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句话能教育出优秀孩子
这五句话能教育出优秀孩子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胎教仪的有用吗
音乐播放器就是一种最简单的胎教仪,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确实能够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关于胎教仪的有效性,家长朋友要客观的对待,合理的进行选择,在科学的指导下最大程度的发挥功效。
胎教中,准妈妈们除了非常重视安全的问题,还普遍比较关心胎教的效果。
传统的外放音响方式的胎教设备,在声音传递过程中,由于设备本身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声波经过空气的传播,经过腹壁后,会衰减、失真,进而严重影响胎教效果。科学的胎教设备通过立体高保真的声音传递系统,能够保证传到子宫内的声音清晰适中,这样的胎教效果更为明显。
经过科学的研究表明,坚持使用科学的胎教仪进行胎教,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以及其他身体机能的成熟和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智商、情商、语言和艺术天赋、动手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没有胎教的宝宝。
胎教仪对孩子还是非常有益的,对于胎教仪的有效性应该辨证的对待,适当的给孩子做一些胎教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育有帮助。但是不能迷信胎教仪的作用,毕竟想要孩子更加优秀,工夫都体现在后天的培养。总之一句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想要孩子优秀几句话要记牢
1.“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2.“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3.“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隔代教育培养出的优秀孩子
6岁半的小姑娘,在外婆的抚养教育下,1岁多一点可以说完整的句子,4岁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在学校里,小姑娘成绩优异,文明礼貌,深得老师喜欢。昨日,58岁的退休干部马丽霞说:“隔代抚养不一定会产生问题,我的外孙女就是一个例证。”
马丽霞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退休干部,外孙女李蔚桢2004年7月出生。 因为父母很忙,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外婆 “接管”抚养。
做财务出身的马丽霞十分心细,从女儿阵痛进医院第一天起,她就开始用一个大本子写外孙女的成长日记。几年里,孩子哪天学习到了什么新东西,说了什么有趣的话,她都以李蔚桢的口气一一记录下来。
记者看到,这本厚厚的日记本记了很多内容,如:“05年1月22日 ,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05年3月 22日,妈妈把我抱着,我一口一个妈妈 地叫着……”“05年3月23日,妈妈问我尿不尿,我摇摇头。”
马丽霞说,平时只要外孙女没有睡觉, 就不停和她说话。结果不到10个月,李蔚桢就会说话了,1岁多一点,就会说完整的句子。
马丽霞清楚记得,李蔚桢第一次走路是1岁一个月零18天的时候,当时她颤巍巍地走了几步就摔倒了。孩子看着外婆,希望被抱起来,不过马丽霞却拒绝了。她告诉外孙女:“自己爬起来,每个人都要靠自己。”
从4岁半起,马丽霞就有意识地训练李蔚桢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剪指甲。当时,有邻居看到李蔚桢自己剪指甲 ,赶紧阻止说:“要是剪到手了怎么办 ?”马丽霞说:“这次剪到手了,下次就不会剪到了。”
每天早上6点,马丽霞就起床带着李蔚桢在学校金鱼池附近背唐诗,背谜语。在她的影响下,李蔚桢一岁半多就会背诵一百多首唐诗和谜语等。
李蔚桢教育这个成功的案例,证实了早期教育、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个案不好模仿,但找到科学规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才。
孩子不自信竟是父母惹的祸
1、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有句话说的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3、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4、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
5、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6、代替孩子做选择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8、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可是结果却恰好相反。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10、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孩子最讨厌这十句话家长你们说过几句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
翘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
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一言堂”的后果
惧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会与孩子商量
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停止空洞的说教
尊重是最好的办法
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贼”的帽子扣不得
接纳孩子的缺点
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
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
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
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
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
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教育孩子的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
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父母教育孩子要常说这5句话
1.“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培养价值感。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问问他:“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多了,自我价值感就慢慢养成了,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给予心理支持。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都可能遇到被老师无端指责、被其他孩子欺负等负面事件。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心智不成熟等原因,不愿意听完孩子的话,就指责孩子“肯定是没听老师的话才被骂”,或者怂恿“你不会打回去吗”。聪明的家长会适度地包容孩子,告诉他“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让孩子知道凡事能跟父母商量,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能避免孩子走错路、弯路。
3.“好”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当孩子向爸妈提要求时,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拒绝,或者提条件。比如孩子想出去玩,妈妈却说:“不行,你作业写完了吗,就想着出去玩?”这样下去,孩子要么今后不愿意再提要求,跟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要么变得叛逆,难以管教。不妨在回答前加个“好”字,比如,“好,你先把作业写完,就可以出去玩”。这样的回答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比否定式的回答效果要好。
4.“对不起”教会责任感。不少父母明明犯了错,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好意思向孩子认错。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德育老师。不敢承认错误,会导致孩子喜欢推卸责任,长大了也没有责任感。所以,父母犯错了,要及时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要知道,向孩子道歉、坦承自己的错误,以身作则,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来说很重要。
5.“我爱你”增加安全感。中国父母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国人普遍感情内敛,像“爱”这样的字眼羞于出口,亲子间也缺乏拥抱、亲吻等必要的身体接触。
但感情要说出口,别人才能明了。尤其在责备孩子之后,除了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还要同时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让孩子明白,犯错误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批评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爱他的,有助于建立安全感。
教育出优秀宝宝常说的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当孩子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时,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
儿童心理健康几大方法改变
1.爱心培育,以心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爱,能使淫雨霏霏转为艳阳高照。
2.尊重以礼,以情觉悟
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作为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尊重。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留守儿童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育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当然,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留守儿童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也只有这样,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平台才不是一句空话。
3.平等相待,以事醒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接近你,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育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及行为,走出“师道尊严”的阴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重视作为平等“人”的留守儿童,和他们和谐相处,以诚相待。同时,教育应承认他们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也才能真正从留守儿童心灵深处产生与同学、班集体共患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