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年人患胃癌的五种诱因

青年人患胃癌的五种诱因

诱因之一:吸烟,研究发现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的有害及致癌物质,过量吸烟是青年人易患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可致细胞突变的物质;

诱因之二:酗酒,经常过量饮洒,致使胃部屡屡遭受乙醇的劣性刺激,特别是乙醇含量较高的烈性酒,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进而使胃粘膜重度增生,引发癌症,还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诱因之三:饮食不当,饮食因素是诱发癌症的最直接因素,如嗜食咸鱼、咸肉、咸蛋等腌制食品,或喜好熏烤食物,这些食物中含硝酸盐较多,而硝酸盐在胃内可转化为亚硝胺类化合物,是诱发胃癌的“元凶”;有的青年吃饭狼吞虎咽或食之过饱,经常加重胃肠负担,还有年轻人嗜食火锅及“麻辣烫”饮食,这也为胃癌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多食新鲜蔬菜,其中的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形成;

诱因之四:精神紧张,青年人的工作节奏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上的竞争亦使青年人的心理压力增加,精神上处于持续应激状态,亦会反馈性地诱发胃部疾病以致胃癌;

诱因之五:生活无规律,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经常开夜车,生活无规律,亦是胃癌发病的诱因。

上班族带午饭影响健康吗

最近,“中午带饭成为年轻女性胃癌诱因”的消息热传,甚至有人说,“吃隔夜饭患胃癌的风险高3.6倍”,这让不少人感到震惊,称以后再也不敢带饭了。

现在,很多上班族有中午带饭的习惯。他们大多是头天晚上把饭菜准备好存入冰箱,第二天带到单位吃。按照“吃隔夜饭患胃癌风险高3.6倍”的说法,隔夜菜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食物中的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胃黏膜受到损伤和破坏,就可能导致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隔夜饭导致胃癌高发,让很多带饭族不知所措:在外面吃饭不仅贵还担心不干净,带饭就是为了能吃得更健康,没想到又会致癌。

对此,专家介绍说,目前的临床观察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单个危险因素不足以诱发癌变。

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青壮年胃癌患者并不少见,特别是在19岁至35岁的青年人中,胃癌的发病率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一倍,这与年轻人的饮食、生活习惯的确有关。如很多年轻人喜好烧烤、火锅、油炸食品、熬夜、抽烟、喝酒等。

长期不健康、无规律的饮食,会破坏和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从健康饮食角度提醒人们少吃隔夜饭并无不妥,但胃癌绝对不是“隔夜饭”这个单一诱因能够解释的,很多因素对健康的杀伤力比隔夜饭大。目前,被列为胃癌高危因素的有以下5点:

1、长期进食高盐、熏制品、盐腌食品。

2、进食快、爱吃热烫食物以及一日三餐不按时进食。

3、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肠化生、恶性贫血及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等,都有癌变的危险。

4、有家族史。胃癌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出正常人4倍,胃癌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

5、年龄在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

宵夜诱人易致胃癌

常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

年轻人易患胃癌,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最常见的一点是,年轻人喜欢熬夜,而熬夜的时候,自然就养成了经常吃夜宵的习惯,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

为什么常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呢?首先,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其黏膜的修复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更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胃癌。

另外,专家还指出,除了嗜烟酗酒,另一些不良的习惯也成为了导致年轻人患胃癌的诱因。为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或食之过饱,经常加重胃肠负担,还有年轻人嗜食火锅及“麻辣烫”饮食,这也为胃癌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生活无规律,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经常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胃不舒服当心胃癌发生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发病率占全球的42%左右。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为23.2%,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预计到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还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面对严峻的胃癌发病形势,要加大胃癌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增强人们的防癌、控癌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

胃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其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不合理、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摄入过多的食盐、熏烤食品、富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腌制品、发霉变质的食物,以及男性、肥胖、嗜好烟酒、三餐无规律、吃饭过快、喜欢吃烫食等,均可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此外,精神压力大,情绪无法释放,经常熬夜都会引起身体的变化,造成免疫力下降,也成为胃癌的诱因。

有些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巨大胃粘膜皱襞症、残胃等癌前疾病,这些疾病久治不愈,胃癌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当胃粘膜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时,极易发展成胃癌。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患者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中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约63%的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胃不舒服别不当回事

俗话说“十胃九病”,是说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所以,生活中有些人胃部不适也不当回事,随便在药店买点药吃吃。对此,杨川杰提醒,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胃癌晚期患者饮食五大原则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且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饮食密切相关,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不少食物可以有效的抑制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治疗胃癌作用。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人们要警惕胃癌正向中青年伸出“魔掌”,除了要提高早期诊断率之外,胃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也非常值得关注。

胃癌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是离年轻人也不是很遥远。从临床表现来看,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增加迅速。除去常见的胃癌高危因素外,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不了解,是越来越多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轻人患的胃癌往往恶性程度更高,发展更迅速,加上确诊时胃癌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胃癌近年来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胃癌把患者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对于胃癌的治疗,除了选择科学的疗法之外,胃癌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胃癌晚期患者要如何饮食?

1.吃“苦”。

美国科学家以为,苦瓜、野菜等苦味食品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成分中的氰化物对正常细胞无破坏作用,但对癌细胞有强盛的杀伤力,并能抑制癌细胞中的细胞色素化酶,使之产生代谢障碍而“自杀”逝世亡。

2.吃“淡”。

胃癌原来逝世亡率很低,但假如天天吃10至15克盐,逝世亡率便会增高。原因是食盐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粘膜发炎、肿胀、溃疡、出血、萎缩,轻易产生癌变。

3.吃“酸”。

酸味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酸奶和酸菜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为乳酸,抑制大肠内腐败菌类的滋生,减少毒素的产生,并吞噬致癌物质,能有效地防止结肠癌、直肠癌等。

4.吃“生”。

科学剖析,生的新鲜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里含有醌和酚。醌可冲淡致癌物质并加速其排出体外;酚可禁止癌细胞的代谢。另外,蔬菜内的干扰素可将癌细胞拒之体外;而β—胡萝卜素可使患癌的机会减少1/3。北京国医药研究院附属河医医院中医肿瘤研治中心专业治疗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

5.吃“素”。

常吃粗粮、大豆、薯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品,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的排泄,有必定的防癌作用。

胃癌的危害有多大

通过我国的胃癌医学研究者调查显示,在我国胃癌的患病率和胃癌的死亡率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每两到三分钟就有1人死于胃癌。而这与胃癌病人发现晚和发病趋年轻化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同时医学专家也提醒道,胃癌的发生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成正比的关系,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从临床情况来看,近5年来,19岁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不以为然,都是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胃癌发生的直接诱因睡眠严重不足、饮食几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以为然,这些都是越来越多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一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19至35岁的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近年来在临床上,已经出现了不少20多岁,甚至十多岁的年轻胃癌患者!”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委会委员、天津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分析说,尤其是年轻人在饮食上偏爱高盐食品、腌制食品等,都是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他认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很不健康,即使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等,也不及早就医,因此延误病情。

“虽然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50至80岁,但从临床情况来看,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增加迅速!”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徐瑞华教授强调说,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再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时往往已到中晚期。

“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肥胖超重,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至25公斤的男性,经常食用加盐腌制的蔬菜或烟熏鱼肉,长期吸烟,a型血,以及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下,这些都是可能患胃癌的高危因素! ”梁寒教授分析说。

专家提醒,膳食方式的改变可减少胃癌发生。建议少吃高温煎炸食品、高盐饮食、腌制咸肉、霉变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新鲜冷冻食品,注意补充葱蒜类蔬菜、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临近年末应酬季,倡导分餐制,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另外,高危人群可每两年接受胃镜筛查,搞清病因,及时体检,定期排查。

胃癌晚期患者饮食五大原则

胃癌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是离年轻人也不是很遥远。从临床表现来看,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增加迅速。除去常见的胃癌高危因素外,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不了解,是越来越多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轻人患的胃癌往往恶性程度更高,发展更迅速,加上确诊时胃癌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胃癌近年来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胃癌把患者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对于胃癌的治疗,除了选择科学的疗法之外,胃癌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胃癌晚期患者要如何饮食?

1.吃“苦”。

美国科学家以为,苦瓜、野菜等苦味食品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成分中的氰化物对正常细胞无破坏作用,但对癌细胞有强盛的杀伤力,并能抑制癌细胞中的细胞色素化酶,使之产生代谢障碍而“自杀”逝世亡。

2.吃“淡”。

胃癌原来逝世亡率很低,但假如天天吃10至15克盐,逝世亡率便会增高。原因是食盐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造成胃粘膜发炎、肿胀、溃疡、出血、萎缩,轻易产生癌变。

3.吃“酸”。

酸味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酸奶和酸菜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为乳酸,抑制大肠内腐败菌类的滋生,减少毒素的产生,并吞噬致癌物质,能有效地防止结肠癌、直肠癌等。

4.吃“生”。

科学剖析,生的新鲜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里含有醌和酚。醌可冲淡致癌物质并加速其排出体外;酚可禁止癌细胞的代谢。另外,蔬菜内的干扰素可将癌细胞拒之体外;而β—胡萝卜素可使患癌的机会减少1/3。北京国医药研究院附属河医医院中医肿瘤研治中心专业治疗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

5.吃“素”。

常吃粗粮、大豆、薯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品,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的排泄,有必定的防癌作用。

胃癌盯上中坚力量

青年人胃癌显著增加

现在,像陈虻这样的年富力强而被胃癌夺去生命的人并不少见。王女士今年41岁, 外企高管,正值事业上升期,日常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比较大。半年前,王女士感到上腹部偶有不适,自己买了些药服用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经常反复发作。她曾去过单位附近医院就诊,被告知为胃炎。直到半月前,她出现明显腹胀、食欲明显减退并伴有消瘦,再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已是胃癌晚期并发生了肝转移和腹水。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胃癌死亡率和发病率在全球分别居癌症的第二位和第四位。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患者总数占全世界胃癌患者的42%。近年来我国胃癌发病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40来岁甚至二三十岁的胃癌患者非但不少见,还显著增多。现在住院病人中约15%年龄不超过40岁,而20年前这一比例不足5%;30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比率也由70年代的1.7%升至目前的3.3%。这些青壮年患者确诊时几乎百分之百为胃癌晚期。

吃烫食胃癌发病增4倍

导致青壮年胃癌患者增多的原因与工作压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喜欢吃烧、烤、煎、炸、熏制食物和烫食,以及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吸烟,高盐膳食,爱吃泡菜等腌制食物;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等等。研究显示,烧、烤、煎、炸、熏等食物含大量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经测定,每千克熏鱼含该物质2毫克,相当于250支香烟中该物质含量的总和,常吃此类食物,胃癌的发生危险会增加2倍;喜食烫食者患胃癌的危险是常人的4.22倍;经常三餐不定时和暴饮暴食者患胃癌风险会增加1.3倍;吸烟者患胃癌风险增加1.58倍。若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罹患胃癌的风险更高。高盐膳食会使胃内食盐浓度升高,直接损坏胃黏膜,增加其对致癌物的易感性,并使胃排空减慢,延长致癌物与胃黏膜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罹患胃癌的危险。泡菜、酸菜等腌制食物也被证实含有大量强致癌物硝基化合物。

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十分重要。现在许多青年人喜欢晚上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吃夜宵。但最近有研究表明,经常吃夜宵或晚饭吃得很晚,都会增加胃的负担。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2~3天就要再生一次,这一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食,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另外,晚上吃的食物滞留胃内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长期下去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早期胃癌症状如同普通胃病

早期胃癌没有特征性症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由于这些症状不是早期胃癌所特有的,故易被诊断为一般胃病。这是患者确诊较晚的主要原因。因此,一旦出现胃部持续不适,尤其有上述不良生活方式、消化道癌家族史、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癌危险因素者,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建议有胃癌危险因素者40岁以后(吸烟者35岁)每年进行胃镜检查一次。这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日本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但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全国胃癌普查等措施的实施,日本早期胃癌已占临床收治病例的70%,胃癌死亡率大幅降低。

只要提高防癌意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肿瘤并不可怕。28岁的武先生是外企装配工,24岁时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经规范治疗后好转,近3个月又出现上腹不适等症状,病理活检发现癌细胞。他及时就诊治疗,预计治愈概率可以达到95%以上。王先生的父亲患肝癌、母亲和妹妹患乳腺癌,因此他防癌意识比较强。2个月前他出现上腹不适、隐痛,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他及时就诊,经过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目前看来有望达到根治效果。

胃癌遗传祸及下一代吗

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胃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青年人所患胃癌的临床症状欠典型,特别是青年人对胃癌认识不足,早期就诊率不高,从而造成较多的误诊和漏诊。

为分析和掌握青年人群胃癌的发病情况,任军等对1983—2003年被该院确诊为胃癌的1839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检索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患者中,45岁以下(17—45岁)者有247人,占患者总数的13.43%。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15例,其平均年龄为41.5岁。任军等按照1998年汉城国际遗传会议制定的遗传标准,对这247例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该标准包括:家族中至少有3人患相同疾病,其中一人为另两人的直系亲属;至少连续两代人患病;家族中的患者至少有1人于45岁之前被确诊;至少满足以上标准中的两项标准。任军等从上述患者中筛选出具有完整遗传资料者189例,其中,具有家族遗传疾病背景者39例;符合遗传性胃癌者16例。两项相加共55例,占具有完整遗传资料者总数的29.1%。

为研究青年人胃癌的发生与其他年龄段遗传病发生的差异,任军等将青年人胃癌组与中老年人胃癌组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在中老年人胃癌组具有完整遗传资料的1454例患者中,符合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者有90例,占该组总数的0.6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青年人胃癌的发病不仅与家族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而且其胃癌遗传发病率高于中老年人。此外,任军等在胃癌病理分型研究中还发现,青年人的胃癌存在另一个特点,即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及未分化癌。

哪些生活恶习会成为诱发胃癌的真凶

1.酗酒

长期过量的饮用一些酒类,导致胃黏膜受到不良的刺激,尤其是一些乙醇含量较高的烈性酒。过量饮用,很容易导致患上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引发胃癌。

2.吸烟

现代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抽烟的大军。香烟燃烧之后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之后引起细胞的突变,因而一些青年人罹患胃癌在所难免。

3.过度的精神紧张

现代青年人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加上节奏的加快,导致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长期精神上处于应激的状态,会反馈性地诱发胃部疾病以致胃癌,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4.药物刺激

一些药品也会对人体的胃部形成刺激。比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病菌叫做油门螺旋杆菌,通常是饮食不洁以及相互传染引发,也会造成患上胃癌,应该时刻警惕。

高度警惕胃癌的四个早期症状

胃癌主要的早期症状包含以下几方面:

1、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

2、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胃癌发展到中晚期则多见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等。

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以为然,是“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胃癌的危害有多大?

胃癌的危害有多大?胃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极大癌症之一,由于胃癌发现的时候基本都是在中晚期对于治疗已经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降低胃癌发生的最好方法。

通过我国的胃癌医学研究者调查显示,在我国胃癌的患病率和胃癌的死亡率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每两到三分钟就有1人死于胃癌。而这与胃癌病人发现晚和发病趋年轻化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同时医学专家也提醒道,胃癌的发生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成正比的关系,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从临床情况来看,近5年来,19岁至 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不以为然,都是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胃癌发生的直接诱因睡眠严重不足、饮食几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以为然,这些都是越来越多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一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19至35岁的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近年来在临床上,已经出现了不少20多岁,甚至十多岁的年轻胃癌患者!”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委会委员、天津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分析说,尤其是年轻人在饮食上偏爱高盐食品、腌制食品等,都是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他认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很不健康,即使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等,也不及早就医,因此延误病情。

“虽然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50至80岁,但从临床情况来看,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增加迅速!”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徐瑞华教授强调说,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再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时往往已到中晚期。

“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肥胖超重,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至25公斤的男性,经常食用加盐腌制的蔬菜或烟熏鱼肉,长期吸烟,a型血,以及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下,这些都是可能患胃癌的高危因素! ”梁寒教授分析说。

专家提醒,膳食方式的改变可减少胃癌发生。建议少吃高温煎炸食品、高盐饮食、腌制咸肉、霉变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新鲜冷冻食品,注意补充葱蒜类蔬菜、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临近年末应酬季,倡导分餐制,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另外,高危人群可每两年接受胃镜筛查,搞清病因,及时体检,定期排查。

相关推荐

喝绿茶吃水果能防胃癌 五种食物防胃癌

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胃癌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其所含有的维生素A、 C、E及胡萝卜素等,能阻断体内外亚硝胺等强效致癌物的合成,增强人体免疫力。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多酚类、黄酮及类酮、花生四烯酸等物质,是致癌物的阻断剂和抑制剂。绿茶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抗致癌、促解毒的作用。有人模拟胃液条件下绿茶对胃癌癌前高危因素及癌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发现绿茶对鱼露亚硝酸钠诱导的胃黏膜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保护作用

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据世卫组织报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较正常人胃癌的危险性可增加2至3倍。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我国共餐制的就餐习惯,大大增加了感染概率。

吃洋葱有什么好处 预防癌症

洋葱的防癌功效来自于它富含的硒元素和槲皮素。硒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刺激人体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同时还可降低致癌物的毒性。而槲皮素则能抑制致癌细胞活性,阻止癌细胞生长。一份调查显示,常吃洋葱比不吃的人胃癌的几率少25%,因胃癌致死者少30%。

醋泡蒜能治疗灰指甲吗 醋泡大蒜的功效与作用

醋泡大蒜可以去除油腻,促进人体的消化和吸收。醋泡大蒜除了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外,还具有预防和降低动脉脂肪斑块聚集的作用,从而预防心脏病。大蒜具有杀菌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常吃大蒜的人,比不常吃的人胃癌的几率要少将近一半。而且,多吃大蒜的人直肠癌的几率也非常低。

老人胃癌很隐匿

最近,一项课题研究证实老龄胃癌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不易察觉。这就提示,老人们一旦出现上腹痛、腹胀、消瘦、吞咽困难等情况,一定要及早找医生诊查,以免耽误病情。在这项对比分析中,专家观察到,65岁以上老年组胃癌病程在3-6个月之间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病程小于或等于3个月的发生率低于青年组;老年组贲门胃底部的癌瘤发生率高于青年组,而胃窦部的癌瘤发生率低于青年组。同时老年组胃癌腹胀、消瘦、吞咽困难等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很高,大约半数以上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国大约60%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每年胃癌的发病人数估计约为40万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容易胃癌,当然大多数感染的人并没有发展成胃癌。研究人员认为个人的遗传因素也导致一些人更易胃癌。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及某种基因突变造成胃酸减少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时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幽门螺杆菌存

十种长寿药,全是免费的!做好这些,轻松活过100岁! 咀嚼

还有一种长寿药竟然是咀嚼,准确地说,是一口饭要嚼30次,吃饭的时候提醒自己细嚼慢咽就行了。有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胃癌的几率比较高。而多咀嚼可以减少食物对消化道的负担,降低胃肠道癌症风险。此外,美国佐治亚大学实验发现,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黄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内几乎完全消失。因此,按照一秒钟咀嚼一次来计算,一口饭最好嚼30次。

千万别忽视胃癌五种预警信号

1、上腹部疼痛:此为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2、上腹部不适: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3、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4、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来医院检查。5、乏力、消瘦及贫血: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

青年人胃癌发生的5大特点

1、早期病例少。在确诊的青年人胃癌者中,Ⅲ期或Ⅳ期的者占60%~85%,而I期和Ⅱ期的只占少数。2、女性者多。一般胃癌男女之比约为3:1,而青年人胃癌男女之比约为1:2。3、症状隐匿。青年人胃癌多为上腹部隐隐作痛感觉不舒服、胃纳欠佳、消化不好,容易给人以假象,常会以为是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痉挛等,误诊、漏诊率高,失去早期诊断和根治的机会。等到中晚期来就诊时由于肿瘤很大,约40%有呕吐症状出现

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遗传如果家族2-3代里有人得过肿瘤,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胆道系统肿瘤、肠道肿瘤等,那后代将来可能胃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如果这个家族有超过两个人得过胃癌,那么其他族人的病几率就会高几十倍以上。2、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有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的人,胃癌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很多。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又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更大。3、抽烟、喝酒抽烟、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