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养血的花茶有哪些
补气养血的花茶有哪些
1、红枣酒酿茶
材料:红枣10颗;酒酿1汤匙;红糖适量。
制法:将红枣和酒酿放入500克沸水中,小火煮5分钟,再根据自己口味加入适量红糖。
功效: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2、生姜黄芪红枣茶
材料:黄芪4钱;生姜适量;红枣2颗;红糖适量。
制法:将切好的生姜片、黄芪、红枣加入1000克沸水中,小火煮8分钟,可适量加些红糖。
功效: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3、改善痛经不适:益母草红糖茶。材料:益母草1钱;香附子1钱;红糖适量。制法:将益母草和香附子放入500克沸水中,小火煮5分钟,适量加红糖。办公室制作秘籍:将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温杯中,冲入500克沸水焖30分钟。功效:具有活血、法瘀、调经、消水的功效。益母草可促进局部血流微循环障碍的很快恢复。
4、补气体神:参枣茶。材料:红枣5颗;西洋参1钱。制法:将红枣放入350克沸水中小火煮3分钟。参片放入杯中,注入红枣水,盖盖焖10分钟。办公室制作秘籍:将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温杯中,冲入350克沸水焖20分钟。功效: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
补气多喝补气养血茶
升压药茶
[茶方]太子参(又名孩儿参)9g、肉桂、炙甘草各3go
[制服法]太子参、炙甘草切成薄片,肉桂为末,共入一带盖的茶杯中,然后冲入沸水、加盖闷置10分钟即成。频频饮服,每日1剂,饮完再冲入沸水泡服,直至无味为止,最后太子参也可嚼服。
[功双]温阳益气,升血压。适于低血压头晕及虚寒性胃痛、腹病等。
糖茶
[茶方]茶叶2克,红糖10克。
[制服法]开水冲泡。
[功效]有补中益气,和胃消食功效,用于小腹冷痛、大便不通、痛经。
润喉清音茶
大海生地茶
[茶方]胖大海12克,冰糖30克,生地12克,茶叶适量。
[制服法]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3剂。
[功效]清肺化痰,养阴生津,清咽润喉。适于声音嘶哑。
苏叶盐茶
[茶方]苏叶6克,绿茶3克,盐6克。
[制服法]将绿茶炒至微焦,再将盐炒呈红色后将所有原料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温饮,每日2剂。
[功效]清热宣肺,利咽喉,用于治疗声音嘶哑、咽痛等症。
补气养血偏方
麻雀肉饼
原料:麻雀5只,猪瘦肉200克。
做法:将麻雀宰杀,去除毛、头、爪和内脏,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将麻雀肉和猪瘦肉共剁成泥,放入碗内,加入豆粉、白糖、食盐、黄酒、拌匀,做成圆饼,置于蒸笼内,蒸熟即成。趁热食用。
功效:功能温肾补阳,补中益气。用治中老年人阳气衰败,脏腑虚损,精神萎靡,体倦乏力。
麻雀粥
原料:麻雀5只,粳米100克。
做法:将粳米淘洗于净。麻雀宰杀,去除皮毛和内脏,洗净晾干,炒熟,酌加少量白酒,稍煮。再放入稠米和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熬20-30分钟。待粥将成时,加葱白3段,稍煮一、二沸。冬季早晚餐温热食用。
功效:功能助阳益气,温肾养精。用治肾阳虚弱,多尿,腰酸,怕冷。
麻雀卵
原料:麻雀卵3个。
做法:将麻雀卵放在小锅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只煮10分钟左右。立即投人冷水中浸泡片刻。剥壳食用,每次1个,1日1次。
功效:功能补肾温阳,益精养血。用治肾阳虚弱,精血亏损,滑精,头晕眼花。
补气养血吃什么
补气养血食谱一:十全滋补牛腩
原料:牛腩500克、白萝卜1000克,当归、党参、枸杞子、天麻、黄芪、淮山、杜仲、肉苁蓉、巴戟、锁阳、盐、味精适量。
做法:牛腩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白萝卜洗净切片,待用。锅内放适量水,下入牛腩和十种药材,小火煲3~4小时。待牛腩将熟时,放入白萝卜片,炖煮后即可食用。
补气养血食谱二:鸡肝西红柿汤
原料:鸡肝、西红柿各200克,水发木耳12枚,熟猪油30克,鲜汤700克,味精1克,精盐3克,胡椒粉0.5克。
做法:先将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肝洗净切片。净锅置旺火上,加入鲜汤烧开,下鸡肝、木耳、西红柿片、胡椒粉、精盐、味精、熟猪油。鸡肝片氽熟时起锅,佐餐食用。
补气养血食谱三: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
做法:羊肉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生姜爆炒。当归则以纱布包裹,再与爆炒好的羊肉一起煮汤。
补气养血食谱四:香菇豆腐汤
原料:干香菇25克,水豆腐400克,鲜竹笋60克,豆油、香油、味精、精盐、胡椒粉、葱花、淀粉适量。
做法:先将香菇洗净,用温水浸发,去蒂切成丝。锅置火上,下豆油烧热,投入竹笋丝略炒盛出。将浸香菇水和清水适量倒人锅内煮开,投人香菇丝、笋丝、豆腐丁煮开。加精盐、胡椒粉,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后淋上香油,佐餐食用。
补气养血食谱五:苓归乌鸡盅
原料:乌鸡1只,茯苓、当归各20克,盐、味精、鸡精适量。
做法:乌鸡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待用。锅内加适量水、盐、味精、鸡精,下入乌鸡块、茯苓、当归,小火煲3小时左右即成。
补气养血食疗
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生率达到15%~20%,其中妇女儿童贫血率高达20%以上,贫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证”范畴,虚证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法进行调治:
1.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2.新鲜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羊骨洗净捶碎,加水熬汤,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时中适量调米温服,10-1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肾壮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同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4.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5.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当减肥瘦身成为都市生活的主题时,另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攻占了现代家庭中的最小成员,这就是缺铁性贫血。
6.猪肝150克,菠菜适量。猪肝洗净切片与淀粉、盐、酱油、味精适量调匀,放入油锅内与焯过的菠菜炒熟,或用猪肝50克洗净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时,放入菠菜,开锅加入调米,吃肝吃菜喝汤。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给孩子吃一款“补血菜”。
酸枣仁与红枣泡茶的功效
红枣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不仅能为机体补充多种营养,还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而酸枣仁能养心补肝,两者一起泡水喝,可以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红枣中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滋补身体的功效,为补养佳品,其与酸枣仁一起泡水,有补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多梦等症状。
酸枣仁有敛汗、生津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状,而红枣中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味道甘甜,能生津液、解药毒,两者一起泡水喝,不仅可以改善口感,还能增强药效。
酸枣仁红枣茶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常喝可以补养身体、滋润气血,能缓解面色暗黄的症状,另外,红枣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肌肤细胞的代谢,减少黑色素沉着,有美白、淡斑的作用。
补气养血吃这些
牛奶:牛奶最宜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健康、面目光悦、志不急,故为子者常须供之,以为常食。
龙眼肉:这是民间熟知的补血食物,因为所含铁质丰富而且还含有维生素A、B及葡萄糖、蔗糖等,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之不眠症,产后妇女吃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
胡萝卜:中医学认为,胡萝卜生或熟食均能补气生血,凡久病劳损、老幼体虚者皆宜常食。食胡萝卜还有健胃行气消食作用,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证见胸满脘、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辅助食疗。
黑芝麻:中医认为黑芝麻列为上品,并称“八谷之中,惟此为食。”中医养生学认为,黑芝麻长于补益。
中医温补心血食谱:
1、白醋鸡蛋
用料:陈白醋,鸡蛋。
制作:将鸡蛋打入碗中,将白醋放入其中。将放有白醋鸡蛋的碗置笼屉上或蒸饭锅内,蒸熟即成。
用法:趁热服食,可加少量蜂蜜调味。每日晨起食1碗蒸蛋,连食半月以上。
功效:养心安神。主治心气虚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
禁忌:腹泻便溏者忌服。
2、蜜饯姜枣龙眼
用料:龙眼肉250克,大枣250克,蜂蜜250克,姜汁适量。
制作: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和蜂蜜,搅匀,煮熟,起锅,待冷后,装入瓶内,封口即成。
用法:服用时,每次吃龙眼肉、大枣各6-8粒,每日服3次。
功效:健脾益胃,滋补心血。适于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心悸等症。
补肝血食谱:
1、甜醋猪蹄姜汤
用料:猪蹄1只,冰糖1小块,生姜250克,甜醋适量。
制作:猪蹄去毛后斩件,用滚水煮5分钟。将生姜刮皮、拍裂,连同猪蹄放入瓦煲中,加醋。煮滚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下冰糖调味即成。
功效:健胃散寒、温经补血。适用于产后血虚、食欲减退、手脚冰冷者。
禁忌:产后口苦外感发热、阴虚者不宜饮此汤。
2、黑芝麻粥
用料: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
制作:大米沟净,加入黑芝麻,再添适量的水煮成粥。
功效:这种粥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常服黑芝麻粥,对于老年体衰眩晕、消瘦者,可起缓解作用,疗程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对于便燥、须发早白、产妇奶水不足等证,疗程约半年左右。
补气养血的四虚
阳虚
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阴虚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