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按摩那个部位 上脘穴
打嗝按摩那个部位 上脘穴
上脘穴属于任脉腧穴,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的功效,对于因为进食过快或过饱而导致的打嗝,腹胀有较好的疗效,主治呃逆,胃脘疼痛,腹胀,呕吐,纳呆,咳嗽痰多等症状。此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
按摩上脘的作用与好处
适当的按揉上脘穴,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保健功效,对于促进脾胃的健康是有帮助的。
每天按摩上脘穴,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反胃、胃胀、打嗝、呕吐等症状,因为该穴位直接与胃部有关,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都聚集在这里,所以只要与胃部有关的疾病,按摩上脘穴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还对于那些消化不良、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作用。
胃口不好按摩这两个穴位有帮助
中脘穴
“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按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方法: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中脘穴,渐渐加力下压,至上腹部有明显胀痛感时,再持续按压1-2分钟;然后,双手搓热,以一手手掌贴于胃脘部,另一手掌面贴于该手手背上,双手重叠,顺、逆时针各揉摩2分钟,至胃脘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
足三里穴
位于膝盖外侧下方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对胃痉挛、胃炎、胃下垂、打嗝、恶心、厌食等胃疾有良效。
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2-3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并向足踝放散为好。每日早、晚各1次。
头痛按摩那个部位好呢
足底按摩法:足底按摩对于止头痛有独到之处。当足底穴位受到刺激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抑制神经细胞传达疼痛信息,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具体方法是:当头痛发生时,用双手同时用力掐、按摩双大趾的下部,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头痛症状,然后再缓慢按揉脚底10分钟。
头部按摩法:全身放松,用食指、中指点按或用拇指按揉头部百会穴(头顶中心)2分钟;用双手中指按住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时针揉10圈,再逆时针揉10圈,反复2次;将双手的10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快速梳摩100次。
耳穴按摩法:用两手依次按摩耳廓腹背两侧,廓充血发热为止;再两手拳,以拇、食两指侧面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摩,至外充血发热;然后用两手由重提捏耳垂3~5分钟,可缓解头痛。
宫寒按摩那个部位
1.涌泉穴
“宫寒”就是“胞宫寒冷”,指的是女性肾阳不足,胞宫得不到温暖而出现各种病症,涌泉穴位于足少阴肾经,经常按摩可以起到补益肾阳,进而改善宫寒的一系列症状。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手掌互相对搓至发热,再将左手心摩擦右脚处涌泉穴,右手摩擦左脚涌泉,至脚心发热为宜。
2.肾俞穴
肾俞穴在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坚持按摩肾俞穴,可以促进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供血,强健人体的肾功能,进而达到因肾功能不足而引起的腰痛,痛经,宫寒等等症状。
按摩先将双手搓热,再将掌心贴士肾俞穴,重复此动作约5分钟,或者直接用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50次,一直感觉发胀发酸为宜。
3.气冲穴
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腹股沟稍上方。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经常按摩可以起到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的效果,可用来治疗腹痛,肠鸣,月经不调,四肢不温,阴肿,不孕等等病症。
按摩气冲穴,也同样先搓热双手,保持手部温热状态,再摩擦两侧的气冲,一直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4.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脐中部,脐中央。此穴位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之用,经常按摩可起气血充孕,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等等功效,对腹痛肠鸣、胃炎、肠炎、妇人血冷不受胎等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先将双手搓热,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叠放好,放在肚脐之上,顺时针按揉百次,至局部发热发胀即可。
打嗝按摩7个穴位止嗝
打嗝按摩7个穴位止嗝
1、按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侧距指甲一分处。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打嗝即可停止。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果,小编打嗝的时候一按这个穴位就止嗝了。
2、掐按中指
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
3、掐按内关穴
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6~7厘米处,即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的距离,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校好。
4、刮眉棱骨
将双手的拇指压在两侧太阳穴上,用弯出的食指侧面从眉骨的内侧向外侧刮,稍稍用力,以微有酸痛感时为佳。
5、膻中穴
仰卧取穴,操作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为巩固疗效,休息15分钟后再按压2~3分钟。
6、鱼腰穴
仰卧,按摩者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眉毛中点处),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病人会有酸胀感。按摩时,病人要用力憋气,再用力呼气,反复两三次,每次按揉2分钟,如不见好,24小时后再进行一次
7、攒竹穴
平卧或半坐位,操作者以两个拇指指腹按住攒竹穴(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先用力较轻,并呈螺旋形顺时针方向按摩,逐渐加重至有酸、麻、胀痛感后按住本穴,以眼球、眼眶能感觉到酸胀为好。一般1分钟左右即可起效,慢者约5分钟,止嗝后继续按摩3~5分钟。严重者每天按2次,5天为一疗程。
治疗打嗝的最好方法 最安全的方法
具体做法:拇指按压内关穴(小臂内侧的正中,离腕横纹两寸的位置),与拇指对应,同时用食指按压外关穴(从内关穴穿过胳膊到手臂外侧的对应位置,就是外关穴),力度以感到酸痛为限。通常按压几分钟,打嗝一般就会止住。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位于连接胸骨下端与肚脐的线中间。对于胃脘痛,腹胀,呕吐,打嗝,翻胃,吞酸等症治疗效果较好,可用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100—200次即可止住打嗝。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有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打嗝,噎嗝等症的作用,可用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100—200次,对打嗝非常安全有效。
冬季按摩三大穴位来养胃
在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一出现胃疼胃胀胃酸问题就急着吃药,其实我们人体有一些穴位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些问题的,例如上脘、中脘、下脘这3个穴位。古人有这样一句话:“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为了保护胃,人体给他配了护卫,就是上中下三脘穴。那也就说如果我们能够让这三个穴位发挥他们的作用,各种胃病就没有办法入侵了。
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处,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下脘穴
下脘穴位于胃的底下,人体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处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如果按摩这个穴位,则对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另外,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打嗝不止怎么办
打嗝不止怎么办?
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打嗝,打嗝是因为有时吃东西吃得过饱、过快,受到寒冷刺激等都会导致的。打嗝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总打嗝停不下来,确实不怎么好受。为什么会打嗝呢?如何制止打嗝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打嗝的原因:中医认为,打嗝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正气亏虚,导致胃气上逆,引起膈肌痉挛和胃痉挛,从而产生呃逆。因此,要缓解症状,就要疏通胃气,让上逆的胃气往下走。
喝冷水止打嗝的小方法
喝冷水治打嗝?最好的方法就是试一下,该方法主要靠那口冷气。
按压天突穴止打嗝的小方法
冷水不是随手可得,所以不妨试试身上的治嗝穴——天突穴。这个穴位于胸骨窝上方的正中处,也就是我们喉咙的下面,两锁骨中间凹陷的地方,一摸就能摸到。天突穴相当于肺与自然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入肺,浊气又从这里呼出。因此,按压天突穴能够导气,从而缓解和抑制打嗝。
那么,如何按摩这个穴位呢?用手指压住穴位不动,坚持2—3分钟。按摩时穴位会产生酸胀感,这样的力度就可以了。
按压眼球止打嗝的小方法
除了按摩穴位之外,可以按压眼球。如果只是因为饮食或者受到寒冷刺激导致打嗝,又找担心找不好穴位,就可以闭上眼睛,分别用双手的两根手指按压眼球,按住不动,保持大约1分钟。
打嗝按摩那个部位 攒竹穴
用双手的中指按压双眉内侧凹陷处的攒竹穴,向内舒展用力时配以吞咽的动作,这样持续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自己感觉到这个穴位有酸胀感的时候,打嗝也就随之得以缓解。攒竹穴可以镇痉散风,用指压可以帮助缓解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