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逗小孩
如何正确逗小孩
第一、尊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逗小孩玩不是把小孩当做一个玩具或者玩物,而是让孩子在逗趣中学到知识,健康成长。
第二、逗小朋友玩,要出于一种爱护心理,因此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逗小孩,就是要以给孩子快乐为准则,而不是把孩子弄哭,大人看着觉得有趣。
孩子被宠物咬伤怎么办 如何预防孩子被小动物咬伤呢
孩子喜欢和宠物狗、猫等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如果不小心把它们惹怒了,就容易被咬伤。咬伤后没有及时正确处理的话,病毒容易在孩子的体内扩散,严重者将危机性命。
如果家里孩子还小的话,家长最好不要养小宠物,或者把宠物拴在一个固定的活动范围,并且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个人去逗小猫小狗玩,同时,还要记得经常给宠物洗澡,打预防针,防止病菌繁殖。
中国式逗小孩好不好
看过《爸爸去哪儿》第一集的小伙伴应该记得这样一幕,爸爸们扮演坏人砸掉孩子们被告知要保护的鸡蛋,一些小朋友看到鸡蛋被砸掉都哭出来了,这种行为别人看来是比较有趣的,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
可能你小时候也被自己的爸爸妈妈逗过,被开过“妈妈再生个宝宝,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话,小孩子啥也不懂听到这种消息只能自个忧伤哭泣了,这种逗乐虽然没什么,但始终并不是很好,这些玩笑话起码要在孩子能辨别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如果是一般的玩笑话,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的,这种逗小孩的方式也能接受,例如开篇提到的录制宝宝听到屁声后的小表情,不会令宝宝感到害怕,不会从心理、身体上会令宝宝受到伤害的逗乐就OK。
逗小孩要注意些什么
1、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天真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拿孩子的天真来娱乐。
2、小朋友会模仿成人。有一些危害安全感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孩子的心理还是十分脆弱的,过多的心理伤害会造成孩子心理形成阴影,造成孩子成长的一些问题。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
大多数新生儿吐奶都是因为吃的太饱,或者太急了。新生儿的肠胃发育还没有成熟,关闭作用不佳,孩子吃的太急或者喂奶的姿势不正确都会导致婴儿吐奶。
另外,孩子吃完奶后父母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物或者洗澡,也不要在这个时候逗笑孩子,等过个半小时后再与孩子互动。
酒精一点点对孩子的伤害无限大
今年大年初三,小思和父母、姐姐到二伯家做客留宿。第二天早上,小思的妈妈王女士无意中看见二伯正拿着一碗酒放在小思嘴边,便马上制止。半小时后,小思睡着了。
可后来王女士两次去叫小思起床,晃动孩子,孩子都没有反应。王女士一摸小思的身体,发现他全身发软、发烫。联想到孩子之前估计被逗弄喝了酒,王女士连忙把孩子送到医院。在送医途中,小思脸色发黑、呕吐、抽搐不止,一直昏睡。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呆了5天后,小思才苏醒过来,可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小思苏醒后精神状态一直不好,不能独坐、不能站立,不会说话,眼神呆滞,甚至连妈妈都认错。
王女士带小思去医院做了语言、构音评估和智力测查,医院出具诊断证明书,小思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重度)、运动发育迟滞(重度),相当于1岁幼儿的发育水平。
小孩被亲戚朋友逗弄喝酒,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情真的不是个案。上个月,四川一个父亲带着2岁的儿子到朋友家赴宴,3个朋友在餐桌上逗孩子喝酒,结果孩子真的喝下了二两白酒,随后昏迷不醒,最终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在家庭聚会、朋友聚餐时,逗孩子喝酒的事情时有发生,可却很少有人站出来指责这种行为,包括孩子的家长。一是碍于面子,二是很多人都以为孩子被逗喝一点点酒无关紧要。
有人做过一个小小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5个小孩中有13个曾经被大人逗喝酒。而逗孩子喝酒的人中,既有孩子的爷爷、外公、伯父等亲戚,也有父母的同事、朋友,甚至有的家长也加入逗孩子喝酒的行列。
逗小孩的误区有哪些
第一、捏鼻子
个别宝宝鼻子长得扁些,大人就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
第二、转圈圈
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飞快地转圈。转得宝宝头晕眼花,甚至放在地上都站立不稳。这种玩法最容易拉伤宝宝的关节,造成肘关节及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第三、拔萝卜
大人双手托住宝宝的下巴往上提,逗得宝宝哈哈大笑,这就是所谓“拔萝卜”。这种玩法最容易扭伤宝宝的脖颈,损伤脊椎骨。
第四、飞高高
飞高高是指大人一手抓住宝宝的脖颈,一手抓住宝宝的脚腕,用力往上一抛,飞快地转圈圈。也有人用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向上高抛。宝宝往往因为新鲜、刺激,被这样的游戏逗得哈哈大笑。这种都宝宝方式不仅容易使宝宝跌伤,而且还可能造成“摇晃综合征”,导致脑瘫。
第五、触摸生殖器
爸爸喜欢逗宝宝找自己的“小鸡鸡”,或者用手捏摸宝宝的“小鸡鸡”。这种逗乐方式不但不雅观,还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
中国式逗小孩阻止方法
其实本来教唆未成年人喝酒就是犯法的,关键孩子只有2岁,长辈们的安全意识真的很薄弱。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家长们一定要警惕起来,及时阻止恶意挑逗孩子的行为。
家长直接出面礼貌婉拒
一般来说,虽然大人们逗小孩没什么主观恶意,但如果是恶趣味的逗乐,建议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离开。当然很多时候亲戚要逗孩子玩,家长们要是直接拒绝总感觉不太妥当,但可以找个婉转一点的理由带孩子离开。
教会孩子如何机智应对这些“挑逗”
孩子还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逗他们是挺好玩的,但是开玩笑不能过火,否则有可能伤害到孩子们。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家长们可以教育孩子怎么应对长辈们的逗乐,你其实也可以教孩子直接溜掉,跑为上计!
中国式逗小孩主要现象
早教专家表示,让孩子喝酒致残致死等伤害人身安全的案例比较极端,但中国人逗弄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弄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这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比较多见,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而在城市中则可能常见一些言语的戏弄。比如说,有人会逗孩子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或者说:“你妈妈回不来了。”
孩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会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很恐惧,没有安全感,有的小孩会因此惊慌哭泣,大人却以此取乐。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具有攻击性,伤害自己,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对于有的孩子长得比较胖,有时大人会戏称其“小胖墩”、“小胖妞”。对此,儿童教育专家胡萍表示,孩子听到这样的称呼,会感知到自己不被尊重。在不被尊重的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他的人格建构当中就形成“别人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别人”的倾向,正因如此,也导致我们成人世界里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四个月宝宝喜欢笑正常吗
正常的宝宝在4个月时就能出现逗笑,因为你的宝宝是早产儿,生长发育比其他的足月儿宝宝较慢,所以这也是正常的。在家的时候多逗逗宝宝,多和宝宝玩耍,这也是一种锻炼。
另外,关于宝宝的添加辅食,一般正常的足月儿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
早产宝宝添加辅食具体时间视宝宝的体重,发育状况而定,一般在矫正年龄4-6月左右添加,大致确定宝宝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的信号是:宝宝体重达到5公斤以上,宝宝能比较稳的抬头,可以在大人支撑下半坐着,
4个月宝宝喜欢这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家长们去逗弄的时候,宝宝是可以非常明确地感受得到的,因此也希望通过这些内容了解之后,长在照顾宝宝时都能够注重,他所出现的这些表现,了解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是不是正常的。
中国式逗小孩的弊端
灌酒、故意吓唬、怂恿孩子做“坏事”……中国的熊大人们似乎总爱以逗孩子为乐,有时候逗弄小孩的方式甚至近乎恶作剧。其实,这些往往都会在无意间给孩子带来伤害。下面就来给大家细数中国式逗小孩的弊端。
一、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
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弄孩子,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
二、使小孩丧失安全感
一些言语的戏弄,比如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等,会让孩子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并且感到恐惧。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具有攻击性,伤害自己,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三、让孩子感知自己不被尊重
此外,被戏称“小胖墩”、“小胖妞”之类的,会让孩子感知到自己不被尊重。在不被尊重的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
中国式逗小孩应辩证看待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旅游”,而今又来一个“中国式逗小孩”。应如何看待“中国式逗小孩”呢?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辩证看待。
爱逗小孩者,大多具有爱心,而且多为亲近之人。陌生人,不太可能逗你的小孩;没有爱心的人,一般也不太喜欢逗小孩。但是,逗小孩不要过度,过度了就不是逗、不是爱、不是喜欢了,而是伤害和摧残了。如果造成悲剧,那更是得不偿失。
别说,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发生过:日前,在广西发生一起悲剧,二伯在逗侄子小思(化名)时,给年仅2岁的小思灌了一两自酿米酒,导致小思呕吐、抽搐、脸色发黑,醒来后变得痴痴呆呆,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医生表示,小思变痴呆是因酒精中毒,继发性脑损伤。无独有偶,同样令人唏嘘的悲剧还发生在四川攀枝花:父亲王某带着2岁的儿子小林(化名)到朋友家赴宴,用餐过程中,王某的3名朋友逗小林喝酒,结果小林真的喝下2两白酒,之后昏睡不醒,最终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发生这样的悲剧令人痛心,这固然有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缺失,但更是“中国式逗小孩”惹的祸,不少人认为“中国式逗小孩”是陋习。不管是不是陋习,逗小孩必须要讲方式方法,必须要有个限度。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逗小孩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一些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在城市,一些大人常用言语逗小孩,比如说“你妈妈不回来了”。这样逗小孩的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是非,因缺乏安全感继而出现行为偏差,或攻击别人或伤害自己。
如何正确逗小孩,笔者认为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以给孩子快乐、让孩子家长满意为第一准则;第二,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三,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在逗趣中学到知识、健康成长。
“中国式逗小孩”不是洪水猛兽,方式方法运用得当,把握好了度,世间会充满欢乐,社会会更加和谐;相反,一味地“乱逗”,肯定会“逗”出问题,轻则伤害孩子自尊心,重则对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健康心理造成影响,更有甚者会“逗掉”孩子的生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如何预防9个月宝宝吐奶
1、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2、喂奶的姿势要正确:喂奶时宜将婴儿的头稍抬高一些,并用食指和中指捏住乳头,其余的手指按住奶的下面,以防止乳汁流出过速。采用胶奶头喂奶时,开的孔眼不宜过大,最好开两三个小的孔眼,这样乳汁就不会流得太快。
3、不要逗刚喂完奶的宝宝:喂完奶以后,不要逗引孩子嬉笑或运动过甚,最好让孩子安静入睡,睡的姿势宜采用右侧卧位,以避免压迫胃部而引起吐奶,孩子的身上,也不要压得太重,衣着和包裹不能过紧。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4、喂奶前先检查鼻腔:喂奶前先看一下宝宝是否鼻腔阻塞,如果是,最好先清洁鼻腔再喂奶,避免宝宝吃奶时,嘴巴、鼻子都堵住而难受;要避免宝宝过饿或大哭后喂奶。另外,妈妈在给宝宝喂完奶后,别急着逗宝宝玩或者大笑,否则也容易导致宝宝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