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有什么症状 年纪愈大、体重愈轻要注意
肌少症有什么症状 年纪愈大、体重愈轻要注意
年纪愈大、体重愈轻者,发生肌少症的机率愈高。
肌少症容易引起衰弱,而衰弱症常伴随较高的慢性病、意外事件以及癌症的发生率。
肌少症是什么引起的 肌少症问题随着年龄增加增多
国内65岁以上长者,肌少症盛行率约9%,平均每10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80岁以上老龄长者,肌少症盛行率增加至15%,平均每7名老龄老年人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
胃癌饮食注意什么 适量运动
由于大部分胃癌病友术后都有体重下降问题,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加把劲之外,最后提醒中老年的胃癌病友,不要忘了适度运动、同时加入肌力训练,以免肌少症问题恶化。
血压忽高忽低会不会得脑中风
其实,人的血压值本来就处于波动状态,只不过这种状况在年纪大的老人家身上特别明显,因为血管随年纪堆积脂肪而硬化,弹性较年轻人差,更容易受到气温和情绪影响,导致血压起伏、高高低低,振兴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陈冠群解释。
不过,近年来因饮食西化、作息不正常,三高症状年轻化,因此年轻人也不可轻忽。
根据健保局统计,全台湾约有430万名高血压患者,20岁以上民众每四人就有一人高血压,且比例随年纪增加,到了50岁近半数人有高血压,60岁以上则飙升到七成多,稳定控制的比例却不到三成。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良,全身血管和器官都有病变风险,随之而来的疾病有动脉阻塞、冠心症、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衰竭等。
不过,相较于高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压更危险。研究显示血压高高低低将提高脑中风的机率,而低血压几乎没有征兆,常常在几秒之间人就晕倒、昏厥,甚至休克,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风险很高。
多位医生异口同声强调,最重要的是定期且正确地量血压,掌握血压的长期波动,才能好好控制血压。
血压飙高:先排除促发因素,再考虑调药
造成血压不稳定的因素很多,状况也因人而异,很重要的是,医生在门诊中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状况,看看是不是有突发事件让血压飙高。
高血压大部份没有症状,有些人会头晕、颈部僵硬,严重一点甚至会视力模糊,此时血压可能已经飙升到180mmHg以上,服药已经太慢,要即刻就医。
肌少症怎么预防 避免肌少症要兼顾运动与足够营养
肌肉量与质和年龄大有关系,三十岁之后到七十岁,肌肉量会下降百分之四十,年轻时不爱运动,则肌肉量退化会更多;至于肌少症多在六十五岁之后较容易发生,诊断肌少症除了要确认肌肉量是否下降,还要合并肌力下降或是活动力下降,才能定义为肌少症,要避免肌少症则要兼顾运动与足够的营养。
慢性肾病饮食禁忌 营养不良+肌少症形成恶性循环
当心肾糖族群蛋白质、热量摄取不足,就会营养不良,如果加上肌少症推波助澜,不只容易感染、免疫力低下,身体也可能产生发炎反应、心血管疾病更恶化,严重甚至产生心衰竭,此时肌少症可能加剧,骨质也会提早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男人肺癌早期征兆
1、气促,癌瘤阻塞导致的肺炎、恶性胸水、弥漫性肺泡病变、肺不张等均可造成肺癌的早期症状。2、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表现为干咳、咯血等。不明原因的长时间的刺激性干咳或气促,这些都可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3、年纪大的男性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肺癌的早期症状,年轻男性则可能是肺结核等病造成的肺癌的早期症状。4、发热,阻塞性肺炎或癌性毒素导致肺癌的早期症状。发热型肺癌在支气管内生长发展到管腔半阻塞或全阻塞时,肺癌的早期症状可产生阻塞性肺炎。
肌少症怎么预防 肌肉由蛋白质组成每天应摄取足量蛋白质
此外,营养也很重要!研究发现,年纪大的老人卧床三天,肌肉量就掉一公斤;肌肉由蛋白质组成,很多食物都有蛋白质的成份,奶蛋鱼肉豆类都是补充蛋白质的来源,要补充足量才能减少肌肉流失,而蛋白质若补充不够,就无法对抗蛋白质的流失,导致肌少症。六十五岁老人身体健康且没有慢性肾脏病,建议每天每公斤体重至少要摄取一克蛋白质,举例来说,六十公斤的老人一天至少要摄取六十克蛋白质,生病刚出院者的蛋白质摄取量要更高,每天一公斤要一点五克。
老人养生不吃肉小心肌少症上身 肌少症警讯四肢纤细、握力差
肌少症是肌肉量与肌肉功能低下的症候群,透过四肢骨骼肌、握力测试,以及行走速度,可以进行诊断。
若是家中年长者有出现四肢纤细、活动力变差、步行速度变慢、手部握力变差等迹象,有可能是肌少症的警讯,应就医接受检查。
患癌症有什么症状 体重减轻
在短时间内,如果没有节食、加强运动的减肥安排及行为,但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并且持续下降,可能跟肿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