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治胃炎最注重什么

中医治胃炎最注重什么

平日里老百姓所认为的胃炎,只是指上腹部不适与胃部有关疾病的统称。食道下端和贲门、胃体、胃小弯、胃大弯、幽门、十二指肠等部位的炎症,都会被认为胃炎。

比如有的患者有上腹部不适、烧心感、反酸,这些症状有时是食道下端及贲门的炎症引起的;又比如有时上腹部疼痛,吃一些食物就缓解了,这是由于空腹时大量胃酸进入十二指肠而产生的疼痛,这表明是十二指肠的炎症。所以,胃部疾病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应该根据其不同部位和不同的疾病性质来决定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与胃酸分泌的量有关。胃酸过多或过少都可导致胃炎。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慢性胃炎患者,其饮食应少用或不用酸性食物,如浓肉汤、柠檬酸、橘子汁、各种甜汤等。香蕉和橘子属于酸性食物,因此应少用或不用。而牛奶是碱性食物,是可以食用的。

对于胃酸分泌过少的慢性胃炎,如萎缩性胃炎患者,其饮食应多用酸性食物,可食用少油清淡的肉汤、适量橘子、香蕉等,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至于牛奶,是碱性食物且易胀气,因此应少食。不过,牛奶又是较好的营养食品,完全不吃未免可惜。该类患者食用牛奶时,如适当加些开水冲淡浓度,应会减轻不良反应。所以不论是哪一种胃炎患者,每日1瓶牛奶还是应该补充的。

从中医角度来说,胃炎一般称之为胃火大,治疗时则以清火为主。而香蕉性味甘寒,具有清热、止渴、清胃凉血、润肠通便、降压利尿等作用。对于口渴、便秘等阴虚肠燥或血热气滞者尤佳。若脾胃素虚、阳气不足的人,食用香蕉就会适得其反,使之虚火更旺。牛奶、橘子属于热性,胃火大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而牛奶加水冲淡后是可以食用的。

可见,胃炎患者能否喝牛奶,吃香蕉、橘子,都与患者的个人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不能片面强调哪个一定可以吃或一定不能吃。患者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疾病是属于哪种类型,在理论上明确哪种食物可以吃,哪种食物不能吃。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多年的饮食习惯来决定。

如一个慢性胃炎患者的疾病属于胃酸分泌过多型,但他本身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也不喜欢喝牛奶,甚至可能有乳糖不耐症,食用牛奶后反而造成腹胀或腹泻,那么就应当慎用牛奶了。对于橘子、香蕉及其他水果也是一样,要因人而异。

中医足疗巧治胃炎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或过食辛辣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精神抑郁气机逆乱也可致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克犯脾胃所致。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中较多见,症状多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在背部膈俞至胃脘部之间出现压痛点,胃脘隐痛可痛及两胁,口苦吐酸,神疲乏力。按摩治疗可选三个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俞。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胃俞穴可调理湿热水气,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治疗方法

先在上腹部,以掌揉或掌根揉、拳揉,采用环形抚摩,力度由轻逐渐加重,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中脘、足三里、胃俞穴,这三个要穴也是先抚摩,然后可用点、按、推、揉的手法,每个穴位2~4分钟即可。若是脾胃气滞者加肝俞、膈俞,搓擦两胁;胃热阴虚者加心俞、内关、三阴交;脾胃虚弱者加关元、气海。最后在背部循足太阳经络按摩4~5分钟,可用推、擦、按揉、gun(扌+衮)揉的手法,以发红透热为度,让患者能忍受住。

俗话说的好,“三分治,七分养”,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比治疗更重要,除了保持精神愉快,还要注意饮食和禁忌药物。戒烟忌酒,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忌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浓茶、浓咖啡和刺激性饮料也不宜饮用。

可见,中医方法对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有一定效果,尽早运用,能早除疾病。

中医治胃息肉的偏方有哪些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胃酸,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泻。

中医治胃息肉的偏方有哪些?中医治胃息肉的偏方如下:

1、桂花心粥

材料:粳米,桂花心克。

做法:粳米淘净。桂花心、茯苓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滤渣,留汁。粳米,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早晚餐服用。

2、枸杞藕粉

材料:枸杞,藕粉。

做法:先将藕粉加适量水小火煮沸后,再加入枸杞,煮沸后,可食用。

3、桔皮粥

材料:鲜桔皮,粳米。

做法:先将鲜桔皮洗净后,切成块,与粳米共同煮熬,待粳米熟后食。早餐食用。

4、鲜藕粥

材料:鲜藕适量,粳米,红糖少许。

做法:将鲜藕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净。将粳米、藕片、红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5、桔子蜂蜜饮

材料:橙子,蜂蜜。

做法:将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后带皮切成4瓣。橙子、蜂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25分钟,捞出橙子,留汁即成。代茶饮。

上面介绍的这五种中医治胃息肉的偏方都是很多胃息肉患者使用过的,治疗胃息肉的效果挺不错的,还安全无副作用,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上面介绍的这些偏方哦!当然啦!关于中医治胃息肉的偏方远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些,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拔罐治胃炎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

使用传统中医治疗胃炎首先应该了解病机,慢性胃炎必然伴随脾虚,甚至会导致肾虚,对于只有脾胃虚弱的情况可以使用附子理汤,目的是恢复脾脏功能,除掉湿邪,等脾脏功能恢复起来之后,可以改用小建中汤对胃炎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以补益为主,兼有驱邪,病邪消失之后会感觉全身更加健康。下面向您介绍如何用拔罐疗法治胃炎:

选穴:中脘(脐上4寸)、梁门(中脘旁开2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取刺络留罐法,先用三棱针在中脘,梁门穴进行点刺,然后用贴棉法,即用约1厘米见方的棉花,浸沾少量酒精,在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但棉球浸沾酒精不宜太多,以免流至罐口引火燃烧,烧伤皮肤),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分钟。再在病人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吸拔单纯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请问中医能治胃炎吗

中成药消导剂:消导剂成药一般分为消食导滞剂,消痞化积剂两大类。

消食导滞剂:适用于伤食停积,消化不良。因暴饮暴食,或小儿乳食不晓得我节制,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造成食停胃脘,蓄积不化。症状可见不思饮食,胸脘痞闷,嗳气吞酸,腹疼腹泻等。常用化食中成药如神曲茶、加味保和丸、大山楂丸。因食滞日久兼有脾虚,苔腻微黄,脉象虚弱,治宜消补兼施,健脾养胃,佐以导滞,如香砂养胃丸、香砂枳术丸、香砂平胃颗粒等。

消痞化积剂: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机壅阻所致的痞满等症。因饮食不节,积滞内停,阻塞胃肠气机,则生湿热,大肠传导不利,寒热痰食与气血相结。症状可见胸脘痞闷,两胁胀疼,腹中结块,体倦食少等,如木香顺气丸、养胃舒胶囊、六味安消散(胶囊)等。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伴有腹部疼疼可口服气滞胃疼冲剂、胃舒冲剂。

毋庸置疑,其实中医能治胃炎的。一旦有胃炎的问题的时候,那么其实可以进一步去吃一些香砂平胃颗粒的了。当然了,往往可以进一步去缓解不舒服的症状的。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话,其实需要进一步去治疗木香顺气丸的了。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法一

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法二

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法三

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产后便秘。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法四

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法五

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法六

取鸡蛋0.5公斤,放水中煮熟,剥去蛋壳蛋白,取出蛋黄,用铁锅文火翻炒,直到冒油成咖啡粒状,切忌炒焦发苦。每次两枚,空腹食用,1公斤新鲜鸡蛋为一疗程。此方可医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渍疡。

治疗胃癌的中药偏方有哪些

胃癌是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代人中有胃病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不注意预防就容易诱发胃癌,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中医治疗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医治疗胃癌中有哪些偏方呢?

1.龙葵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蜀羊泉30克,黄毛耳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主治胃癌。

2.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生米仁30克,荜拨30克,生半夏15克,狼毒3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主治胃癌。

3.红参10克,炙草10克,草豆蔻10克,法夏10克,厚朴10克,白术12克.干姜5克,红枣20克,丁香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主治脾胃虚寒型晚期胃癌。

4.向日葵杆剥去外皮,取内白心作为药用,每日6克.煎成汤,代茶饮,主治胃癌。

5.藤梨根60克,虎杖、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瞿麦、丹参各15克,元胡、陈皮各、茯苓、姜黄、香附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治胃炎有哪些方法

1、推拿疗法。胃炎推拿治疗可有摩腹揉穴法、脏腑点穴法、指压配合呼吸法、推颤运点捏脊法等八种手法,尤以摩腹揉穴法为常用。其主要由摩腹、按揉足三里穴、膏擦足太阳膀胱组成,以患者中脘穴为中心,作环形按摩10~15分钟;然后医者按揉双侧足三里穴,此后再按揉胃俞穴,得气后再按揉100次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隔1~2周后可重复。

2、中药疗法。理中丸:蜜丸剂每次1丸,或水丸剂每次5—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桂附理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浓缩丸每次8—12丸,均为一日2—3次。小儿用量酌减。参桂理中丸:一日1—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3、针灸疗法。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亦可采用灸法,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现在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好几种中医治疗胃炎的方法,因此就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之下,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另外,小编要提醒患者一点的是,中医方法发挥疗效的速度比较缓慢,这就要求患者要一直坚持服用药物。

鸡胗可以治胃病吗

鸡胗可以治胃病吗

有适应症是可以治疗的。胃病泛指发生在胃的各种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等。鸡内金是一种具有消食(助消化)作用的中药,中医治病与西医治病理论是不同的,中医认为除了急腹症外,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胃病,主要具有食欲不振或伴脘腹胀满不适等症状时,都是可以用鸡内金或加适量其它消食中药如神曲、麦芽等进行治疗的。

肠胃炎的物理治疗方法

治疗肠胃炎采用物理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治疗肠胃炎最好是采用药物的治疗,结合饮食上的辅助治疗,或者是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慢性的肠胃炎注重调理,采用物理治疗方法还是会反复的发作,也可以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尤其是有呕吐和腹泻症状的患者可以口服葡萄糖来补充体液的丢失,症状严重的患者应该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输液治疗。

1治疗肠胃炎常采用抗菌治疗,常用的抗菌素主要是庆大霉素,黄连素,这些抗菌素应该要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要避免抗菌素的滥用,用药期间,患者的饮食也一定要清淡,避免吃刺激性的油腻食物。

2呕吐严重的可以使用止吐药物,可注射氯丙嚓,其次还有解痉药,像是颠茄,思密达等等,期间应该要以流质的食物为主,不可暴饮暴食,适当的多饮水,最好是淡盐水,防止病人出现脱水现象。

3平时的饮食也要有规律,要定时定量用餐,不要吸烟和喝酒,要有舒畅的心情,在肠胃炎初期可以多吃大米粥、藕粉、鸡蛋面糊,在肠胃炎发作之后,好转期间最好不要给病人饮用牛奶或者是糖类。

注意事项:

患者在恢复后的三天后可以正常的进餐了,但也要少吃肥肉、油炸、生冷的食物,平时可以使用川芎当归茶或者是人参山楂茶进行辅助治疗。

中医怎样治胃炎方法

1、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2、脾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胃阴亏虚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 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 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4、热邪犯胃型患者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5、肝郁犯胃型患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 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肠胃病怎么治好的快

患上了肠胃病的患者们要想早日康复的话,首先是要去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对症下药,千万不可盲目诊治。许多人怕做胃镜和胃部组织活检,总以为很痛苦,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现在许多仪器已经非常先进,不会带给病人多大痛苦。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当中,患者们可不要半途而废,对于肠胃病的治疗一定要注意标本兼治,坚持长久彻底的治疗。有的病人往往胃痛止痛、胃胀消胀,求得一时痛快,没有从根本上寻找发病根源,而造成胃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治疗胃病一定要从根本上用药;必须注重整体治疗,从健脾补胃入手,调节阴阳平衡,标本兼顾;不管是胃炎还是胃溃疡,要得到有效的治疗至少需要一定的时间,老胃病需要的时间更长。

最后大家要注意的是肠胃病的治疗患者们一定要对症施治,否则治疗不当对患者们的危害和影响更大,中医治疗肠胃病保守性强,一般很受患者们的青睐。中医药是国宝,一个特长就是治疗胃病。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胃病久治不愈,中医可以起很大作用,尤其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胃炎偏方

潞党参白术治胃炎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清热活血。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木香6克,旋覆花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徐长卿10克,神曲10克,莪术10克,乳香6克,佛手15克,冬瓜皮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连服3周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施某,女,45 岁,农民。上腹部隐痛、闷胀、嗳气时轻时重5年,经反复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疼痛加重而就诊。经诊:脉涩,苔薄芪,舌淡红,边有齿印及瘀点,上腹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并伴饱胀、嗳气,胃脘有压痛。胃镜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和部分斑状改变,线胃片示胃下缘在髂嵴间线下1.5cm,B超查胆壁稍粗欠光。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先后服此方21剂,诸症消除,并以积实每日20克泡茶频服1个月以善后。1年后经胃镜及x线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疼未发。

龙胆草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阴生津。主治幽门弯曲菌相关性胃炎。

【偏方组成】龙胆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乌梅、甘草各6~10克,全当归、杭白芍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1例,治疗3月后,治愈(胃镜复查有改善,活检标本示幽门弯曲菌阴性,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

柴胡枳实治胃炎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行气消积。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柴胡、枳实、炙甘草、厚朴各10克,白芍、乌梅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治疗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其3年中西药治疗不能缓解。后服此方5剂,诸症减轻。前方加丹参、红花各15克,服药后症状悉减。前方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胃镜为轻度浅表性胃炎。

马齿苋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肠炎。

【偏方组成】马齿苋30克,黄岑15克,蒲公英20克,藿香、川连各10克,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87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32例;4~5剂痊愈者28例;6~7剂痊愈者20例;8~10剂痊愈者7例。

五味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五味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每次3克,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王某,女,35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吗叮林、胃复安,仍感胃脘胀满不适。遂给予五味子3克研末冲服,每日3次。服药10余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20余天,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再服用1个疗程。胃镜检查,病变显著减轻。

车前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偏方组成】炒车前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装瓶,每顿饭前服4.5克。

【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急性胃炎患者35例,其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慢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溃疡病患者33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

百合潞党参治胃炎

【功能主治】理气和血,益胃滋萎。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潞党参30克,炒白术10克,白云苓10克,百合30克,怀山药30克,肉苁蓉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佛手10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蒲公英10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莪术10克,神曲10克,焙鸡内金6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痛甚者,加五灵脂10克;脘腹胀甚,加莱菔子15克;嗳气频频者,加旋覆花10克;腹泻者,暂减肉苁蓉。

【病例验证】王某,男,69 岁,农民。上腹疼痛伴食后脘腹阻胀,反复发作10余年,经中西药久治无效。半年前经胃镜及活组织螵理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淋巴组织增生。服快胃片、温胃舒、养胃舒、三九胃泰及胃必治等,脘痛及食后胀满、暖气始终不减。诊脉细涩,苔少而微剥,舌质黯红、消瘦、乏力,大便时溏时结。从萎缩性胃炎以益胃滋萎汤治之。先后共服本方82剂,复查胃镜,粘膜组织改变减轻,病变范围缩小,苔舌已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以原方制丸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2 年,病例复发。

竹茹芦根治胃炎

【功能主治】轻清凉润,理气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其特征是: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无大热,服清胃散太过者。

【偏方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儿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蒌20~30克;呕吐者,加生姜10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69例,随访1年,其中痊愈43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

佩兰延胡索治胃炎

【功能主治】芳香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胃神经官能症。

【偏方组成】佩兰10克,普洱茶5克,延胡索10克,素馨花12克,厚朴5克,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先将水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煮煎。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合得药液300毫升左右为宜。每天服1剂,分2次空腹温服。7~10天为1疗程。

【加减】如痛甚者,可加白芍15克、广木香6克;并胁肋胀痛者,加炒麦芽15克、郁金12克;吐酸嗳气者,加淡鱼骨15克、佛手花10克;纳食不馨者,加炒谷芽巧克、鸡内金10克。

【病例验证】张某,女,41 岁,工人。两年多来每逢饭后均感胃痛,上腹中部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嗳气,吐酸或食后饱胀难耐。每因情绪波动程病情加剧。两个月前曾住院治疗,经B型超声波和纤维胃镜等检查,肝、胆、脾、胃等脏器均未发现异常器质性病变,遂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经服中西药治疗1个多月,症状无明显改善程出院转门诊治疗。来诊时,胃脘胀痛,嗳气频频,胸闷太息,时有干呕,胃纳呆滞,口干不欲多饮,睡眠欠佳,大便量少,舌质偏红,苔白厚腻微黄,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湿阻中焦。用此方连服4个疗程程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胃下垂治疗

首先是效果最快的西医治疗疗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按照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病情严重,病史较长的患者可以分为几个疗程进行治疗,或者进行静脉注射,控制病情的发展。然后根据患者恢复的情况,医生给与相应的建议进行胃的恢复治疗,从而彻底根治胃下垂病症。

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进行针灸,找准穴位,进行按压,施灸,从而舒缓为胃下垂的压力,缓解胃的痛苦,再继续治疗已达到彻底根治胃下垂的目的。但是中医治疗疗程要长,见效要慢。对于胃下垂严重的患者最好建议还是先进行西医治疗方法,缓解病情后,再进行中医理疗。中医治疗副作用小,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各项机能活动,对于年龄比较大或者身体本身比较虚弱的患者中医理疗是个不错的选择。

胃下垂还需要平时饮食上的治疗,由于疾病的困扰,胃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过多摄入食物或者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都会导致胃下垂的复发。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保证在胃的承受范围内,还应该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复发。患有胃下垂的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急性胃炎中医治疗

1、暑湿犯胃型急性胃炎

主症: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苏、半夏、白芷、陈皮、茯苓、白术、厚朴、生姜、大枣。

治则: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2、寒邪犯胃型急性胃炎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方药: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茇、生姜。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二、对症治疗

急性胃炎患者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如肌肉注射氯丙嚓;解痉药,如颠茄;止泻药,如思密达。

三、一般治疗

急性胃炎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急性胃炎患者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急性胃炎患者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相关推荐

中医胃食管反流的方式

1.醋柴胡、炒白芍、陈皮、当归、香附、苏叶各 15克,姜半夏,厚朴、枳壳、延胡索、木香各10 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每曰l 剂。2.苏梗、柴胡、香附、陈皮、大腹皮、佛手、莱菔子、神曲、代赭石各15 克,槟榔、连翘、姜半夏、茯苓各10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3.柴胡、枳壳、白芍、当归、陈皮、茯苓、生姜各 15克,延胡索、金铃子、木香、香附、佛手、青皮、玫瑰花、旋复花、

胃炎中医疗方法

1、胃热炽盛型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2、食滞胃脘型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加减

哪些食物能够有效防胃溃疡

香蕉胃溃疡病是因为过度严重、焦虑或有毒物质导致胃保护层遭到胃酸损坏构成的,而香蕉可影响胃壁粘膜细胞成长而构成胃保护层。因而,经常吃些香蕉特别是未成熟的青香蕉可防止和医胃溃疡病。酸奶常喝可医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因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能杀死人体中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的细菌,而这种细菌恰是导致胃溃疡的祸源。试验标明,用酸奶加上少数一般抗菌素,通过7天就会有80%的幽门螺杆菌被杀死。紫菜紫菜内维生素A的

中医疗萎缩性胃炎

患者金女士问:60岁的母亲患萎缩性胃炎,这病严重不严重,该怎样?中医专家: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闷胀、疼痛、嗳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其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的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特别是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有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者,胃癌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约有5%~10%的患者最终可转变为胃癌

艾灸穴位疗胃痛

当前社会没有得过胃病的人似乎已经快消失了,胃痛、胃胀、胃泛酸水,胃部灼热,各种胃病症状大家都不会陌生,有的是功能性的,是精神紧张、压力大造成的,有的是器质性的,多见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中医多根据你胃痛的原因采用对症疗,下面介绍根据不同病症,通过艾灸穴位疗胃痛。中医疗:(1)、气滞胃痛: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法:疏

中医调养疗慢性胃炎

调养方法(一)起居调养法中医认为本病大多发于脾胃素虚者,脾胃既虚,正气较弱,故患者应注意保暖,避风寒,并保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二)心理调养法情绪与胃炎关系密切,发怒、紧张,可导致胃肌收缩、微小血管痉挛、胃自身保护修复机能减退、胃酸分泌亢进等变化。患者一定要思想达观、精神松弛、心情愉快。在临床上,由于精神因素加重或诱发慢性胃炎者屡见不鲜,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志的舒畅对慢性胃炎疗和康复有

中医是如何胃炎

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辨证疗。食滞伤胃型患者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剂,水煎

中医胃炎的方式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疗可以快速愈,这些中药可以清除脾胃湿热,快速修复胃肠粘膜,从而达到彻底愈的目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来调

1、药物调养前面提到,更年期综合症中医疗讲究辨证施,因此十分注重对症用药。疗时,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症状表现,使用不同的药物,真正做到药到病除。2、心理调养更年期综合症中医疗在药物调养的同时,十分注重心理调养的作用。首先应该让患者明确,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不必过分焦虑,从而解除思想负担,保持乐观情绪。3、针灸调养在运用药物和心理进行调养的同时,更年期综合症中医疗还可

萎缩性胃炎中医

1、取白花蛇舌草20克,炒白芍20克,党参20克,枳实20克,元胡20克,莪术20克,黄芪20克,郁金 15克,鸡内金9克,炒白术9克,五味子9克,制附片9克,香附9克,厚朴9克,沙仁9克,乌梅9克,甘草6克。将上述各药材全部置于锅中,往锅中倒入1000毫升左右的清水,稍作浸泡,然后开大火进行煎煮。大火煮沸后,换成小火,继续煎煮一段时间,最后滤出服用。每日服用1付。2、取麦芽30克,麦冬15克,沙