起。实验发现患者肝部病变位置有大多数单核细胞浸湿,产生炎症和坏死,这与乙肝引发的肝部病变类同,也容易慢性化发展,带来更多的危害。
二、血液传播
丙肝病毒引发身体免疫紊乱造成对肝脏细胞的兔疫伤害。输血及血液制品容易引起丙肝的发生。由于献血人群中,丙肝病毒阴性的患者仍不能排除,需要输血的患者如果输入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三、针刺、纹身
引起丙肝的病因是什么?胡乱使用注射药品、纹身等都可能导致患病。这些器械用具引起皮肤黏膜损伤,如果上面沾有丙肝病毒,很可能随皮肤的破损,进入患者的身体,引起患者患病。
四、母婴传播
丙肝产妇所生婴幼儿等,是丙肝的易感入群。婴儿可通过接触到母体的血液或者在子宫内受到感染。另外,医务工作者、试验室员工,其丙肝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肝病的种类有哪些
肝病种类按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
一、病毒性肝病: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二、非病毒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的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肝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肝病种类按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
病毒性肝病:
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病包括以下几种: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的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肝病都有哪些分类
肝病种类按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
病毒性肝病: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病包括以下几种:
1.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2.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3.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的肝病。
4.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肚子腹水什么症状呢
出现肚早期肝腹水症状不明显,当腹水增多,患者会有腹部膨胀及轻微腹痛等症状。若腹水较多,会有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下肢浮肿、饱胀等症状。
专家指出,肝功受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水钠潴留、肝静脉回流受阻,肝淋巴液增多都是形成腹水的原因。许专家指出,以下情况的发生均可给肝病患者的身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甚至引发肝腹水病因:
1、肝脏疾病:肝脏疾病是引起腹水常见的病因,如肝硬化、肝癌等。其中肝硬化是肝腹水常见的病因,特别是酒精性肝硬化。
2、腹膜疾病:各种腹膜炎,如渗出性结合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肺吸虫性腹膜炎、胆固醇性腹膜炎等都是引起肝腹水的病因。 我的肝腹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立即咨询
3、严重营养缺乏:严重的营养不良也是引起肝腹水的病因,如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
4、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腹水也可能是由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引起,腹水多少与病情呈正比,一般发生于黄疸加重后。
肚子腹水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一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肚子腹水会引起腹胀,或者是呼吸困难的情况,有很多的不良并发症。因为营养缺乏引起的肚子,护士需要补充维生素b还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具体的情况,还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尽早治疗。
肝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虽然乙肝病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听说的一种疾病,但是人们对于乙肝病认识并不全面,对乙肝的了解也是不够的,乙肝病的症状人们要注意了解,这样可以及时的治疗。很多的患者治疗后有复发了,那么乙肝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滥用药物:很多乙肝患者听迷信神医,大量的购买偏方药物,最后病情没治好,钱也花光了。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在适应症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抗病毒药物,药物治疗有严格的剂量与疗程的保证,擅自停服将导致乙肝病情复发且加重。
二、基因变异:乙肝患者长期用抗病毒药,或者其他能杀乙肝病毒的药,在加上免疫系统的攻击,在这强大的压力之下乙肝病毒为了生存,将乙肝病毒基因重组,这时躲过了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基因变异。
三、饮食不当:有些乙肝患者暴饮暴食,乱吃补品,喝酒以及常食用辛辣、油腻、油炸等食品,引起脂肪肝,消化不量、肝功能异常等症状,不仅加重肝脏负担而且容易郁结肠胃、损害脾胃,进而诱使乙肝病情复发。
四、酗酒:饮酒是引起乙肝复发最主要乙肝病因之一,酒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乙醛,可以直接损害肝脏,酗酒极易导致乙肝病情复发。
患上了乙肝以后,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很多的问题,乙肝患者的往往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做好乙肝治疗工作,非常的关键。临床上,乙肝治疗方法多样,人们要注意选择。一定要配合医生的治疗。
肝病肝炎是什么引起的
1. 病毒感染: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2. 酗酒:酒精能够引起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
3. 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
4. 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
肝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过度劳累
这是主要的乙肝病因。因为过度的劳累,如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使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口臭是什么病引起 肝脏疾病引起口臭
当肝脏发生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症,导致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肝脏不能及时排出毒素,导致体内血氨含量升高,某些支链氨基酸代谢能力减弱,就会导致患者口中散发出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