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疾病多发养生谨防误区
春季疾病多发养生谨防误区
运动锻炼
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伸伸懒腰,并配以深吸深呼,则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莫忘“春捂”
传统养生理论强调“春捂”,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强调“春捂”正是为了使人在体内产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春暖花开,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尤其是清晨与夜晚,穿衣、盖被宁可偏多,重点在于背部和腿部,以保存阳气,增强抵抗力。
早睡早起
俗话常说: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衣着宜宽松
在春季,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此外,春季着装衣裤不宜过紧。现在一些年轻女孩为追求曲线美过早卸去厚重的冬衣,而穿起紧身衣裤,其实这很不利于健康,原因在于:女性的阴道常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使外阴保持湿润,有防止细菌侵入和杀灭细菌的作用,若裤子穿得过紧,就不利阴部湿气蒸发。长时间过热过湿的环境,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引起炎症。
踏青出游
寒冷冬季里,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一季的静养,肌肉和韧带长时间不活动,更是萎缩不展,收缩无力,此时外出踏青赏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精神。特别是春天的郊野,空气清新,花红叶绿,百鸟争鸣,置身于如此优美的大自然怀抱,心情自然舒畅起来。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踏青春游的风俗,所以踏青出游不失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
家居绿化
绿色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绿色植物可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绿色还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可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如在室内,可栽种能净化空气的花,如吊兰、米兰、月季、文竹等。
春季养生误区
误区一:养生就要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泡水、或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的确很名贵,也的确是补药,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身体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我想结果是很清楚的。
很多人会说,我的身体是亚健康,诚然,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等各种各样的症状,选择中医药是很正确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失眠多梦就是气虚或者血虚等等,想当然的选择中药进补,从而越补越虚。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伤寒论》用药很重要一条原则就是“有是证用是药(有这种病才用这种药)”,而我们所谓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是中医大夫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得出的一个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套用,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补来养生。
误区二:中药没有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所以药物本身它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副作用的。
这就表示,中药如果应用不当,虽然一般不会造成肝肾损害,但是会造成机体功能的损害和偏差。
误区三:非药物疗法无限制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非药物疗法的养生书籍,但是,非药物疗法作用的无限扩大,也是有副作用的,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瑰宝,它利用空气负压造成机体局部充血、炎症,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像我们的中药一样,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适应症,那就说明有不适宜症,甚至禁忌症。
在调整机体状态进行养生的过程中,如果方法选择不当、操作不当会造成正气的损害甚至病情的加重,临床见到很多患者由于过度拔罐造成皮下硬结、皮肤严重淤青甚至坏死、留疤。
经络,中医认为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很多养生方法是通过敲打、刺激经络,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虽然从中医理论上讲,针刺和艾灸等各种治疗方法是作用于经络,通过对经络气血的调节达到治病的目的的。
但是,中医对健康的基本认识是“气血和”、“阴阳和”,这种状态的达到并不是通过简单地敲打经络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其生、长、化、收、藏的时宜,不仅体现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同样体现,不合时宜的激发气血的运行就如同该睡觉的时候运动,会打乱气血的“作息时间”从而对机体造成伤害。
肝气生发易动怒多看喜剧
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扁桃体炎、肺炎等春季多发病。建议,春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春季昼夜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别急着减衣服,早晚多添件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第二、春天肝气生发,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很多女性会在春季出现火气渐长,暴发指数增加,应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通畅,有一个好的开头,并顺势保持下去。应要养肝血,生发气血,提高免疫力;
第三、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 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但要注意不坐湿地,花粉过敏者避开鲜花多的地方进行运动;
第四、可以做中医治疗,如艾灸、刺络放血等提高体质。另外,还可以通过食疗,顺应气候养生防病。
春季疾病盛行教你如何养生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通过养肝可对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养生所提及的养肝不是单独地养护肝脏,而是通过养肝达到整体的调理效果。
虽然气温有所回升,这个时候更需要注意保暖。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减弱,不宜马上减去棉服,应该下厚上薄。春季风邪侵袭人体,头、肩、背、肘等处容易受风而疼痛,这些部位的保暖很重要。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饮食上选择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品。
比如多吃些大葱、生姜、韭菜、洋葱,有助于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冬季养生老年人谨防三大误区
误区一:饮酒御寒
冬季,许多老年朋友,尤其是男性经常会借助酒力来抵御寒冷。其实,饮酒只能给人暖身感觉,暖身感觉过后将是更加的寒冷,而且还对肌体的健康不利。人体的热量是肌体通过蛋白质、脂肪和糖的转化代谢产生的。酒不含蛋白质、脂肪和糖,它能给人暖和的感觉主要是由于酒精刺激肌体发生的血管扩张、代谢加快的结果(10克酒精在人体内氧化时仅能放出71卡热量,这对保持人的体温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暖和”是极其短暂的。
短暂的“暖和”过后很快便寒意临身,往往比饮酒前更加寒冷,这时,意味着人体免疫能力的减弱和防寒能力的降低甚至丧失,病毒和细菌有可能乘虚而入,就很容易着凉感冒或造成其他疾病。
误区二:饮食“多荤少素”
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供给人体热量,特别是狗肉、牛羊肉等荤食还有温热的药效作用,适当多吃一些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但蔬菜、水果等素食是维生素、尼克酸、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素的来源,这些微量营养素将参与高热量食物的代谢,如果缺少它们,高热量荤食将无法发挥抗寒能力,肌体还会发生健康危机。因此,老年人在冬季饮食中应该荤素搭配食用,确保人体得到均衡的营养。
误区三:全家老少齐进补
每到冬季,商店里的保健品柜台就红火起来,饭店里的滋补菜式也大为流行,什么羊肉、狗肉煲、人参、甲鱼汤,似乎不补就对不起自己的身体。荤食(如狗肉、牛羊肉、猪肉等)含脂肪较多,产热多,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增强抗寒能力,但绝对不可忽视五谷杂粮与蔬菜、水果等素食的摄取。因为这些素食乃是维生素B1、尼克酸、维生素C、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素的“富矿”,这些微量营养素不仅含有高热量食物代谢不可缺少的酶,而且本身亦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作用。
老人养生谨防九个生活误区
1、弯腰叠衣服。长时间弯腰做家务,颈脖、双肩肌肉拉伸,容易导致僵硬或酸痛。专家建议,叠衣服时,最好不要直接坐在床或地板上,最好坐在桌子边的凳子上完成。
2、厨房灶台过低。厨房灶台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颈脖、肩膀和腰部肌肉过度拉伸,引起疼痛。专家建议,做饭时,两臂下垂,肘部弯曲呈90度时,灶台与小臂高度以10厘米左右为宜。如果太低,可将砧板垫高些,如果太高,可在脚下垫个稳固的小凳子。
3、开车窝在驾驶座里。无论乘坐飞机、火车还是汽车,懒散地窝在座椅中都会导致后背肌肉拉伸、胸部塌陷、造成气短。同样,长时间驾驶时,至少每小时活动1分钟,否则始终同一个姿势容易形成血栓。专家建议,坐车或开车时,后背可垫个靠垫,调节座位高度,以双脚平放时,膝盖略低于臀部为宜。
4、背着包拉行李。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拎着包或背包,更容易造成肌肉紧张、疲劳,导致肩部和后背拉伤,背带过细还会阻断正常血流。专家建议,较重的背包可以搭在带轮子的行李箱上面,向前推着走,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5、消毒时间不够1分钟。如果消毒不彻底,反而会增加细菌传播的危险。专家建议,灭菌需要30—90秒时间,喷洒消毒剂后,最好离开一会儿,不要立即擦洗。
6、洗澡时搓澡。洗澡过于频繁及用力搓澡会去除皮肤表层具有锁水作用的油脂,令皮肤变干。专家建议,如果每天必须洗澡,那么水温不宜过高,洗浴时间最好在10分钟以内。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身上水分,秋冬时节还可以涂些保湿霜。
7、上厕所时坐得直。研究发现,如厕时,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高度不利于大便顺利排出。而自然下蹲时,肚脐高度低于膝盖,直肠顺直,更利于排便。专家建议,排便困难者可将脚部垫高10厘米,有助于顺畅排便。
8、剔牙不照镜子。剔牙时不照镜子不仅会漏掉许多牙缝中细小的残渣,还会在无意中伤到牙龈。此外,专家表示,先用牙刷将较大食物残渣刷掉后,再用牙线清洁牙缝中的细小残留物,还有利于将牙膏中的氟化物送至牙缝之间。
9、用干手机烘手。研究发现,用干手机烘手,会使手部细菌感染面积增加45%。专家建议,使用纸巾擦手相对更安全,可以使手上细菌减少近60%。
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机体维生素D的水平与骨密度、肌肉强度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PTH)增高,增加骨转换,促进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髋部骨折危险性。一些研究表明,机体维生素D水平存在季节变化。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更有效地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和骨折,骨伤科专家们对80名健康老年人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春秋两季血浆25OHD和PTH含量。这些研究对象排除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并未服用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
测定结果表明,无论男女秋季血浆25OHD水平明显高于春季,同一季节内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维生素D缺乏率的结果是,女性春季为63.4%,秋季为7.3%;男性春季为65.9%,秋季没有缺乏者。春季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秋季。
此项研究表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除膳食钙摄入量低外,主要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很差。现在正临春季的到来,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谨防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从而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春季跑步谨记三大误区
在春季,立春后的气候多风。运动出汗后很多人急于脱减衣物,但此时的毛孔扩张会让凉湿之气趁虚而入。中医常讲,当风邪侵袭人体后,侵犯上焦肺,人体最易感染肺炎等疾病。运动出汗后,也要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再去洗澡。同时,携家人或三五好友去登山、踏青郊游,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傍晚时人的心跳和血压最平衡,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粘稠度降低6%,应激能力也是一天中的最佳状态。此外,春天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5时左右,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更容易引发关节疼痛及胃痛等症状。即便选择晨练,也最好是在日出以后。
运动后要跟着心脏的节奏喝水。运动后的身体还处于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恢复平缓,因而在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的前提下,间歇式分多次饮水,这样心脏才能充分吸收水分。
春季养生谨防六大误区
误区一:自种蔬果就安全
越来越多的市民会自己租地种些时令蔬菜,不施农药和化肥,且认为这样就可吃上零污染、纯绿色的有机蔬菜。
释疑
但这样的“有机农产品”并非绝对安全。有机农业不是不使用化肥,而是使用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的有机肥来自家禽、家畜和人的粪便。
如粪便中会含有各种病菌、寄生虫虫卵等,这样会污染农产品。若生吃农产品或没煮熟就食用,会使食用者食物中毒或被寄生虫感染。
误区二:血脂高不能吃蛋黄
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因此一些血脂高的人不敢吃鸡蛋,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释疑
其实胆固醇是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蛋黄中除了有胆固醇外,还含有丰富可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物质——卵磷脂。
如一个人摄入的胆固醇多,肝脏产生的胆固醇自动就会减少;如吃得少,外源性的胆固醇几乎为零,肝脏就会拼命制造胆固醇。
因此,对于一些长期吃素食,通过膳食摄入胆固醇很低的人群,也可能会出现血胆固醇增高的现象。
支招
血脂正常的健康人,每天可吃一个完整的鸡蛋;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建议隔天吃一个煮鸡蛋。
相对于鸡蛋黄来说,高胆固醇患者更应控制摄入的是猪脑、蟹黄、鱿鱼、肥肉、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误区三:内衣晾厕所
内衣要勤洗勤换是常识。但很多人洗完内衣却直接晾在卫生间或室内,忽略了最关键的环节——晒干。
释疑
一条脏内衣平均带有0.1克脏东西,其中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天然消毒剂,正确清洗、晾晒内衣,有助于杀死这些细菌。如总是把内衣晾在卫生间,潮湿的环境反而更易滋生细菌。
支招
洗完内衣后,要放在阳光下晒半个小时,为避免沾染灰尘,不要反面晒,晒完后抖一抖再收起,并尽量把所有内衣单独存放。
误区四:一副眼镜戴N年
一副眼镜会戴多久?不少人的回答可能是,除非坏了,否则不换。
释疑
很多人对眼镜的寿命没有概念,镜片如超期服役,不但易产生视疲劳、眼干、眼涩等现象,还可能导致近视加重。
支招
成年人的近视镜应一年半到两年更换一次,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整度数,二是更新换代。青少年时期是用眼高峰期,因此最好3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定期检查视功能。
误区五:患脂肪肝狂减肥
许多市民患了脂肪肝狂减肥,经常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想把脂肪肝快速除掉。
释疑
查出患脂肪肝后,有些患者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肉。这种所谓的“饥饿疗法”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加重脂肪肝的症状,是非常有害的。
支招
脂肪肝患者的确要减少油腻、高脂肪食品和甜食的摄入,但仍应适当进食高蛋白饮食,以避免体内蛋白质的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
秋季疾病多发季老人养生要注意
秋季是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能更健康地度过一个舒服的秋天,老人们应重视秋季养生,那么秋季老人如何养生呢?起居、饮食、运动乃至精神都要加强调整,下面将小编为你介绍秋季老人如何养生。
起居养生
秋季睡眠养生应分早秋、中秋、暮秋三个阶段来调整作息时间。现在已过了初秋,到了中秋和暮秋,就应该本着避潮湿、避寒凉的原则,采用早睡早起的方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滋养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秋季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 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天天凉了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少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厨房最好安装换气扇,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秋天防静电伤身。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饮食调理
1、防寒温里。每日的早餐,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枣和干姜、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浆、胡辣汤、羊肉汤、醋熘白菜、糖蒜等。
2、排湿祛风。遇有风雨阴湿天气或者体内有湿、大便稀的情况,老年人应增加祛风排湿的饮食,如选用大米、扁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葱、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3、润燥滋阴。在干燥天气或口干舌燥、大便干的情况下,老年人应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种能增强免疫力,可选用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莲菜、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蒸鸡蛋羹等。
4、收敛阳气。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敛阳气,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老年人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5、五味调和。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老年人应注意如下关系:辛辣味与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制约的;甘甜味与咸味或者酸味是相互制约的;咸味与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制约的等。
温馨提示:秋天正是旅游登山的黄金季节,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可以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愉悦和谐的情绪会使您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立春养生谨防五种疾病
1.肝炎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是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并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我们应该不食用生或半生海、水产品,尤其是毛蚶类水产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2.肺炎
开春儿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是夏季的4倍多。因此不滥用食醋熏蒸和服用板蓝根阻止疾病传播。保持工作、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注意增减衣物,加强户外锻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治疗。
3.腮腺炎
在冬春交替的时候,很容易感染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染。想要预防就要注射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或在气雾室内进行气雾吸入。
4.心梗
患病前往往心绞痛时间延长,超过3—5分钟,甚至半小时。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不适、心慌气促、乏力嗜睡等症状。春冬季节,时冷时暖,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引发心梗发作。在生活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长途旅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一次进食过饱食后活动;少吃高脂肪饮食,肥胖者要控制饮食。
5.麻疹
麻疹好发于冬春季节,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6个月-5岁的幼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危及婴幼儿生命。想要预防麻疹首先小孩子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一旦发病,要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
春季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
◆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有显著影响:如天寒时气血凝滞沉涩,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春季养生有什么特点
1、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2、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不稳定,使对气候敏感的人有诸多不适应,对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调摄。
3、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肝气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绪随之高昂亢进,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激愤、骚动、暴怒、吵闹等状态。
4、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有显着影响:如天寒时气血凝滞沉涩,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春季着装要下厚上薄
如果春季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因此,春季着装要以保暖为先,不要急于减掉衣物,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过早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为谨慎,以防御阴寒之气;还有女性不宜过早换裙装、紧身裤,否则易使身体受寒生病。
春季着装宜宽松,不宜过紧,以适应春天阳气生长升发的需要。衣着宽松舒适有利于气血流通,促进阳气生发;衣服过紧,会影响气血循环,使阳气被抑制,进而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尤其是女性春季着装更要少穿紧身衣、塑身内衣;男性也不要把腰带束得过紧,应选择领口宽松的衬衣、避免穿袜口过紧的袜子。
衣料选择以保暖柔软透气吸汗为原则,如纯棉、纯丝绸的料子最适宜做内衣内裤,对皮肤有保养作用,不会引起皮肤瘙痒症。
色泽的选择上可根据年龄和肤色来进行挑选,红、橙、黄是暖色,符合春天的热烈、明快,适合于青少年;绿、蓝、紫为冷色,色调清新、素雅,适合中、老年人在春天穿着。
《千金要方》中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总之,春天着装要谨慎,以养生为根本,健康度过春天。
春季着装要下厚上薄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季寒暖交替无常,阴寒之气仍然比较强烈,很多疾病又是由于受寒而生。
如果春季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因此,春季着装要以保暖为先,不要急于减掉衣物,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过早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为谨慎,以防御阴寒之气;还有女性不宜过早换裙装、紧身裤,否则易使身体受寒生病。
春季着装宜宽松,不宜过紧,以适应春天阳气生长升发的需要。衣着宽松舒适有利于气血流通,促进阳气生发;衣服过紧,会影响气血循环,使阳气被抑制,进而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尤其是女性春季着装更要少穿紧身衣、塑身内衣;男性也不要把腰带束得过紧,应选择领口宽松的衬衣、避免穿袜口过紧的袜子。
衣料选择以保暖柔软透气吸汗为原则,如纯棉、纯丝绸的料子最适宜做内衣内裤,对皮肤有保养作用,不会引起皮肤瘙痒症。
色泽的选择上可根据年龄和肤色来进行挑选,红、橙、黄是暖色,符合春天的热烈、明快,适合于青少年;绿、蓝、紫为冷色,色调清新、素雅,适合中、老年人在春天穿着。
《千金要方》中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总之,春天着装要谨慎,以养生为根本,健康度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